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战马蜂 -- 爱菊轩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学校的筒子楼宿舍里幸福地生活着. 爸爸教授先秦史, 一年上讲坛, 一年在家里自己研修写文章. 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他"修"的一年中, 虽然家里有猫,金鱼和虎皮鹦鹉以及因为抗涝本领高强而苟活下来的花花草草要精心照顾, 但是照妈妈的话说他还是要"闲来生事".
筒子楼的条件很差, 君子们想远庖厨根本做不到, 因为厨房就在楼道里. 十几家共用的露天公用水池修在楼前,而半露天的厕所则是远远地在楼后操场的一角. 根据我多年以后的分析, 该建筑之所以采用半露天方式修建, 一是为省材料,二是自然采光节约能源, 三是有利于不良气味散发, 四来方便之时还可以顺便欣赏墙外杨柳风中起舞的风景. 如此一来, 再加上有个负责的清洁工按时打扫, 这一所在虽然远远算不得什么幽雅之地, 但也不会令人想起来就生厌恶. 之所以唠唠叨叨讲了这么多, 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建筑结构与下面的故事密切相关.
言归正传, 话说我爸爸这个近视眼书生某日如厕, 不经意发现厕所一隅的椽头挂了一个不小的灰黑色包裹. 眼睛不好, 好奇心却很重, 遂凑上前细细查看, 那时候人的脑袋里还没有装入什么恐怖袭击炸弹的概念, 于是很快就明白了那是一只马蜂窝, 因为正有嗡嗡嘤嘤马蜂出入. 想必这只颇具规模的蜂窝已经存在很久了, 人蜂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也不是一天两天. 之所以引起了我爸爸的注意, 想来无非是它们那段时间搞了些盲目建设. 人常说树大招风, 其实蜂窝大了也照样有麻烦. 这一下被我爸爸盯上了, 马蜂们的红火日子算是过到头了.
晚上疯玩儿完回到家里, 妈妈在楼道里做饭, 爸爸则汗流浃背在总面积十四平方米的屋里倒腾一根长竹杆, 那是做足了妈妈的说服教育工作从蚊帐上拆下来的. 一团旧手套扯成的棉纱被用细铁丝紧紧缠在竹杆一头. 一只散发着煤油气味的玻璃瓶子放在门后. 我虽然小, 但是当这个东征西讨专门跟马蜂白蚁过不去的人的女儿也有好几个年头了, 算是稍微攒了一点儿见识, 看架式这次显然是要用诸葛孔明的火烧连营战术啊!
我蹲在爸爸脚边听战前动员报告, 其大意是这个祸患一天不除, 整个院里男女老少的臀部就会受一天威胁, 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 既定作战方案是第二天一早清晨露水下去之前由爸爸自己单独行动. 他的理论依据是有露水的时候马蜂翅膀被打湿而飞不起来, 都在家里睡觉, 可以一网打尽. 晚上关灯睡觉以后, 闻着呛人的煤油味儿听着爸爸如闷雷一般的酣声, 家里居然有了浓郁的战前气氛. 毕竟俺人小心思也浅, 没亢奋几分钟就沉沉入睡了.
早上醒来一睁眼, 我想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却是昨天和对门马大胖的"约会", 于是两个人洗了脸就拉着小手跑到小树林里摘蝉蜕, 把爹和马蜂之战忘了个一干二净. 如果不是后来遇到无端被卷入这场战争的小王叔叔, 这件事情大概不会在脑袋瓜子里留下任何痕迹.
傍晚时分, 从小就勤劳能干的我正在公用水池边踮着脚尖踩在两块砖头上卖力洗碗. 三只碗洗一小时的时候很多, 打一盆水边洗边玩. 玩得正高兴, 看见体育老师小王叔叔一手扶腰, 一手持盆, 肩上搭一条毛巾, 满头冒着汗拖着一条腿一瘸一拐艰难走过来, 脸上的表情比较古怪. 这个叔叔一直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因为他经常充当旋转秋千------一只胳膊上吊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转圈. 我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 连忙跳下垫脚砖殷勤抢过叔叔手里的盆再攀上去拧开龙头打水. 一旁正在用凉水镇西瓜的工会干部杨大叔开口关心群众了:"小王, 打球摔着了?". 背后一声无奈的长叹:"哎, 别提了, 让马蜂蛰了......早上跑完步进厕所刚蹲下, 梁上那个马蜂窝就掉下来............"
我破天荒头一次一分钟洗完三只碗, 叮叮咣咣跑回家:"爸爸, 你早上去捅马蜂窝了吗?" 我爸爸从书桌边慢慢转过身来, 脸上颇有得意之色:"是啊. 天还没大亮我就去把它捅下来了.我回来的时候你还睡得跟个小猫一样呢." 原来, 平时睡懒觉的爸爸心里装着捅马蜂窝这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这一天比太阳公公起得还早. 提着竹杆来到了厕所外边, 把煤油往棉纱上一浇, 划根火柴点着, 心一横眼一闭, 大义凛然地举杆伸过墙去火攻马蜂窝, 却不料力道太猛, 一家伙把那个大包裹给捅下来了. 据老爹得意地描述:"就听里面嗡的一声, 我倒拖着杆撒腿就跑. 知道为什么从墙外面捅吗? 就是事先考虑到了这一点---万一捅掉下来炸了窝, 它们也找不到我, 哈哈哈哈......."
可以想象的是, 突然失去了家园的马蜂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发泄他们的愤怒. 可巧的是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合适的发泄对象. 但是我至今想象不出的是爸爸那天跑得究竟有多快, 躲过了马蜂的追杀不说, 居然连里面传来的惨叫声也没能追上他.
妈妈听到这个喜剧幕后的悲剧故事, 顿时花容失色. 我现在想起小王叔叔那条红肿大腿也还会有些肝儿颤. 爸爸这边自然很是懊悔----大将出征虽然不能做到战略战术的面面俱到万无一失, 却怎么连当时厕所里有没有人这个重要的环节都忘了察看一下呢!
这件事情一直是我家的高级机密, 从没让外人知道, 我后来也再没敢去抢"旋转秋千", 今天写出来也算是去掉了心头二十年的负担. 但愿小王叔叔不会有闲来逛ccher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美国这边房子里要是出这种事儿也够麻烦的。据说还一定得请专业人员
我喜欢去邻居家蹭饭, 即便是吃自己家的饭也要端着碗跑到人家饭桌上去蹭香味. 我妈妈做饭手艺在邻居里算是高的, 家里经济上宽裕伙食质量也好, 可我就喜欢人家的玉米发糕和黑荞麦凉粉. 我在自己家里吃饭就象是数米粒, 还挑食. 经常被我妈追着堵在墙角用膝盖顶住硬是"恶狠狠"地一口一口塞. 家里人老说我:"怎么这孩子老看着别人家饭香呢? 到人家家里给什么吃什么."
左邻阿姨有三个儿子, 喜欢我这小丫头, 有好吃的就叫我去. 还替我辩解说:小猪要吃抢槽饭." 他们家上菜不用盘子, 直接端锅. 我就跟三个哥哥抢啊抢啊, 可哪里抢得过他们啊!
二十年过去了, 他不是小王叔叔, 是老王叔叔了.
他大概是不会得关节炎了.
算你家狠,让俺本家老哥吃了一哑巴亏。不过也算你有些良心还牵挂着俺老哥。呵呵……西安气候干燥,关节炎是不会得了。
前几日就在英雄版,看您的文风飘逸想不到是长安派出身,还等着您的历史回忆呢!您写得东西再一般书里还真看不到。
就一弹弓,走近一点, 瞄准了,然后就是狠狠地一家伙。然后呢?当然是马蜂们一拥而上, 然后您老人家就得发足狂奔! 当然跑的总是没有飞得快,战斗机马上就飞临头顶了!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您是否胆大心细了,我的标准战术动作是:急停!蹲下!这个时机一定要掌握好了, 这和空战中躲响尾蛇导弹是一个道理, 动作早了导弹是会修正航向的! 一定要在最后的一瞬间, 大G 摆脱!玩得就是一个心跳。我这一蹲下, F/A-18 们就从我头上轰鸣着蜂拥而过了。我是从来没有失过手的, 不过有些兄弟虽勇气可嘉,只是动作慢了那么一拍半拍的就惨了。
居然敢玩这么玄的?!
碰上过敏体质,被马蜂叮上几下就会要命的!
至于码字儿的重任,我交给我爸爸了。写好了我给发出来。
我快要答辩了,得赶论文哪。顶多写一点儿轻松话题,换换脑子。
妖道的外祖母眼睛不太好,有庸医开个方子,要蜂窝做引子,从此开始了扫荡全镇蜂窝的行动。据说,直到我外祖母搬走之前,全镇最大的蜂窝不超过茶杯口大。由此可见妖道的手段。Hia~hia~hia~~,
经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法子就是拿个塑料编制袋,悄悄的慢慢的套上去,务必要让所有的马蜂在不知不觉中着了道,然后,手向着中间慢慢收拢,轻轻的将蜂窝摘下,然后温柔的捧着,送到水桶里。有耐心的,可以拿刀的戳几个眼,看着一个泡一个泡的冒上来。没有耐心的,直接拿块砖头压上,沉塘了事。当然,带一个棉手套是个好主意。
最冒险的法子,是在夜间拿个火把慢慢的靠近烧,马蜂一般不会动,会动的也冲着火把去了,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但是不要一上来就把老窝给烧了,要坚持到所有的外面的马蜂都给消灭掉。但是建议好孩子坏孩子不要尝试,妖道练习了多次才掌握了技巧。什么,没掌握之前什么样?要么是妖道倒霉,要么是有人倒霉……
最土的法子,是捧一摊泥,这个泥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有良好的附着性,又要有良好的刚性,保证不会马上掉下来。而且要估量好蜂窝的大小,保证泥巴一次到位,把所有的眼给封住。然后,就可以找个梯子把蜂窝给摘下来,泡在水里泡半天,然后拿出来晾干。这条尤其危险,妖道最丢脸的一次失败,就是因为蜂窝太大了(有大海碗的个头),糊了一次竟然没有糊全;然后,第二次倒是成功了,可是找梯子拿的时候,因为太大,竟然给掰裂了;最丢脸的是得意洋洋的拿回家的时候,上面的泥巴竟然掉了一部分。好在是秋天,马蜂们没有什么活力,妖道也只不过一个星期睁不开眼而已,倒是由此逃脱了一顿打。
只不过,自此妖道的大名被人改为水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