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从80年代李相去美国访问的趣事,联想到送歼八2去美国 -- yg1993
85年吧,李相还是副总理,我记得是陪着当时的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去美国访问。李先念作为国家元首,是对美国的里根总统84年来华访问的回访。在这期间李先念还谴责了美国国内一些人,说是对中国的人口政策说三道四,当时看的参考消息知道的。
后来看一个杂志,说是李鹏在参观一个核电站的时候,问了非常多的技术问题,有的专业问题美国人都回答不了(也可能他们就是不告诉你)。他还有一个小本子专门记这些,当时有港台记者还写文章,说什么中国领导人不耻下问云云。
其实这种事单单从表面来说,是不是有违反外交礼仪的嫌疑,至少面子上不好看吧。李相那时的身份是zzj委员 副总理,不是国内的工程师了,跑去问一大堆技术问题,总觉得有点那个。
其实就是当时国内还没有核电站,这方面太落后了,李相这也是无奈之举吧,即使美国人再怎么保密,总也能套出点有用的东西来,不过当时要是给李相做现场翻译,估计是挺受罪的,外交部的人哪里懂那些工程上的东西。
80年代后期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花了很多外汇,让美国人帮着改进歼八2的电子设备,还运了两架美男子到美国。后来看当时参与人员的回忆文章,说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数据总线的技术,美国人当时倒也实诚,把这个技术的设计思路都给你讲了。现在河里左派拿这个说事,什么丧权辱国等等。
这个过程不管怎么说,都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
至于美男子漏了底被老美掌握了,问题是美男子就算对美国一直保密,这个飞机有和当时美国主流飞机一战的实力吗?96年台海紧张,居然把歼六都搬出来了,这种事喊喊口号就罢了,还真以为歼六 歼七 歼八打得过F-14 15 16 18!
想说的就是,落后国家和比你先进发达的国家打交道,都是挺痛苦的,这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当中人家肯定不会拿正眼看你,是个挺屈辱的事情,至于国内宣传的什么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平等,那纯粹就是嘴炮功夫,你当真那就是你傻了。
另外再说几句,歼八二这种飞机,我和懂行的人聊起过,反正当年性能和美国主流飞机比起来,那是真的不是一个层面的装备。90年代这个飞机基本打导弹都困难,因为那时国产发动机可靠性太那个,导弹发射的时候要喷烟,那时候的发动机一旦吸烟进去很容易就不工作了,发动机必须有专门的设计才行。
说句挨骂的话,这种落后的玩意,让美国人看了也就看了吧,你还真的指着它和美国石榴姐面对面干仗么。
毕竟通过歼八留美这个过程,学了很多东西,这个是根本。
而那个组跟沈飞跟八爷压根么关系。
至于学到管理和方向就是扯淡了。
国内飞机真正提高应该还是苏联和以色列的那架。
八十年代学到的所谓管理经验基本都是啥也不是,说是垃圾也是不错的。
这是这批人自我鼓吹的依据而已。
上飞的不成才就是这批人的典型。可以说麦道的学习波音等说法已经做到极致了,结果是啥也不是,就这样沉沦了。
真正吸收自主的是另一批人,嘿嘿。今天的航天和他们毛关系?明显两批人。
李鹏可能是实在人也着急,虽然不适合,但是也不容易,他的思路和那些出去看到外面眼花缭乱的领导不太一样。
那些人真的见识太低了,被西方亮花了眼睛,邓大人是其中最瞎的一个。
歼八二打不了导弹,夸张了吧。
你去学谁,学苏联,苏联的航电咱们自己都瞧不上。
想当初90年代,买的苏联萨姆300,用的计算机居然还是电子管的,电子管计算机据说能抗核打击,但是别的方面就只能呵呵了。
我这两天正在看一本德国的中国通Frank Sieren写的一本书对中国的恐惧。第一章就介绍中国如何从德国接受高温气冷堆技术,尤其是球床堆设计。其中介绍了王大中81年到德国,82年在亚琛工大的Schulten教授这里获得博士学位。这位Schulten教授是德国核电理论之父,是海森堡的学生,从56-64年他在核电行业工作,64-89年是亚琛工大的核反应堆教研室的教授,同时兼任德国于利希核研究中心主任。王大中就在这德国最核心的核反应堆研究中心研究,同时还经常和西门子的相关人员和部门交流。现任清华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张作义也在于利希核研究中心做过博士后。
除了和德国交流,中国和法国在80年代也有很多交流。
李鹏访问美国的时候,中国已经和德法两国有很多技术交流了。
再怎么改也是二代,二代机在天上做剧烈动作要掉高度,速度也会下来,三代机就没有这个。
现在国内军迷戏称法国幻影2000是三代机中的二代机,单比纸面数据的话,美男子某些飞行包线还优于幻影呢,但是国内搞歼十,很多性能就是比着对岸的幻影来的。
另外不是打不了导弹,是打完导弹以后,是发动机有出问题的可能,比如说推力突然减小了,严重点就是在天上就不工作了。航空发动机的一大难点就是可靠性,除非飞行员主动关机器,否则发动机是碰到什么状况都不能允许停车的。
02年定型的昆仑,当初说的挺好,可是装上歼八3试飞,结果在天上连续空中停车,也真难为那个飞行员了。
他本来就是电力技术领域出身 爱问这个很正常 哪怕是去埃及这类非洲国家 一样喜欢提问电力相关 还留下个小故事:
1987年,李鹏赴埃及考察阿斯旺水坝,张维为是李鹏的随行翻译。在埃及,负责接待李鹏一行的,是当时的埃及水利部副部长。
“开罗老百姓一度电多少钱?”李鹏问这位副部长。副部长答不出,于是转而问助手,助手也不知,又去问另一官员。“当时李鹏小声感叹,‘真是官僚啊——这话你不要翻译过去’。”
如果换成跟电力完全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领域 老李也未必会去各类提问了😏
另外 以前大学时的某老师 早年曾经被请去科龙电器帮忙优化生产流程 他听科龙的人讲过一个小故事(或段子?) 在课堂上几次转述:
386当年去科龙视察 随口问了一句冰箱靠什么制冷 在场一众人没一个答得上来 有机灵的马上递条子出去给技术人员解答 才得以回答上386的提问😂
和老李在埃及的故事 也算是异曲同工了😂
管事太多 管事太细
美国打阿富汗,照样要死人。或者为了不死人,就要几百万的导弹去山里炸帐篷。这些都是国力的消耗。
你以为一架 F16 能带多少导弹?能击落几架歼六?
美国人掌握了歼八的性能,真打起来对交换比是什么影响?
歼八送美,本身是丧权辱国的事情,这个毫无争议。至于你说卧薪尝胆,换了多少好处回来,但是卧薪尝胆本身就是在忍辱负重。你可以说我们不容易,但说这是好事就不对了。
歼8和平鸽计划是用美国雷达打意大利阿斯派德中距空空导弹,简称a弹,订购85枚,第一批交货25枚,然后就遇到了美国制裁,有部件是美国货无法交付,做测试又消耗了5枚,到95年堪用的a弹一共只有20枚。意大利还真够意思,加班加点用自己生产的部件替代了美国部件,96年终于把剩下60枚a弹送到。即使如此,能打a弹的歼八数量也极少。而且因为和平鸽计划失败,国产雷达又太烂,无下视能力,a弹无法发挥全部功能。直到七八年后新一代雷达出现,a弹项目才算结束,十几年过去了。
当时还有苏27的R-27中距弹,准头极烂,大毛还不愿意改进,最后找了二毛基辅artem厂才解决,这也救活了artem厂,如今是乌克兰最大兵工厂,大毛的重点轰炸对象。
打以色列近距导弹,发射时冲击力大,歼七又轻,飞行姿态立刻发生变化,这时飞行员会下意识改平,这个过程中机头进气道正好对着导弹尾焰,氧气不够,然后就停车了。最后解决方案很简单,打完等几秒让导弹飞远了再控制飞机。。。
六七八十年代,中国各种雷达研制纷纷失败,改开后才明白,原来西方用了数字电路轻松解决,从此奋起直追。但原来模拟电路那条路能走通吗?90年代接触了苏联雷达才知道,其实也能走通,自然性能差些,但也堪用,之前做不出来只因为自己水平差。但这时已经知道数字电路的好,自然就看不上苏联那套玩意了。。。
希望有懂行的来辨一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