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跟风,随便聊聊抗疫的事情,看来是扛不住了。 -- 冻雨
大疫三年,政府和老百姓的耐心终于消耗光了,以前帖子里写过一个比喻,我们是在构建了一道防波堤,随着海外一波一波病毒袭击,防波堤越来越高,维护的越来越辛苦,眼看着,以前的模式无以为继了。
前两年达成的共识,开始撕裂,民众分为清零派,和放开派。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不服谁,前者管后者叫躺匪,后者管前者叫防疫爱好者。反正都不是什么好话。自己的同事、同学、亲戚圈里,也基本分为两派,碍于情面,没把对方打成敌人,但是立场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我的立场,抗疫三年,在病毒特性未知的情况下,半成功的抗击了第一波袭击,靠湖北/武汉人民的牺牲精神,和全国人民的有力支援,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如果当时没有控制住,疫情再多个省份大爆发,那就不会有力量去支援武汉,从一省糜烂,扩散到整个中国糜烂,结果是不可收拾。总得来说,武汉抗疫,是成功的。后面通过追踪传播链条,以快打快,在病毒扩散前掐断传播链,基本维持了动态清零的结果。也是基本成功的。
这几年的成绩是伟大的,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但是,以前的模式,持续不下去了。
1、政府财政,很多地方政府,差不多是已经破产。老家县城,11月最后一天,公务员、教师的工资才发下来,大概也是东挪西借的结果。后面能维持住几个月,没人敢说。西部已经不少地方出现欠薪。
2、疫情以来,政府开支暴增(防疫,各种补贴),收入下降(减税,土地财政枯竭,企业不景气利润下降),熬了3年,财政早就撑不住了。说实话,我都奇怪居然能撑这么久。
3、老百姓的民生问题,22年2季度以来的频繁封控,大量普通民众的生存生活出现了问题,小业主生意不景气,破产,小型企业降薪,裁员,在停工的状态下,大多会停薪,很多人收入下降甚至失去收入。封控带来的民生困难,是切实存在的。
结论是,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已经无法继续原来的抗疫模式。
从自媒体上可以看出来,很多人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反对防疫政策。以前关注的几个博主,本来是温文尔雅,比较有趣味有操守做人正派的,突然之间,疯狗一样反对一切防疫政策,连核酸、疫苗都嘲笑。反而是支持防疫政策的,能理性的讲出个一二十。支持防疫的,一般是衣食无忧,至少短期内生活生存没有任何问题的。
背后最大的原因,是生计问题,极端反对派,基本都是生计受到严重影响的。换句话说,当你吃饭成问题的时候,哪里还顾得上怕一个致死率万分之几的病毒。
民生问题,生计问题,才是最近半年,反对防疫的根本原因。
反对防疫的人,还不如直接说,老子饭都吃不上了,还TMD怎么防疫?弯弯绕的攻击疫苗,攻击核酸,从反对变成反智了。
不封,多检,阴自由,阳隔离。
众所周知,民主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一个味道。
美国人投票,用选票来表达对现任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否。投票自由,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人买房,用是否买房来表达对现任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否。买房自由,神圣不可侵犯。
美国总统不能强迫选民投自己,中国政府不能强迫人民上杠杆。
没选票美国总统要下台,没杠杆中国政府要转向。
现在是能买得起的其实还有余力,买不起的只能继续买不起。
本来如果大城市继续往外扩还可以再框点接盘侠,但是好处不给外地人。就只能这样了。
丽君依然记得他们去看房的那天——2021年10月16日。她心里有个声音告诉她,此前梦寐以求的家找到了。
那是一个周六,亮亮难得休息,对她说趁着下午都没什么事,赶紧看看房子。结果他们在融创的售楼处待到了晚上八点。
那个样板间装修得非常精致,98平米的三室两厅,有落地窗,主卧外还有通用的阳台,丽君说她怀孕之后记性变差了,可她还是记得站在样板间阳台上就能直接看到十八里河的河景。
现在----
“这个工作受疫情影响,现在每个月只发2000多块钱,房贷每个月要还6300元、房租1500元,我们两个人只有不到2000元的生活费。”丽君算了一笔账。所以他们省吃俭用,除了招待亲朋好友几乎不外食、不逛商场,丽君也不买护肤品。LPR利率调整之后,房贷每月降了99元,他们开心得不行。起码每个月洗发水、手纸的钱都省出来了。
我对制造烂尾楼的恶人无比痛恨,坚决支持对他们严厉惩处。
他们在疫情前也就只有总共一万出头的收入!每月要还贷6300!
他们对祖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多大的信心啊!
说实在话,在荷兰,没有父母帮衬的小夫妻也很少98平方新房起步啊!
二十年来,普通人咬牙交首付,然后等着工资涨同时房价涨,双赢就是赢两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这基本就成真理了吧:在中国,有见过房价跌的人没有?你们专家天天喊跌,信了你的鬼。
其实要我说再忽悠个20年也没问题,何必这么急。
一开始是全国堆积资金,后来是虚假服务业。
很不健康,现在不过是恢复正常罢了,就这还房贷低首付,嘿嘿。
宏观上,城市化已经进入尾声,有能力进城的,都进了。农村只剩下老弱病残,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消失。字面上的很多农村人口,实际上已经在城市定居,户籍没改而已。
微观上,房价已经超了普通人收入能承受的上限,涨不动了。毕竟不是奢侈品,不可能只靠富豪阶层来消费。
现在的窘境,是为以前过度繁荣偿债。勉强再吹一波泡沫,后面会更惨。
成功预测97危机的牛人,非典过后就天天说房市泡沫要崩盘,当时有很多人信他,结果一直预测失败,最后09年,老兄说到做到,把自己在上海的大别野卖了。。。
认识好几对上海来的夫妇。认为中国的房子也差不哦涨到头了,卖了上海的房子来美国买别墅….
是选择潇洒的跳下来,还是狼狈的一点点爬下来。我还是选择爬下来。
房地产应该算是类似于类固醇一类的兴奋剂,用了就见效,其实也不全是坏处。要戒也得一点点借。断贷那么往死里逼,我当年还以为有什么锦囊妙计呢,结果原来是翻烧饼。又吐出来了。那你折腾什么
00年代前期赚了几千万,老婆说买房,他毅然决定扩大生产做大做强,从此家庭地位一落千丈。。。
很多事情,没那么多大棋,能见招拆招,不至于摔个狗啃屎,已经是一流半的棋手。
国家,企业,组织,个人,都差不多这样。
对中长期目标有非常强的规划,能忍住短期冲动,付出长期努力的,少而又少。比如当年的TG,比如华为的任正非。
话说回来,普通人,忍住短期冲动,也不一定是好事。你的智力、能力、见识支撑不了长期努力,努力了也没啥好结果。
比如我,早期一直是房地产的看空派,工作二十几年,收入也算中上,算下来,现在的财产,一半是工资收入,一半靠房产增值。
如果当年跟风折腾几套房子,在这个小地方,基本能达到低端的财务自由,只要不作死,能混吃等死等到死。
苦笑。
我父母是40后,他们还记得以前课本上一句俄语口号----苏联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
现在觉得,日本的今天可能是我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