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民领袖”是这样炼成的:习书记的采访视频 -- dragonawake
你能知道扎人,掉麻絮,说明你是真了解。不像有些人胡侃海吹的。一般麻袋装180-200斤左右,扛的时间,肩膀上有半圆形像披肩一样的厚布做的小垫子。
总之有为此为民甘愿牺牲的勇气
介于朱元璋和毛泽东之间
得国之正,莫过皇明,洪武大帝,驱逐鞑虏
人民救星毛泽东
您都把习提拔到和这两位开国之父相提并论了
颂圣之高,莫过于此
随机抽取一个网友批判他。
将“汕”更改为“州”很简单啊,去掉一横,把那三点水粘贴在三竖中间就可以了,一个600块到800块钱的工程,竟然敢喊价1200万,国将不国!!!
经广铁集团初步估算,更改一个铁路站场的命名,需要费用约 600-800万元,即潮州市要将“潮汕站”更名为“潮州站”,一共需要更改两个站名,现初步估计费用约1200万元。
我们这里物俗比潮汕贵多了,一般熟练机电工做工程是300一个工,街边拉的更便宜。把那个汕字去掉一横,把那三点水粘贴在三竖中间,街边随便拉一个做烧焊的,连切割带焊接,4个小时怎么都够了,算300块,很爽的活了。
不过下面那个河友更厉害,直接加110多倍,2亿多的报300亿。
化肥袋子,麻布袋子,绳编织袋子。
就是想明确一下袋子的名称和实物是否统一。
我们那化肥袋子也就是俗称的编织袋,用塑料扁丝编织而成。就是现在市场米档那种,当然当时没那么好,基本上没有那个覆膜。布袋我们是棉布袋。麻袋我们也有叫麻布袋,用2-3毫米直径的麻线也可以叫麻绳吧编的袋子,以前补麻袋也是我们这粮站的日常工作。
编织袋取代麻袋装粮食,在我们这是讯速而受欢迎的,这个编织袋主要还就是化肥代。那时候农村编织袋来源主要有两个:饲料,化肥,化肥袋总体上比饲料袋质量好。正大康地的饲料袋也不错。
真以为说话的人在谈神明呀?高中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走十里山路,一口气挑下来。当然,不确定是不是担着二百斤一口气走十里路。就像飞机的最大载重和最大航程并不是同时做到的。
大概就是中间不休息的意思,必要的换肩或调整,也还是需要的。
在这个视频里他的确没有提到不换肩,只是说一口气下来,但未必就不换肩。
我说的那个绳编织的类似于帆布一样的装粮食的那个,当地的口语,叫粮食粧粧(音,不知道是哪个字)。
化肥袋子,就是塑料扁丝编织,白色,印字。印象中,当时就两种,一种是装尿素的,气味贼刺激;一种是褐色的那个,貌似是磷肥?这个的气味还可以接收。
当地习惯了用那个绳编织放粮食,基本上放家里的粮食都是自家吃的么。而化肥袋子基本就两种作用:一个是装杂物,一个是下雨天当雨衣用。
还有个因素,那个时候穷,化肥买的不多,种一季粮差不多一样各一袋。施肥的时候,也不是现在这样整个田地普撒式的施肥,而是只给摇了种子的那一行(玉米的时候只给有种子的那一窝)撒点。这样算下来,一年也攒不下几个化肥袋子。而我们那一直到我离开之前,饲养业很一般,没见过专门买饲料的。平常家里养那么一两头猪的,青草、麸子、剩饭、洗锅水,混着用就足够了。
当然,后来塑料编织袋就大量增加、逐渐取代了之前的麻袋、绳编织袋那些了,但那个也是纯粹的塑料编织袋而不是化肥袋子。
更改一个站名涉及很多方面,不只是改个牌子,所有的指示标志都得改,车站、车身、车内,涉及全国铁路系统。铁路售票、调度、路网、设施设备、供电、安全等软件系统也要改,很麻烦。我们市有个地铁站要改名,只涉及一个城市,预算还得50多万,大一点的高铁站改名涉及全国,1千万差不多。
习总2012年顺利接班即便放在中国各大王朝史中看,也算是非常成功的。
中共建政后,从高、饶、刘、林的身死名裂,到“四人帮”、胡、赵的失去自由,再到江、胡上台后剪除前朝权臣,习总的接班是中共建政后最为正常、顺利、成功的最高权力的交接,这也反应了中共的政治文明是有所进步的。然,修宪、连任,打断了这一进步的进程,实为逆历史潮流之举,可谓之为“反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