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现实中的《南来北往》,早已与时俱进了 -- 忘情
作者:忘情
由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参与制作的39集电视剧《南来北往》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铁路乘警这一特殊群体由此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剧中展现的各种案情让不少年轻观众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免不了心生疑惑:现实中当真是这样的吗?
峥嵘岁月
铁路公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6年。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次机构改革,铁路公安的隶属关系多次发生变化。如今的铁路公安局已被中央政法委明确为公安部内设机构,接受统一领导。
乘警是乘务民警的简称。作为铁路公安的一个特殊警种,乘警是铁路公安局派出的在旅客列车上担当乘务工作、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和刑事执法人员。作为旅客列车的治安保卫者,乘警肩负着预防、制止、查处旅客列车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件,维护旅客列车治安秩序,保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
和其他处所相比,旅客列车具有空间相对狭小、人员相对密集、人流量大、易发生各种矛盾、违法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调查取证困难重重、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首先要考虑尽可能避免误伤无辜旅客的特点,这些都给乘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建国以来,一代代铁路乘警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满腔赤诚,克服重重困难,为确保旅客列车安全倾尽全力,甚至有不少乘警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他们所立下的功勋,党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具体到电视剧《南来北往》中反映的各种案例,虽然均有其原型,但实际上是将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铁路公安各警种侦破的典型案件浓缩到一起,反映的是铁路公安这个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剧中呈现给广大观众的各种犯罪案件,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且哪怕在剧中反映的那个时代里,也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因此并不能与当下的现实直接划等号。例如,公安部对公安干警在执法过程中使用警械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就如同《南来北往》中马魁所说的:“枪在车上基本用不上”。像剧中汪新那样,当着满满一车厢旅客的面,拔枪与犯罪分子对峙的场面,现实中很难发生。当然,作为电视剧,《南来北往》作这样艺术化的处理是合理的,而且非常有必要。但在现实的执法过程中,乘警们却必须考虑周祥。
1999年10月25日,在565次列车上,年仅26岁乘警徐晓强发现一名形迹可疑人员。当时车厢内严重超员,为将盘查时对周边旅客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徐晓强选择了将对方带到14号车厢乘务室内作进一步盘查。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做贼心虚,突然侧身掏出一把自制的手枪,瞄向徐晓强的前额扣动了扳机。机敏的徐晓强抬手架开了对方的手,呼啸而出的子弹击中了窗框。此后,二人在仅有一米见方的乘务室内展开了殊死搏斗。当歹徒被徐晓强抱住后,又抽出一把锋利的尖刀,朝徐晓强连刺16刀,其中1刀伤及心脏。由于乘务室车门是朝内开的,因此闻讯赶来的增援力量直至歹徒逃出乘务室后,方才合力将其制服。而徐晓强却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在送医过程中壮烈殉职。事后,铁路警方在歹徒家中搜出了其自制的手枪、子弹、雷管、火药和导火索,以及制造枪支的工具。社会的一大隐患和祸害,就此被排除了。
事后,现场群众越想越后怕:若不是徐警官将歹徒带到乘务室盘查,此恶性案件要是发生在拥挤的车厢里,还不知道要伤及多少无辜。徐晓强同志为此被追授“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铁路青年五四奖章”、“火车头奖章”、“江西杰出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
当然,像这样的恶性刑事案件在旅客列车上非常罕见,日常发生的多属治安案件。但即便是面对潜在危险性较小的治安案件时,乘警们同样需要具备大局意识,灵活处置。
2008年7月2日,从上海南站开出的一趟旅客列车上,30名无票乘车的社会闲杂人员不仅拒绝补票,爆粗口谩骂工作人员,还和列车工作人员发生了推搡,严重扰乱了列车秩序。乘警劝说无效后,按流程请目击旅客写旁证材料。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些社会闲杂人员竟然当着乘警的面一拥而上,劈手从旅客手中抢过证明材料撕得粉碎,并公然对旅客实施人身威胁。在乘警严正警告,这种行为属于严重妨碍执行公务,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后,对方非但不收敛,反而进一步威胁乘警。
为有效控制事态,确保全列车旅客安全,乘警并没有第一时间采取可能激化矛盾的行动,而是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增援。铁路公安局闻讯立即行动起来,在该趟列车途经各站调集警力上车。增援力量完全控制住车上局面后,乘警在列车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这些社会闲杂人员集中到2号车厢,并动员其他无关旅客带上自己的行李,转移到隔壁车厢去,重新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列车驶抵终点站前,铁路警方与铁路调度所协调,破天荒让这趟列车停在了紧靠车站主体建筑的1号站台,并调集铁路公安局60余名机关干部提前上站台守候。待其他车厢旅客全部下车出站后,铁路警方这才打开2号车厢车门,将30名涉事人员悉数带走,依法合规地给予他们治安拘留10天的处罚。
第二天,当地报台均以大篇幅详细报道了这起治安事件的详情,人民群众对铁路警方的处置拍手称快。
与时俱进
当然,上述真实案例以及电视剧《南来北往》的剧情都已经是“过去式”了。随着高铁建设的持续推进,高铁承担了铁路旅客运输超过60%的客运量,已经取代普速列车,成为铁路客运的主力。
和过去的绿皮火车相比,高铁列车的乘车环境可谓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行驶速度更是绿皮车无法望其项背的。不过,高铁列车在给人们带来旅行便利和良好乘车体验的同时,也给新时代铁路乘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老经验已不再适用。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全社会综合治理的持续深入,社会治安大环境在不断向好发展。诸多确保社会安定的举措配套成龙,为保障旅客列车安全增添了多道屏障。各种高科技装备的广泛应用,更是为新时代铁路乘警工作助益良多。加上乘警们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光荣传统同时,也对如何让一些具体做法与时俱进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效,从而令新时代铁路乘警的办案效率得以空前提高。
2023年6月4日21时许, D3197次列车运行至宁安客专安庆至潜山区间时,旅客张某离开自己的座位,在车厢连接处打了约40分钟电话,回来后发现自己放在1车9D座位前排网兜内的一台平板电脑被盗。乘警朱警官接警后,通过乘车实名制名单与列车公开区域视频监控进行比对,在5个小时内成功锁定已经下车的犯罪嫌疑人聂某。通过政策攻心,聂某到南昌乘警支队投案自首,对自己见财起意,盗窃他人财务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22年12月30日,旅客杨某某乘坐D3194次列车抵达南京南站,出站后在出租车上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包时,发现包内一部苹果14pro手机不翼而飞。杨某某反复回忆,认为应该是在乘车过程中被盗,遂于2023年1月4日乘车返回出发地,向南昌乘警支队报案。据杨某某反映,这部失窃的手机尚未拆开包装,更未插电话卡,不可能通过追踪信号找到其去向。
加之报案时距案发已超过100小时,若此案发生在《南来北往》的背景年代,极有可能成为积案。但借助高科技手段,南昌乘警支队很快便通过大数据分析,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黄某,最终人赃俱获,为旅客挽回了经济损失。
当然,时代在进步,犯罪分子的手法也在花样翻新,这就要求乘警们也得不断地与时俱进,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
近期,T167次列车上相继发生了两起旅客财物被盗案件。乘警们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徐某某。但正当乘警们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时,乘警支队综合指挥室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称自己系湖北大冶公安,向乘警支队“通报”徐某某已向大冶警方投案自首。正当值班民警准备进一步核实电话内容时,有一个自称是大冶某地派出所所长的人拨通了综合指挥室的电话,称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因违法被该派出所立案调查,要求乘警支队将其在列车上实施盗窃案的材料发送过去,由派出所将两案并案侦察。机敏的值班民警立即意识到这两个电话内容有冲突,极有可能是胆大妄为的犯罪嫌疑人自导自演的“瞒天过海、金蝉脱壳”之计,乘警支队立即派出精干小分队,赶赴湖北大冶将徐某某擒获,并在其住处寻获了赃物。在铁证面前,徐某某交代了其在列车上多次作案,事后冒充公安企图鱼目混珠,逃避铁路警方打击的犯罪事实。
初心不改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在进步,观念在变化,但铁路乘警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旅客排忧解难,保一方平安的初心却始终未曾改变。虽说进入新时代后,列车上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发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乘警们的工作变得更轻松了。因为他们所接获的警情中,旅客求助的比重逐年上升。这些求助可谓五花八门,乘警们总是耐心而又细致地尽其所能,为旅客们提供帮助。
往返于厦门和香港西九龙之间的G3003/3004次高铁列车,经常有香港同胞和外藉旅客乘坐。为更好地为这些群体提供帮助,担当这趟列车值乘任务的厦门乘警支队乘警们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英语和粤语。旅客们经常会向乘警问这问那,为更好地帮助旅客,乘警们花了不少工夫了解沿途车站的情况,甚至将许多车站的乘车信息及换乘方案倒背如流,赢得了不少旅客的赞誉。
当下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干啥都风风火火,经常丢三落四。在2月3日开行的G1466次列车上,旅客李女士寻不见自己的手机,情急之下向正在巡视车厢的乘警蒋警官求助。蒋警官详细了解情况后,排除了手机被盗的可能性,并根据李女士提供的线索,逐一推开座椅坐垫和靠背,很快便在邻座的缝隙间寻回了李女士的手机。
类似这样乘警帮旅客找寻物品的事情,每天在南来北往的列车上都会发生。乘警们之所以对这类要求有求必应,因为他们都清楚,自己头顶警徽,身穿警服,在旅客眼中就是国家执法机关的代言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铁路公安,甚至是全体人民警察的形象,绝不能辜负旅客对人民警察的高度信任。
除了积极回应旅客求助,乘警们还会主动调解旅客之间的矛盾,每每将可能发生的冲突消弥于无形。不少乘警会随身携带一些小零食、小玩情人卡,帮家长哄住精力旺盛的孩子们,减少对其他旅客造成的干扰。列车到站时,下车巡检的乘警还会主动提醒旅客们注意地面湿滑,帮助一些年老体弱的旅客提行李。在遇到一些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时,乘警更是全体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的主心骨,是在关键时刻维系列车秩序的定海神针。
2023年7月30日,因暴雨导致山体塌方,K396次列车被迫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线路上避险。车上生活物资奇缺,引发旅客不安。列车员赵阳哽咽着安抚乘客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感动了无数国人。但实际上,赵阳是该趟列车全体工作人员的代表。值乘该趟列车的包头乘警支队乘警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同样为稳定旅客情绪,维护列车秩序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
今年2月初,河南、湖北、湖南、湖北等地遭遇历史同期罕见的雨雪冰冻恶劣天气袭击,造成旅客列车大面积晚点。来自全国各乘警支队的乘警们及时深入车厢,协助列车工作人员一同安抚旅客情绪,为旅客们送去热水、方便面等应急食品,并解答各类换乘、退票等问题,确保了列车秩序井然。
人心都是肉长的。乘警们的默默奉献,换来了旅客们的高度认同。不少旅客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帮助过自己的乘警感谢之情,但总是遭到礼貌的婉拒。2月5日,G1584次列车乘警黄丹几经周折,在半个小时内帮助旅客张某找回了价值不菲的手机。张先生获悉这个好消息后,特意加了黄丹的微信好友,转了一个888元的红包表达自己的谢意。黄丹当即回复:“大哥,钱肯定是不能收的哦,心意领了”。
黄丹是位“90后”女乘警。女性当乘警,而且是在列车上独当一面,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这些正规警校出身的新时代女性,却和男同事们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常年在南来北往的旅客列车上值乘,守护着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竭诚为人民服务。
说到乘警的辛苦,外人是难以想象的。现在的早班高铁列车清晨6点多就始发。按规定,乘警出乘前,必须提前1个小时到乘警支队综合指挥室签到,进行酒精测试,领取警用装备,接受相关信息及上级指令。开车前,乘警须与列车长、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建立联系,共同对车内设施实施“三乘联检”,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开车后,乘警每小时至少要巡视一遍车厢,并留存纪录。每到一站,乘警都必须下车巡查,与车站工作人员作必要的交接。列车抵达终点站后,乘警还要按规定再次巡视车厢,仔细检查有无旅客遗落物品。一趟往返下来,连续高强度工作十几个小时乃家常便饭。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免不了腰酸腿痛。由于高铁列车上未设乘警休息室,乘警们又很自觉,不与旅客争座,因此再累也得硬撑着,并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警容仪表,确保给广大旅客安全感,并震慑各类犯罪嫌疑人。退乘后,他们还得前往综合指挥室签到,填写相关表格,导出警务终端留存的资料,将一切交接停当,方能下班。
乘警们的辛苦外人不得而知,但却牵动着铁路公安局领导们的心。组织上想尽一切办法关爱一线乘警。针对如今各大城市往往有多个火车站,列车交路又空前复杂,乘警们的出乘站和退乘站不一致是常事。为此,铁路公安局在不少车站增设了高度自动化的无人值守派班室。乘警们就近刷脸进入,办理完交接手续后即可回家,免除了往来奔波之苦。越来越多的乘警支队出台规定,如遇子女高考或直系亲属住院等情况,乘警可享受相应的假期。春运期间,国铁集团大量开行“红眼高铁列车”。各乘警支队、乘警大队的领导们纷纷沉到一线,主动担当这些需要通宵熬夜的列车值乘任务,用实际行动将“暖警”、“爱警”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夜车,这个车经过著名的偷城蚌埠。经常遇到乘警来回走,喊醒乘客不要睡觉,一睡着就被偷了。那会(九十年代初)坐火车被偷了抢了都是常事,基本是自认倒霉。一般都是大钱缝在裤裆里,身上装个三十五十,遇上车厢门一堵,挨着收钱的,就老实给人家。穿的破衣烂衫的,人家也懒得真去扒我们衣服。
当时不理解,你们警察天天跑这个线,肯定知道谁是小偷为啥不逮。现在想想,可能确实警力不足,极少数乘警无法控制那么多小偷,真打起来未必占优。这也算是折中办法了。
泰安女同学,坐火车来上学,偏偏这趟车只是过路车,到了终点才被乘务员叫醒。
叫醒一看,行李全被偷了,学费生活费学生证全没了。
还好乘警比较负责,打电话到学院来验证,确认身份之后,乘警掏钱买票把她送回学校。
那年开学第一件事,全系捐款,老师们带头,也算个有趣的故事。
我妈很喜欢。
当时我就闪过一个念头,这要有忘情点评版多好😄
果然有😁
时间大约是1960-80年代。
列车员拎着个大水壶挨个送水,乘客要的话就把自己的茶缸(一般都是搪瓷缸子)伸过来,免费,这个服务是什么时候没有的?
吃盒饭:过去列车员推小餐车送饭,餐车里放着一摞摞的铁皮饭盒,饭盒坑坑洼洼的,俺那时候觉得饭盒里的饭真好吃,过一阵子列车员又会推着餐车来回收这些饭盒,这种饭盒饭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挂毛巾:行李架之下、车窗之上有横杆给乘客挂毛巾,巡视的列车员会把毛巾一个个细心地整理一遍,一般是叠三叠,这样不挡住车窗,而且整个车厢一长溜的毛巾虽然颜色、新旧、大小不一,但垂下来的高度大致保持在一条线的水平,如下图:
这个是不是当时乘务员的服务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时候取消的?
所以俺一上车就自觉地把毛巾叠三叠挂在毛巾杆上。
查了一下《南来北往》的剧照,发现毛巾和毛巾杆都没了,说明群众演员们甭管长途短途,就没打算在火车上擦把脸。
至早8x(x=4?)年绿皮车,硬座,完全没印象。大壶送水有,那会还没有方便面。
大壶送水应该是9x(x=3~6?)年左右逐渐减少并消失的。当时开始兴起红皮空调车,车次标识似乎数字前加字母,先有T后又有K,搞全程对号。这种车厢,接头处开始有自动烧水器。大家可以自己打水了,就没人送水了。同期车票也从粮票大小硬纸片变成银行卡大小打印票。各个铁路局或许不同步,有的先有(绿皮加装)自动烧水器,后有红皮车也说不定。
列车员,或者确切地说是车上的茶水工推着茶桶到车厢里给旅客们倒茶,只在那种用煤炉烧水的车上才有,也就是25B之前的车型。此后生产的客车,都改用了电开水炉,旅客们自行去打开水的安全性大增,因此就裁减了茶水工,取消了送水服务。
你贴出的黑白照片明显是22B型客车车底,特征是双层内外车窗向上开启,这种车的确在窗边设有毛巾杆,因此列车员工作流程里有整理毛巾杆这一项。随着蒸汽机车在90年代退役(蒸汽机车牵引客车时,粉尘甚至煤渣颗粒一路飘进车厢内是常事,我小时候坐车时就曾因为坐在窗边而眼睛里进了煤灰,因此记忆深刻),以及列车旅速的提高及车内乘车环境的改善,旅客坐车洗脸的需求急剧下降,而且越来越多的旅客个人意识和卫生意识增强,不愿意让列车员整理毛巾杆,认为她一路整理过来,不可能每整理一块毛巾就洗一次手,消一次毒,因此 很可能将别人毛巾上的病毒带来自己的毛巾上来,本来没事的却惹出事来。因为一些旅客提了意见,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发生了口角,因此情况反映上去后,25G型后期型及其后生产的客车就取消了毛巾杆。
你贴的这张剧照,明显是25G型后期型车底,特征是因为加装了空调系统,所以车厢车顶灯之间取消了电风扇安装座,而且大部分车窗改为整体式不可开启车窗,只在客室两端和中间保留了左右共6扇上半段车窗可向内翻折的车窗,以供必要时车内换气之用。
刷电视剧时,刷到了《南来北往》,知道这是一个大热的年代剧,但看了不到20分钟就弃剧了,剧中描述的年代背景特点实在受不了。正好刷到被媒体大捧的倪大红演瞎子,瞎子演得真好,说他闺女是63年被偷了,他经年累月在火车上找闺女。就是这个演得真好,让人受不了,因为当时社会儿童被拐是几乎不会发生 的极小概率事件。
六0后和七0后都是扎堆放羊的环境下长大的,都是大人忙大人的,孩子玩孩子的,小镇上的孩子课业不多,孩子们都是在外野跑:上山、下河、爬树。。。从没有听过谁家有孩子被偷和丢孩子的担心,孩子如果不见了,一般是出了意外。
我个人的体验或许不全面,后来看过一个统计,结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拐卖儿童最少的时期,几乎绝迹。
编剧把80年代以后的各种悲剧投射到前朝去了,搞了一把历史虚无主义。
这种小把戏看剧的人一般也不自知,所以说,历史的真实往往不是发生过的真实,只不过是叙述者笔下的“真实”。
听说餐车就是一个字贵,我老爹84年去广州出差,回来说他对面座位一个人在餐车订了一份炒菜给送到硬座车厢(就是炒肉丝啥的不是多贵的食材),要7块钱,可当时我老爸一月工资才62。
不好说没有,但是极其少,是一种越来越少的趋势。
现在就难了,抓孩子似乎还有市场啊。
按照电视剧交待,马魁作为乘警,追逐犯罪嫌疑人,不是天经地义的么?追逐过程中,马奎根本没有造成嫌疑人坠落火车,后来从汪永革视角,实际上是嫌疑人自己跳车造成死亡,就算是汪永革实际上也没太大责任。 怎么马奎作为乘警反而被毫无根据的逮捕做了十年牢,就算没有汪永革作证,这个判罚也太离谱了吧?那个年代的司法没这么离谱吧?
如果是摔死的,如你所说。如果是伤害致(濒)死被抛下去的,性质就不一样。我记不清了,印象中有刀的镜头。是汪永革捅了一刀再扔下去的,还是只是罪犯跳窗?
真是很常见的,几个人一伙,上车找打瞌睡的摸口袋,翻行李,还有拿剪刀剪口袋,大家看到也是敢怒不敢言,这些家伙被发现了要不就是若无其事,要不就是厉声恐吓,特别是那些慢车,几乎每站必停,给小偷和劫匪很大便利,两个站点就可以扫光几个车厢,甚至列车慢速行进中跳车也没多大危险,车上有限的警力基本没法对这些犯罪分子及时制止,事后能追溯已经很了不起了。
以前上大学要在某地转车,人多的车门口根本进不去,只好跟着别人翻窗,结果翻进去后,就见一个乘务或者是乘警怒气冲冲走过来,看了我和一起翻窗进来的哥们各一眼,然后对那个哥们狠狠地打了几个耳光,当时真是吓的心都要跳出来,事后分析估计是看我像个学生,所以没下手,南来北往第一集看到汪新帮老太太从车窗翻进去,心理真是有点感慨万千。
就想起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不知道一定不知道,知道的也不好意思说,呵呵,带拉链口袋的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