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来河里果然有假马列,真主体的拥趸 -- 笑看风雨

共:💬154 🌺632 🌵8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没有听过?

有一批老百姓被困在国军和共军之间,进退不得。 百度一下吧

家园 中间派问一下,“右派”的事实在哪呢?

你说人们被剥夺了“自费留学的权力”,这是你的观点,你的事实在哪呢?

“右派”同学先把这个事实给出来,或者是当时的政策,或者是具体解析一下XXX的遭遇,然后我们再来严肃地讨论前30年个人自由的逻辑。

如果“右派”同学连事实都给不出来,那还扯什么逻辑呢。

我看你始终躲避我的问题,估计是真让你拿事实出来,你就抓瞎了。

家园 那是出城导致的。

后来信了城里没粮食了,开始放开,好像是七八九月份?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家园 其实,事实再简单不过了。

如果当年的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剥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留学权”,中国共产党的那些早期党员们,一个都出不去! 他们到哪里去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算半个)、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朱德、聂荣臻等人,都是海外留学生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首先给身处日本的周恩来等人最先“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新青年》的阅读、探求,周恩来在日本“初识”马克思主义:他读到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约翰*里德的《震动环球的十日》、河上肇的《贫乏物语》以及《新社会》《解放》《改造》等杂志,同时也读到了介绍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日本新村主义的文章。他利用能直接阅读英文和日文书籍的便利条件,阅读了大量涌入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流派的杂志、书籍等,潜心研究、认真思考和比较,思想上越来越多地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同理,如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也剥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留学权”,中国后来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家(留学生海归)。那么,中国连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都办不成! 不是吗?

没有在海外留学的海归们,中国的大学连教授都没有!何来大学? 不是吗?

周培源、钱三强、钱伟长、茅以升、竺可桢、严济慈、苏步青、熊庆来、华罗庚、杨武之。。。

太多了,没有这些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比如,看看西南联大的那些教授们(理工科),那个不是留学海外的?

这就是开放人民的“自由留学权”的意义的一部分。这本来就是人民应该享有的基本人权。

问题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民,就是被剥夺了这个权力。这是历史的悲剧和失误,是中国人民的悲哀。

家园 你也可以找一个60年代的中国大陆人,被批准去外国

自费留学的例子来批驳我啊。。。

不用多,找那么三五个,就可以了。可以查证的。

我们说的是“自由留学权”。

一个出去继承遗产的,有多大的意义?他最后不还是成了资本家吗?

他能和下面的留学生自费出国留学的意义相比吗?:

【陈独秀、李大钊、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朱德、周恩来(算半个留学生,只能算“游学”)、聂荣臻、杨昌济、章士钊。。】

【严济慈、周培源、吴文藻、钱伟长、茅以升、竺可桢、熊庆来、华罗庚。。】

可以自由的出国留学和工作(我这里没说蔡和森、蔡畅、李富春、陈毅、邓小平、李维汉等出国去工作的。。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王一飞等去苏联的我也没说),才有意义!而不是去继承遗产。

还是那句话,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民的这个权力,被剥夺了,连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没有这样严厉管制中国人民。

:今天的中国,每一年大约30万人去各国留学,其中绝大多数是自费留学。

家园 核酸不是一分钟吗?还是说排队时间?
家园 你说反了

应该是你举几个申请自费出国留学但国家不批准的例子。

因为没有人自费出国留学,也可能是压根就没人申请啊。

政府总不能拍拍伯爵的肩膀说,伯爵你来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吧,然后让我不批准你。

看来你不仅不会讲事实,逻辑也不咋地。

你不是提到张伯驹了吗?显得你很知道的样子,要不你来编一个张伯驹儿子申请自费留学然后国家不批准的故事?

你先把事实做实了,我们再来讨论后面的逻辑——我是认真的。

家园 国内那么多人没出国,怎么知道自由真理的?
家园 swell 写的,在国内一个人做核酸要十几分钟

不包括排队时间,还写吉林的疫情见闻,呵呵

家园 抱歉啊,我提供不出。不过,我想歪个楼

你说的:

【1961年,曾宪梓中山大学毕业,分配到中科院广州分院工作。1963年,因泰国的家族遗产之争,曾宪梓申请去泰国】

曾宪梓是幸运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在那个年代,是没有这么幸运的。他们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香港。

【上世纪1962年4-5月间,在中国的广东省深圳曝发了十万多人的“逃港潮”,这个事件当时就轰动了世界,造成了巨大不良影响。

1962年是中国最艰难困苦的日子,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大批的中国人吃不饱饭,有大量的人被饥饿夺去了生命。吃不饱饭的人,为了活命便出现了大规模逃港风波,共有十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涌人深圳,六万多人偷渡出境。这场风波惊动了周恩来总理,最后通过强行遣返、凭证明购买到深圳的火车票等措施才逐渐平息。众多的饥民聚在一起,相互照应,就是香港警察来了,几百数千人抱成一团,一时也奈何不得他们。

  报纸、杂志、电台,几乎所有的香港媒体都出动了,一批批记者冲向第一线抢新闻,他们看到的是一幅幅催人泪下的情景。因为害怕军警抓捕,他们大都白天躲在山上,到晚上下山来到附近村里人家讨要吃的。有些难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生命已十分危急。

  据宝安县外事办的统计,1962年从4月下旬至5月23日,外流出境的总人数约六万人次。据英方宣布:从4月底至9月底,由陆地边境上偷渡过去的约七万人次,最终获得成功的估计约有1.2万人。逃到宝安的有十多万人。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在民谣背后,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根据掌握的资料,在目前可以查阅到的文件里,从 1955 年开始出现逃港现象起,深圳历史上总共出现过 4 次大规模的逃港潮,分别是1957 年、 1962 年、1972年和 1979年,共计56万人(次);参与者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全国12个省、62个市(县)。

  逃港者多为农民,也包括部分城市居民、学生、知识青年、工人,甚至军 人。从政 治成分看,普通群众居多,也有共 青团员、党 员,甚至干部。有一份来自深圳市的数据表明,至 1978 年,全市干部中参与逃港者共有 557人,逃出 183人;市直机关有4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外逃。

  逃港的方式,可分走路、泅 渡、坐船3种。按路线,则有东线、中线、西线之别。泅渡通常是首选。偷渡者往往会选择西线,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深圳湾,顺利的话,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游到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

  广东人把这种水路偷渡称为“督卒”,借用象棋术语,取其“有去无回”之义。在许多当地人的记忆中,一到夏天,水库和河里便人满为患。不少孩童从小就被家人灌输,“好好练游泳,日后去香港”。

  偷渡者通常都带有汽车轮胎或者救生圈、泡沫塑料等救生工具,还有人将多个避孕套吹起来挂在脖子上。有些偷渡者下水后,还一边游一边背诵毛主席语录给自己打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当时,上述物件都属于严格控制使用的物品。到后来,就连乒乓球都成了其中之一。因为边防部队发现,甚至有人将数百个乒乓球串在一起,作为救生工具。

  泅渡毕竟是年轻人所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通常选择陆上偷渡,从深圳梧桐山、沙头角一代,翻越边防铁丝网,粤语中戏称为“扑网”。为了躲避警犬,一些逃港者临行前会到动物园收买饲养员,找一些老虎的粪便,一边走一边撒,警犬闻了粪便的气味,便不敢追踪。

  当时对偷 渡者的打击是异常严厉的。凡不经合法手续前往香港者,都被视为“叛国投敌”,抓到就处以收容。而边防部队对于偷渡者是最大的障碍,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边防战士遇到不听命令的偷渡者可以随时开枪,许多偷渡者被打死在滩涂上和山里。此后,由于上级的严令,开枪的现象才逐渐消失。

  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强行冲关的情况。

  据宝安县委《关于制止群众流港工作的情况汇报》等文件记录, 1962年,广东出现严重饥荒,大量居民逃往香港。在宝安县由东至西百余里长的公路上,外流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如“大军南下,来势汹汹”。  

这些偷渡者成群结队,每人持一根4尺多长的木棒。带头的偷 渡者公开说:“谁阻挠我们,我们就用木棍和他们搏斗,冲过去,就算开枪也不后退!”

  由于大量外逃,深圳许多村庄都“十室九空”。 1971 年,宝安县公安局给上级的《年终汇报提纲》里写道,大望前、马料河、恩上、牛颈窝、鹿嘴、大水坑等许多村庄都变成了“无人村”,有个村子逃得只剩下一个瘸子。为了收容抓到的偷渡者,当地政府新建了百余个收 容所,但常常人满为患。

  在那个年代,偷渡是公开的秘密。哪家有人偷渡成功,家人不仅不避嫌,反而会在外人面前炫耀,更有好事之徒会大摆筵席,大放鞭炮,以示庆祝。

  广州番禺的沙湾大队,还出现了以生产队长为首、党支部书记和治保主任全部参与的偷渡事件。他们外逃之时,甚至还有数十名村民到海边为其饯行。惠阳澳头公社的新村渔业大队,一共才 560 多人,短短几个月就有 112 人偷渡成功。大队党支部的6名支部委员,除一名妇女委员外,其余5名都偷渡去了香港。】

【迅猛的外逃风潮还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拉尸行”。鼎盛时,深圳活跃着200多个“拉尸佬”。蛇口海上派出所规定,“拉尸佬”每埋好一具被淹死的偷渡客尸体,可以凭证明到蛇口公社领取劳务费15元,如尸体已经腐烂,甚为难闻,掩埋困难,就加至20元。这个数目相当于一个村民10天的收入。

说起“5·6”事件,一位深圳老人,不胜唏嘘: 1957年 5月7日,“大放河口”的翌日,毗邻香港的20公里海面上,漂浮着数百具尸体,腥臊的海风抹去了这块土地上的任何一丝生气。东起沙头角,中至下步庙,南到红树林、蛇口,连一个人影也难以找到。

“谁也无法统计,有多少人将生命作了这海湾的祭献。”当天,老人从派出所领到了750元葬尸费——在他埋葬的50具尸体中,有4具是他的亲人。】

链接在此

链接

这篇文章里面说的偷渡去香港的人民,我一个都不认识,说不出他们的名字,所以不能提供任何一个例子。所以,大陆人民60年代的偷渡潮也是假的?

当然,偷渡者里面也有一个名人:

【陈独秀的女儿、著名医生陈子美,在十年浩劫中被打成“牛鬼蛇神”,天天被批斗,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竟不顾60岁的高龄,一个人逃到深圳大鹏湾,请人将自己捆绑在一个锈迹斑斑的汽油桶上,冒着生命危险,在海上漂流了十个多小时,偷渡到香港。在香港停留了短暂时间后,陈子美就去了加拿大,居住在华人区。陈子美先在华人开的医院当产科医生,积累了些钱后,开办了一家私人产科医院。她医道高明,还很受华人的欢迎。1975年,陈子美到美国定居】

评论

在万恶的清朝政府统治时期,陈独秀尚且还可以出国去日本留学、去寻找马克思主义真理;几十年后,他的女儿、革命烈士陈乔年、陈延年同志的妹妹,却要用这种方式,冒着生命危险被迫离开她的两个哥哥为之抛洒热血的土地,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说好了。

我没办法,提供不出实例,你赢了。

家园 若无其事地转进之前,你是不是应该认个错先?

这是在西西河。

这两天你怼天怼地,连着发了十五、六个帖子,一口咬定中国人民没有自费出国留学的自由,没有出国与家人团聚的自由,说的是言之凿凿信誓旦旦,感情你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张口就来?!反复提醒你还是坚持重复谎言,这个品相在河里就落了下乘了。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偷渡香港是有客观事实的存在,我也不会否认。

说实话,你黑毛时代心切,自己选择了一个必输的辩题。这也妨碍了我们做更深入的讨论。

而且,再次暴露了你没有事实依据就敢长篇大论放狠话的习惯。

最后告诉你一个事实,上世纪五十年代平均每年有约1.8万人经过政府批准从内地移居到香港,即使在文革时期的71-76年,平均每年也有约2-3万人经过内地政府批准移居到香港。所以曾宪梓去香港算不上是幸运,只是常规操作罢了。其实曾宪梓夫妇的一位朋友,我父母的同学,也是在内地上的大学,参加工作,在1973年左右移居到了香港,只是他没曾那么出名,网上不好查证,我就没提。

家园 请问我冒犯您了?
家园 冒昧问一句

您今年多大岁数。我是78年生的,这点事情在咱们那不算新闻吧。 您要是比我再大十几岁还是长春人应该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吧。

家园 你拿证据来说啊。你拿当时的公安部的文件来看啊

最后告诉你一个事实,上世纪五十年代平均每年有约1.8万人经过政府批准从内地移居到香港,即使在文革时期的71-76年,平均每年也有约2-3万人经过内地政府批准移居到香港。所以曾宪梓去香港算不上是幸运,只是常规操作罢了。

--------------------------------------------------------------------------------

还必输。。哈哈

你才是在转进。批准移民和自费留学是一回事吗?60年代如果中国政府能批准人民可以出国自费留学,那这些人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不知道会海归回来多少人。事实上,一个都没有!

有谁知道,80年代有哪个中国大陆留学生从外国海归吗?(特指60年代自费出国留学!)哪怕一个也好啊。。

(其实很好查。出国留学的学生,至少要办护照。60年代中国大陆人民如果能自费出国留学,一定会申请护照。这个公安部门一定会有留档的。一查就行)

批准那么多,还有那么多的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香港?

你们啊,就是喜欢信口开河。

比如,你们还经常污蔑邓朴方同志“富可敌国”(目的就是借此攻击邓小平同志和否定改革开放嘛)。。邓朴方同志把他的银行存折给你们看过啊? 你们有证据吗? 既然你们没有“证据”,你们怎么常年污蔑邓朴方同志呢? 你拿证据出来啊。。既然你这么喜欢证据。。

你们除了知道邓朴方同志住在哪里以外,还知道什么?

邓朴方同志有爱人吗? 爱人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哪里人?

你们知道吗?

你们啥都不知道,就污蔑邓朴方同志如何如何,你们才是真卑鄙。

这都是你们的常用套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