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挑担和劳动技巧 -- 铁手
口音是河北冀东一带,比如“两头颤哪当不间颠”,“当不间”就是“中间”的意思。曲目名字叫“送女上大学”,一直是华北民间曲艺经典。冯巩和郭冬临在2000年春晚表演的相声《旧曲新歌》中把它作为后半段的主要题材,由此它又被介绍给年轻一代。
冯巩这个相声的油管链接在此,我担保谁看了都不会后悔,南方人也一样会喜欢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Wd0StfsRU&list=PL31220DA680C2F308&index=9
前面天津快板的题材与时俱进,讲当年的入WTO谈判
是竹板这么一打啊,别的咱不夸,今天的焦点访谈咱要说点嘛,咱要说点嘛内,是咱要说点嘛,哎……
哎,说一说中国入关发展经济富强国家!
郭冬临:中美谈判,难度特别大,是经过我们艰苦努力终于拿下!
冯巩:对!
郭冬临:那美方代表,她还是个女的,刚把协议签订完她又把条件加,“今晚宴会,我不想吃别的,来它半斤狗不理我一口能吃仨!” 别看这女代表,平时端庄又潇洒,可一见包子端上来她直接用手抓,那嘴还直bia哒,“不错不错,味道好极了,用我们美国话叫‘Very good’!
河北此外还有乐亭大鼓,还有 ... ...
西河大鼓!
可惜我不会唱,不然的话谱点cchere相关内容,绝对有意思
河北北京大鼓的鼓书确实多。
识。
我就知道北京的京东大鼓,听冯巩和郭冬临唱过,挺好听的。没想到这里还细分着好几个流派呢,哈哈。
承教了,谢谢河友给我普及。
不是主动,也不是对某个人。
习自己说的某某是父亲老部下的什么亲,某某又是什么远亲。
大鼓种类很多,你们河南也有呢,还包括坠子。
子戏老人们听众也很多。
现在整出戏演出的不多了,都是捡每出戏最精彩的一段表现出来,大家也爱看。
梨园春经久不衰,也在于这样的形式,都是每一出戏剧的精华唱段,词好,唱的好,短小精干。
还应该像相声那样说讽刺,或者表现现代田间地头或者城市社区生活,这才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当然,现在小年轻用通俗歌曲唱也没问题。
这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存在,可惜,专家不愿意干,年轻人不乐于干,逐渐就要干涸了。
本来这也是我们优于台湾文化的表现。这种丰富性根本不是台湾能干了的,因为他们很多都没有语言环境了!
这也是我们超越西方歌剧对于中国的文化意义。
希望习能尽快拾起来。看吧。
这时我看见延海笑眯眯的也在那里,对我说:“赶快吧,你骑上骡子跑掉,这些粉瓮粮食我帮你扛回去。”他说只要我两升米做工钱,晚上管饱一顿饭就成。就这样我骑着骡子一路狂奔,从永平镇到我们村三十多里,中间有一个陆家洼山,离我们村还有七八里。我就在山上边放骡子边等延海。
约摸有三个多小时后,我看见延海背着两个老大的粉瓮,瓮里放着几斗绿豆,就跟个山似的上山来了,我几乎被惊呆了。那一背最少也得有快三百斤吧,他背的还显得绰绰有余。晚上在我们知青灶上的饭量也把我们全体知青震的黑响,猪肉粉条白菜不知抡了多少碗,光小米饭就干了一脸盆,足有一升多米,四斤还要多。 我和延海比过抱石头,我勉强把一块重达二百斤的石头抱上差不多80公分高的石墙,延海轻轻松松把一块五百多斤的巨石从二十米开外稳稳的抱过来放到石墙上。陈小悦曾对我说过:“其实李自成农民起义时他们哪有什麽武艺呀,就是前面有像延海这样的壮汉几千个,每个人抡上一百多斤的大刀不当回事,谁能挡得住啊。”
脸,什么都卖,包括女主持人的上海卫视,湖南卫视等拜金腌臜货色强万倍。
奉上一段我最喜欢的曲剧《屠夫状元》,胡希华老师的唱词,请大家品鉴。
胡 山唱:稀奇呀古怪呀颠倒颠哪
杀猪的今日坐高官呀
(众和):坐呀么坐高官哪~
呀喂子哟
坐呀么坐高官哪~
胡 山唱:头上呀是两把呀 刮锅铲哪
腰里箍了一道圈呀
箍了一道圈哪~
(众和):呀喂子哟 玉带箍腰间哪~
胡 山唱:刮钱的铲来捆人的……
(众和):圈哪~
胡 山唱:把穷人的血汗全榨呀……
(众和):干哪!
胡 山唱:筒子鞋用锅烟呀……
(众和):染哪!
胡 山:两条长虫爬胸呀……
(众和):前哪!
胡 山:踩人的筒子鞋呀
吸血的毒蛇胆哪
贪赃卖法都是些虎狼官哪
(众和):咱穷人活命难哪!
胡 山念:朱文进杨猎做高官
他们狼狈为奸黑心肝
有朝一日见了面
我放你的黑血祭忠贤
胡山本是个杀猪汉
我发誓不做害人的官
(众和):对对 穷哥们从来不爱害人的官
不爱害人的官哪~
胡 山念:杀猪汉 坐状元
这个差事真麻烦
快把这事应付完
还要回家杀猪去挣钱
孝顺我妈到百年哪~
(众和):到呀么到百年哪!
这段唱词俺们河南人家喻户晓,很多人都会唱,卫视上时时播出不同戏剧爱好者的演唱,开封市的夜市茶座里还有戏曲演员现场点唱呢。
从未有什么政治避讳,从未改过一个字。
对比一下,湖南卫视把台湾歌手郑智化的《星星点灯》中的歌词:现在的一片天,是肮脏的一片天,特意改成:现在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
像这样不加掩饰的“低级红,高级黑”,在文宣系统内相当普遍。
像胡锡进这样首鼠两端,一天一个样,自己否定自己,来回横跳的熟练度满点,自打自脸还面不改色恬不知耻的投机东西,都被捧成舆论大V,真是滑稽。
几十年前,就有揭露说党的喉舌文宣系统,招聘员工近亲繁殖严重,还流行安排领导干部的子女当驻外记者,送到国外去花天酒地,有采访当地新闻的任务,稿件就一律照搬国外媒体诸CNN、BBC的,或者花钱买。
最抢手的驻外记者位置,是美国,澳大利亚,西欧,日本。
可见阎王殿的腐败之深,文宣内部烂成了什么样。
老家的箩,这个成年男子用的,称为大箩,干稻谷,50kg/箩,带水大概75kg/箩。大一号的称为抬箩,一般不挑,小一号的称为二箩,装约35kg,妇女、半大小伙、60岁的老头挑。
昨天是回老家看癌症晚期姑妈,顺道回家看感冒的母亲,碰上自家杀年猪。向叔伯们求证了下,一个村只有几个人能挑300斤不息或者不换肩走十里路。附上我家地形,低丘。
另,回到老家,我是唯一的一个阴性,他们全员不戴口罩,我吃了晚饭7点过,连夜跑了。
那个箩装稻谷的话,应该是干谷50市斤,湿谷75市斤,而不是公斤。一担谷基本就是一石谷。不是装稻谷另说。
没挑过担子,但因为有这方面的兴趣,就经常看影视里人们如何挑担子,看扁担随着人走路一颤一颤,很象一片上下颤动的钢片弹簧,而行走的人体则象一只平行移动的柱状弹簧,随着‘柱状弹簧’走路一上一下,片状弹簧在人的肩头也是一颤一颤,大概明白了其中道理。
基本原理就是人在站立不动的时候,可以承受的负载要远远大于人抬腿移动的时候,差别应该在两倍以上;而人瞬间能承受的负载也远远大于可以长时间承受的负载,差别可能也在两倍以上;二者叠加,人站立不动的瞬间,可以承受的负载要比长时间移动时可以承受的负载大几倍。所以扁担就利用了弹簧原理和脉冲原理,大大节省了人的运输效能。具体说就是弹簧因负荷下压时,虽然这个动载荷要大于重物原有的静载荷,但这时人处于单脚(多数人是右脚)站立的瞬间静止状态,其瞬间承受能力很大,可以承受扁担的超重负荷瞬间下压,同时人的非受力腿(多数人是左腿)可以前迈。而等担子这个片状弹簧受压后反弹,超重载荷就变成减重载荷,人正好趁势迈出受力腿(右腿),人的肩膀和身体不但得到了瞬间的休息,还可以向前移动,这样一压一放,循环往复,扁担体系与人体形成脉冲共振,就能更加有效地长时间负重前行了。所以好的挑夫一旦找到共振节奏,一般不愿意换扁担,哪怕是旧了,破损了,也是能修就修,不愿意换新的,怕扁担颤抖的节奏变了,又要花时间适应才能找到新的扁担-人体共振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