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一位新冠死者 -- 宝特勤
一天我带娃出去散步。突然收到在国内的原班长电话。
班长说,我们班的大眼睛去世了。
班长半天听不到我回音,于是自顾自继续说,她死于抑郁症,自己了结的。
大眼睛曾经是个清秀的姑娘。在班里算是比较早实现财务自由的。然后她离开了大公司,去上海自己开了糕点店。她颇有艺术天赋,糕点店赏心悦目。她女儿也自小像妈。
疫情后,她得了抑郁症。在上海的同学们尽量陪她,慢慢她好些了。
但是没有挺过这一轮。
我不愿在孩子面前说,于是叫孩子去远些的地方玩。
然而我还是语无伦次… 同样一个词翻来覆去无数遍地说。 最后班长说,过几天我们再说吧。
早在新冠刚开始时,我们那个社区乐团的一位医学教授就转门写了篇文章,呼吁要重视在新冠疫情中会出现的心理后遗症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没有被感染上的普通人里,也会因为疫情的持久和漫延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那些“禁闭感”,“无望感”、“恐惧感”、“失落感”、“暴躁感”、“风吹草动感”、“信息的过度敏感”等……,不仅会表现得不同程度的形形色色,而且在现代的传播环境下,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影响。
我在上海有大批老兄弟,他们那种情绪,着实把我惊到了。这是我封笔的直接原因。
你现在自己事多,不要再多分心了。大江东流去,逝者如斯夫,且放下。
第一个死于新冠的。
并不是新冠感染,所以有些疑惑。
2021年,我帝都的同学也有心理问题离世的,说不清是不是跟疫情防控的影响有关,大家唏嘘不已,但一般不视为因新冠而逝。
他们也忍不住抱怨的。
三年多的疫情,对门店服务行业的冲击太大了,而且是持久的,能够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这儿城里商务区的餐馆也有很多重新开业后,取消了午餐服务。
承主洪恩,我父母在疫情以来身体健康。
他们孙子争气是个重要原因。不过他们很久没有抱孙子了。
但长辈健康状况走下坡的很有几个。不知是生活规律改变,还是疏于正常见医生,还是别的。
或者是最重要的。
我个人的观察是,80岁以后不能下地活动,一般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如果超出两年,医疗与护理的投入极大,家庭负担极为沉重,家庭矛盾可能激化,不是大部分家庭可以承受的。
疫情防控如果有1个月以上的封控措施,老人不能出门活动,对健康的负面影响非常大。作为子女,要不断鼓励老人力尽所能地出门活动。
是有超乎经济的事关民族安全的考量。
大男孩一下子迷茫焦虑了。这是年轻人。中年的,主要是经济问题。
你这个标题很不合适,贵同学并非死于新冠。我不知道宝河友为什么称为“第一个新冠死者”,关于防疫措施问题,这里讨论似乎不合适,不过想请教一下,宝河友是否认上海的防控措施,乃贵同学得抑郁症的充要条件?
一般说法,人死为大。宝河友称贵同学为新冠死者,不知算不算不敬?或者说,贵同学是感染后患上抑郁症?
她听说,世界上有深渊。
她不信。
。
男人欺骗了她,
金钱给不了她爱情,也没给她亲情,当她回过神,
已临近深渊。
。
她明知该向另一边的光明奔去,
但光明曾经以爱情和亲情的面目辜负了她。
因此当光明以“希望”的面目出现在身边时,
她决定换一种选择,
望了眼深渊。
。
那是未知,
无数的未知组成的选择困难,
那是选择,
无数的选择组成的未知答案。
她擅长根据已知推导出未来,
可面对未知的选择,她迷惘了。
。
迷惘引发恐惧,恐惧激发了倔强,倔强带来了进一步
试图理解深渊的勇气。
她的视线已经离不开深渊了。
哪怕是孩子那似乎愈来愈远的呼唤。
。
如果深渊是无法理解无法战胜的,
那么融入深渊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或许能算个平手,
反正人嘛,来也匆匆去也空空,
主动迈出不被他人理解的那一步也算是和命运打个平手。
起码来的时候是被动的结果,
走的时候能算是主动的追求。
。
她唯一一次灵与肉的回眸,
是在纵身一跃之后。
那是再也不用无数次让灵魂在夜里上下翻涌的安宁。
。
怎叹秋有月兮月有诗,
秋风吹去凌云志。
怎叹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高难负人间事。
。
祝陌生的小姐姐一路走好!
她有家庭。
另外,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据我粗浅的中文能力我没有看见我在上文对上海防疫政策的任何评论。
如果蒙审度学长批准,我能不能改标题为“在疫情期间我周围接近的圈子第一个死者”?如果学长觉得合适我发补充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