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你的疑问我在这个帖子里回答了
种子化肥农机发挥作用确实是有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国家大幅减少粮食统购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却是和包产到户的推行几乎是完全同步的,而且这个政策立竿见影,马上就能在农民的收入上见到成效。
如果是我的帖子的语气让你不爽,全是问号,很不好,这个我可以注意。昨天写这个帖子的时候确实时间有点赶,有几件事要处理完回去做核酸。
如果是我的数据让你不爽又无从辩驳,那么是我高看你了。我知道你的观点,但你并没有因为你的观点而粉饰你的调研记录,我以为你是个实事求是的人。
农村集体储备
农村集体每年的年终分配,在完成国家征购,安排好社员生活的同时,还要落实生产队集体储备,生产队可委托国家代储。这个政策从六十年代到包产到户前一直在执行,到1980年,萍乡市集体储备粮食已发展到1248万公斤。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储备粮全部分给村民。1984年,国家清理代储粮,停办代储业务,人民公社解散。
当然,这也是一次性的,分完就没了。
而且以后农民再也不用再交集体储备了,所以看上去分到自己家里的又更多了。
代价就是农村集体没有了,过往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和建设主体——农村集体和集体积累,没有了,所以以后的兴修水利,要么不修,要么由国家投资。
有时候想,毛时代为后代修的水利真的太TMD多了,以至于后代可以躺在前人留下的树荫下逍遥十几年,还不知道感恩。
中国自19世纪以来的问题, 基本上是“一个资源禀赋极差的、农民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不得不通过内向型自我剥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以便跟得上西方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的发展问题“
这是建国初,而且城市是虚假工业城市居多,大多城镇撑死是个商品集散地。
中国传统城市就一直是剪刀差,哪有啥公平,新中国不过是一定程度削弱而已。
八十年代农民手里能有陈粮吗?
你说议价粮不是陈米,和我说我吃的是陈米有一毛钱关系吗?
我说的是这类陈米导致了城市市场粮食供应轻松可,你能反驳么?
这也导致了农村收粮不用多。从而农民吃粮也不太困难了。仅此而已。
东北,上青天,武汉,太原。
好吧,这些其实也不太行。真是一穷二白,一塌糊涂,地狱难度开局。
好吧,我让一步,你说政府政府释放陈米,满足城市需求,你我都没有数字,我不跟你争论。
但当时除了议价粮越来越多之外,农副产品也越来越多,这个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无需农民生产吗?
还有本来应该公社留存的呀。
刚好在各地更新了仓储体系,并且对外状态的改变可以减少储备。
关键是要从统计年鉴、相关著作入手,调整关键词很容易百度到。虽然我是从电子书论坛和本地PDF着手的……
这里没有77-79年,但是77-78两年合计为1328万吨。可见一斑。
以上数据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反应出具体的生产、消费、流动、仓储,所以需要一些补充。比如
以上出自《大国开放中的粮食流通》、《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019》,有更直接的材料,比如《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和《当代中国粮食工作史料 上》但是手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