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雪夜妖谈-引子 -- 夜如何其
先不说补贴方案到底是什么样的。你真不想集中力量办大事了,这1000亿也不要给了,反正企业自己靠市场想办法嘛。不要拿政府补贴的时候一声不吭,回过头来就开始阴阳“国家资本主义”,那只能说明美国人也是傻子,居然提出包括国家资本主义产业政策的新花生屯共识。
收紧权力,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家愿意交出权力。
大伙交权,是指望你顶用。
大会开完,一度有合法性只剩下解放台湾之说。
还是得解决问题,才能服众。
这个众,怕不是老百姓。
不全面,但一个亲身经历的实例。正经大央企,自主开发一种市面上 存在几十年了的工具,居然功能不全,还一堆bug。
真要造车前期烧的钱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计。华为寒冬期最该做的就是聚焦主业集中优势兵力,而不是新开战线。
另一方面讲,贸易战之后政府对华为极其优待,是让他好好研发技术突破卡脖子的,不是让他烧钱跟国内厂商内卷的
而且华为的手机国内份额已经从百分7上升到百分13了,未来随着5G和麒麟的陆续回归,前途大好。
中国老问为什么中国出不来苹果微软,一边说华为做个车机得了。
历史上,IBM起家不是做大型机的,微软起家不是做操作系统的,苹果也不是做iPhone起家的。一个伟大的公司,就是不断发现新领域。而且就“做车机得了”这句话而言,你根本对智能车一点都不懂,对新技术大概也没什么爱好,就是凭自己喜好喷而已罢了。
很难像过去电脑那样,贴一个intel inside大家就认。
三心二意的后果可能是:一旦真的成了,你给人家做嫁衣裳。人家说就是我牛,跟上游没关系;一旦砸了,大家不说组装厂的事,说你XX不行。得不偿失。
的确是好多钱,不好做。所以要么抽身,明确自己就是一个上游厂商,做软件硬件都行。 要么all in,对资本而言,不增长就是死,怎么死无所谓。
1-迭代快的领域 大家差不多起跑线的情况下,国家资本主义的有效性就比较强。e.g. memory chip (semiconductor), evidence from first Japanese firms, then South Korea's Samsung.
Core strength: Lower funding cost from their banking systems in those countries, vs. the high cost of capital in America; Audacity to leverage the resources of one whole country on one so-called "commanding-height" industry.
2-但在那些需要很长学习成本经验积累的领域,抄捷径几乎等于偷鸡不成蚀把米: Because nobody knows the winning path and try-and-error is the only option. You need an army of small startups to test out the optimal results. E.g. operating system, some software apps.
我在某机构的吹水会上听他们拉来的老美智库谈中美关系,那位在谈中美管控分歧时举的正面例子是去年8月那几天白宫和五角大楼每天派人坐在刚下客的那位的办公室里,做人肉热线。
所以为什么去年8月事件后的八项反制措施里,最严厉的3中止都是两军交流,为什么要让被老美制裁的人出任防长。老美为什么要不停的主动试图和老中恢复接触。为什么去年8月后胡飞盘一点板子都没挨。
只能推导出当时最可能的情况就是,佩洛西不懂事,但你懂事。我拉不住佩洛西,但我拉的住你。
那么去年八月掉链子的锅,只能在军方 或者大领导之间二选一。这样才比较好理解前面那些为什么。
所以别以为只有资本家不靠谱,体制上下方方面面也未必强多少。
其实最简单的,去年底的多米诺式开放就绝了军事冒险的可能性,是选择打相持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在自我消解之前的共同体了。
有哥们说了很形象的比喻就是,大领导其实很有想法,思维很超前,但他之前是真的不太清楚自己带的是中国队这件事。
也谨慎的对待你自己想表达的观点。
你如果认为不扩张制造业规模就是想搞通缩,那么我告诉你,别说房地产,前阵子还传大领导评价宁德在北美建厂,说我们扩张的产能到底是为谁在扩。
你对生产力的理解,大概还停留在对苏联在西方81军演里展现的强大上。却忘了40年前当286说出那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时候,无数人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
恒大带着2w亿窟窿不是一样造车
华为长期最提放是哪家政府,这个稍微了解点他家的都不难知道吧。
任这种枭雄,是不会甘心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在别人手里的。造车的高资本投入便于大量融资,为华为提供临时流动性,防止最坏情况下彻底沦为鱼肉,即连变卖资产的时间都没有。
当然,最坏情况没发生,余大嘴为啥委屈,因为他多数是受了任的指示去冲,结果还被卖了还说不出来。
华为的局端设备利润率从来没有低于21%过,跟爱立信、诺基亚这些巨头比算低的。
美国制裁华为芯片之前,余承东曾经说到华为手机为什么要力争高端,华为手机利润率只有7%,而苹果有22%。他说这话的上一年,消费领域业务(主要是手机)的营收首次在华为总营收中占比超过50%,但利润贡献却要倒排。
我认为苹果手机相比于华为局端设备的利润率,才是华为造手机乃至造不造车的决策出发点。余承东可能不那么在乎利润率,看中的更多是市场份额和现金流。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苹果手机能取得那么高的利润率,跟乔布斯和库克始终牢牢把控供应链是分不开的。华为如果要在汽车市场也能像苹果那样攫取高额利润,也一定要把控供应链。但是汽车领域的两个核心技术——电池和车机——华为目前最多只能掌控一个,这让它未来在市场上的地位充满了不确定性。
华为在造车这件事上左右摇摆的态度,像极了他在手机领域的偶像和竞争对手——苹果。和华为一样,苹果也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很多,而在电池领域未见建树,也曾在“造还是不造”之间摇摆不定。华为的行为表现表明,当前造车的利润率还没有达到华为心目中的目标。但是随着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越来越成熟,这个市场向红海发展,利润率只可能越来越低而不可能越来越高,这也许是苹果去年解散造车团队,华为宣称“不造车”最根底动因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般来说系统集成越复杂技术越高,集成商的品牌号召力相对供应商越高。
Intel的集成芯片技术远比攒机复杂,那么Intel的品牌号召力就远比联想、戴尔要高。
论系统集成复杂度飞机>汽车>服装,所以波音与空客面对供应商远比奔驰和大众强势。服装就更没法比了,成衣的技术含量往往还不比面料的技术含量高,比如户外服装上面往往一堆吊牌,各种防风防水透气保暖材料一堆,拉链还要强调是YKK的,这就是成衣商借供应商的品牌给自己脸上贴金。
但是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复杂度不亚于飞机制造,这就使得波音与空客在罗罗、普惠面前无法像在一般的供应商面前那样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