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俄乌战争会不会引起欧洲能源化工企业向中国的搬迁潮? -- 箪食瓢饮到中年
如果不考虑俄乌战争普京彻底垮台,俄国沦为西方傀儡国;和俄国征服欧洲两个极端的情况;最大可能是俄国和欧洲的能源贸易大规模缩减,从而转向亚洲,主要是中国。对于欧洲的民用采暖,或许新能源、美国LNG是可行性选择。但是对于价格敏感的欧洲工业生产,无论是需要俄国油气当能源还是作为化工原料的企业,可能都很难维持。
纵观天下,能源充足的美国缺劳动力,中东缺技术人才;高低端人力都充沛的印度缺基础设施;拉美、非洲人才和基础设施都缺,韩日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和现在欧洲一样太高。那么资本的最优选择,或许就是搬迁到中国。还是欧洲的资本,还是俄国的油气,就是换个地方,从欧洲搬到在中国生产。相对于战前欧洲,中国不仅(工时计价)人力极其便宜,环保政策也相当有弹性(绿色组织多次怼上海巴斯夫失败)。对于此类企业的老板,这种搬迁或许反而增加了竞争力。
从国内角度,即将高考的娃娃,学化工相关专业,或者法语、德语,兴许一毕业刚好能用上。
估计是难,地方政府太拉
目前这类工业布局都是沿海,因为原料主要是海上运来的。将来如果有大规模俄-中输油、输气管道,很可能东北、西北受益。相对来说,东北基础设施可能更好一些,而且水资源丰富,民族问题少,比西北有点优势。
只有台湾傻乎乎的表示不要毛子气了。。。
这点还是需要的,南方对能源依赖太大了。
地理,气候,市场,人力确实有差距。
新建大型设施,投资分摊到五十年以上,问题和收益在后面就明显了。
七月份的事情
西欧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重要在天然气上,俄国石油可以比较快得被取代。主要原因是石油用船运,独立性比较高,天然气只能通过管道或液化运输,取代管道很难,液化气也需要专门的码头和配套的管道。所以等到市场稳定下来以后,西欧应该能够得到充足的石油供应。那么下一步就是考虑石油是否可以取代天然气了,在化工领域应该没问题,就是多一个原油炼化的步骤。能源领域大部分也可以取代,就是民用供暖和一些小企业如面包房,需要投入不少的钱来改造。
成本很重要。我记得当初有门课老师说,我们造东方红,加工精度不行,就弄一万个,挑出一个好的,所以卫星能上天。但是在现实中的企业不能这么搞,要赔死。欧洲居民不能搬,而且收入高,“能不能”解决了,可能就没问题了。但是工业品要和美国中国印度产品在一个市场上卖,还是要算细账的。
另外,烧气改烧油,算是环保上的倒退,欧洲是不是很多党派会反对?
估计是打仗前定下的项目。话说德国资本在中国算是赚翻了。如果中国制造大格局不变,其实对这种基础化工产品需求会很强。
东北很合适,有很好的人才技术储备,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也好搞。
从社会公平角度,西北更贫困,更需要投资。但是后者贫困也是有理由的,复杂的民族关系,极其缺乏的水资源,地广人稀等等。
所以搭配着一起搞是最合理的。东北先干挣上钱,再带动西北。能源要是管够,淡水其实也不是大问题。青海湖盐水进厂,一边出化工产品,一边出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