-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谷爱凌——中美“G2”的最新硕果 -- 达闻奇
似乎一夜之间,谷爱凌成了举国上下妇孺皆知的赛场健儿、体育新星兼顶流“网红”。
除了部分专业的体育爱好者,笔者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之前并不熟悉这位声誉鹊起的运动员,尤其她从事的还是相对冷门的自由式滑雪项目。
但谷爱凌自身出众的运动技能,兼有混血儿的美貌,中美两国的生长和文化背景,又有出色的社交能力,并且于成年时“毅然”归化祖国,为北京冬奥会征战,这样的吸睛点和话题度,使她很难不成为媒体和大众的宠儿。
笔者略微浏览下今天的微博热搜,尽管谷爱凌的相关热搜这几天一直出现在首页上,笔者还是被震惊了——随手截的一张图上,前50个中竟有31个与谷爱凌有关。要知道上次出现这样的盛况,还是在2018年“全民搞创”的女子偶像团体选拔节目《创造101》上,而那里有101位小姐姐。
这让我感叹谷爱凌本人超强的吸睛能力和个人魅力,同时,也为其经纪团队的出色营销能力而赞叹。众所周知,微博热搜是可以买的,而在自由式滑雪决赛还未开始前,微播已经开始为谷爱凌“预热”。最终的夺魁以及热搜的“霸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尽管笔者也为谷爱凌出众的竞技表现、可爱的性格和“NB”的社交能力所折服,但却仍然有一丝忧虑夹杂其中,那就是中国人民将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位多重文化背景、体系下“产出”的体育明星——并且正在成为一名公众人物。
众所周知,自2008年北京奥运,以及同一时期的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蒸蒸日上,国民整体的自我意识和国家情怀正不断凸显和伸张。中国人“买买买”的经济实力和“就是干”的实干精神,为国家的实力提升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口碑形象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但同时,在某些方面,我们还不太适应于这种地位实力的变化,有时候还会面临某种尴尬的处境。典型的,正如前几天中国男足和女足极富戏剧性的、几乎是地狱与天堂般的表现对比。
竞技体育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和表征。自然的,本国健儿在赛场上的表现,也会与国家荣耀、民族尊严联系在一起。相应的,在体育成绩上获得的突破和提升,也是国家实力蒸蒸日上的象征。
从这点上,谷爱凌的突破当然与中国崛起的主旋律、大环境相得益彰。同时,她选择“回归”祖国,为祖国而战的选择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这一民族身份的强大向心力和号召力。
但同时,我们也没法否认,谷爱凌美国出生的背景,中美混血的身份,在美国接受系统训练和培养的经历,使得她无法在绝对意义上被“切断”与美国的联系。
相应的,在舆论上,这也有一个确认和“校准”的过程。不出意外的,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提出了以下问题:
“你现在的国籍是什么?你现在还是美国人吗?”“你现在在中国生活得多还是在美国生活得多?”“你如何平衡在两个国家之间的生活?”
对此,年仅18岁的谷爱凌显得非常的“老到”和“圆熟”,她说:
“我非常感谢美国以及美国队,因为他们一直都非常支持我。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中国和中国队,因为我在这边也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我觉得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体育不需要和国籍挂关系,我们所有的人在这里,就是为了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拓展人类的极限。”
面对她一年多长时间怎么在美国和中国间分配的问题,谷爱凌笑着说:“我每年有近30%的时间会待在中国,您看,我的中文也说得很溜,我的妈妈来自北京,我的姥姥也在北京。其实我在大跳台的顶端可以看到北京的家。我特别喜欢中国美食,喜欢姥姥做的菜,也喜欢冬奥村里的中式食物。”顿了顿,谷爱凌继续说:“我在美国和中国的时候都会很自在。我觉得,体育一定是用来团结人类的,而不是分化我们的。”
谷爱凌补充说:“我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我只希望享受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人不相信我的出发点是这样的,那么只能说明他们没有一样的切身感受,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不同的。如果有人因此不相信或者不喜欢我,那么这是他们的损失。”
同时,网上也有人扒出了她事实上拥有双重国籍,以及她无可回避的在两国同时接受培训和教育的背景。结论让人无法质疑——她是两国文化和血统共同的“作品”。
也有人说,她选择“归化”,是瞧准了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以特殊身份为国效力所带来的巨大文化响应以及标签意义。言下之意,这是商业意志、商业理性主导下的个体行为。
那么,该如何界定谷爱凌身上的巨大文化效应和光环呢,她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又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呢?
这些可能更多是她的经纪团队要考虑的问题。而我想到的,则是一个曾经热络、如今却几乎被人遗忘,但并未彻底埋没和消失的概念:G2。
众所周知,G2是由美国战略思想者提出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美国奥巴马的智囊团队“盖章”的,为中美两国量身定做的一套意识形态和战略思想。它默认中美携手站在全世界的顶端,共同治理这个世界。
尽管中国官方从未对“G2”做出明确回应,但在民间,在思想界,在建政界,“G2”从来都有着一席之地。尽管有的人激赞,有的人抵触,有的不屑一顾,但G2无疑是有其自身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的。
纵观历史,从八十年代建立国际大循环以来,中美一直在以一种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方式,进行一种互利的、低调务实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合作。虽然期间大小纷争不断,但这种合作基本保持了默契。其最大的例证,无疑是中国进入WTO和2008年的“4万亿”救美国。
否认这种合作和默契的,可能是陷入了一种“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思维里。它默认美国对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深远目的的,包藏祸心的,阴险的,狡诈的,所有的一切都旨在灭亡中国。因此,当年入世的战略曾遭到国内一批思想者、尤其是左派知识分子的反对,认为“入世等于亡国”。
但很快的,由于911的发生以及美国的战略转向,中美渡过了一段“蜜月期”,政经合作进一步紧密,中国以“闷声大发财”的低调务实姿态,紧跟随美国的战略步骤,不小心将自己弄成了工业强国、基建狂魔,GDP第二。并且在08年美国举国惶惶的时候,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毅然救美国,救世界。
但同时,这样也意味着无法“低调”了。G2论的出台,无疑是美国的又一次“阳谋”,似乎以绅士般的姿态,邀请中国于奥利匹斯山之巅共舞。对于这种“看上去很美”的邀约,中国上下还是以一贯的谨慎务实姿态,婉拒了。
然而,皇冠不能轻易戴,但戴上了就不能掉。尽管中国并未明面上接过这顶“皇冠”,但不意味着中国不在内心和实际行动上,履行“G2”的责任和与之相匹配的行为和待遇。
并且,经过乏善可陈的奥巴马时代,和“很不靠谱”的特朗普时期,很多国人的心态已经远不止于“G2”了:我们要的是世界,不,还有星辰大海!
所以,无论是民族复兴,还是“厉害国”,这背后都是中国人自我意识和民族自尊、自信的进一步张扬,同样,它必然要求在外界和“他者”身上的反馈。当这种反馈不能得到相应的确认时,就会激发出更多的情绪。
同时,因为世界政治经济在经过若干年的上升期后,不可避免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原有的增长模式无法继续,弊端凸显,“历史的终结”破产,“文明的冲突”再度抬头,甚至社会达尔文主义、马尔萨斯主义也重新沉渣泛起。一种新的强国主义、民族主义基调也开始抬头。
于是,工业党、入关学等思想应运而生。如果说“工业党”对应了之前的“基建狂魔”、“强国主义”、“大国崛起”等思潮,那么“入关学”则与民族主义甚至帝国主义思维有赤裸裸的强勾连。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思想的提出者和传播者,都不避讳这种关联性,反而有一种理直气壮的气魄。这一方面是美国等老牌世界强国都有的帝国主义“黑历史”,还在于他们如今仍以世界主宰的身份,对他国政治颐指气使,甚至直接军事干涉。
在一种“你可以我为什么不行”以及“我被欺负那么久现在轮到我了”的心态下,即便是事实上的帝国主义思维也可以在当今互联网上获得喝彩。但我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异口同声的喝彩,其背后有不一样的利益导向和情绪动机。
从身份上来讲,当今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受益的部分富人精英群体,以及部分中产,有重新确认自己在社会和世界上的地位与身份的冲动,这是非常自然,也非常让人理解的。但这种确认,究竟是以个人的财富数字,还是其他指标,却是一个颇让人难解、甚至难堪的问题。在08后中国人全世界“买买买”的过程中,就有声音指责中国人不讲素质、被嘲笑“暴发户”气质。
当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些年中国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举止修养,中国的整体外在形象也越来越好了。但一方面,中国人在与外国人在接触中,仍能体会到部分外国人心底的戒备和“骄狂”感,这进一步刺激了国人的自尊和民族意识。
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内部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问题,使国人的阶层意识、群体意识和文化意识又遭遇了多方面、多维度的挑战。
这又造成了一方面,部分富人精英需要向群众解释,他们的财富是辛苦奋斗、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得来的,他们配得上这样的位置。另一方面,他们面对国外的老牌财富阶层,又不得不屈辱地接受他们的“检阅”、“欺压”和“盘剥”,而这是由于中国在部分产业中还未占据主导地位,还处于中游,缺乏话语权所致。
因此,因改革开放而崛起的这部分群体,就面临了双重尴尬。而这种夹缝中的状态,无疑让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伤害。如果一个国家的精英群体没法挺起腰板说话,那么国家的整体地位和影响又怎么能真正确立和持久呢?
另一方面,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一批自觉已经在技能和文化修养、见识上达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却并未在财富和社会位阶上真正“位配德”的群体,则有更为复杂的心态。他们一方面不甘于自己未能获得应该得到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另一方面对新富的精英未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抱有深深的怨愤和“看不上”的心态。
更不要提那些未能赶上时代步伐、吃到红利的群体。因此整体上会发现,虽然四十年改开,大部分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提升,但却大多数都不满意,并且得到的越多,越不满意。
之前已述,如果不把帝国主义作为解决方案,那么必须有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和整体战略作为解决方案。在这点上,身居海外,但心系母国的部分海外华人群体应该是率先有这种意识和危机感的。这首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多重文化背景、身份和成长经历,也同样来源于08年后东西方态势复杂交错、参差多态的现实景况。
某种程度上,“海华”都是文化融合主义的产物,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这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妥协与斗争处理好,体现了自身的能力、选择与意志,也是某种程度上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色在当今世界大背景下生命力的体现。
在08年之前,这种复杂底色推动着海华寻求一种多元的、共赢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时间点以前,部分海华有一种引领着母国、引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进步的拓荒、抢滩,身先士卒的探险气质和实验意识。
而在08年之后,由于中国国力的迅速上升,以及“东起西落”,海华与中国的视角更多从“俯视”改为“平视”,同时意识到国内若干年的变革,并非亦步亦趋照着美国或西方发达国家,而是有自己的探索,在吸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
如果这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能一直持续,那么海华的“世界人”身份、多重文化底色与国内民众尤其是精英阶层本可以处于一种良性的互动氛围。正如西西河之前若干年所经历的那样。
但因为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以及因为物质短缺、意识形态蠢动以及现代化、全球化路径受阻等多重复杂原因,原有的模式无法持续,世界主义、国际主义视野的海华与民族意识、自我意识彰显的本土精英必然产生冲突,也不可避免地在“中国往何处去”、“谁来引领中国”等问题上产生龃龉,两者之间关于话语权的纷争愈演愈烈。这可以被视为是近年来部分论坛如西西河的话语纷争之滥觞。
因此,今日之谷爱凌迅速成为社交新宠、明星,以及相关的谷爱凌现象,必将成为接下来整个华语文体界难于处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难题。
这难题首先在于,与群体不同,谷爱凌身上的双重文化、血统、社会背景和属性是无法否认、无法分割,又难以条分缕析有效衡量的有机整体。人群可以分,个体的人不可分。在谷爱凌代表中国获得佳绩时,已有人转载在美国社交媒体上有人质疑的“你是美国培养的为什么代表中国”之类的异议。印象中,这种酸溜溜的言论和委屈的心态过去似乎是我们经历的比较多。
其次,在接下来整个社会、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冲突必将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民族意识只会被进一步刺激。在不可避免成为公众人物的情况下,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考题”等着谷爱凌,也有无数的可能性需要她在中美两国之间“站队”,表态,分出彼此,笔者相信这会很快出现,甚至相信她的经纪团队必定已经做了很多预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可能无法穷尽所有的情况。
第三,如果拒绝民族主义、帝国主义,那么以谷爱凌的多重文化背景、天然的融合主义身份,能否为当今的中国和世界趟出一条新路,这才是关注谷爱凌问题的真正现实意义。谷爱凌之价值,绝不只是为中国在一个原本的弱势、冷门项目上增添摘取桂冠荣耀的可能性,而是在一种全新的文化融合主义、世界主义背景下,为中国和世界找到一条新路。
笔者相信,虽然当今的世界,全球化退潮,民族主义、地方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但依然有一批人,尤其是各国精英阶层,在推动着彼此互助、共赢的方案。这并非出于世界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尤其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共产主义都被普遍抛弃和覆盖的今天),而是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现实理性。
然而,理性常常是战胜不了激情的。笔者也设想着谷爱凌可能被各种网民的刁钻问题逼到墙角的可能性。不管部分民族主义者如何激情澎湃,缺少现实性的解决方案,最终诉诸军事征服的帝国主义倾向是他们最大的短板,而其源于物质条件提升后的自我认同意识和自我实现需求,却是一种人从生物本能向社会动物转化的必然处境。
那么,谷爱凌在运动项目、或其他项目上取得登峰造极、无可置疑成就的能力,是转化成推动融合主义的力量,还是加强了民族性、自我意识,这是谷爱凌和支持谷爱凌的人的两难。如果支持融合,那么谷爱凌的成就该如何归因、溯源甚至“分割”?她显而易见的混血儿相貌显然无法简单“归因”,也许只能用她选择归化祖国而导向“文化民族主义”,问题是她也没有显性表现出排斥美国文化因素,虽然今天有“怼美国媒体”的新闻,但她怼的是美媒的偏向性报道,这显然是更开放包容的意味。
因此,如果要计较谷爱凌成绩的“纯粹性”,必然面临现实的困难,而提倡中国文化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又会让“中国”这个符号显得模糊起来。如果说中美现实的景况就是如此,在经济、科技上脱钩、政治上暧昧,文化上表面泾渭分明却暗通款曲,恐怕并不是失实的表述。
事实上,如果以“吸取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心态来面对,本无这么多纠结和烦恼,但谷爱凌真正得以成为现象的“基底”,却是她出众的成绩,不俗的颜值和可爱的性格的三位一体。如果这三者有一项不复以往,那么失去这种关注和热度是瞬间的事。在这点上,国人与任何其他国家的吃瓜群众一样,是非常现实和务实的,刘翔就是前车之鉴。
想必这也是谷爱凌团队非常清楚的,因此从2019年“归化”以来,谷爱凌的代言数量和质量飞速增长,此次冬奥之后更是她的一段“黄金期”。至于G2的那个打通文化壁垒的愿景,也许有人会认为是笔者和部分人的一厢情愿。但如果未来有更多类似谷爱凌的,身居多国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年轻人在世界舞台上做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出色的成就,该如何去定位和“规约”这个群体呢?这是留给大家的现实难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可以讨论的点太多了,随便瞎说两点。
谷的双重国籍明显是bug,但是换一个角度说,其实只是有大陆背景的居民享受到了港澳台同胞的待遇而已。今天一方面谷是喜上加囍,另一方面朱被全网喷小偷,可见菜是原罪。
G2其实从长远来说是跨国资本的最优解,可以对小破球达到近似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效果。
但是目前G2对中美来说都有点鸡肋。对美国来说,毕竟已经跟霸权红利深度绑定,想要主动解绑,几无可能。中国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G2,但也想拿到G2的主导权而不是做一个名不副实的大号日本。
现在双方的对抗很有可能会形成路径依赖,以后就算两边想搞G2,也会因为历史惯性搞不成,就像美国的连俄制中策略一样,但这对两国的平民也未必是坏事。固然对抗的双方不一定会对底层让利,但是联合的双方是100%不会像底层让利的。
现阶段,文化民族主义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毕竟很多人还没习惯平视这个世界。况且这是一门生意,也不用担心太多。今天被逆向输入,以后也有机会反向输出。
李斯两千年前就说过:
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彊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其发展壮大和吸收各国的优秀人才有关。那么为什么各国人才要投奔美国呢?理论上,各国人才,包括改开后出国的大量海华都是各国辛辛苦苦培育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思报效祖国,反而投奔资本主义怀抱呢?
是受政治迫害?是为了追求自由?那么西欧、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的人才大量流入美国又是为了什么?
归根到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美国能够提供更好的机会,更高的待遇,同时美国的强大能够保证这种机遇一直持续下去。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无非是为了更好的经济社会地位。
同样的,为什么以前中国的顶级体育明星会流失到国外,例如何智丽,而现在却出现回流,而且中国出现归化球员?这也可以从早几年大量海龟归国到华为大量使用外国研究专家和资源得到解释。
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使得中国能够提供不次于美国的人才待遇和投资。没有这个先决条件,这个海外人才涌现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正如秦国。如果不是商鞅变法成功,国家昌盛,张仪、范雎、李斯乃至无数山东六国的人才又怎会去秦国当客卿呢?
使用人才,千万不能有轸域之见。如果华为拘泥于只能使用自己国内培养的人才,又怎么能在技术上迅速反超呢?而美国现在则正相反,大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么谁还会为其卖力呢?尤其是在其他国家海纳百川的情况下。
引进人才不是为了压制自己国家的人才,而是要搞出鲶鱼效应,是为了形成良性循环和良性竞争。谷爱凌这样的归化人才正可以起到表率的作用。
至于担心身份撕裂,文化认同出问题,谁都不能保证未来。即使是前两年大力宣传的国产人才李云迪不也走了麦城?谷爱凌今天是中国的大众偶像,以后会不会有变故,谁也不知道。但无论如何,人家现在是归化中国,并为中国出征奥运夺冠了。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句杨门女将。我以前写过一篇考证文章。杨门女将大部分其实是党项族(佘太君),和西夏是一个族属。但人家为大宋忠心耿耿。大宋也没有因为人家的族属而对其见外。那么当年穆桂英破了天门阵,难道我们要说穆桂英是鲜卑人,在塞上长大,还是个开山寨的,所以要考虑她会不会族群认同分裂?
谷爱凌今天为中国夺冠,已经证明她至少今天是穆桂英破了天门阵。
谷爱凌加油!
西西河需要更多这种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
我个人看法是比较简单的,商业运作而已,资本“聪明”地选择了一个标的进行投资,没必要过度解读。
2021年之前,谷爱凌的代言费约为100万美元,目前新的代言费约为25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590万元。以这个价格计算,二十多个代言最少也有两亿以上的收入
有关“华夷之辩”的问题在中华早期就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智慧和成熟方案: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且不论谷小妹有中国血统,即便完全没有中华血统,只要心底愿意承认中华文化,则自然会成为华夏大家庭的成员。所谓的“汉民族”本身就是融合了许多古代民族而成的集合体。并且世界上运动员转换国籍为他国竞技并不鲜见,世界上有多少中国培养出来的乒乓球运动员(包括国手)替其他国家征战,不少人从中国人手中夺取了金牌;这次匈牙利速滑选手不也是中国血统?为什么谷小妹转为中国籍替中国出战就显得那么奇怪?
历史上就有很多外族归化中国的例子。比如唐朝名将高仙芝(朝鲜族)、哥舒翰(中亚胡人)都不是汉族人,中国历代史书都没有刻意去贬低排斥他们,相反都承认他们的中华身份。反而像中行说、余茂春、黎智英这类汉奸虽为中国血脉,但是投敌叛国,属于是“中国入夷狄”,那中国人自然要夷狄之,不会承认它们的中华身份!随着国力日强,愿意来替中国战斗的顶尖运动员可能会越来越多,这可能需要一套成熟的方案去对应。
具体到谷爱凌本身来说,被美国培养或去美国训练完全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不少顶尖运动员也常会去外国训练,这属于正常的体育交流,不值得大惊小怪。
小姑娘本身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自然其团队就要去开发利用,为什么不呢?今后只要她本人没有犯原则错误,她的价值必然会与日俱增。这一点不管她今后会不会行走中美两地,即便是居住美国时间更长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归化来的,算不算正牌中国运动员都是问题,她本人的父母有一方听说还是韩国人。
对当年老美提出的G2的描述恐怕是简单化了,以我的理解,那绝对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中美共治,老美的阳谋是以G2的虚名笼络中国为其当长工,同时瓦解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以TG的抱负和战略眼光,无论在虚在实,都断无可能接受这个提法,所以才有了之后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
无疑,谷爱凌非常优秀,这是她商业价值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她赶上了一个绝佳的时间点。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办冬奥和让“三亿人参加冰雪项目”的部分动力无疑是为了推动消费升级,而消费升级有益于宏观上的扩大内需。当潜在的需求,市场和消费人口都已就位时,就只差一个火星来点燃了。而谷很可能就是这颗火星。可以类比的案例是,1985年,来自当时联邦德国年仅17岁的Boris Becker,在Wimbledon夺冠,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Wimbledon男单冠军(这个记录保持至今)。此时的联邦德国,经济发达,民众生活富裕,Becker 的成功,一瞬间点燃了德国人对网球这项运动的热情和巨大的相关的市场,产生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远远超出了网球运动本身。
谷拿下奥运金牌,无论对她个人还是国家,都已经是大赢了,值得庆祝。但如LZ所言,谷爱凌现象最有意思的,还是她如何处理她的中美双重背景。至今,从谷表现的情商智商以及背后团队的商业运作来看,还是合各方的规矩,没有什么纰漏。谷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明星和商业标志了, 而是一类新人群的代表,所以她的每个第一次都是有指标性的第一次,这值得关注。
海外有几千万华人华侨,他们中的年轻一代,受中外两种文化的影响,肯定会有优秀的人才。在以前,象谷这样选择中国国籍的人很少。她恐怕是受公众高度关注的第一例。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没有理由不让这批人(运动员或是其他领域的佼佼者)为国出力。
背后没有组织我是不相信的,知乎上本来没什么相关信息,突然铺天盖地的回复点赞。谷身上黑点实在少,运动成绩顶级,于是火力就集中在朱易身上。
我猜测就是中美对立在加剧,留学一代二代的站边问题,如果能制造出国内排挤留学(混血)二代的印象,美国方面就可以用相对较低的代价留住留学一代二代,即使自己用处不大,也不能让他们回中国加强对手。国内有一些人在推波助澜,也有的是自身利益受到了影响。
对朱易本人并延伸到其科学家父亲(光刻机专家)的攻击并不简单,要说没有幕后组织我是不信的。
她本人的父母有一方听说还是韩国人。
她母亲是华人无疑。她的长相你觉得有哪一点像韩国人?
在北京时机2022年2月9日10:48am以前,一共142篇回复,一篇文章,2893次赞同,其中这两天关于朱易的主题回复四篇(内容基本一模一样,赞数分布较为平衡为753,504,431,425),占了2186赞(75.6%)。还有去年年末八篇华东理工大学耳机事件回复(内容基本一模一样,赞数分布很不平衡为280,119, 59, 5,3, 2, 1, 1),占了470赞(16.2%)。
一共只有31个关注者,类似的id在知乎朱易话题里是不少的。
要不是怕爬虫账号被封,我早就把知乎这些热门话题(谷爱玲,朱易,孙杨,养狗,性别对立)下的诡异id都给爬出来。
你们真的把谷当中国人?谷爱凌从长相,讲话的语气、逻辑、肢体动作、表情,彻头彻尾的一个美国人。
你们能不能信心十足的向自己确认一次,谷爱凌选择中国国籍是因为家国情怀文化认同,而不是中国国籍带来的更大利益。
谷爱凌母女的故事不过是又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精致的成功故事又一章,我羡慕她们每一步都踩到了节拍,说明人家高情商高智商,就像炒股票的,频繁进出手,总是低吸高抛,不是运气可以解释,是人家牛逼!
全国各地一片欢腾吹捧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这不是进步是堕落。
谷愛凌能有发自内心丰富的祖国之爱?就象来自河北山村里那群唱奥委会会歌的孩子们那样,对祖国的那种爱?
冬奥会金牌有或没有,中国人民仍然是进步发展,不影响我隔三差五换个手机,光刻机没有,至少是千万人的就业受到伤害,所以,即便是不吹搞光刻机的中国人,谷爱凌你们差不多也就行了!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