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断案(寅虎篇)-- 《水浒传》之武松 -- 雪个
《水浒》里还有一处荒唐绝顶的断案,那就是武松杀嫂。
话说武松从东京回来,一进门就看见武大郎的灵位,惊呆之后觉得事有蹊跷。第二天由潘金莲那里知道了烧尸体的团头何九叔,又由何九叔那里知道了捉奸的卖梨儿的郓哥,从这两个关键人物身上调查清楚情况并取得人证物证后,领着他们就上县衙门告状去了。
当年鲁智深可从没想过报官,自己找上门去三拳就解决了郑屠。林冲呢,妻子被调戏还险遭强奸,却也没想过报官。这俩人自己还都是官。武松兴许是为官不久,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黑暗,因此首先选择的就是走正道,指望知县老爷能秉公处理这件通奸谋杀案。
可是,“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说”,官吏一商量,达成的共识就是:“这件事难以理问”。于是知县劈头质问武松:“你也是个本县都头,不省得法度?”
又来了!何其熟悉的言辞!知县大人跟高太尉真是如出一辙啊,上来就先把“法度”摆出来吓人。然后他又用古话“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来搪塞,没想到武松早有准备,拿出物证:两块酥黑骨头,十两银子,以及何九的口供。知县没话说,只得先使个缓兵之计,说是要再考虑考虑。
领导遇见不想解决的问题就说还需要再考虑,这点真是古今无有不同。
拖出来的这一天,自然给了西门大官人足够的时间猛使金银,上上下下打点一遍。第二天,拿了钱的知县搬出了圣人之言:“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劝武松不要造次。狱吏也在一边帮腔:“都头,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俱全,方可推问得。”
唉,知县知县,当然也是经过科举出来的饱读经书之人,却把圣人“舍生取义”的教诲丢到了天涯海角,用圣人之言做借口来行不义之事蒙骗老百姓却那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看到此处,不由得为圣人一大哭。
武松却没哭没闹,不动声色地就退下了,由此可见,他并不是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人,对这种情况早已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官家不管自己管,有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武松当着一众邻居的面杀了潘金莲,又赶到狮子桥的酒楼当街杀了西门庆,然后回到家中祭兄。再然后就提着两个人头,押着王婆,带着周围邻居一众人证到衙门里投案自首。
总之不知道因为什么,武松同志就是认准非得在衙门解决这件事。叹,他原本也是一个很有法律意识的好同志呀。
这回县官要维护武松了,书上说是因为觉得“武松是个义气烈汉,又想他上京去了这一遭,一心要周全他;又寻思他的好处,” 我觉得未必如此,更要紧的恐怕还是西门庆已死,犯不着再为死人跟活人过不去,再说该收的钱也早已收进了腰包,这时自然要想着好生收场。
于是整个案子在他手里变了个模样,被写为:“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後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武松杀嫂时,不仅有四邻在场,还有士兵可作见证。杀西门庆时,狮子桥下酒楼旁街边全是人。就这么一桩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凶杀案,居然还能把它改头换面搞成这个样子,官府之拿法制当游戏,亦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的了。
但书里的人没有一个感到惊异,大家似乎都觉得这样合情合理:“有那上户之家都资助武松银两;也有送酒食钱米与武松的”。这里,其实表明了中国古代大多认可一条不成文的法规:如果因为家庭的原因(或报父仇,或奉母命,或因家族历史等等)而触犯刑法,那么应得到减刑处理。总体说来,当法律与“情”或“理”抵触时,所有人--无论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判案的法官,都会觉得舍法取义乃天经地义之事。在古代,法绝对敌不过情理,也敌不过义。
这案卷连人犯一起上交到府尹那里,“看的人哄动了衙门口”。群众蜂拥而至干什么?肯定不是来鄙视“杀人犯”,而是来对敢于为兄报仇的“好汉”表示仰慕的。那“平生正直,禀性贤明”,被赞许为“聪察的官”的陈府尹也哀怜武松是个仗义的烈汉,“把这招稿卷宗都改得轻了”。还派心腹之人星夜投京师找私人关系,替他到刑部走后门。
最后武松被判脊仗四十,刺配二千里外。这四十记大棍呢,大家还都手下留情,“止有五七下着肉”。临走前还观看了王婆受剐,真真是万事万物都心满意足。
武松同志经此一事,思想上来了个质的飞跃,从此对杀人再无顾忌。今后他将如恐怖分子一样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它个稀里哗啦,昏天黑地,“方才心满意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太傅FB之前一定要把赌帐还清
在下以为武松思想上质的飞跃是在被张都监设局陷害、
飞云浦逃的性命之后。
有两件事可以例证,一是武松杀嫂只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
连王婆都没有动,而且事后立刻自首。(这也是武松被
轻判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无差别杀人)。二是帮施恩打了
蒋门神后,不过是约法三章把小蒋赶走了事,并没有斩尽
杀绝。
武松的杀性是后来被激出来的。
太傅读书认真啊,从小到大都是三好学生吧?
雪兄啊,俺觉得武松不如李逵,鲁达来得爽。
在《隋唐演义》中,俺历来仅佩服两人,一个王伯当,一个单雄信。俺从隋唐中摘一段,给雪兄妙文助兴,也算是他山之石吧:
且说楼上的那十一个豪杰,饮酒作乐。酒方半酣,独程咬金先醉。他好酒,想那心上这些穷事:“在关外多年,何等苦恼。回家不久,遇尤员外相邀长叶林,做了这桩生意,今日结交天下豪杰,我好快活。”这些话在腹内踌躇,他胸里有这个念头,口里就叫将出来。吃干了这钟酒,把酒钟往桌上狠狠的一放,叫一声:“我快活!”手放杯落,杯子粉碎,这还不打紧,脚下一蹬,把楼板蹬折了一块。
量为欢中阔,言因醉后多。
山东地方人家起盖的草楼,楼板却都是杨柳木锯的薄板,上又有节头,怎么当得他那一脚?蹬折楼板,掉下灰尘,把正在楼下吃酒得尉迟兄弟酒席,都打坏了。尉迟南还尊重,袖拂灰尘道:“这个朋友,怎么这样村的!”尉迟北却是少年英雄,那里容得,仰面望楼上就骂:“上面是什么畜生,吃草料罢了,把蹄子怎么乱捣!”咬金是容不得人的,听见这人骂,坐近楼梯,将身一跃,就跳将下来,径奔尉迟北。尉迟北抓住程咬金,两个豪杰膂力无穷,罗缎衣服,都扯得粉碎,乒乓劈拍,拳头乱打。还亏那草楼像生根柱棵,不然一霎儿就捱倒了。尉迟南不好动手帮兄弟,自展他的官腔,叫酒保:“这个地方是什么衙门管的?”觉道他就是个官了。
雄信楼上闻言,也就动起气来,道:“列位,下边这个朋友,出言也忒自满。野店荒村,酒后斗殴相争,以强为胜,弱者吃亏,也就罢了,问什么‘衙门该管’!靠,你管得着那一个?弟兄们,都下去给老子打那问甚什么衙门,该管地方的!!”
能看出他确实是文化人,有急智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後之言,岂能全信?”
不知哪个圣人说过这样的话?这仁兄临时应急就能诹出这么一句,强啊!我高考写作文怎么就想不起这么干尼
武松在被判发配到孟州后,同那两个押解的官差的关系还是不坏的,张孙二人要杀掉他们时,武松还替他们求情,也没有趁机逃走。可见武松这个时候还是想熬出来当良民。不幸的是他的那身武功被施恩看上,由此卷入了黑社会的黑吃黑中,从他帮施恩当上打手起,武松就已经不可能正常的当良民了。
我也继续抬吧
武松杀嫂一节在我说的“质变”之前,那时他还是个主观上想遵纪守法的好同志。质变发生在判决后。
蒋门神的事情不说明问题,因为武松从杀嫂以后确立的原则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快意江湖。蒋门神再怎么说也跟他没有直接的冲突,其行为也不是针对武松。他对蒋本人没什么仇恨,无需杀人,只需立威,达到报答施恩的“恩”的目的就可以了。
太傅亲自挖大坑?
赶紧准备好一捧鲜花
只是中途要断上一阵子,待我回来再续吧。
他拿了人家施恩的好处,就不再有独立的人格,因此也就不自觉的去做自己以前不屑于做的肮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