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中美民间大对账 -- 121gdi

共:💬435 🌺2136 🌵24新 💬53 🌺9 待认可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家园 捡破烂卖他靠工作生活,捡水喝也许刚好渴了不讲究也许好奇饮料味
家园 你说的也没问题

但是,这就不是共产党的第一选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间正道是沧桑。

家园 拿全奖就不能算白手起家了

大量的福建和温州移民,还有稍早一点的广东移民,他们到美国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英语完全不懂,绝大部分人没有合法身份,还欠了三万美元(80,90年代)以上的偷渡费,这才是真正的身无分文。但是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远超美国本土的黑人和拉丁裔。

家园 你说的更全面

当美国破坏国际法时,会给找出理由给自己辩护,但理由也是在国际法框架之内或者概念的延伸。即是说美国有能力。

我下面回曾自舟同学贴说了,有能力和有意愿不同。

国际法还是世界通行的基本准则。

家园 这是行为艺术,拦不住的

除非高级机器人,顾客一吃完马上把剩饭高温蒸发,否则你拦不住人家就愿意抢剩饭。

你都送了人家仨肉夹馍,人家还不要,只求剩饭,那不是行为艺术是什么?

家园 16年17年房价大涨还造成很多问题

实体经济,还有消费者手里的钱被楼市抽走了。

还有一个更让人想不到的后果:连股市里的流动性都被抽干了,导致这十年,股指都在2500-3500点这个区间内浮动。

家园 不可思议不过也有可能

虽说大热天的,别说垃圾箱里面了,就是街上有污水的地方也气味难闻,但也有可能那个人不在乎。以前读过一个卧底记者写的关于流浪汉/乞丐生活的作品,里面提到这些人的免疫系统特别强,说是有个人在垃圾堆里捡了一块西瓜吃了,啥事没有,令人印象深刻。

家园 有些人确实挺分裂的

我有个堂叔,几亿的身家,在苏北农村人看来,他的身家是绝大多数人几辈子几十辈子都挣不到的身家。他发迹,不就是赶上了这二十几年的发展春风,享受了时代的红利么。

按道理说,他应该对社团感恩戴德了吧?不,他特喵外表上显示出对社团的一种赤裸裸的仇恨,前几天在家吃饭,就听他喷这个喷那个,喷xxx 瞎搞,不懂经济,所以经济形势差;喷xxx不懂民主,搞一言堂。他在酒桌上喷的时候,一桌人,好几个小辈的,都是社团成员,而且有体制内工作,根本都不愿意、不敢接他的话茬。见别人不接话,他还继续喷。后来,还是在老家当村支部书记的另一位堂叔,端起酒杯说了一句:我们所有人,都要服从党的领导,打了个马虎眼,这才把话题 扯开。

这种人,真的就是拧巴。明明是得利的一波,反而处处表现出吃饭砸锅的样子。

家园 呃,不排除有拿16亿摆拍短视频或给旅客看的。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应该不是,穿着不破但明显很久没洗了,人的状态也不好
家园 断了人家财路,那句老话总结最精简
家园 这有啥难理解的

以前能挣到,现在挣不到了,不骂才奇怪呢

家园 有首老歌说这种人的

《不足歌》,别名《十不足歌》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良田置的多广阔,出门又嫌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恐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县官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

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

.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长生不老期;

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

不足不足不知足,人生人生奈若何?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家园 二十多年前,在深圳,翻垃圾箱式卖惨,经常看到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华发路看到。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在垃圾箱里面掏出东西往嘴里塞。旁边一个东北人路过,嘴里一边说卧槽,一边掏出钱塞给女人扬长而去。我被这两面人生还心生感慨。直到不久,我又看到另一个女人坐在地上,同样搂着怀里的孩子,同样把垃圾箱扳向自己侧倾,同样从里面掏东西往嘴里塞。。。。。。又过了不久,我亲眼看见上海宾馆天虹商场过街天桥底下,两个衣着褴褛的背孩子妈妈,在争夺同一个垃圾箱。

再过不久,深圳新闻报道,这个套路的演技核心是,自己放一袋食物在垃圾箱里面,每次余光看到目标观众接近,就赶紧徒手从这个袋子里朝外抓东西往嘴里塞。毕竟不能一天总吃,也看机缘火候的。

升级版本的演技是,非常年轻,甚至相貌姣好的两个女孩,跟你搭讪,然后就说遇到困难,想借点钱。那段时间,深圳很多人,在不同的地方,都会遇到不同的女孩组合,的相同伎俩。再后来,借钱的招数更是挪到了高速公路边上,豪车(大概率租赁或者濒临报废甚至拼装套牌)“坏在路边”,美人计钓花痴汉。事发多了,汽车论坛里就频繁看到群众的发帖警告。所以,后来深圳人就对乞讨者相对麻木、心硬。太多套路,不断翻新。蛇口,一个乞丐坐在士多店台阶上乘凉。一个老外急匆匆走过,乞丐追上去冲他说英文“give……money……”,老外脚下不停,气呼呼的,边走边用生硬的汉语说“卧妹有钱”。。。这说英文要饭的,说汉语拒绝的场面让我忍俊不禁。果然是特区,牛逼。

整十年前,我在上海某公园里照相,一个六十岁左右,衣着得体,相貌出众的老太太主动向我推荐哪里哪里的风景更好,可以带我过去。我对这陌生的主动受宠若惊,刚道谢,她就问我能不能借点钱给她。让我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颠三倒四。我礼貌的拒绝了,后面的路上,我其实有点后悔。万一,她是真的遇到什么难处?看得出来,即使十几年前,她也一定是街上风姿卓越,频频让男人注目的女人。但是她为什么选择在公园活动呢?这里有时候会出现很多退休的坏老头哇。

家园 八十年代美剧《成长的烦恼》

男主角收养了一个小男孩,亲爹心里不忿,说现在他们对你好是一时的,将来他们还会管你?还会供你上大学?

这算是振聋发聩,直指核心的问题了。

结局当然是男主角十分善良,给小男孩弄了一份定期存款/保险啥的,说将来给你上大学用。这男主角是医生,钱还是不紧张的。小男孩感动万分。

我当时是挺震动的,八十年代穷人家孩子路费伙食费杂费,攒不起要卖牛卖粮食,那是有的。说要从人家身上榨高额学费,咱们国家不干这事。事实上八十年代我根本不理解学费是啥,旧社会孔老二才收学费呢。教师工资不是国家拨付的么。我凭本事考大学,交了书簿费就够了嘛。

美国教育医疗法律都是毒瘤,顶尖发达国家搞到识字算术低下,人均寿命不如中国,犯罪率高吸毒遍地。还有忠犬八千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腆着脸说这是资本主义高级阶段。

家园 不接受施舍是一道自尊心的防线

像这样的防线陆续的、一道道的被放弃后,人就彻底废了。

你这个风凉话过分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