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华盛顿空难的主要责任方是黑鹰直升机的机长 -- 龙眼

共:💬37 🌺220 🌵1新 💬18 🌺4 待认可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变性的是另外一个人

标题

家园 宝之。谢谢介绍。补充一下,现在美国空管控制已经主要不靠一次

雷达了,而是主要靠ADS-B out。比应答机也进步了很多。几年前就已经要求所有要进入A,B,C,和10000尺以上的E级空域的飞机都要安装,否则不得进入。美国曾激进到要拆除大部分民用一次雷达(费钱),但后来还是决定保留大部分。飞机的ADS-B out不断向外播放自己的GPS经纬坐标,以及气压高度和GPS高度。但空管控制飞机用的是气压高度而非GPS高度。装了ADS-B的飞机都能够接收别的飞机的ADS-B信号。加强了飞行员对别的飞机的感知能力。美国全国各地都建立了ADS-B基站接收和转发信号,犹如手机基站。当然地广人稀的地方就少。但大机场里面和周围是密集的尤其B级。塔台空管对机场地面的飞机,包括车辆, 都能够接受ADS-B信号掌握运行轨迹,防止相撞(但前天还是撞了😄)。所以里根的空管肯定能够在他的显屏上清楚地看到黑鹰和CRJ的轨迹和高度。但黑鹰明确地说他已经看到CRJ了所以空管就放松警惕了。美国不同于中国,空军不对所有空域一手遮天。美国国内绝大部分空域都是由民航空管(FAA)管辖。军方的一般飞行和训练也要由FAA空管协调控制。甚至很多军事基地我们也都可以飞过,只要在空管控制之下。过里根的那条直升机航线估计要改或取消了。或者改程序,有飞机进了第五边那么直升机就不许穿行,在外围候机。

家园 中低空的空管目前还是要靠雷达

基于GPS的ADS 系统和传统的一次、二次雷达是两套不同的体系,虽然二三十年前在我当管制员以及在美国考察的时期,ADS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法在中低空完全取代雷达管制。这里有一个基本概念要澄清,就是即便每架飞机都有ADS了,但不代表塔台管制也能用ADS取代雷达,其区分是一个是个体的飞行,另一个是集体的管制,不是一个概念。有一点类似于即便每辆汽车都有GPS定位,甚至都有防撞告警系统了,但还是不能取代交通信号灯的道理,集体的冲突管理的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一个或一对交通工具的冲突解决的复杂程度,调开一对冲突可能会产生其他的一对甚至几对冲突,所以一般要由第三方从上帝视角进行调配和管制。

给不熟悉这方面知识的网友发四篇文章的四个链接,第一篇文章介绍什么是二次雷达: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8C%E6%AC%A1%E9%9B%B7%E8%BE%BE/10794955

第二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 ADS-B

http://caacnews.com.cn/1/3/201801/t20180118_1238855.html

第三篇文章介绍ADS-B与二次雷达的航空监视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https://www.lizhengtech.com/?list_21/688.html

第四篇文章介绍ADS-B能取代二次雷达吗?

https://www.lizhengtech.com/?list_21/688.html

到目前为止,虽然多数飞机都已安装ADS或其他以GPS为基础的三维(加上时间动态)的导航设备,但在中低空的交通管制中,雷达特别是二次雷达仍然是管制员的主要监控手段,至于二次雷达接收的应答机信息里的高度信息是不是可能来自GPS,这个我不太清楚,从技术上应该可以,但仍然不能解决雷达旋转扫描的频率(5秒以上)低于ADS广播的频率(一秒)的延时问题,加上信息处理的延时,雷达屏幕上的飞机动态延时要远大于5秒,比如说是N+D秒(我不知道里根机场的进近雷达的旋转速率)那么实际的高度误差就是N+D秒乘以飞机的爬升或前进的速度,加上其他的误差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当里根机场的塔台管制员从雷达屏幕上看到黑鹰直升机是200英尺高度时,实际上该直升机已经蹿升到将近400英尺了。

客观上讲,二次雷达的延时还要比一次雷达拖后一点时间,这个时间拖后在雷达屏幕上是肉眼可见的。比如我们当年的雷达是把一二次雷达装在一起,一个很大的一次雷达天线上面按一个长条的二次雷达,二者做同轴旋转。而我们在雷达屏幕上观察同一架飞机往往发现绿豆大小的白亮的一次回波要比数字图标类似的二次标牌超前一点运动,二者都在动,但不完全重叠,而是一次回波信号在前(但一次回波没有高度信息),二次标牌信号在后,所以指挥冲突要以一次回波为准,因为二次信号的延时要比一次回波更严重,所以更不精确,但有高度信息,这是一次回波没有的。这就回到了前面谈的最小间隔,最低高度层和超低空无法完成雷达管制的话题了。

家园 基本平均数

根据油管上看的。。。

19年入伍,每年训练100小时不算少啊。

考虑到直升机航程短的多,飞一个起落的时间也短,起落数不算少了。

家园 不过主控还是那个男飞行员 -- 有补充

听塔台和直升机的通话录音,直升机说话的是男子声音。

男飞行员是个 warrant officer 。中文大概是技术军官,不走指挥那条路。。。这人10多年军龄,1000+ 小时的飞行时间。

女飞19年入伍,450+小时飞行时间。。。上尉。这级别上,军衔可未必比那个10+年的技术军官高。

看油管分析,这两位的飞行时间都是他们那个军龄的平均水平。

倒是那个开始被认为是飞行员的变性女飞,是个15年军龄的技术军官。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一个比较全的油管分享 -- 补充帖

标题

另一个分析前一天差点碰撞的例子

里面直升机也是飞行高度300+英尺。。。不过客机还比较高,防撞系统语音提示还开着。。。客机按语音提示飞高重新降落了。。。

家园 男子声音是不是变性女飞的?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变性女飞都找到了,还活着

    所以没在直升机上。。。

见前补充 504540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