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聊聊新冠,乱七八糟的瞎扯 -- 普鲁托
【版权部分归老审】😄
====
瞎扯第一:
昨天,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出了新冠第九版诊疗试行指南。
具体内容网上有,自己去找,我说重点。相对第八版,诊疗范围改了。
……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就是说,轻症隔离,不再进医院。
这个很好理解,减轻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系统的压力(鸭梨山大,上海六院)
另外,还有与八版有几个不同的,不重点。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没啥意思,不说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不是“疫情防控政策第九版”。但,会有什么联系,说不好。
我先全文引一个。
国家卫生健康委15日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简称《方案》),涉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调整解除隔离标准等若干事项的重点修订。多名专家15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方案》代表了在更加科学、精准、常态化要求下,防疫政策逐渐调整的一次探索,并且有的放矢地为各地如何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避免医疗挤兑提供了指引。
国家卫健委表示,《方案》是在认真研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相比第八版,新《方案》优化了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与此同时,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方案》要求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对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方案》还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的核酸CT值从40降至35,并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国内一名传染病学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方案》调整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为适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强、轻症病例较多、病死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第二,让医疗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与应用。香港大学生物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则评价称,《方案》从实际出发,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更加常态化。
《方案》的调整与当前国内的疫情态势直接相关。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15日介绍称,3月1日至14日,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经超过1.5万例,波及28个省份。当前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防控难度加大。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预测团队14日预测称,本轮疫情预计累计感染约3.50万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已经出现紧缺情况。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3000例的吉林省是目前形势最严峻的省份,此前已出现个别地区面对疫情快速上升,医疗资源扩容能力不足,导致短时间内集中收治受限的情况。截至14日,来自多个省份的近1000名医护和核酸检测人员已经前往吉林支援抗疫。
专家认为,《方案》考虑到部分地区面临的挑战,建立了一套更加科学的分层管理模式,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旨在避免个别地区的医疗系统因为感染者迅速增加而不堪重负,甚至出现医疗挤兑现象。
深圳市抗疫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方案》调整最大的作用是释放出医疗资源,例如调整了出院标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且满足出院标准后不需要再集中隔离,这些都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科学分配。金冬雁则表示,奥密克戎感染者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例,尤其在接种疫苗后,症状更轻,为这些病例安排过多的医疗照护可能会出现资源浪费。分类收治的目的是将风险分开,才能把资源用来救治真正需要的患者。
此外,内地老年人目前面临着疫苗接种率偏低的情况,增加了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15日介绍称,老年人,特别是同时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疫情当中的高风险人群,罹患重症风险非常高。根据现在的统计,重症患者当中大概有65%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分型为重型的老年人当中,65%没有接种疫苗。
包括陈希在内的专家同时强调,虽然国内的防疫政策处在调整期,但仍需要坚持“动态清零”,尚不具备大规模放松甚至“躺平”的条件。
卢洪洲表示,《方案》是结合目前中国抗疫的现实情况来实行“动态清零”的一个体现,未来可能还会调整,这是不断进步地科学认识疫情的表现。
《方案》还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的核酸CT值从40降至35,并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国内一名传染病学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方案》调整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为适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强、轻症病例较多、病死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第二,让医疗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与应用。香港大学生物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则评价称,《方案》从实际出发,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更加常态化。
这个方案最大的诡异之处,是打算减轻医疗压力的旗号增加感染机率。疫情初期,隔离时间是7天,然后发现要14天才算稳当。目前的奥,被认为5天达到最大传染性,其传染能力比概往病毒类型更强,那么7天隔离,扩散传染机率变大,从而导致感染基数扩大,也许重症率会降低,但重症量是否变少?也许相反。奥病毒攻入我国时间并不长,按香港的情况看,死的人可不少。CT值降低,同样也是扩大了复阳机率。
另外,试剂检测盒这个看来要推,这事我昨天还提过,特效药也要推,有多特呢?
防和冶是有密切关联的。
现官不如现管,古人诚不我欺。
中医部分 @乾道学派 河友,有什么说法?
本来,有100个床位,每天能生产200份药,每天确诊的人数3、5个到7、80个不等,这还能坚持。现在情况严峻了,床位、药物还是那么多,每天确诊的人100多、200多甚至奔着500去,这就不好办了。经过判研,眼下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看菜吃饭量入为出,有多少资源办多少事。适当降低标准,原来规定要继续治疗的,重新甄别一下,指标没那么厉害的就放出去了。这样一来,有限的资源用在真正病得厉害的人身上,也算物尽其用。至于放出去的人,好在也治得差不多了,就算有事也不会惹出太大的事来。心有余力不足,只得从权。这也不是直接撒手不管,还得说是且战且退,也算是尽了最大的力,没啥好指责的了。
包括陈希在内的专家同时强调,虽然国内的防疫政策处在调整期,但仍需要坚持“动态清零”,尚不具备大规模放松甚至“躺平”的条件。
这个叫陈希的,耶鲁大学副教授,对中国的抗疫的话语权值得怀疑。
不过,大家看出来了,从医疗的调整,必然会延及政策的调整。我还打算瞎扯两个,留在那儿说吧。
先问个事,老审你们这些制造业的,到底疫情防控政策对中国实业界有多大影响,不妨从你看到的说说。
香港这次爆发,死亡率较高。卫生署最新的发布(15日),阳性病例75万,死亡4355,患病死亡率升至0.58%
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
何婉霞表示,昨日(12日)录得的死亡个案中,年龄介乎39至105岁,当中有115人来自院舍,124人未接种疫苗、46人已打一针、20人打两针,当中175人为65岁人上长者。而在累计病亡个案中,有89.4%人没打针或只打一针,在80岁或以上的个案中,高达91.5%有此情况,而有打两针或以上的死亡率是0.09%,比起没打针或只打一针的2.03%死亡率,相差23倍;至于在80岁以上长者的死亡率中,打两针或以上的死亡率是3.12%,比起没打针或只打一针的12.7%死亡率,相差4倍。
这是一天的数据。
特点很明显,老人死亡率高,没打疫苗的死亡率高。而且香港的特点是老人疫苗接种率低。
很多老人因为老年病,并发症等因素,打疫苗时被“吓”退了。
虽说奥密克戎致病力下降,但传染性强(指南所述)。香港未能及时清零的时候,很多老人院舍铺开了传染,就悲剧了。
大陆这边,医疗、检疫、海关等部门已经被要求打了第三针,而普通居民对第三针还是软性要求。
所以,结合这个九版诊疗方案的内容改变,国内感染趋势不妙,如果家人有年纪大的,还是督促他们去打第三针的好。
疫情导致全球消费萎缩,需求减少,购销不畅,所以一般消费品生产销售受影响。同时由于疫情以来原料价格变幻,对资金安排利用带来困难——这个其实就是金融资本力量对生产力量的剥削和打击。
防疫做得好的一般影响十天半月,无非就是放个长假,生意压后做而已,如果防控做不好,影响时间长,对生意的影响更加大。如果躺平,会导致人员工作状态不正常,感冒发烧进行生产活动的话,生产效率会降低,生产事故率,比如废品率,员工纠纷,工伤工亡,交通事故等会上升,相比对生产运营的影响更大更恶劣。不确定因素比确定的因素影响更坏。这一段话也是我今天跟深莞广佛几个朋友的共识。
躺平了疫情消失人人健康,那当然躺平。但躺平了病毒不消失,人还是会得病,那么患者的生产活动能力和消费活动能力必然下降,(这里当然不把花钱治病当成消费。),那么对生产和消费都是负面影响。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躺平可能看着生活正常,但是一个生产经营不正常的社会,生活真的能正常吗?
死亡数字都不少!!!老人呢的故去对于中国人呢同样是巨大的伤害。
(进入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终身不得服用西药),让中医局专家委员会来负责出中医防疫方案。
体制内中医虽然合法,但真懂中医的很少。张伯礼连自己的胆都医不了,不能作为中医的代表。
不是说密接只隔离7天
复阳的报了好几例,把大家吓够呛,但被复阳者感染的,似乎没有见报道吧?
别一惊一乍的……
总是空对空的不好。
我对你本贴的观点表示反对。中医中药不是一个封闭的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神学。中医药核心是其辩证体系,在这体系指导下,吸收一切有效的方法。
所谓中医不得服西药,不得做外科手术,这是错误的。坦率说,我现在怀疑你对中医有没有认识,怀疑你是否真的支持中医。
,只是中医局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不得服西药’。
张伯礼不是外伤做的手术,是内科病做的手术。
最近,深圳/上海都陷入了麻烦。
都是一线城市、经济龙头,二者的疫情发生有相似之处。深圳是香港的接口,香港正在疫情爆发中;疫情两年多来,上海一直是来华国际航班的最大接口。
两大城市对于自身疫情处理采取了迥然不同的方式。深圳是“封城”——公交/地铁全停、全市小区封闭管理、全民核酸监测,上海是继续“精准防控”,既不全民核酸检测,也不全封小区,只是停了客运站、关了电影院……。
这说明中央对各地的防控政策是放手的,也想看看两座大城市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深圳“暂停”对经济的影响几何?上海不封城对疫情的控制如何?
从经济资源来说,两个城市有一拼;从医疗资源来说,无论三甲医院、医护人员……上海明显好于深圳。
新冠诊疗方案第九版,对于封城的深圳来说,没什么新意。对于上海来说,却似量身定制的压力测试。
轻症隔离,不进医院。普通型以上,进定点医院。以上海的医疗资源,能否接得住“精准防控”下的感染发病数?这是一个试点,其结果可能决定以后的防疫走向。
也许还同意方舟子的中医该进博物馆……
但是要真心支持中医,像以前那样。
现在关键是你不信任他们的支持中医。
唉没办法,就是三块,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一定有办法,还比较省钱。
同时也应该重视民族医学,比如,藏医,维医,苗医,蒙古大夫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