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一说张学良 -- 天空不空
陈尔铭(1619-?),本名杨尔铭,居筠连县城东景阳山下,自幼家贫无钱读书。其时,举人陈敦复在真武山下开馆讲学,杨尔铭时常站在门外听课。一日,陈敦复问其所学内容并命题作文,杨尔铭对答如流。于是杨尔铭被陈敦复收为义子,改姓陈,入馆读书。崇祯六年(1633),陈尔铭考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陈尔铭又考中进士。同年底,陈尔铭被任命为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为安徽省桐城市)知县,时年仅15岁。
图片
筠连景阳山图
当其时,张献忠军队逼进桐城。陈尔铭到任即组织加强防守,崇祯八年(1635)正月底,张献忠军头目隔里烟(绰号)率部来攻,陈尔铭与全城军民苦守。隔里烟军“掳难民扛抬近城,期一拥而上。因炮石齐下,又放火烧近城房屋,烟雾火气冲天,守垛者不能近视,希一拥而上,城上用药箭百子枪炮,侧打远射,伤者甚多......”(清·王雯耀《全桐纪略》)。三日后,隔里烟见久攻不下,便要陈尔铭交出银锭元宝后就退兵。于是,几十筐银锭元宝用绳索放从城墙上放下,隔里烟部上前搬运时,城上射下燃烧的箭镞,引爆埋有炸药的箩筐,隔里烟部被炸得血肉横飞后退兵。杨尔铭随即拟定修城门、增窝铺、修垛口、请援兵、备兵饷、严侦探、长驻兵、查文书、谨盘诘、增兵械等十策,加固城防。
图片
今日桐城在安徽省内的位置
崇祯八年(1635)五月,史可法任安庐道监军,驻扎庐州(今合肥市),为陈尔铭的上级。崇祯九年(1636),张献忠部队再次进攻,史可法战败被围在鹿耳城里。陈尔铭闻讯后深夜带兵驰援,命每人举两支火把,拉开距离,保持队形整齐前行。张献忠军见远处火光冲天,以为救兵势众便仓皇撤离,史可法得救。此后,二人为忘年至交。
祟祯十一年(1638),陈尔铭组织修城,增强防守。此后张献忠军多次来袭,均被陈尔铭击退。南直隶所辖的长江以北诸县,仅有桐城未被张献忠部队占领过,于是就有了“铁打桐城”之誉。其间,陈尔铭向史可法请命,复姓为杨。
图片
全国唯一呈圆形的桐城县城
崇祯十四年(1641),杨(陈)尔铭升任广东道御史。崇祯十六年(1643),再升山西宣大巡按御史、兼学政,因战乱道路阻断,未能赴任。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后称帝建立“大顺”朝,明朝灭亡。五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是为南明弘光朝,史可法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六月,清军进入山海关,李自成仓皇逃离,清廷随后定都北京,挥师南下。此时,南明弘光朝内斗不断,史可法被排挤调往江北督师,与清军作战屡战屡败,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退守扬州,急命调杨(陈)尔铭前来相助。四月十七日,清军围困扬州。四月二十四日,清军用红衣大炮攻破扬州城,史可法被俘后不屈被杀。此时杨(陈)尔铭刚刚行到浙江,闻讯后泪如雨下、啼血不止。
图片
被乾隆皇帝评介为“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的史可法
此后,杨(陈)尔铭在浙江参加史可法余部的抗清战争,竭尽心力终告失败。据清《乌程县志·寓贤》记载:“杨尔铭......国亡,流寓乌程前庄,披发佯狂,日纵酒。语及旧事,即以酒杯纳口中大嚼,泪血交流”。杨(陈)尔铭后来流离江南,不知所终。清朝康熙末年,陈氏族人为陈尔铭招魂,于城南白鹤寨建衣冠冢在其义父陈敦复墓侧。
图片
昔日乌程县,今日浙江湖州市
陈尔铭著有《三保桐城记》行世,清朝戴名世《孑遗录》记:“杨(陈)尔铭......年少有奇才,为桐七年,民爱之如父母,御寇治兵皆有法度”。清朝刘大櫆《窦祠记》称:“当明之季世,流贼横行,江之北鲜完邑焉,而桐以蕞尔,独坚守得全,虽天命,岂非人力哉!”清朝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桐城县志》《乌程县志》《叙州府志》《筠连县志》对陈尔铭均有记载。
曹建民的文章
因为很多文件的原始件在网上是不可能找到的,你不能因为网上没有就否认他的存在。这就像毛主席的手稿网上不能全部找到,即便在网上你也不一定能找到,但只要你援引网上的可信链接就可以说明这是毛的文章一个道理。
之所以转曹建民的文章,就是他是政府工作人员,身份可信,而且他干的就是这个工作,他对此正式发表的文章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话也可信。
后续讲的哲学,就是告诉你,你所谓不信,本质上就是你自己不信,因为他不符合你的认知,你所谓追究什么证据,表面上科学,实则到这个地步根本没意义。你就直接说你不信就完了。
熙洽等满族军官掌握权力,自己反对抗日,能带领军队也反对抗日,日本人和满遗收买他们更容易,包括一些汉奸。
正如历史,汪精卫也是带领了自己人投降了,也许还有蒋介石忽悠,不管怎么说,一家一半。
张学良自己也抗日啊,大家都知道啊,只不过不敢公开官军抵抗而已。
但是于芷山啥的汉奸和熙洽他们就自动散了呗。至于王以哲的不抵抗,则是代表张学良听了中央的命令啊。王以哲也有胆小的意思,常恩多和王以哲好,但是官不高啊。也许北大营是常恩多,估计打得就不一样了吧。当然张学良的中央电话对北大营确实是压力,就在一念吧。
相反辽宁被屠杀得最惨的县猜猜是哪?恰恰就是努尔哈赤的老家新宾县,就剩下1/3人口,至今没恢复九一八之前的水平。。。
之所以转曹建民的文章,就是他是政府工作人员,身份可信,而且他干的就是这个工作,他对此正式发表的文章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话也可信。
唱片封面、聂耳手稿的复制品都摆在那了。
你要坚持你的“相/轻信哲学”,无所谓,到此为止吧。
满清王朝终结,原因有很多,但最直接的就一条,丢失了军权。
最后编练的北洋军,全成了袁世凯们的私军,很多人意淫的,不接受退位要求如何如何,实际上真不接受,都不用袁世凯们脏了自己手,起义军都能把清王朝灭了。北洋军们不需要反戈一击,旁观即可。
就算还有几个遗老遗少,张勋复辟后被清算一波,早就没有任何军事资本了。
从辛亥到918,中间还隔着二十年呢,
至于说熙洽,乃至溥仪,都是被当枪使的,关东军缴溥仪卫队的械,那是一滴血都没流,平稳得像小区保安交班,连朝天放两枪以示忠诚的都没有。
也就溥仪这种当局者迷,连他老爹末代摄政王载沣都看得清,不肯去东北。
如果满清遗老手里真有一支有战斗力且忠诚的军队,高低关东军还能留点儿面,哪怕拉胯如汪伪,虽然给新四军交保护费,甚至阅兵都是借的武工队让太君检阅,好歹还有一支名义上的武装不是。
溥仪别说军队了,连听命于自己的警察,甚至是保安都没有。
1955年授衔时的少将以上军官是有公开名录的,里面有多少满族?
本来就是乌合之众。
所以,背叛张学良无负担。
不是因为他们忠诚满清,只是他们捣乱奉系,就够了,更何况日军强大啊。
张作霖父子用火车皮和船运拉山东河北人出关,外加从清末就开始的闯关东大潮,东北的满族人口比例,已经下降到很低的程度了。
尤其是东北军内部,汉人比例更高,老一辈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没有一个是满人,手下大将郭松龄杨宇霆更不是满人。
说白了从封建伦理出发,张作霖不会重用满人,就跟袁世凯上位后,重用的也是段祺瑞冯国璋,哪儿会把满人提到核心位置啊,张作霖的基本盘就是东北的北洋系,袁段冯都不敢重用满人,哪儿轮到他重用满人。
918最大的锅还是东北军自己,只要能打赢,满人也没必要投靠日军,打不赢赖谁,谁赢帮谁嘛。
就算满人没有一个带路党,那也最多让东北军多撑几天,918后,张学良都不敢把主力从京津地区调往沈阳,还真能指望人口比例极低的墙头草么。
满清是一个政权,这个政权的统治集团,除了满人之外,还有蒙古人、汉人。
由于种种原因,只怕汉人的权重还很大。
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出生满洲国的人,在两岸政坛的数量,异乎寻常的多。
在大陆,溥仪当政协委员,在台湾,蔡英文当总统,属于位置很高的,其他的级别的,更多。
---------------------
实际上,我关心的,不是这些满洲国政治家族出生的人,在今天的政权中当官——人可以变的,这没问题;当然,不变也没什么。
我关心的是,满洲国的历史,无人问津,在国内当作不存在的事,这才是问题所在。
1955年授衔的都是老革命,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招的普通士兵就算打满解放战争也够不上1955年授少将军衔,1955年的授衔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为客家族,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
另外满族中的核心高层,大概率是不会去台湾,台湾在清王朝时期,就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绝非核心地带。
当然跟老蒋去台湾的倒是有一些,但属于蒋家王朝最核心阶层的不多,蒋讲究的是浙江人黄埔系,这俩圈子里,满族人都很少。
尤其是黄埔系,几乎全是汉族,蒋宋联姻,宋家也属于汉族。在kmt统治时期,能叫上号的满族军政高层基本等于零。
满清灭亡时旗人男女老幼加起来才多少?东北又占多少?
“日本在东北一共屠杀了680万人”
出处哪里?大部分是内地绑架的劳工吧
“近些年我与在东北当过兵的退伍军人聊天,比如38军这个昔日的万岁军,一聊到毛主席就像被踩了尾巴一样破口大骂”
……
“东北确有一股看不见的势力在干着一些不好的事”
大部分东北人是骂老毛还是怀念老毛?
东北衰弱,最根本原因是80年代-90年代初大肆抽血,之后向鬼子交投名状顺带捞钱肆意毁灭几十年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工业!受害地区不止东北
毁灭国企的相关决策者及吹鼓手所属资本才是不好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