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西西河沉沦记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6 🌺327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水从哪儿来的呀?水是从水管里来的

某些人一天到晚自吹,“我一不偷二不抢”。啊对,你是不偷不抢,但你总在法律的边缘疯狂的试探,想方设法钻空子。退一万步讲,你确实是守秩序的良好市民,可秩序是从哪来的呢?

“只要大家都遵守秩序,这个社会好了。”

是吗?秩序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相关制度也需要随之而变,可是新的秩序怎么建立呢?

你是坐享其成,好吗。事实上,N多人连坐享其成都不能做到,相反,他们在玩命的破坏秩序。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某些人不要脸能到这个程度,整天就只知道伸手要,要得如此理直气壮?我更难理解,这样的某些人,他是如何挺直腰杆为人师长的,还一天到晚教育孩子。

今天我又给大伙上“颠覆”课了:秩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民主集中制说说容易做起来万难。弄出个皇帝官僚制,打了几百年的仗,做了数不清的实验。建立今天的一党执政、多党协商制,又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成果。然而但是,我们还得继续做实验。而不客气的说,我的读者们,对我所说的事,其看法恐怕就是:水从哪儿来的呀?水是从水管里来的。

家园 赵武灵王为何设立三王?

赵武灵王绝不可能是因为宠爱吴娃而传位给次子赵何,更不可能是后来因吴娃去世,又转而怜爱的自己长子赵章,他之所以设立三王,大约想的是三王分别统率三军,其中自己这个主父和赵章这个代(郡)王主要负责向外扩张,赵何则坐镇赵国。那么,三朝元老赵成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依我之所见,赵成是赵国的另一位王,殿后之王,赵雍、赵章、赵何则是”三驾马车“,但这并不是在说赵成独揽大权,其它三赵为其所操纵。

研究一下赵国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大抵可以确认,自赵简子、赵襄子起,赵氏就非常注重宗室建设(更早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赵氏也是有来历的人,据称其始祖造父乃为商朝名臣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此,赵氏一族并非是见惯了所谓的争权夺利,相反,我有理由认为,赵氏一直在探索究竟怎么做才能平天下,换成今天的时髦话,那就是赵氏一直在探索制度创新。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是事后诸葛亮,才会认为赵氏加强宗室力量这一做法”注定“了会失败,换言之,若是我们回到那个年代,恐怕也走上这条路。原因有两条,第一,亲见周王室的衰败,晋国虽然锐意改革,弃”亲亲“而转为任人为贤,可再度失败;第二,赵氏作为晋国六卿之一险些被灭族。然而,赵氏”强宗室“之国策却带来了另一个恶果,那就是卿臣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蒸蒸日上,赵武灵王才想出了设立三王的点子。这一计划赵成或许一开始就是不赞成的,但自己又拿不出建设性意见,所以只好选择退让,让赵武灵王先试试,万一不成功,就得由自己来”踩刹车“。这次实验失败的后果就是,赵国大伤元气。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启用赵括,并且力图”做出点成绩“,恐怕不完全是这位新君年轻气盛,主要还是为了不能辜负赵氏列祖列宗们的苦心经营。另外,赵括是赵国宗室子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赵国长期奉行的国策就是强宗室。

家园 旧话重提:文化包含了精神、制度和器物

其实我一直认为死盯着中美大战”格局太小“了,人类想活下去,拯救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想走出太阳系,真正所需要的是【新文化】。所以,若心胸再宽广些,就不能沉迷于东风压倒西风的游戏,而应该看到,不管是谁,持有什么样的动机,最终要得到的是【新文化】。如果我们中华民族真的有文化自信,那就应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精神、制度和器物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这里专门说一下制度创新。我以为,民主集中制是一种原则,也可以说是一种理论,但最好说成是一种原则,换言之,具体怎么办,其实没有人能提前知道,更不可能事先在纸上规划出来。这就意味着,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美帝。我们完全可以将美帝试看成建立全球民主集中制的先行者,虽然目前来看它失败了,走到了称霸独裁的反动境地,但也不是说一无是处,没有半点可取之处,比如在制度建设比较低的层面,也就是建立全球通用货币(硬)制度方面,美帝也好、英帝也罢,也是有所创新的或者说有所实践的。另外,事实上,不光美帝一家,苏联也曾经是全球民主集中制的先行者,虽然后来也走向失败。简而言之,光是反帝、反修并不能让人类活下去,我们更需要的是建设。

家园 感慨二:讥笑赵括纸上谈兵的多半自己才是真正的纸上谈兵

前面几篇和赵武灵王有关的文章我在表达什么?

我在表达,有的事并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比如,从赵武灵王到赵孝成王,我们事后看赵国这三代君王不怎么样,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可是我们能简单的认为他们是在瞎胡闹吗?能说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不敢说多数,至少可以说为数众多是励精图治的,只不过,这些敢作敢为的人多数是失败的,只有少数才取得成功。可见应验了我天天叨叨的那句话,不干肯定是不行的,干了也不见得行。

什么叫不屈?除了不向霸权屈服,锐意进取难道不是吗?要知道,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发展变化,天下哪有一成不变的事呢?可是,怎么做才能跟得上变化,甚至引领变化呢?这些东西书上是永远也不会有的。

可笑的是,这世上N多人奉行的是拿来主义,自己躺在前人的研发成果上大吃大喝不说,还一天到晚嫌这嫌那,更不知道研发并不仅仅只是器物,还包括制度和精神。然而就是这么些人,一提起帝王将相,左一句“食肉者鄙”,右一句“何不食肉糜”,再不就是“丛林社会”,要么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这些人何曾有过自己的观点呢?他们也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只不过是自己粗粗一想之后听到别人表示认同就下了结论罢了。事实是,N多人连基本事实都没有搞清楚,N多人的脑回路无比简陋,N多人从未担纲过领导职务。

讥笑赵括纸上谈兵的多半自己才是真正的纸上谈兵,而实际上,连纸上谈兵都说不上,某些人整天都在“发明”伪政治。

家园 悬赏:哪位能告诉我,为何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悬赏通宝一枚,不限量。

家园 我第一个来回答:我老听别人这么说,所以我也跟着学
家园 第二个回答:我觉得吧,古人的意思就是说……

第二个回答:我觉得吧,古人的意思就是说,祭祀和军事这是国家大事,我觉得吧……

stop,别觉得了,你这是先有论点后有论据,在解释、证明为什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对的。国之大事到底是啥?你确实压根就不知道,根本就没想过。换言之,你的所谓思考,还是因为“老听别人这么说”。跟那些“老听别人说,我跟着学舌”的人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现在知道自己为啥没有脑子了吗?

因为你几乎可以说,一贯的都先是老听到别人如何说,然后自己跟着背,或者是已经认为是对的或者错的再去解释或者证明。

所以说,你是个迷信者,迷信权威、迷信多数人、迷信历史(传统)。

如果有谁,第一个告诉你什么什么,听起来似乎是对的,那么在你心里,这个什么什么就是不可颠扑的真理。

简而言之,你的思维方式就是判官模式:首先听到别人说个啥,然后自己去审判对还是错。审判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看别人是如何审判的,自己跟着多数人、权威、传统走;一类是假装独立思考,实际上仍然是先入为主。

家园 第三个问答:真正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独立思考的人会这么做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咦,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以前真的没有想过国之大事是什么

国之大事是什么呢?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让我想想,国~之~大~事。嗯,有了,人类社会以人为本,国家还不是由人组成的?所以人之大事是什么呢?这个我会啊,so easy啊,那就是:活下去。

怎么才能活下去呢?通俗的说,眼下得吃饱饭,接下来得还有饭吃,一个是眼下,一个是将来。

眼下怎么才能吃饱饭呢?得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吧,得有生产资料吧,生产资料包括人在内吧,还得有生产工具吧。

光是有这些就够了吗?不够,还得有防御能力,否则有的人就会来抢夺我的劳动果实。也不完全是防御能力,还得有说理的能力,有的人他倒不是要来抢劫,他就是心慌,生怕自己没有吃的了,就搞一堆到自己手里,最后都烂了。

这么来看,说“国之大事在戎”的人也是懂得道理的嘛,用戎来指代眼下能吃饱饭(的能力)。

眼下吃饱饭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下一顿呢?让我想 想。

明白了,得传承。明天的我之所以还有下顿饭可吃,是因为传承了今天的我,今天的我又是传承了昨天的我。我如果死了,我的儿子还能搞到饭吃,是因为传承了我,我又是因为传承了我的爹。

对了,第一顿饭是从来哪来的呢?是我妈喂我的。可是我妈的第一顿饭是从哪来的呢?是我妈的妈。那……人类的第一顿饭是从哪来的呢?据说人类早期就是靠摘果子为生,原来第一顿饭已经提前安排好了,宇宙演变的次序就是如此。看来,那个什么“第一桶金必须是黑金”完全是一派胡言嘛。

光有传承,够吗?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当中,就算大自然也不例外。比如,以前可以把污水倒入河流,河流有自净自愈能力,可是后来人口增加了,生产生活丰富了,河流原本的自净自愈能力就不够用了。所以,光有传承是不够的,还得有创新能力。

这么来看,说“国之大事在祀”的人也是懂得道理的嘛,祭祀祖先的时候,就想着自己是在前人种的树下乘凉,又想着自己该给后人种树,既传承又创新;祭祀神鬼也是对的,因为本质上是想着地球或许早晚有一点会被人类吸干乳汁的,再说太阳早晚要燃尽这已经被证实了,所以一边祭祀神鬼,一边得“杞人忧天”,想着怎么发展,怎么走出太阳系。

哈哈,我明白了,古人诚不我欺。古人是真有智慧啊,如果不是听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样的话,我哪里能想到还要区分大事、小事呢?我哪里分得清轻重缓急呢?

以上,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没有别人启发,他啥也想不到,没有别人的智慧,他想也是胡想乱想,跟无头苍蝇似的。

家园 看明白了,相当于把俄乌双方都从死局里往外拉
家园 我同意你的看法

或者说,在我看来,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有点后悔。美帝嘛,不论哪里打仗他都高兴,由衷的高兴。

家园 标题党

这也要靠标题吸引读者的帖,不是好帖

家园 这种东西就是鹦鹉学舌、刻舟求剑

千百年前的一句话,拿过来嚼来嚼去,河里太没创造力了

家园 豫东战役之我见

史书上说,豫东战役标志着解放军从战略防守变成战略进攻,这个话是对的,但N多读者极有可能听错了。

豫东战役解放军确实胜利了,但此胜利于战略高度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区寿年并不是什么老蒋的王牌,真正能打的第5军和黄百韬的25师还在。所以,怎么可能是因为豫东取胜,解放军就由防守转为战略进攻了呢?这是写史的人,在事后,选了一个【点】,作为分水岭。

要弄明白豫东战役还要追溯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要刘邓进军大别山?这是关键。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国共两党正式开打。战争头一年,主要是国民党进攻,共产党防守。经过一年的激战,大致情况是:共产党占领东北大部、华北大部和陕北一部,除山东外其它都是蒋管区。所以到了1947年6月,仗主要在山东打。

这个时候,共产党实际 上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危险来自于哪呢?来自于党内,人心。

不思进取,军阀割据的思想又开始抬头了,因为这会解放区有两块比较大的地方,一个是东北,一个是华北。东北就只剩几座大城市没有解放了,沈阳、长春等等;华北的情况也一样,北平和天津在蒋介石手里。东北和华北虽然没有完全联到一块,但基本上也可以说是背靠苏联,有强大的靠山。正因为如此,割据思想又抬头了。割据的意思就是,目前这样挺好的,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的事慢慢来嘛,让后辈去做吧。

所以,毛主席一定要挺进大别山,把战火烧到蒋管区去,可问题是谁来执行呢?

老将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前面讲过了,保守思想抬头,只愿意在家门口打仗。在家门口打仗多舒服,打输了就可以回去休整。千里挺进大别山,你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个任务有多艰巨,远离解放区,孤军深入。太嫩的也不行。不管这种嫩的是想通过建立奇功爬得快,还是热血上头不怕死,都是水平不够,这么重要的战略任务是不能交给这种人的。所以谁来执行就成了个大问题。XX在A地,鸡贼得很;XXX在B地,同样鸡贼。彭德怀倒是没问题,可彭德怀正统领西北野战军跟胡宗南和马步芳那几个“马家军”死磕,他的任务是保卫党中央,保卫陕北根据地(陕北根据地的政治意义很大,不能丢)。最后是刘伯承和邓小平接了这个任务。顺带说一句,邓小平就是靠这个上升的,否则他在党内只是一名小弟弟。

挺进大别山是主任务,这个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怎么做才能保证得以完成,所以刘邓大军需要两个保镖。最后敲定,保镖之一是陈谢兵团,陈庚和谢富治; 另一个保镖就是陈粟,其实主要就是粟裕,陈毅后来主要在中原局活动。这样一共就三支部队打进蒋管区的内部,党史里的用语是“在外线作战”,这是相同的意思。进军路线是从东北方向往西南方向走,先过黄河,再过陇海(铁)路,再过平汉(铁)路。刘邓居中,陈谢、陈粟一右一左“护驾”。

跟邓小平一样,粟裕也是党内的后起之秀,虽然陈毅很好看他,然而但是,老资格很多,比如许世友(华东野战军9纵首任司令员)、叶飞(华东野战军1纵司令员)就不服他。另一方面,跟邓小平善于政经工作不同的是,粟裕在政治上是相对不成熟的,他的长处是军事。所以,华东野战军一开始打得并不好,粟裕指挥不动老资格。

豫东战役尽管在客观上有力的配合了刘邓大军,但主要是对粟裕本人有重大意义,他急需一场胜利树立他在华东野战军的威望。不光是他本人急需,党中央也急需。为啥你在党史中读到豫东战役意义非凡呢?因为其它人都在捧场,刘邓捧场,陈毅捧场,毛主席亲自捧场,所以一些读者读了之后就会产生错觉,认为豫东战役是由防守转为进攻的转折之战。

我估计是因为陈毅力荐,毛主席也才亲自点拨粟裕。毛主席给华东野战军发了好几道指示,大意都在说,打赢最重要,不要老想着去打大胜仗,就算小胜仗也是很珍贵的。粟裕也是过了很久才醒悟过来。因此,豫东战役打响之前,华野喊的口号是消灭邱疯子的第5军,实际上粟裕反复强调,在蒋管区作战,最重要的是速度,要快速取胜,如果没有把握 就不能打。大家仔细想想,这么打,怎么可以消灭第5军呢?第5军的实力是很强大的,(那会的)华东野战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吃掉第5军。可如果不能快速取胜,双方一旦粘在一块了,华东野战军还能跑得掉吗?所以说,打5军只是个障眼法,粟裕想的还是捡个软柿子捏。于是在运动中突然发现开封防守空虚,而开封又囤积了大量物资,这才决定打开封。打开封的是陈唐兵团,也就是华东野战军的3纵和8纵,1、4、6、10纵(10纵是后来赶来的)、广纵、特纵负责阻援。陈唐不久之前就干过一回这种事,打许昌,有经验。许昌跟开封很相似,防守薄弱,同时囤积了大量物资。

区寿年是自己送上门来的。蒋介石一听说开封被解放军攻占他就坐不住了,命令第5军火速向开封开进,又让区寿年配合邱清泉。这是因为开封是当时的河南首府,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开封的政治意义比较大。而区寿年认为自己就是个陪衬,所以他并不不卖力,这样一来,他跟邱清泉之间出现 了空当,两军相隔40里。粟裕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打完开封又把区寿年给消灭了。

豫东战役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开封,第二个阶段是打区寿年,这两个阶段都打得不错,因为对手软。第三个阶段是打黄百韬,这是个硬骨头,粟裕差点就失手了。为什么差点失手了呢?前面讲过,在蒋管区的腹地作战,必须快速取胜,3、5天内就得解决一场战斗,然而黄百韬并不是弱旅,所以打了几天并没有把黄百韬完全拿下,这个时候邤清泉率领他的第5军绕了圈从北面包夹过来了。这个时候如果解放军不撤出战斗就有可能被包饺子,所以最后时刻粟裕下了撤退的命令。可即便如此,还是让第5军咬着尾巴追着打了一阵,产生了损失。党史上把这个损失一笔带过,大家想想为什么会这么写?黄百韬为什么不是弱旅呢?他不是老蒋的嫡系,他要想升职,就只能靠建立 军功,所以他打仗挺狠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黄百韬的第25师原本是在山东兖州的,可是他怎么这么快就跑过来了呢?这个问题就不好深究了。因为起初的安排是让许世友在兖州拖住黄百韬,策应粟裕,可是许世友的部队离兖州比较远,黄百韬得以脱离战场 ,坐着火车过来了。可许世友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好说。我们也不能说许世友老资格不服粟裕,他是故意的。

总而言之,豫东战役对粟裕本人的意义很大,否则也没有后面的淮海战役。

捋一下:毛主席要完成战略任务,刘邓肯效命。这是一。刘邓肯效命,粟裕肯护驾。这是二。既然如此,毛主席就得“吹”刘邓,刘邓一定也会“吹”粟裕。其它党内大佬一看,也跟着吹。

豫东战役就说到这,但这事并没有说完,还有文章的,大家可以想想是什么?

家园 附:圆滑和圆乎之别

一种叫圆滑,一种叫圆乎,一邪一正。

比如说,脏活累活危险的活,肯干且会干的人永远都是少数,你也不能强逼别人上。

圆滑就是,他不干,他还要自吹自己有脑子,说别人都是傻子,或者说别人是为了挣到上升机会赌上自己的命,或者说干脏活累活危险活的人是没读书,只有这 种下贱命。圆滑很无耻。

圆乎就不一样了。自己确实不想干,但还是积极去寻找肯干、会干的人;人家干了,如果没干成也不会落井下石,干成了人家该得啥自己也不嫉妒,不仅不嫉妒还发自内心的捧场,这叫圆乎。

家园 我来试着回答吧

国之大事,其实就是生存问题。

个人如何生存,个人如何建立、和依赖一个组织生存。

这个组织,小的,就是乡村或者部落,大的就是国家。

1、为什么组织重要

不去说那些复杂的理论,看看美国,印度人的生存,比华人的生存好,很多人不服气,但是又说不出什么来。

那么,我这里提供一个解释:就是最差的组织,都远胜于原子化的个人。

印度人去哪里,都把种姓制带到那里。

印度人的移民,通常是集体的移民,一群人共同移民。多人构成的组织可以为印度人提供基础的互助。这是华人没有的。

华人呢?脑子坏了,被洗傻了,传统的组织如宗族、宗教等被肢解,而共产党组织,哈哈,这是要求华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肢解汉人组织的,恰恰是共产党。

2、祀的意义

祀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你的文化传承在哪里”。

在汉文化被肢解的过程中,文化传承,被暗示为诗词歌赋等,但是,这些,是肢解汉文化的话术。

文化传承,讲的是“我是谁”,“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如何处理不同类别人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的西周,”我是谁“,这里的”我“是”灭商的新旧贵族“。灭商之后,以《礼记》的形式,确立自己人的关系。

粗略介绍一下:

“我是谁”,周室的姻亲,如晋、鲁等,周室的盟友,如齐等。这些人,遵守共同的礼仪。

”谁是朋友“,灭商之后,遵守周天子秩序的,是朋友。比如“宋”,还有其他的、投降的诸侯等。

”谁是敌人“,不遵守周天子秩序的,是敌人,是要消灭的。比如“不服周”的楚。

周天子提出了”五服“的概念,远近亲疏,分的清清楚楚。

以上,才是祀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大多时候,都主张”亲亲相隐“,其实就是”远近亲疏“在实践中的体现。

但是,某个时候,挑动夫妻互告、挑动子女告父母,告诉天下人”爹亲娘亲不如...亲“,这就是毁灭华人的祀,而重建新的祀。

新的祀,是让你去”亲近远方的鞑靼人,而去延续自己的邻居“。

当然,这个与”汉人的原子化“是配套。

创作”爹亲娘亲不如...亲“这首歌的,叫李劫夫,听说结局不怎样。

3、戎就是战争

这个《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没什么好讲。

没有战争意识和战争能力,一定会灭亡的。

在美国那个丛林社会,要学会持枪,否则的话,人家闯进你的家门,怎么办?

曾经看到一个华人女性,持枪击毙了闯入者,这很好。

不足的地方,是海外华人应该更大规模地组织起来,而不是靠个人的勇气和能力。毕竟团结起来力量大。

4、还有没有更重要的国事呢?

没有。

”《论语》颜渊第十二: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三者中,孔子认为”信“是根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国家的信,建立在祀的基础上。

听说美国的犹太人近乎是”美国的皇族“,有钱有权有势,惹不起碰不得。

那么犹太人的优势在哪里?

犹太人的优势是组织,犹太人的宗教组织,千年不变,一本旧约,哪怕外人看来是胡说八道,他们坚决不承认,坚决信到底。

他们根本不信什么”先进“”发展“”文明进步“”现代““贫富”“民主共和”“女权”等等话术,坚定不移地强化传承千年的组织。

犹太人的富裕,以及现在的地位,是他们“祀”的结果。

以组织对抗个人,个人不堪一击。

以组织对抗别人的组织,更紧密的组织获胜。在犹太人和白人的竞争中,看起来是犹太人获胜了。

5、华人

华人背弃了自己的文化传承,放弃了“祀”,走向原子化。

作为群体的华人,被肢解,被消灭,属于正常的历史演化过程。

实际上,无论是海外,还是大陆,都是在这个历史演化过程中。

比如,以人口为例,2022年新出生人口不到1000万,大约只有40年前的40%。

如此大规模的“减丁”,历史上,前所未见。

整个过程,静悄悄,无声无息,大陆看不到对“汉人的减丁灭族”的反抗和挣扎,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

这就是“祀”的消失,带来的结果。

通宝推:给我打钱8740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