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雪夜妖谈-引子 -- 夜如何其
世界上只有中美两个国家具有货币主权,即具有真正的汇率操纵能力,一个基于权力一个基于实力,在理论上无论发行多少货币都没有问题,例如美国说要把债务上限从20万亿提高到50万亿,大家骂骂咧咧但是然并卵。
按照很多河友的诟病以及联储河友的说法,投资一定要产生收益,不然就是国将不国之类的后果,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把中美两国简化为两个大的风投主体,中国投资了很多诸如水司楼、村村通、过于宏伟的桥梁隧道等等,收益率约等于零。
这两年集中力量要办的一系列大事没法如期办下来,甚至是在成功走出弯道超车的电新光伏……
就算是已经算成功了的光伏与电池,现在已经是万亿市值了,但是说不定国家为此投入了两万亿呢,按照常规思维,投资一定要产生收益的,那这还是个亏损项目。即投入一万亿,投资者必须收获1.2万亿市值才对,不然就不可持续。
中国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投入也看不到什么收益率,美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chatGPT砸了那么多钱,产生几块钱收益了?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机会回本吗?
或许实际上在国家层面上,对利润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两个世纪前的陈词滥调,信用货币时代并不是这样的。
下班了,待续~
现在连应用也逐渐停滞了。现在独角兽们的共通之处,就是可以上市几年甚至十几年后都不盈利,真的是它们不想盈利吗?归根结底不过是资本远远多于机会而已。
也许未来的机会会越来越少,不管采用怎样的制度,人类都将再次进入一段很长的停滞期。
这种西方的非核心小伙伴搞合作,这里面的合作不只是政治和金融,更多的是泛制造业的合作发展。
也可以说是一带一路方面的供给侧改革。以后中国在国外想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一带一路的“扶贫”。这样中国的经济才会持续的发展。而且是必然的唯一之路。
高利率的背景板下要做的反而是供给侧改革这种事,减少任何非必要资本开支(投资),首先确保利润额 然后是利润率,最后才是份额。
全球金融化是以美元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金融化。高利率也是美元为主导的高利率。那么,非得用美元吗?俄乌战争以来的事实证明,不用美元其实也没啥。而真正的货币之锚不是黄金白银,也不是所谓的“国家信用”,更不是啥 SWIFT 系统,而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当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总量和生产能力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时候,这个国家的货币会自发国际化。这一点,已经被英国在1850年美国在1920年证实过了。
对于中国来说,生产力是真正的国家之本。任何时候都不应当忘记这一点。如果走上英美的老路,单纯追求高利润,什么高利润能比得过金融投机,尤其是当自己能发行世界货币?但你在家里能印钱了,你还会去工作吗?
英美相继走上金融帝国主义的斜路,中国搞国家资本主义再怎样也得吸取一些教训吧。
所谓“减少任何非必要资本开支(投资)”,理论上很有道理,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是“非必要资本开支(投资)”的定义是啥?
建大型对撞机算不算“非必要资本开支(投资)”?登月登火星算不算“非必要资本开支(投资)”?在吉林多建几座桥梁免得有人因为私人修桥而被判刑呢?
如果不想回到100%的计划经济,那么剩下的减少“非必要资本开支(投资)”的手段就只有抽紧银根,通货紧缩了。这么做对于大资产阶级或许没啥,但去产能必然伴随着失业。在目前超21.3%(实际46.5%)的青年失业率,中年过了35岁连出家都没人要,睡大通铺都被旅馆拒收的情况下,减产能是不是会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
当一个国家的产能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国民中位收入无论如何都不该排在世界第68位,还不如马尔代夫和哥斯达黎加。所以,还是应当在分配上做文章吧?
我的同事,在大约八九年前,在包头的电解铝的“一望无际” 的电解槽面前震惊。其来源,很大部分是风能和光伏。但今天我会想,这样的规模,应该也有相当的火电作为备电。
这里我们能再次确认一个新能源的使用范式,分布式采集,分布式应用。本地发、本地用就好了。这样的应用,在北美的“大农村”,非常合适。
前提条件,你要有大体量,能自主。铸币税收几十年,什么都摆平了。
美资如果内部相争能得到部分解决,省一点,割外面才更顺手。
还是要看内因,大选前后应该有所反应。
华为不上市,任正非是学毛标兵,公司全员持股,中国唯一,世界罕见。你说私企行千万别拿华为举例。
再一个,明朝是怎么亡的?丧失铸币权和税收,财政枯竭。中共和私企天生就不是一条心,你把核心央企国企去掉,基本相当于完全去掉社会主义成分,直接干掉中共。
别污名化左派,中国的左派都在网上和监狱里。你说左派那一套,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套。事实上,中国当前的基础还是建立在公有制上的:土地、金融、军队、军工等等。
有人说不必担心,自然会有新的岗位产生,那是睁着眼说瞎话。
工艺的进步倒不如说与行业内卷的程度关系密切。行业不断内卷,改进的速度不断加快,工艺就能不断进步
这些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成熟。
目前的情况怎么说呢,譬如三体问题,大家觉得解不出来就算了。物理学也差不多,低垂的果实摘完了,剩下的比如统一场论,做不出来就算了呗。反正现在的成果足够丰富,一个学者穷尽一生也不能学完物理学所有分支。
物理学已经发展到,牛顿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放到今天也就是本科生水平,需要学习大量数学基础。今天专门做材料啊,激光啊,这些人都划为其它学科,比如应用物理或者材料科学,不算在物理学圈子里了。
现在在中国的车厂对这个玩法,大概是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种,塞力斯,大概还有江淮,全面投靠。它们在燃油车时代就混得不好,在新能源时代就是投靠谁的问题,否则马上关门。
第二种,奇瑞,长安,北汽这样的,拿出一两个产品线试水,不过本猫看它们以后不投靠也不行。
第三种,蔚小理这样的新锐(还有明年的小米),它们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是不能投华为,否则就会失去灵魂。余承东也很清楚它们要干什么,所以今年有几次喊话。包括蔚来要做手机,也是同样的道理。毕竟这一代中国年轻企业家,都是有些野心的,不到最后关头,大概对做组装厂的兴趣并不大。
第四种,比亚迪,它和三的区别是自己有规模,而且垂直整合(这对智能化极其重要,不垂直整合的基本就别玩了)。但能不能做起来,本猫并不太看好。
第五种,长城之类的,加上合资厂中方,根本不入门。去年的灵魂论,先不说国企有无可能做出灵魂,但最起码知道有灵魂这个东西。但应该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它们做任何东西都只是死路一条。其实这一档的公司,别说灵魂,连肉体(垂直整合)都做不出来。
第六种,外资,特别是日资,让人怀疑它们到底知不知道灵魂的存在。
四五十年代就进入收尾阶段,到了七八十年代,就都是多宇宙String这些玄学了。
不同时代的科学家不好评论,牛顿这样的人应该还是能做出一流的成果,但要他面对今天的理论物理大概也只能翻白眼。本猫认为要想真正突破,可能要从生物着手,什么时候能把人类的智力水平成数量级提高,大概还有些希望。
交通工具,责任太大了。我买了你XX的车,出了事故,不管多大,你也不能说推给华为。这和手机的安卓系统还不一样。你手机被黑了,钱没了。人家说免责就免责。你关键时刻,车刹不住了,我可不管你是系统出问题了,还是硬件出问题了,总之就是你这个牌子出问题了。
这就导致要造车,最后还是品牌说话,华为要想有作为,还就得像余承东那样造华为牌汽车。当年三星不也是要造三星牌汽车嘛。做上游可能有利润,但是没有影响力。
我不看好华为,三心二意。我看好比亚迪,垂直整合。所谓的电车,不就是卖电池的嘛。那咱们是造电池的,能赔吗? 我也看好五菱,干毛巾拧水,有丰田的劲头。
如果说人工智能还有某些不足,那么人类大脑外接人工智能,成为某种生化人,也许可以碾压生物人。
就是耗电比较厉害。不过再不济也能低能量运行。单人能力远超生物人没问题。作为小规模比如特种兵,科研小组也应该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