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职业化到底有没有害了足球 -- Swell

共:💬66 🌺22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切中时弊

全帖通读,琐谈几句。

同认为不该将不伦不类的“职业化”归为导致成绩相对下降的主因,仅国内都有个案反例存在。以现在不能知己知彼的做法,哪怕时光倒流换条“非职业化”路线,怕也要碰撞得头破血流。

中国就是那种认为足球很容易,亚洲进个4强,世界进个8强甚至夺冠也不是太难的“球迷”太多了。连这个运动是个什么情况都不知道,非要马跑的比汽车快。

Argentina Men’s Football Team elected as 2023 AIPS Team of the Year

2023年AIPS(International Sports Press Association)投票年度体育团队,阿根廷男足国家队得奖。但细看候选提名和得票分数,就会发现领先优势可不止得第一而已。所有足球队选项得票占比高达57.14%,上世代不可能出现的场面。

再重复特殊性容易被忽略 人们通常难以想象大象体量增速仍快如猎豹,此时定性分析不能代替定量。亚洲、北美(非地理北美洲)、大洋洲是过去到现在足球占比相对偏低的区域,高情商说法:仍有巨大潜力可挖,第一和第一亦有分别。

80年代重回国际体育舞台后,选择奥运KPI路线的历史,楼主已点明清楚。直到现在这些项目花费绝对值从来不低,只是财政体量变大后比例下降不再惹眼。

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确定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使竞技体育获得了制度和经费的优先保障。同年召开的全国体育发展战略会议正式提出“奥运战略”,将有限资源投入到“小(小球项目)、巧(技巧类项目)、难(高难度项目)、女(女子项目)、少(少众项目)”这5个最容易出成绩的项目,提高优先发展的效率。

根据体育总局编辑出版的《新中国体育70年》一书中的数据,在80年代,北京城区一所小学全年经费只有800元,而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全年经费就可以达到1.4万元。

多年反复谈及发展足球和全社会的关系。此处借用橘猫老师的观点,足球(在全世界)都不是一门“好生意”,它不是纯粹以挣钱为目的运转的项目,介于挣钱和不挣钱的目的之间。如何使挣钱的职业化过程达到社会参与的平衡点值得反复思考。

橘猫看球

2022-08-01

随处都是“没钱别玩足球”的说法,这是基于国内前三十年发展经验的结论,没有问题,非常可以理解,但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路压根早就走偏了呢?

我可以在这下一个论断:在中国能够出现稳定经营的球迷所有制或市民职业俱乐部之前,中国足球是不会发展起来的。这个“起来”的定义是世界排名亚洲区稳定占据前四(毕竟世界杯要放水了)。

让时间来证明。

————————

题外话二则

国家为啥要帮你

国家要是能提供名和利,我完全赞同你,矛盾保证就解决了。练乒乓球,游泳的孩子都是真心爱运动?绝大部分都是有天赋的孩子希望找到一条相对容易成功的道路。乒乓球的马龙,那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估计不差于日本的三球王吧。举重队那些人的惊人的爆发力,协调性,腰腹力量。滞空个2秒钟,啥头球顶不进去。

个人不太赞同跨项目优秀表现简化成个别身体素质指标来筛选。适合单一项目的综合素质不能简单平移,乒乓球和举重为无/弱对抗运动,和强调身体对抗的要求天差地别。马龙切换赛道强于普通人不难,和三球王能随意比肩是过于低估跨项难度了…… 不用摆大道理,比较足球和乒乓球大赛赛程间隔即可。话说重点,此想法可不比网民YY死刑犯组国家队参赛高明……展开来讲又和我国长期以来体能训练观念密不可分。

王若光,李心远.运动训练的学科观念史进展——以关键词为视角的学术叙事[J].体育与科学,2021,42(04):28-37+47.

经过理论本土化过程发展起来的训练学观念,经过几十年来的学术积淀,“素质论”的底色依然没有褪去;体能与技能、一般与专项之间的对应与割裂的“二元论”意识依旧是竞技体育实践中的主导。

1992年底,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前夕,中国足协决定增设“12分钟跑”的测试规定,只有达到及格线(3000米)以上的球员才能有资格参加当时的甲级联赛。中国足协的体能测试遭到部分学者的公开质疑,赛庆彬、孙波认为足球12分钟跑的体能测试在运动人体科学上没有学理依据,足球运动中的供能方式与体能测试中的供能方式完全属于不同的两种形式;茅鹏也认为体能和技术存在于足球运动的统一整体中,并不能孤立地分别“抽提”。正确地进行足球训练,才能够发展所需要的足球体能。“简化论”“抽提”出来专门地、突出地进行训练的所谓“体能”,并不是足球体能。“简化论”不能发展足球体能,只能在足球比赛中导致“体能不支”。

……体能与技能本就是一种抽象性极强的概念,二者一定是以一种特定的身体行为方式混融为一体的,我们既无法以长跑的身体行为方式来获得足球比赛过程中跑动所需的能力,也不可能通过足球比赛过程中跑动的身体行为方式来获得长跑所需的能力。

~~~

但人家走了及其关键的一步棋:打通大学。小孩子通过打篮球,可以上好高中,好大学。就算没进职业,将来也有一个好工作。这才是合逻辑的路子。我觉得可能篮球见光明的日子也就是10年左右。

姚主席思路出发点是全盘美化,如无19年本土意外惨败,连CBA俱乐部青训都想全砍。但正如帖主提到职业化影响评断,“美化”论证存在逻辑漏洞。“如何判断是因A起正向作用而不是B起作用更大?” 大学体育发达、根基雄厚、历史悠久的美国,NCAAB现产出顶尖人才质量尚且不比别国少量俱乐部青训培养有优势。以国内男篮现状,打通大学和职业联赛通道恐怕只是“看上去很美”。国情不同,当下运行之中诸多龃龉难以解决。坚持将稀缺好苗子放国内高校大水漫灌浪费时间,只会彻底毁掉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现在两难之处是另一条腿尚未踩到地面,又得将希望寄托在此。男篮未来不是能乐观起来的,不排除成绩持续走低。虽说其他国家发展缓慢,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通宝推:方恨少,Swel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赞好文

我写的目的其实就是想看到一些类似这种好的交流回答的。

的确马龙等人的例子举的不太严谨。其实大意是中国是不缺体育天才的。主要是想反驳人种论的观点。 但是具体来说,任何一个项目的冠军,哪怕是前几十名,必然是身体条件高度特化的。你一个项目就平趟另一个项目,除了及其个别:比如一百米运动员兼项跳远这种(运动的内核是高度一致的), 都基本是不可能的。美国职业体育玩过好多类似的例子。就算是顶尖的高手,也最多能做到在一个项目是顶尖,在另一个项目也多少能有个位置这种已经算是不容易了。姚明那时候有个队友,叫巴丁格。他在火箭算是主力替补,能打上个十分钟左右。但他同时是非常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估计努努力能进国家队那种(好像大学里的一阵)。也就这样了。

我对姚主席这个主张的推崇,并非仅仅是提高中国篮球的水平。这个只能说两个矛盾因素在对冲。一个是大家未来有着落了。愿意练球的孩子多了。很多在中学期间不太明确能走职业道路的孩子可能会坚持到大学毕业。扩大基数,显然是有利的。但是大学训练水平差,必然导致好苗子被荒废。美国苗子多,荒废无所谓。正好剔除一些自律性差的。中国没有那么多可浪费,于是可能浪费多于收获。我认为最终第一个因素会战胜第二个因素, 训练水平主要靠钱,有钱了慢慢可以提高。 汕头大学都能做到每年去美国集训,这待遇比国青也不差了。

但是即使没有这条,我也支持。除了走得快,还要走的稳。你的制度只有把大家的利益都考虑了才是一个有远见的制度。过去的专业队员,最大的收益是退役之后一辈子的国家饭。 所以哪怕练残了也无所谓。 但是现在职业体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这碗饭给你吃了。你即使挣个一两百万,还是面临退役之后怎么办的问题。上大学不能说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起码是一个非常有诚意的方案。美国体育让人称道的就是99.9%那些没法去打职业联赛的NCAA运动员的安排。绝大多数都正常的就业,生活。 这也是我认为美国职业体育优于欧洲。足球要是让美国资本去玩,绝对不会是介于挣钱不挣钱之间的游戏。肯定是挣的流油的游戏。比如看看英超。 水平,荣誉是一时的。只有利益是永恒的动力。

家园 领导肯定是很重要

川渊三郎更是我认为是世界范围内的优秀领导。

但不能忽略的是:日本足协是独立的。他们的领导是自己投票选的。想当领导最起码的要求必须是长期在足协从事相关工作的。所以说如今的足协主席某种程度上算是符合这个要求,起码是在地方干过的。当年的谢亚龙,韦迪和程序员都是上面直接指派的。

权利只对权利的来源负责。 没有苛责体制的意思,但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这个领导,说“保证不出奇葩政策”。这个说实话不好说,出奇葩政策的人当时并不认为自己奇葩。但是我要为这句话点赞,因为你首先承认了过去经常出奇葩政策。改正错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首先要承认错误。能承认就有希望。

说句题外话,对日本足球也要全面的看。21年成立足协,65年开始联赛。过去最好成绩是墨西哥奥运会第三名。 除了在遥远的李惠堂时期中国足球对日本有绝对优势。就是八十年代,和中国也是互有胜负,那可是业余班底的日本队(84年的麒麟杯,87年的预选赛)。

90年代开始腾飞是不假,但是这种基础也不能说是从零起步。只能说走出70年代的低谷吧。

通宝推:史料推理,
家园 日本职业化俱乐部不冠名

连职业队阵型都向国家队靠拢,说白了就是倾向国家队的制度。中国的职业化就是和国家队对立的制度。

家园 其实也是分历史阶段

60年代日本开始自己的联赛。那个时候八支球队,由丰田,三菱等企业赞助。那时候是冠名的。当时叫做非职业队,但其实我认为训练水准其实应该和我们专业队是差不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其实是早30年就开始这种联赛了。

90年代彻底改革,这时候主要的想法就是职业化,也就是俱乐部实体化。所以要中性名字,企业可以赞助,但不能冠名。开始有百年老店,自己靠自己的想法了。冠名之后如果企业倒了,队伍怎么办?中国的大连万达(实德),广州恒大。那都是中国足球自己的传统,但是现在难以为继了。中国后来搞得中性名,只能说意识到了问题,但是解决的火候不对,治顽疾得在病人有口气的时候治疗,不能她快断气的时候你还要下猛药。

日本联赛的另一个特点是低成本运营。优点当然是稳定,而且资本家挣钱。缺点是球星都跑了。当然现在这个时候是优点,跑到世界顶级联赛涨水平了呢还。未来可能是缺点,J联赛想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只是一帮二流的在踢球。

可能未来大家都会接受这个观点:职业联赛是一个比国家队更重要的东西。它创造更大价值,带动大批人就业,实现一个项目长久的良性发展。想想其他一些行业,对歌手而言,是得一个什么“我是歌手”冠军重要还是出专辑重要;对导演而言,是得奥斯卡重要还是票房大卖重要。 体育也不过是游戏方式的一种。

家园 日本是真正搞职业化!

举个韩国案例,当年李玮峰去韩国踢球,就被俱乐部按月发工资给惊到了。而我们现在多数俱乐部工资到年底都不能发放完整。这个就是一大差距。

家园 就是从游戏的角度,还是国家队关注的人多

国家队好了会带动职业赛而职业赛好了国家队未必能好。

而且实践证明,J联赛的方式成功了,中国的联赛一摊烂泥。

从长远的角度,也未必一定要职业赛火,就业的途径以及娱乐的途径有的是,还是先满足大量希望国家队水平提高的观众吧,这么大量的观众不想着满足,不可能是正道,也别说什么遥不可及的长远。

家园 群众基础

我对文中的这个数字比较感兴趣:

中国目前有大约200支职业,或者准职业队伍,大约五万左右注册运动员(大概是受过训练,或者经常受训练)。这个底子在足球这里有点不太够看(日本号称70万球员, 韩国50万)

正好昨天是北加州青少年春季联赛开赛前的裁判网上培训,说了几个数字:

“北加州春季联赛270多个俱乐部,5500多支球队,12万球员。”

北加州人口大概1600万,所以青少年球员比例占总人口0.75%。文中“号称”日本球员占总人口0.55%,韩国0.97%。比较而言“号称”的这两个数字(应该是包括成年+青少年)看着不太离谱。

我不知道国内多少孩子在踢球,多少有组织的在联赛踢球?平时有多少成年人在有组织的踢球?这个群众基础上不去,想走什么捷径把中国足球水平搞上去我觉着挺难。偶尔上去了想保持也不容易,比如女足。

关键词(Tags): #中国足球
家园 所以我说

早晚有一天要肯定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贡献。

作为第一个职业联赛,它一直在趟路。第一个有名的转会就是黎兵。赚了钱之后贵州也要出来分,辽宁不干。这一下子扯出到底球员归谁这个问题。

后来的各种欠薪,很多其实是欠奖金。为了激励球员,老板大嘴一张,事后把账一赖。说实话最后还就是恒大解决的比较好:奖金进合同。多少由教练组定。

总之,如何转会,青年球员培养费,如何签合同,怎么保障合同。足协有过很多奇葩的东西,但是弯弯绕绕也在解决问题。

当年的足协主席就说:日本它只要照着其他联赛规矩来就行了。咱们这还要重新造轮子。

家园 球类打业余联赛太耗时间精力

家里一个孩子玩游泳一个玩冰球。

游泳有速度这个硬杠杠,而且早早就能知道重在参与,九岁十岁的比赛就已经是极少的孩子断崖式碾压其他孩子,比如说95%的孩子速度从50-35秒连续出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剩下那5%都在30秒以内,快得让正态分布的孩子们绝望,可能练一辈子都到不了这速度。资源直接集中在那5%就行了,基本上这些孩子都是订制的贴身泳衣,一看就知道不一般。

北美冰球青少年联赛甲乙丙三个级,从丙级开始打慢慢一级一级升上去,每周三四次训练,还要自己请老师加练,每周末都有比赛,丙级队比赛基本在家门口,如今到了甲级就有跨州甚至跨几个州的比赛,食宿交通全部自理。时间精力跟游泳一比多个数量级。就凭中国的学业强度,绝大部分家庭肯定不会让孩子花时间搞这个。

但球类比赛的观赏性也远不是游泳可以比的,那次在DC,锦标赛决赛,比分交替上升最后6比6平局,加时赛又是各进一个,然后又是一组点球,谁也没进,只能继续来点球,对方没进,我方只要进了就胜利,这时教练让我家娃出场,他才7岁哪经历过这种场面,事后说吓得浑身发抖,全凭肌肉记忆,平常练的假动作骗过守门员再高挑射门,直挂球网左上角,就凭这一个球这一年的辛苦就值了。。。

通宝推:铁手,白马河东,唐家山,GWA,陈王奋起,青青的蓝,方恨少,不远攸高,西电鲁丁,心有戚戚,桥上,秦波仁者,
家园 提供几个加拿大的数据

温哥华旁边的小城市,30万人左右。5-18岁常年踢各级业余足球联赛的大概3000多人,一年比赛分秋季9-3月和春季4-6月,每周一到二次训练,周末比赛。一年联赛下来再加上各种邀请赛要踢4,5十场比赛。18岁以上还有成年队的业余联赛。

加拿大足球的水平一般般吧。冰球才是加拿大的“主”运动。

家园 普及体育关键是要把体育成绩和升学挂钩

美加从中小学开始在体育训练方面的内卷堪比中国在升学考试方面的内卷。

体育成绩好的在升学方面的优势可能比考试成绩好更高,每个学校都把自己学校运动队的成绩放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运动成绩好的学生在学校里就像大明星。

当然这是一种极端,中国是另外一个极端。

比较好的是一个折中:体育成绩算入升学考核成绩中,而体育成绩差的学生则要被扣分(除非是有身体缺陷)。

一旦体育成绩计入升学考核成绩中,以中国内卷的习性,必定大大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努力。从政府层面,主要是组织各类学校之间的联赛,俱乐部之间的联赛,这里不仅仅是在大学之间,包括中小学各个年龄组。

北美体育竞赛分成 U9,U11,U13,U15,U17 到 U19。各年龄组每年都有许多比赛和积分。我在加州一个朋友的儿子从 8-9 岁开始羽毛球训练,一直到 10 年后拿到全美男子羽毛球冠军,我知道这个过程中的曲折和困难。顶尖的教练,几乎天天都有训练,每年多次到全国各地去参加比赛。

作为企业家,我朋友有经济实力和时间这样做,但其最开始的目的也是很明确:那就是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长远目标,你怎么要去想办法一步步地去实现这个目标,这和人生中许多事情是同样一个道理。这是在他儿子在刚开始打羽毛球是就定下的目标,不仅要拿全美冠军,他的目标是参加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因为作为主办国,你只要是美国冠军就可以参加。现在看来这个目标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么多年的训练,小孩在学习上也没有耽误。其实很多华人子女参加体育训练都是如此,学习上该怎样还是怎样。越是想上好大学的,越是要在体育上做的好。

反观国内中小学整天在考试做题上内卷,实在是只能叹气。华人小孩完全可能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而且在体育上也是棒棒的。只是国内的升学制度逼迫着小孩现在这种畸形的学习方式。

所谓体育的群众基础,必须从中小学学生开始。

家园 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稍微谈谈

2021年 旧帖欧超话题涉及欧美运营区别的讨论。三年过去自负一下,早早看穿切费林的行事能力和风格了😂美国体育商业开拓是颇具心得的。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 2016年由CVC接手处于低谷的F1,经过数年后触底反弹,是教科书般的成功案例。参考F1 2023 revenue soars 25% YoY to US$3.2bn

美国特色优势是充分将现有盈利潜能发掘到极致,嗅觉灵敏,敢于变通。毫不怀疑,排除20年疫情等级的黑天鹅事件,25年美国“大世俱杯”和26年美加墨“大世界杯”赛事revenue将是惊人数字。

但这并不等于。职业体育不是只顾顶端少数人,要解决剩下的问题——诚如所言。但美国大学体育/职业联盟模式的支撑点究竟在于模式优势,还是依托单一国家市场拥有巨大资源呢?

经费问题也是埃蒙斯选择退役的原因之一。“2017年开始美国射击协会换届,由于经费减少,我们的收入比以往减少了40%,这对于我们独立训练的选手而言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做了很多沟通,希望能够妥善解决,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

专访中国体育的老朋友埃蒙斯:体育并非人生的全部 | 70年之脸庞

两年前因疫情带来的财政压力,斯坦福大学曾计划取消学校的击剑、帆船、壁球、赛艇等项目在内的11项运动,但遭到了学校校友和教职工的强烈反对。在获得校友的捐赠之后,斯坦福的击剑项目得以继续维持。包括击剑在内,目前斯坦福大学俱乐部汇集了42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和1900多名学生运动员。这些精英运动项目,被认为是校友输送子女进入名校的付费通道。

诚然足球不是冷门项目,不用担忧上述情况。但之所以说足球介于赚钱和不赚钱的量子叠加态,这门“生意”的特殊之处为,以公益性为基础,由商业化发扬壮大。 而两方面相辅相成,又各自拥有庞大体量。

以数据为例:

国际足联报告2023年TMS系统记录的男足职业球员转会21801起,其中产生转会费的为3279起,占比15.0%。而这些转会费的分布情况如下:

In 405 transfers, the fee was greater than USD 5 million. While these 405 transfers represented just 12.4% of the 3,279 transfers that includeda transfer fee, they accounted for 79.0% of the total spending on transfer fees in 2023 with a combinedoutlay of USD 7.6 billion.

Transfer fees did not exceed USD 1 million in 67.8% of the cases. In fact, half of all transfer fees were below USD 347,100, as shown by the median transfer fee in Figure 4 below.

中位数34.7万美元,有405起转会花费大于5百万美元,占全年转会费总额比高达79%。如果再考虑到2023年 46291起业余足球转会数量,顶端的聚集性会更加凸显。但正是这些数量庞大、不为人知的“免费转会”,支撑起头部千万级别的吸睛天价转会。

说明 国际足联转会匹配系统(TMS)工作流程图 由院副老师提供的

美国足球联赛兜兜转转后拾起home grown,重视俱乐部梯队,MLS建立Next 和Next Pro联赛体系。可见并未囿于局限,追求固化意义的“美国模式”。再如近年迅猛进步的NWSL,2012年建立。当下在上座人数、平均水准、工资待遇等多项指标在世界女足联赛中领先。但如果回顾历史,过去曾夭折过两次,WUSA和WPS,它的发展趋势和其他国家总体趋势是同步的。

可见美国资本赚钱能力发挥也需前提,没有凭空的独立领先模式。美国垄断式经营联盟,持有运营权等模式未必谈得上是“最高级”,而是特定条件下衍生出来的最合适的模式。

足球要是让美国资本去玩,绝对不会是介于挣钱不挣钱之间的游戏。肯定是挣的流油的游戏。——这句话或许修改成,美国资本有可能让挣钱的部分挣到更多的钱,再反哺不挣钱的部分形成正向循环,更为恰当。

————

浅见:加强体教结合和重注押宝大学体育不能完全划等号。

男篮近年来不断输给亚洲对手实非偶然,亚运会主场面对老迈菲律宾都无法取胜,未来可不是能乐观起来的。姚主席真正擅长是管理NBA式职业体育联盟,CBA运营在他引领下有显著进步。其他方面想法不少有待商榷,有些如“红蓝队”、“竞聘上岗”甚至就是昏招。

中国大学体育特长生实际没达到学校的录取成绩标准,采用“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方式加入大学,所以他们就必须代表学校打满4年或者5年才能拿到学校的毕业证,因为你录取的时候就降低了非常多的标准,和美国的情况完全不同。

中国大学体育在可见未来都不会具备美国社会基础。盲目移植恐难有好收成。参与人数的增加未必能有效提升国家队水平。比赛水平始终是由个人组成的团队,就现有冒头这批组成未来国家队的潜在后备,未来实在难乐观。

时间仓促,参与人数提升和国家队成绩之间的关系有空再论。

通宝推:Swell,
家园 不过对小孩来说也很有推动力

参加、学习体育运动,有机会比赛、表演,小孩的动力明显会增加很多,这样总体水平也就能够提高一些。

对家长来说,确实很辛苦又费钱,可是小孩很高兴啊。

最近看 starbound的区域性舞蹈比赛,感觉上所有参加比赛的都可以得奖,而且起点就是白金奖,这一点我觉得可以借鉴。

家园 成功的经历会形成正反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