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疫情中的政治不正确,对儿童慎用中成药 -- 夕曦
疫情管控放开后,很多地区迅速迎来了第一波疫情的冲击,很多地方退烧药已经脱销了。
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病往往来势更加迅猛,一转眼可以从活蹦乱跳变得萎靡不振,让家长着急无所适从,各种药物直接就给孩子用上了。
但是儿童还处于生长发育期,人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肝脏还没有发育完全,对于服用药物的剂量非常敏感,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肝损伤。
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相对而言,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对乙酰氨基酚降温的效果和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强,因此给儿童使用较多。
但从药物安全性考虑,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有肝毒性,超剂量服用非常危险,甚至引起致命的肝衰竭。过量的体征或症状包括服药24 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和右上腹痛等。
由于儿童安全剂量较低,每次最大剂量只有15mg/kg(合理用药:对乙酰氨基酚 PK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过量非常容易发生,美国著名梅奥诊所的网站给出的情况包括(对乙酰氨基酚与儿童:为何剂量很重要):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能发生在转瞬之间。想想这些场景:
您很匆忙。如果您看错了说明书,没有仔细测量药物剂量,两次给药时间很近,或是没注意到另一位照料者已经给孩子喂过药,都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服用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
混合用药。如果孩子有多种感冒症状,您的直觉可能是将对乙酰氨基酚与非处方药物混用。如果非处方药物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则可能导致危险的高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此外,6 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服用止咳药和感冒药,以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您用错了配方。如果您给孩子服用成人对乙酰氨基酚而不是儿童配方,可能导致过量。
您认为多多益善。如果您不满意对乙酰氨基酚推荐剂量的效果,您可能增加服用剂量或频率,从而导致意外过量。
孩子误把药当成糖果或果汁。当孩子误以为对乙酰氨基酚是可以安全食用或饮用的东西时,常常导致药物过量。成人使用完药物忘记盖瓶盖,或是把药放在孩子容易拿取的地方,这些情况下均有可能发生儿童误食。
在中国,一个非常容易发生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的情形是给儿童混合使用中成药。根据报道,至少有838个中成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含有的剂量不同,摘录几个如下(这些所谓“中成药”,关键原料是对乙酰氨基酚,服用小心叠加过量):
维C银翘片:338个,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105mg
维C银翘颗粒:12个,每袋对乙酰氨基酚210mg
维C银翘胶囊:4个,每粒对乙酰氨基酚105mg
维C银翘软胶囊:1个,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105mg
精制银翘解毒片:52个,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44mg
感冒清胶囊:128个,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24mg
感冒清片:125个,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12mg
感冒灵片:90个,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50mg
感冒灵颗粒:37个,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200mg
由于中成药未必明确标注添加的对乙酰氨基酚剂量,或不准确标注甚至不标注,而且有些中成药的对乙酰氨基酚剂量很高。比如“山防感冒颗粒(金防感冒颗粒):6个,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280mg”,这几乎达到一个6岁儿童平均体重可以使用的最大剂量了。
强烈建议不给孩子使用中成药
备注:我不反对中医中药,并且目前参与主持几个中医中药的临床科研项目。我反对的是给儿童使用中成药,因为难以获得其中添加的西药成分和剂量。现熬制的中药汤剂我不反对,但很难给儿童服用。十多年前有个中医药管理局的官员在我们课题组做访问学者,她和我说添加西药成分在国内药厂是潜规则。(不小心真相了)
新冠 感染发热一般不长,如果使用退烧药超过三天,孩子还在发热,这时需要考虑去医院看病了。
不仅需要担心新冠感染没有得到控制,发展为肺炎;而且需要考虑是否引起继发的细菌感染,比较常见的是中耳炎,常常因为耽搁治疗造成耳膜穿孔。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新冠感染是个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烧过后,基本就是恢复期了。不少病人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时间可以从1-2周延续到几个月。
在幼小儿童身上的表现,常常是咽喉部出现大量的粘稠分泌物,由于儿童还不会也不能有效地排痰,常常会诱发剧烈的咳嗽。在夜间表现尤其明显,多是在睡熟几个小时后,分泌物诱发剧烈咳嗽,甚至导致大量呕吐。
儿童夜间咳嗽、呕吐,对家长是个极度的折磨,难以获得有效的休息。连续几天的拖累,会让全家极度疲倦。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还有病,在这个阶段会多次带孩子看病、吃不需要的药物。即折腾病童,也折腾自己。
我们也曾经接受过孩子较长期的折磨,逐渐摸出了一些窍门,以前给家长讲座时介绍过。
总体思路是尽可能让全家晚上能够休息好。具体操作:
一是给孩子另外准备一套睡衣、被褥、床单,孩子夜间呕吐后,马上更换;弄脏的衣物放到洗手间第二天再处理;
二是处理孩子粘稠分泌物。我一般是坐在沙发上,让孩子趴在我身上,头靠着我肩膀继续睡觉。这样可以保证孩子呼吸道通畅,分泌物不会堵住气管诱发咳嗽。经过15-30分钟,孩子的呼吸可以将分泌物弄干了,这时再把孩子放平继续睡觉,通常不会再引起咳嗽。
大人孩子都可以继续休息的很好。我给孩子这样做持续到6-7岁,以后就很少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了。
现在还可以清楚记得,孩子趴在我肩头,睡踏实之前,迷迷糊糊地伸着小舌头,对着我一声一声地咳嗽。当时心想:你就咳吧!早晚也会把我给传上。。。
通常是几天后,我也趴下了。
早几天 @菜根谭 河友发的的有人没病吃药吃成肝损伤,我就怀疑是这个乙酰胺基酚之类的。
单位全军覆没,作为密接在家隔离。昨天老二有点鼻塞,因为不确定自己时候中招,本着应治早治的原则,短暂考虑后给孩子奶瓶里用了一克台湾产的科学中药葛根汤,加了点白糖。孩子喝的很顺利,半个小时后症状消失。不管是中药还是中成药用对了比西药快,缺的是真正会使用中医药的人。
而且去医院检查也会发现病情还没有严重的进展,医生通常只能开更多退烧药继续控制发热,然后回家观察。
提早带孩子看病,还会给医疗系统带领更多的冲击,挤占病情严重病人就医的机会。
而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如果医生说没啥问题,扛过去就行,那家长就会找中医,偏方,跳大神的,轮子功,等等。
反正就是要做些什么。正如学渣上晚自习,虽然啥也没学到,但可以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
小时候肺炎看西医打针屁股都戳烂了也没好。后来是省中医院的一名中医大夫一副汤剂不到一周就喝好了。
无论汤剂和成药,关键是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取药,遵医嘱服药。
否则西医也一样出人命。
汤剂和成药的区别是汤剂上下限比较大,有些特别管用有些不管用,跟大夫抓的药都有关系。成药上限没那么高,但是有很稳定的疗效。备注:我的个人经验。
最后,那些添加化学成分的所谓中成药,我是不认可他们作为真正的中药药剂的。属于化学混合药,我不买也不吃。
我这次新冠头一天就开始和中药抑制嗓子的咽喉肿痛和上焦火(因为我正好上火了,也就是上焦有炎症了。)到第三天嗓子有点疼但不是非常厉害,第四天我的嗓子基本复原了。
全程新冠我没用西药。
主要是中医药救过我的命。我是个感恩的人,觉得应该出来替它说一句话。看是不是能更公道。
楼主的帖子很好,一看就是个爱小孩的,很有实操性。
就有这个成分。
我没喝退烧药,第一天就开始含含片西瓜霜和清咽滴丸(这是个猛药),还有喝小儿清肺口服液(惭愧我把小孩以前开的药喝了,一次二瓶一天二次)。多喝开水,吃黄瓜。
第二天发现自己上焦火大(之前的口腔溃疡叠加嗓子厉害了),除了继续第一天的药物,又吃了同仁堂的牛黄解毒丸,一天二次一次一丸嚼着吃(大蜜丸)。
第三天嗓子疼感觉明显了,但是没有我以前急性咽喉炎那么厉害(那时真是吞口水都如咽刀子)。继续昨天操作,但是口服液喝完了就算了。而且我第三天开始流鼻涕了也有些痰。我就喝了板蓝根冲剂,一次二包一天二次。
到第四天,我的嗓子肿痛基本下去了,溃疡还没完全好。偶尔有点鼻涕,还有点痰。第四天继续含片,牛黄解毒丸和板蓝根,但新冠症状基本轻微了。
我前二天发低烧吧38-39.1℃有肌肉酸痛,第三天基本轻微。第四天没了,遗留的就是鼻酸流涕,不重。
但是我觉得新冠不是感冒,因为我肺功能受影响了。因为以前我病过查过肺功能,这次和上次类似觉得肺部被阻碍了,肺活量变小了会喘易累。
最后我这绝无借鉴价值,只是一个小小的不规范用药的实例。我对自己马虎些。
现在是干咳。
清晰感觉到病毒在身体里搞破坏呢。我胸口有一片感觉隐隐疼。明显的是肺功能受损(不知道是否很快恢复),一干咳气道有些痉挛反应好难受。还得继续对症下药。
西医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我直接接触的导致病人死亡的案例都有几起。
西医做的好的地方,在于标准化,从学医开始到具体治疗,都有完整的标准体系。虽然有烂苹果医生,但是整体上能够为社会提高更大规模的医疗服务,对应类似新冠疫情爆发的挑战,还是主流。
每次孩子因为流感咳嗽,总要去看医生,担心有炎症,但10次里有9次半都被医生赶回来,不开药,不处置。到老三出生后,孩子再咳嗽发烧,基本就不去看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