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波姬小丝的惊世骇俗作品《漂亮宝贝》(1978) -- 翼德
《南京的基督》也可以看看的,里面中国人演日本人,日本人演中国人,四不像的。
话说有芥川龙之介的原注加持,轻微改一下,剧本就出来了,没什么惊喜,有内涵的三级片就可称为文艺片啰。
娱乐性怎么样嘛
看起来像是苇条编的扇子,不像蒲扇。
在中国常见,跑到美国电影里去?
吴君如表现出色,电影情节有历史感。
唯一缺点是对娼妓现象过于美化。
大学毕业那年,在外校做实验,有女同学在电脑上装了一个琼瑶全集;我们没事儿的时候也看,大概就是那时候把琼瑶的小说部分翻了个七七八八(古龙和梁羽生也是大学看的)
总评:小说层面,金庸高于梁羽生、古龙(更不必提此前的民国的通俗文学前辈如王度庐、张恨水等),也高于琼瑶。但是琼瑶后期作电视剧编剧,(我知道金庸也做过电影编剧),影响很大(水平且不论,影响这块金庸没参赛,也就没法比),总体而言八十年代末所谓的男读金庸、女读琼瑶,基本上定下来通俗文学的前两把交椅
金庸小说胜过 古龙、梁羽生,其实恰恰在于写作态度,而他后来明报的商业成功保证了这个写作态度能自始至终——他花了很长时间把 连载版改写成 我们这一代的 修订版,而那段时间正是一个文化人的黄金年龄(新修版有点儿过犹不及了)
从武侠小说连载热门起,金庸的写作态度就是最严格的,他除了为明报及副刊救场之外,从来不写续集(神雕是为了给明报开场,飞狐是为了给副刊开场),不同时开几本书的连载。
古龙不必提,写半本书拿去换酒的事情没少干;梁羽生是无奈,和金庸的长袖善舞不同,梁羽生是纯粹文人,只能在编辑部混饭吃,到了职业生涯末期,梁羽生根本不想写了,但是老板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板块,他只好一直写到退休,而后面的内容自然也就越写越重复,质量得不到保证
外因是条件
我赞同你的观点,金庸是上世纪通俗文学的顶峰。
我不同意@达雅 的金庸文学重镇观点。金庸是搞通俗文学的,跟文学是完全不同的范畴。就好像应用数学不是数学,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区别跟物理和化学一样大。
金庸是作家,不是文学家。朱自清是文学家。
这是个倍比关系,郭沫若等于多少个金庸,也就是毛等于多少个邓。
我认为金庸的小说是文学。我反而认为金庸的小说是不是通俗文学,取决于通俗文学的定义,有可能有争议。属于文学是没有争议的。
在长篇小说这个领域,兼顾数量和质量的话,能和金庸一较高下的并不多。老舍和王朔肯定行,茅盾和巴金也许行。
印象里读金庸的文章很舒服,梁羽生的没有味道。当然这是很多年前的印象了。
古龙的文笔可以和金庸相提并论,但故事结构不行。
小说想写好,几个要素得齐全。一个是有丰富的历史知识。阅读量要巨大。 特别是外国文学,主打和读者的知识储备差别。 金庸在这点上得天独厚,是当年少有的中外历史知识非常丰富的学者。另一个是写作的文笔。这里倒不是说写的要有多华丽,但是要时时洞悉读者的心理。读者什么时候会共情,什么时候会欢喜,悲伤。 得是一个顶级心理学家。不当作家去当骗子也必然是一把好手。金庸在这里是顶级的。他写的东西充满了讨好读者的内容。 很多写的差的往往是类似于说土味情话,自己感动够呛,读者读的都很尴尬。 梁羽生比较生硬,古龙往往写着写着忘了。
但是金庸的弱点我感觉恰恰是连载。一个是非要写的环环相扣,节奏上只能快,不能慢。特别是类似笑傲江湖。 再一个是结构上的东西,开始大概草草搭一个框架, 后来修不回来了。他要是能像传统小说作家那种反复酝酿,反复修改的去写,哪怕作品少一半,地位也必然高很多。
中国小说里关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反思,仅凭这一点,我看金庸的地位不可动摇。
想不成功都难。钱穆在五四那帮人里不算什么,在香港却是顶级大师。那个不学无术混迹江湖的南环谨性质同理————衣冠南渡的翻版而已。
话说查家是妥妥的大地主,当年共产党能否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有商榷余地,但作为阶级利益再分配的产物,他们家是躲不过去的。———总比明末奴乱的惨烈好太多———徐霞客是几乎被奴乱灭族的。
其实香港电影和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电影几乎是同时起步的。脚前脚后没有差几年。但是上海电影精品不断而香港电影大概也就是在当地南方一带有点影响。
结果上海那一帮人衣冠南渡之后,香港迅速崛起成为在整个亚洲都有巨大影响力的电影基地。甚至反哺好莱坞。
也就是消耗掉这批红利之后,就再也不行了。
还珠楼主也是,当年也是执一时之牛耳。但现在还有谁看蜀山的原书么?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现在一样的,已经没人看金庸的书了,不止金庸的,连后面被誉为接班人的黄易的书也没人看了。
河里不少人推荐过覆汉(现在在写黜龙),还有其他各类网文。无论是文笔,产出,对历史的深度与厚度,怕是金庸都比不上。金庸挂了个浙大历史系教授的牌子,名不副实。
就更别提其政治立场了。
金庸晚年,在网文崛起的大背景下,无非是因为马某人力推,才算是勉强维持着人气。至于将来文学地位?一样的,参考还珠楼主,你们都没一个人提这个旧派宗师?也没看到谁提后金庸时代的盟主黄易,可以想象,其实你们大致是60-70年代的人,且现在基本不怎么看网文了。
只是没有金庸的庸俗。
梁羽生写法比较传统。
你关注的是那些稀奇的情节,虽然很花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