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京津准备了六十年的大洪水来了 -- 北纬42度
国务院那份调查,来河里的都是明白人就不要拿这个挤兑人了。你我都知道宣传是宣传。就像普通美国人也不会真的相信美国大片里演的都是真的。你说我是颂圣派也是偏颇了,我是颂的中华民族不是某个人。
我相信海峰兄日常生活中也碰到那种夸起你来文辞优美,但是你真让他帮忙就顾左右而言他的人。一个人夸另一个人往往只是因为在他身上索取到的好处比较多罢了。 赞扬的本质是对未来可能索取到的好处的期许。还不懂的建议多看两遍《是,首相》。
河里马逆粉丝为首的高华莫看现在对欧美夸的口吐莲花,真要欧美渡过难关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他们撒丫子就跑都不带丝毫犹豫的,这点三年前回国机票的价格已经证明了 。也不能怪在海外印度人和黑人比华人的地位高。因为欧美能有今天印度人和黑人已经证明过自己了。
我前面已经补充过了,拴住一个人的心最好的方式不是给她付出多少,是让她给你付出。一个人把大半辈子都奉献在一个事业上。甭管他对这个事业有多诟病,关键时刻他还是会下意识去维护它的。不管用强迫还是自愿还是去哄,将民众全身心凝聚成一个共同体。人一生的所有情感寄托,所有的酸辛苦辣甜都离不开这个共同体。民众为之奉献或者说情感联结的越多,民众就越会下意识去维护它。 你可以说这种法子无耻/残忍/xx,但是古今中外不论中美欧日凝聚民心都是靠这种方式。单纯给民众发面包已经被罗马证明了是一种失败的路径。
不知你海峰有没有健身跑步的习惯,跑步跑到力竭咬牙坚持的时候,嘴里往往不是什么打气的话,更多的是牢骚骂人的话。
不是说某些讨论双方的正确与否,而是看待事物与问题的方式方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细节与全局,本身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不跳出细节,是无法洞悉全局的。洞悉全局是为了控制事物发展的方向,但实际执行中,如不关注细节,难免会【眼高手低】,无数个细节会组合成全貌。
体制内,每隔一段时间就搞【党校学习】,我以前一直都是觉得这些东西形式多过于实际。但这几年来,上上下下接触了很多的科局级干部,比起10多年前,这些当打之年的干部,理论结合实际干得是越来越好了。
题外话:你不是极右么,怎么搞得现在变成极左了。
你的思路也很好理解:医疗资源不足,所以我们追加医疗资源嘛。这个没有问题,这确实是解决方案。但我希望你所有的方案都可以深入一点,不要流于表面。增加多少资源,社会承受能力够不够,会不会把【看病难】变成【看病贵】了。
增加医生,增加病床,增加药品供给,增加器械配置。这其实一直都在做,每个五年计划里面都写得很明确,本次五年计划要增加多少多少医疗资源,县市级特别是基层医疗要增加多少医生/器械配置,增加多少床位。
而且你着实不能【无中生有】啊,你突然来一句【在总资源不能增加甚至要压缩的情况下】,这都哪跟哪啊。实际上,你去看数据就了解,这些年每年在医疗的总资源投入上一直是增加的,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增加乃至于压缩的情况。
大雅啊,我为什么只回复你,无非是觉着,你年龄够大,思维相对深刻一些,不至于人云亦云,可以深度思考。而且,你的社会资源应该足够接触一些基层干部,也不要只是找一两个,多聊一些,科局级干部最好了,他们是承上启下的队伍,看看他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老邓当年搞改开,先富起来的是拿剃头刀大,不是拿手术刀的。
于是拿手术刀这个阶层不满意,老邓又没钱直接发给他们,就说,钱没有,给政策吧。
于是对于拿手术刀这个阶层,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局部政策。总体目标就是,在不能大幅提高他们财政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尽可能改善他们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医院的以药养医,早期大学的科研经费甚至可以给教授家里买牛奶。
本来到胡温后期,这个问题已经大为改善。手术刀阶层工资也涨了,通过买房和房产涨价,生活也上去了。除了忙点累点,跟美国同行差别也不大了。
然后,新时代来了。
交流也要挑人的,也要适可而止。
可能是没听懂,满拧;也可能是听懂了,没共识;也可能是根本就听不懂;还有可能就是找茬;停了不就结了,非要你来我往的,倒是热闹了。
你非要较劲嘛,哈哈。
看见人非说火箭是烧煤的,哈哈一乐就过去了,你偏觉得心里堵得慌,这就活该了
要我呀,这贴牢骚似乎都有点多余了。
以前就说了,不要自家给头上做了个小牌坊,就试图往良人的堆里窜。
“低级红,高级黑”的“爱国分子”呐,骚气的大尾巴一旦露了出来,再藏,可就藏不住喽。
业务还是不精啊。
你还是在假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就比如他说:
正在从【以赚钱为中心】回到【以治病为中心】
这话是你不理解还是我不理解?事实上没人不理解。
就像周总理12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出发点,背后中国羸弱的国力和任人宰割的状态,都没有再多讨论的必要。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做到。你不能一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边选择学习康雍乾文集、封建礼制,对不对?你也不能无视现实地大喊“把日本人赶出去”,对不对?这些就是我们大家伙想了解的:你具体想怎么改?你的措施是怎样的?
现在从网络上能看到一些言论,比如集采导致药物的品质不高、以及应对drg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只招轻症等,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就像当年对抗日本人的方式方法一样,不是什么胡搅蛮缠的东西,也不是从道德层面上批判医生和厂家能解决的。而我个人提出的担忧:医改如果着重控成本,是否会导致公立医院低端化?则更是宏观上的问题,而不是什么细节。
所以你想表达的观点和正在讨论的问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不过也罢,毕竟你说你不想参与具体医改的讨论,就不多说了。
-
顺便说一句,既然你喜欢拿教员来举例子,那我觉得你还是别把教员塑造成一个“大手一挥”的角色。重新读一遍《论持久战》,看看教员是怎么论述自己观点的,有没有抵制、排斥具体细节。
我们俩对“增加医疗资源”有量上的本质差别。我要求医疗资源的增长超过病人数量的增长,而且是大幅度超过。你则是强调“我们已经追加了医疗资源”。
仍然是用打仗做比方,对面一个师的敌人,还有援兵。我要求两个旅,集团军的炮兵,军区的陆航,并准备不少于敌人援军的预备队。你跟我说,我一直在加强你啊,我昨天刚给了一个排啊。
就我的观察,现在的问题不是“看病难”“看病贵”,而是“医生太累”。面对老龄化导致的老年病例增长,以及996导致的年轻人健康恶化,特别是去年底放开后全民的免疫力下降,现有医院和医生顶不住,就只好延长医生的工作时间。这就跟用两个连进攻一个师一样不合理。
现在年轻医生为什么不拼命了啊,人家想明白了,我去救别人的死扶别人的的伤,我四十心梗五十癌症了找谁去啊。
当然,现在某些科系也是闲得闲死。产科快没人了,公立中医到了下午也常常门可罗雀,很多医生的水平还不错。
实在不好意思,借一下贵宝地,不知道为什么,补充帖就是发不出去。
=========================
我在其他帖中提过一点,医改三步走:
1、改变以赚钱为中心的旧制度
2、回到以治病为中心的体制
3、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新体制
========================
三明走到了2.5,国内其他地方正在1.5的地方。而国内正在启动的薪酬改革,就是三明的模板,所以医改必须看三明,才能读懂未来的中国医疗。
数据来源如下:
三明医改操盘手讲三明医改 ;该政府网页下有附件PPT,内容详实,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翻翻。
以下附图:
作为对比:2022年三明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3158元,增长8.8%。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8344元,增长9.1%。
而根据 安居客 的信息,三明2022年楼盘平均单价:8707.25元/m²;今年9月,三明新房均价 8666 元/m² ,与上月持平。按现在国内房价趋势,三明这种三线城市,房价基本无上涨空间,反倒存在继续下跌的空间及可能。
不谈了不谈了。他们说医改垃圾一尊是个SB,那就垃圾跟SB吧。
生育率很明显是有滞后效应的。跟生育率关系最大的性别比例畸形从三十年前就开始了。至于什么房价高企贫富分化之类的问题,从世纪之交就在这个轨道上走下去了。
今天的生育率你即使让涛哥温相坐到今天也不会好看到哪去。
DRG最大问题只是控制药物价格 对医生治疗价格固定化
这个会造成什么结果 医生会选择病人 不好治疗 恢复慢的 我不治疗了。。。。
个人的理想看法 是患者分级 好治疗的 不好治疗的分类管理 根据医生对患者的管理给出相应的价格
真业务好的就没那环境。
国家是人民幸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国家不能让我过得更好,就fuck off,在多数民主国家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的真理了。如果德国把我伺候舒坦了,就很难落到【危如累卵】这一步。反之,如果德国天天要求我团结奉献,那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危如累卵】。中国现在【危如累卵】不就是因为人民没被伺候舒坦,却被各种团结奉献么?
这是千年前封建帝王李世民都明白的道理。没想到在习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新世纪的中国人居然当作大逆不道的思想,可悲。
有没有泰山是要证明的。现在的问题是,【泰山】方并不能拿出任何有力的证据证明存在泰山。却要喋喋不休证明人家眼前有一叶,乃至于空气叶也是叶,不是真空就影响视力。非要闭上眼睛相信他描绘的泰山不可。
大局也是要微小的事实支持的,不是凭空画饼画出来的。前苏联不就是画饼画塌房了么?只要人民再忍一忍,就达到彼岸了,可惜人民总有忍不下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