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整理】明朝趣事数则 -- 阴霾信仰
明朝有些事情还是蛮搞笑的,发笑话楼有点长了,就整理起来发个主贴。
1, 成化年搬灰的明朝大臣
明朝京官的朝参是出了名的混乱,赶上天气热,来寒流,早上起不来的,能逃就逃,这以前还不太过分,到了宪宗时候,就是骇人听闻了。
成化九年五月丁巳早朝,1169人失朝。大明京官也就一千多人。大明失朝一般就是罚俸,早年间还搞过午门罚跪。宪宗厚道,法不责众,宥其罪,算了。谁知道到了成化二十三年七月乙卯,是明成祖的忌日,在奉先殿祭礼,文武百官一起放了皇上的鸽子。宪宗让锦衣卫和鸿胪寺按门籍清查,居然1118人没来。这真是拿皇帝不当干部。
看来罚钱罚跪是不管用了,宪宗有了创意,运灰,累死你们这帮养尊处优的。于是烈日下的北京城就有了如下的场景。灰头土脸的大臣甲:这是什么政策?穿越的大臣乙:土政策呗。
宪宗规定,三品以上的运灰五千斤,四品以下的三千斤,九品以下的一千五白斤。请病假也要让锦衣卫查验回报,有病假条装病的,查验时病好了的,一律运灰。
宪宗创建了西厂,厂址就在灵济宫前的灰厂,后来内阁大臣反对,没几年又撤了。看来宪宗对灰厂一直念念不忘,在这儿等着这帮大臣,这仇总算报了。
后来孝宗朝又来了一次大臣搬灰,看来如果要穿越到成化年间,一定要记得带劳保手套。😁😁😁
作者:观民济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205677/answer/966464507
2,从朱元璋手里逃生2回的官员。
朱元璋是公认的让官员谈虎色变的不好伺候的皇帝,不过也有官员能从老朱手里逃命的,堪称奇葩。
这个官员叫于敏(好名字),洪武年间的卫经历司的知事,犯法以后,他媳妇跑到皇宫门口击鼓鸣冤,但是审理下来发现于敏的罪过坐实了,他媳妇表示要以身代罪。朱元璋感叹这媳妇真好,方了于敏一马。
一年后,于敏改任御史,犯事又进去了,于是同样剧本再来一遍。朱元璋还警告于敏:你老婆是个好人,别辜负她。
结果。。。不到一年,于敏又犯事进去了,朱元璋很好奇,问他为啥,回答说“见利忘身”
朱元璋:“呜呼!呜呼!古至于今,若此者鲜矣”
这可真把老朱气得不轻😁😁😁这句话可以翻译成“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390289/answer/2347795698
3,死刑不死。
谢谦,任益都县 丞。 为受钞七十贯,擅接无勘合行移,戴凌迟罪还职。
谢载,任户部司务。为填批不关勘合,戴凌迟罪还职。
明初那时候,吏治很差,搞得一边缺官员一边有一堆官员被判死刑,结果把死刑搞成了积分换点制。
有些官员判了一次死刑以后还要继续干活,集满2次才拉去砍头
这两位则是集满了三次才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390289/answer/2508373380
3,三呼万岁
朱元璋曾经有过一次改革,用现代眼光看真是进步,他觉得皇帝活不了万岁,就取消取消朝会时候的“三呼万岁”,改成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结果古人官话推广没像现在这么普及,朝会这么喊喊成了菜市场。。。
史载“赞呼之际,贵呼齐一。今百官三呼应声,讙譁不齐,诚为失仪。”
坚持了半年以后,又在百官期盼中把三呼万岁给改回来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390289/answer/2355774602
4,洪武元年不下雨,御史中丞刘基上书劝谏,说是张士诚降人被充军,上天觉得不够仁德,这才不下雨。朱元璋放了这些人回家为民,结果还不下雨,一怒之下罢刘基为民,发配刘基手下的御史台官员去汴梁安置。
朱元璋还特意在命令里要求他们必须自己划船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390289/answer/2348081410
5,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一直深受诟病,明清往往绑一块批。明朝八股文只是科举的第一场,虽然挺重要,但是后面第二,第三场的论、判、诏诰表和经史时务的成绩也很关键。
看看这堆针对第二第三场的备考书,不由想起高考前的三年模拟的恐怖了。
嘉靖40年的归有光就是因为第三场的考试成绩好而被录取为进士的。袁宏道也是因为后场成绩优异而中弟。
6,明人骂人:
明朝士大夫之间相互讥笑戏谑也十分有趣,多是以对方的籍贯入手,当时习俗称畿辅人为“响马”,河南人“偷驴贼”或“板肠”,山西人“瓜”,山东人“胯”,江南人“水蟹”,苏浙及徽州人“盐豆”,江西人“腊鸡”,陕西人“豹”,四川人“鼠”,湖广人“干鱼”,福建人“癞”,两广人“蛇”,云贵人“象”,可以想象士大夫们对骂起来,恐怕跟菜市场也没多大区别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205677/answer/609247922
可以理解为啥藏传佛教在草原那么兴盛了。人家真能编😁😁😁
《汉藏史集》:当上都皇宫被蒙古人以大火焚烧之时,蛮子之王子虽敬重蒙古皇帝,但依然无法摆脱【厄运】,被驱逐出了家园,遂往萨思迦,修习佛法,追随其者甚众。是时,蒙古皇帝之卜者曰:或有西方之僧人谋反,抢夺王位。【皇帝】遂遣使者往视,见蛮子之合尊,为众随从环绕,回禀皇上。【皇上】遂下令杀之。往杀之际,合尊曰:我无谋反之意,若必杀我,来生必将夺取蒙古皇位。其后,他转世为大明皇帝,抢夺了蒙古之皇位。据说蛮子合尊被杀之际,流的不是血,而是乳汁。
按藏人的说法:朱元璋成了萨迦派祖师之一“合尊法宝”的转世了😁😁😁
无独有偶,朱厚照也被藏人认为是活佛转世:
《贤者喜宴》中言:“另,法王曲扎嘉措,((藏文),指噶玛派第七世黑帽法王——译者)曾言:‘我的转世若只有一个噶玛巴(对黑帽法王的称呼——译者),则佛教大事难以承办,因此要做两个噶玛巴。’如所说般,正德皇帝亦是其身之示现((藏文),有安排、主意等意,旧译庄严,此处应有化身之意——译者)之一,第八世诞生(指黑帽法王——译者)和皇帝登基在同一时期。此皇帝亦戴黑帽,自言是噶玛巴。”
提起正德皇帝,还有个好玩的事情,故宫有个正德年间的瓷盘,上面有波斯文。
然后国内专家翻译以后,发现这行字的意思是:
“大明皇帝即苏莱曼国王御制”😁😁😁
朱厚照还真是文青风格,又调皮了。他不仅玩过绿教,还学过喇嘛教,给自己起过法名,真是啥新鲜玩啥。
正德年间还有朝鲜使臣都私下里问明朝大臣:你们皇帝这么没个皇帝样,大明怎么没亡呢?😁😁😁
正德年间确实大明没亡,边防还比弘治年间改善多了。
万历初年登陆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碰壁后转战江西南昌,获得了当地士人、显贵的热烈欢迎,各类大小宴会不断,让利玛窦差点患上了肠胃病,连乐安王与建安王都亲自在王府接见他。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名士章潢特地邀请利玛窦到南昌名校白鹿洞书院讲课,课题主要是宗教和数学。利玛窦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位在中国学校讲课的西洋教授。
(P.S.到了清朝,传教士就成了皇宫的玩物,民间基本上就没有接触西学的渠道了。)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尽管哥白尼的《 天体运行论》在1616年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但当时的在华传教士并没有阻止哥白尼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如《崇祯历书 》就大量引用《 天体运行论》的观测记录,《西洋新法历书 》(《崇祯历书》入清后的修订本)更是将哥白尼和托勒密、第谷、阿尔方索十世并列,称为西国治历四大名家。详情可以阅读江晓原的论文《论耶稣会士没有阻挠哥白尼学说在华传播 — 西方天文学早期在华传播之再评价》
除了宗教、科学一类的著作,来华传教士和明朝士大夫还合作翻译了一些古希腊的文学、哲学作品。其中由金尼阁口授, 张赓笔传的《况义》(拉丁语:selectae Esopi Fabulae,伊索寓言选)是《伊索寓言》最早的汉语节译本。
作者:穆斯塔法凯末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205677/answer/1937278096
最能喝酒的状元
永乐年间交趾使臣进京,酒量很大,事关天朝脸面,朱棣要找人把他们喝倒。状元曾棨就站了出来,一连喝了几天,来使终于大醉,武士也东倒西歪,然而曾棨清醒如没喝过酒一样,使臣只得甘拜下风。成祖闻之大喜道:“且不以才学,只这酒量,亦堪作我朝状元。”
又有一次,英国公张辅想试探一下曾棨到底有多大酒量。他两手合拱量了一下曾棨的腹部,再根据腹部的大小做了一只木桶,置于厅堂后面,于是便邀请曾棨到家中赴宴。他喝多少,同时便往桶中注入多少,喝了一天,桶里的酒已谥了出来,便注入另一瓮中,又溢了出来,曾棨神色自若,夜半回到家中,又摆酒犒劳送他的张府仆人,直到仆人都醉了,他才休息。第二天,张辅惊呼:“子棨真海量也。”
满清修的《明史》里面不靠谱的东东还真多,仔细瞅的话,就连洪武年间也被黑了不少。
举个例子:
比方说李善长吧,废话不说先上《实录》:
○乙卯 太师李善长自杀。先是善长有过,诏累宥之,善长益恃恩。时京民通惟庸作乱者,法当徙边。善长受奸民赃,数奏请给其亲。又从掌都督府事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营第宅,和攘臂大怒曰:非奉命太师敢擅发兵邪?善长惭谢。至是事败,善长益危惧,上诏慰谕之。复召诣奉天门,与语开创艰难之际,为之流涕。复至右顺门, 上谓群臣曰: 吾欲宥李佑等死,以慰太师太师年老,旦暮无以为怀。群臣复奏:善长开国旧臣,任寄腹心亲托骨肉,而所为如此。臣等考其事,反状甚明,敢以死奉法。上曰:法如是,为之柰何。 善长大惭,曰:臣诚负罪,无面目见百官矣。乃抚遣归第,赐佑及陆亨等死,善长遂自经。上命以礼葬之,厚恤其家。子祺为驸马都尉,后卒于江浦,孙茂今为指挥佥事。
再来看《明史》: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而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皆同时坐惟庸党死,而已故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追坐者又若干人。
《实录》明确说了“厚恤其家”,那肯定没有杀李善长全家啊,杀了还怎么厚恤呢。《明史》却说杀了李善长“妻女弟侄家”七十多口。
还有有名的沈万三,再说一个沈万三,先上《明史》(这段在马皇后的传中,沈万三是没有传的):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但是顾城的考证是沈万三是元朝人,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已死去12年以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0385035/answer/2260355778
明史中宪宗时期的万贵妃给其他妃子堕胎的记载一点也不靠谱。《明史》里面自杀的太监张敏,《实录》中人家可是好好活到成化年的。
清修《明史》中朱以海最后被郑成功扔进了海里。。。直到前两年,台湾出土了朱以海的墓,墓碑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朱以海一直都有哮喘病,在一次发病时不治身亡。
只能说还好明朝中叶,内阁阁臣把明实录给传播了出来,以至于清朝毁了一大堆宫廷所藏明实录以后,民间还有手抄本留存至今。
看《明史》的感觉就是在玩打地鼠,里面各个不靠谱的地方还真不少,像地鼠一样不断冒出来。
比如袁毛之争时候闹出的袁崇焕家无余财五千两的笑话,也是《明史》和地方官员抄家记录严重不符搞出来的。。。
康有为亦言“但八股清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道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
夏曾佑则形容清代读书人群体“汉、魏、隋、唐,不知为何朝,而但知有朱子;礼、乐、兵、刑,不知为何事,而但知有时文”。
宋恕也嘲笑“天下学问之最孤陋者,无如中国北边之京官”。虽说昔人就已盛传“太史公是何科进士?《史记》是何科朱卷?”的笑话,但宋恕认为清末的京官对于历史知识的“孤陋”更甚,乃至于还出现了某京官借阅《汉书》后觉得此书“不见有一点好处,其中文理荒谬令人费解者甚多”一事。
另有数名京官在由北京赴上海的轮船上只知“吟哦消遣”近科的闱墨,见某进士在阅读《支那通史》一书,京官们既不解“通史”何意,又误会“支那”为日本。
张伯驹的《春游琐谈》也提到清末有已中进士者“尚不知岳飞为何时人”。
汉人成了包衣,也是痛苦。
辽东糜烂那是万历年间高准乱辽时候的事了。
正德年间,经过皇帝亲自大力整顿军队以后,蒙古人入侵劫掠的次数和规模明显小于之前的弘治年间。
嘉靖年间“扰边”频率不算突出,但据统计,蒙古猛烈入寇(人数过万)的次数占比较高,“北虏”严重这一印象或是由此而生。
弘治年间,明军有个大捷的斩首仅仅只有3级。
即使是王越的贺兰山大捷也仅仅斩首42级,获驼马200多,要知道王越在成化年间可是在威宁海斩首437级,获驼马牛羊6000余,明军都一度把蒙古人逐出河套了。
弘治年间的京营占役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正德年间也专门整顿过。
朱厚照继位还不到一个月,明军就打了仅次于木土堡的大败仗——虞台岭之败:官军死者二千一百六十五人,伤者一千一百五十六人,失马六千五百余匹,掠去男妇畜产器械不可胜计,议者谓自己巳年兵祸以后所未有也。
皇宫几千人烧炕,一晚几百斤的灰,一般还是和排泄物搅拌处理。劳动量不大,就是羞辱性高。
北京丰台那边还有个过去的石灰窑的遗址——内官监马鞍山后辅营灰厂。
装炉灰的地方也不太可能后来给炙手可热的汪直开西厂。
石灰古时候给青砖填缝,勾线,当建筑辅料,皇宫用量很大,这样才能累死那帮偷懒的官员😁😁😁
沈万三的考据,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的前言“我与明史”中论述过。
在这篇文章中,顾诚先生还记述了他在北师大历史系任教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白寿彝分配他‘探讨明代史学’,研究《明史》的纂修过程。还是将顾诚先生的原文先贴出来,括弧内是读者的疑问:
“这个课题有解放前出版的李晋华先生写的《明史纂修考》,白先生的意思是偏重于史学思想方面兼顾明史的纂修过程。我提出可否逐步进行,由于当时万斯同的明史稿颇难见到(?)就先从王鸿绪的《横云山人史稿》同《钦定明史》入手。经白先生同意后,自己买了一部线装本《明史》,借来《横云山人史稿》,逐篇对读,凡遇《钦定明史》作了修改处,哪怕一句话,甚至关键的几个字都抄录下来。对读完毕,把两部书不同处列表写出,这份对照表一共有50多张大幅稿纸。再查阅《清实录》等书中有关撰修明史的记载,特别是康熙皇帝几次谕旨,最后写成一篇《从王鸿绪的〈明史稿〉到〈钦定明史〉》的论文。把论文稿联同对照表呈交白先生,他转交赵贞信先生处理,从此不知下落(?!)依稀记得我的论文的基本意思是:康熙审阅了明史稿后,发觉其中对明朝皇帝和某些大臣(谁?)的指斥甚多,很不满意,指示纂修大臣应严格掌握分寸;后来修成的《钦定明史》显然体现了康熙的意图,删改之处多是掩饰明朝统治者的阴暗面。“
接下来,顾诚先生就被调出了北师大的史学史组,调到了世界现代历史教研组。有点儿意思吧?
在这篇文章中,顾诚先生作为明史”爱好者“,一个字也没有提过当时的明史大专家吴晗,也没有提过万斯同的老板黄宗羲,这都是有意思的看点。
顺便说一句,上面那个”赵贞信先生“,是‘自学成才’、且被著名的顾颉刚慧眼识才提拔到几个大学任历史教育的浙东史学人士。
其妻所生的儿子,后来就是元顺帝。
这种老子转世去打儿子的传说,真是有古希腊神话的神族风味。
天主教会把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表为“三柱石”,不过这三位都是在利玛窦到了南京上海北京才认识的,而帮助利玛窦离开广东、违法进入上述地区的,是他们不太愿意细说的‘苏州常熟儒士翟汝夔’。
正如日本鬼子找人渣当汉奸一样,利玛窦若是没有遇到翟太素,也会铩羽而归。
维基百科‘惜字如金’地介绍:瞿汝夔(?-?),字太素,江苏常熟县人。尚书瞿景淳之次子[1]。年轻时曾因与长兄瞿汝稷妻徐氏通奸而被逐出家门,乞食侯门。后成为耶稣会士利玛窦最亲近的中国友人之一。
瞿景淳是嘉靖23年的探花,其实也没真作过尚书,是死后追赠的。百度看点一是“倭寇犯江南,他从江南赴北京见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但是却无力抵御倭寇,使得人民无法安定地生活。严嵩感谢他的意见。”不知道最后胡宗宪被徐阶谋杀,这厮是否参与其中? 百度看点二,是介绍其子瞿汝夔时,没有链接翟太素的百度介绍,再查百度就没有这渣的介绍。
翟人渣对利玛窦、天主教最大的‘贡献’,是建议这些洋和尚不要以‘和尚’的面目出现,而是要以西洋来的士大夫形象,进入江浙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