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出差的碎片记忆 -- 艾河边

共:💬69 🌺891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应该是教育的结果

我赞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以掌握这个缘故的宣传口径,就很重要了。

人是非常感性的动物,小学教科书稍微下笔重一些,对着殖民者多打几个近镜头,恨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很容易的。

客观上讲,英法殖民者带来的先进文化冲击,必然在殖民过程中为当地人民学习,被动带来进步的效果。但这里面有一个民族感情的问题,譬如我们不能用同样的论调来讲日本侵华,哪怕新中国成立时最好的工业基础还是在东北的日本人打下的。我们讲这一段历史,要用来映衬国民党的腐败无能。

反过来,有奶便是娘也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女人尤其如此,反正不管谁打赢,女人都是陪睡,陪打赢的睡。东亚近年来的娘化风气,是西方全力推动的,口号也算是冠冕堂皇,叫做不要仇恨教育。

家园 华盛顿五月花跑美国,是因为羡慕印第安人自由民主吗?

无非是有挣钱的机会嘛。连煤矿都能招到人,难道矿工不知道井下是什么条件?

而一旦有了机会,会不会反客为主,譬如欧罗巴斯坦,譬如美利坚分众国,那主要是看利益,恨不恨已经无所谓了。欧洲白皮鸠占雀巢北美洲,保不齐将来也被人来这么一回。

恨不恨的,倒是留在国内的人更要紧,这关系到投降派面对怎样的大环境,敢不敢吱声。

家园 你这个宣传可能还是侧重向欧美宣传

我觉得应该侧重于向非洲人民宣传

不过我们好像没有自己的VOC,而媒体人又太多欧美控恨国党

中联部应该大办培训班,培养非洲有志青年,当我们喉舌也好呀。国内老是就业困难,招些人去非洲呗……

家园 你说得很对

但是你自己也跑,这么说算是鼓励自己?

家园 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世界上稍微有点影响的国家都有对外广播,美国之音,BBC,法广,德国之声,莫斯科之声,越南,朝鲜,梵蒂冈都有。中国的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是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这些电台的普遍特点是各自国内收不到或影响很小,这可能是你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无感的原因。

家园 你这个 “但是” 用得不对

如果我反对五月花去美国,自己又出国,对人对己双重标准,那么你这个“但是” 还说得过去。

我的标准是一致的呀,华盛顿可以去北美,我当然也可以去西方。华盛顿到了北美屠杀当地人,相比之下我只是嘴炮,温和多了。

我只是指出,你不能认为跑西方就是支持西方制度或者优越性。华盛顿去北美,既不是看中北美印第安人的制度,也不是优越性。

家园 现在就好办了

我手里还有电子版的英文毛选😁

家园 【原创】南美洲大陆上沉睡的加勒比海岛国:苏里南

第一次知道苏里南这个国家的存在是因为八十年代风云一时的荷兰足球巨星古力特和里杰卡尔德。知道它地处南美洲曾是荷兰殖民地,不过当时没有更多的好奇心。

这十几年多次去加勒比海的几个岛国出差,包括与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打交道,惊奇地发现位于南美洲北部并不濒临加勒比海的苏里南也是加勒比共同体的一个成员国。(类似的还有伯利兹与英属圭亚那。)更有趣的是苏里南在很多报道中都被称为a Caribbean island-加勒比岛国。因此去苏里南出差时,我开始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些许好奇心。后来知道苏里南在历史上与加勒比海诸岛一样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运黑奴来从事甘蔗种植业,后来还有来自其他殖民地的劳工,如印度人、爪哇人以及华人等,形成今天的所谓多元文化。而它之所以被称为岛,因为其人口90%以上居住在北部海边的几个港口城市,主要是在首都Paramaribo,苏里南国土东西分别与法属圭亚那和英属圭亚那有一条大河隔开,国土向南虽与巴西接壤,却是纵深几百公里的热带雨林,没有道路通行。苏里南居民与外界的联系只有海路和空路,与岛无异。因此被称为大陆上的岛国。

因为是前荷属殖民地,从欧洲去苏里南都是乘荷兰航空KLM由阿姆斯特丹前往。记得飞机飞越大西洋后在一望无际的浓密的热带雨林上空飞行了几十分钟才在丛林中的机场降落。记得当时从空中俯瞰很长时间看到的都是没有尽头毫无任何人类活动痕迹的密不透风的热带丛林,不知道飞机飞向何处,也不知飞机是否一切正常,机舱里死一半沉寂,这时内心是颇为恐惧的。飞机降落后发现热带丛林环绕的机场很小,只有一个跑道,当时停机坪上只有我们这一架飞机。候机楼也只是很简单的一座建筑。机场位于苏里南首都Paramaribo以南50多公里,记得从机场去酒店的路途感觉极其遥远,汽车开了近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行驶在一条开辟在丛林里的狭窄道路上,路况不好,路途中很长的时间又是只见丛林不见人烟。临行前看到一些关于苏里南的数据,知道这个国家有超过1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只有60万居民,属于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当时内心有个疑问:这显然是一个不缺少土地的国家,为什么把机场建在如此偏僻远离人烟的地方?出差期间抽空就问当地人这个问题。接待我们的政府官员都不知所云。倒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侃侃而谈,说是美国人在二战期间建的这个机场,之所以建这么远是为了方便运输军工需要的矿产到美国。后来我自己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这个机场确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的一个重要军用机场,给欧洲提供物质向欧洲派遣军队很多是从这个机场出发的。只是没有想到二战结束七十多年之后这个国家的对外联系还主要依赖这么一个隐蔽在丛林中的小机场,不由让人感觉时间在这里是停滞的。

在苏里南首都Paramaribo漫步脑海里总是想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当时就想那个建在丛林中的城市Macondo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整个城市死一般沉寂,城市里的人与世隔绝逐渐凋零。出差接触的当地人都很沉闷,没有什么民族或国家意识。回望历史,这里各个种族的人都远离自己的根,被迫来到这块土地出卖自己的劳力,这里没有属于他们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没有可以把他们凝聚在一起的东西。Paramaribo最初为英国人的据点,1667年荷兰人用当时的新阿姆斯特丹即今天的纽约换来这块地方经营黑奴贸易和甘蔗种植业,奴隶制名义上于1863年废除,但实际上又存续了十余年。奴隶制废除后苏里南的种植园经济日益衰退,荷兰人也因此对苏里南失去兴趣而逐步撤离。进入二十世纪主要是美国公司Alcoa在这里开采铝土矿。二战期间美国从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那里取得在苏里南运营军用机场训练军队和筹备战时物质的权利。1975年苏里南独立,几个所谓的政党主要是族群组织,分别代表着印度人,爪哇人,黑人等。这里没有什么民族融合,也没有什么主流文化。难以想象人们在这样的地方靠什么作为精神寄托而生活。出差前看到苏里南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想象着应该是个不算差的地方。去了之后看到满眼的破败与落后让我更加深信数据是有很大欺骗性的。就苏里南而言,由于总人口不过60万,仅木材黄金等几项原材料出口就立刻拉高了人均GDP。苏里南自身则是没有什么生产能力的。

中国现在是苏里南最大的投资者,苏里南也加入了一带一路。中国的入局不知能在多大程度上唤醒沉睡的苏里南?

下图是Paramaribo市中心,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心有戚戚,dfindy,
家园 又看了一遍

被某自信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对Swell的入骨批判引导回来,再看一遍这几个帖子。

Swell,我和你说的是一个意思。

这个意思用很多同学所不屑的粗话说,有奶便是娘。很不幸,“有奶便是娘”是普遍的现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