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追昔】国产相机六十年的风雨足迹 -- 大卫
能发明,有创造力的人不少,但是能够把一个产品商品化,进行推广,商业操作的人不多。
一个是因为观念的问题,一个是因为实践经验和操作的机会比较少。
不过,现在看起来情况要好很多。至少我知道的很多人都开始朝那个方向琢磨了。
当然,希望这里面好脑子比坏脑子多。
现在小商品方面,中国已经在很多地方领先世界了。店里奇奇怪怪的小东西,十有八九是中国来的。而且这些不是中国人拷贝的,因为外国根本没有。
此句振聋发聩
我是作web程序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对客户牛逼轰轰的说“你随便找找看看,能作成这样的,也就我们一家!”
非常赞成晨风大哥的说法。因为我也从事这个行业,所以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
数码时代,在相机行业,国内(不含台湾)和国外的差距是拉大了还是缩小了?我认为是拉大了,拉了十万八千里。这并不是由于什么“制度”、“观念”造成的,也不是设计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我国的技术积累和欧美日先进水平差距过大造成的。
一台数码相机,最精密的是镜头,最难造的是CCD或者cmos。
说镜头,不仅仅是原始镜头的机械部分和光学镜片。因为你要实现自动合焦,还要合焦准确,至少需要精确的微型步进马达;你要变焦、合焦顺畅,你的模具加工能力就要非常强大;即使你造出来了,还需要配套的高精度设备来检测,要不然怎么保证质量呢?现实情况是,精确的微型步进马达我们造不出来,要进口;模具加工,国内顶尖的厂家勉强可以做到,与国外还是有差距;检测设备,据我所知,国内的厂家没有自己开发这个的,是实力不够还是市场不需要,我不清楚。
电气部分,一个是基板,一个是CCD和显示屏。基板我不是很懂,不乱说。显示屏,现在到处可以买,问题不大。CCD就很麻烦,能够造出来,还要造得好,全世界就那么几家。你去买人家的,人家还不一定卖;就算卖给你了,等你自己的相机一旦造成了威胁,别人马上就卡你脖子了。
所以,现在国产的数码相机,基本上就是一个最后组装是自己可以做的,核心部分都是别人代工的。
前年我和凤凰的一个工程师聊天,他说,以前吧,凤凰自己可以做相机,做不做是一回事,成本控制也不说,至少技术全都有。可是到了数码时代,公司组织公关,攻不下来,于是就没办法了,后来也只能放弃这一块了。
国内真的想要在数码相机竞争过日本,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基础技术的积累,等我们这些东西都造出来了,成本降下来了,自然会有国内的民营资本进入这一块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手上还有一台海鸥203折叠机
凤凰光学是佳能公司唯一海外供应商,蔡司的A级供应商,包括佳能、富士、三星、索尼、松下、奥林巴斯、理光在内的光学镜头很都是凤凰代工的。世界上几乎所有摄影光学镜片都由佳能、HOYA和凤凰光学三家生产,07年产量分别是1700万片、约1700万片和1600万片。另有台湾两个厂家占几个百分点的份额,其他厂家产量几可忽略不计。天下相机,除海鸥给尼康OEM一些以外,其他都跟凤凰大有关系,其中奥林巴司更是除CCD的核心技术外全权托付凤凰。
Voigtlander的品牌本来已经“死”了,要不是Cosina,本来是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的。Cosina用Voigtlander在胶卷的日落时代还小小地火了一把,把旁轴重新拉回人们的视界,还是有功的。
您是业内人,请多说说,中国的相机工业有什么对策?
从国外的视角来看,国内的相机工业是每况愈下。不管有多少代工的,自主地设计能力是萎缩了,而不是增长了。连Samsung都在相机领域里有声有色地干起来了,中国这一块什么时候能夺回来呢?
其实从自动调焦相机开始,中国就开始落后了,而且越落越远。因为从这个时代开始,相机工业就不仅仅是机械和光学的事了,而是需要精密仪器工业的支持,而这一领域也是中国的弱项,到了数码时代,微电子工业又是中国的软肋,因此相机工业的没落就成为必然了。
以前算是业内人,现在是边缘人。
我觉得自动合焦的数码相机,可以算是民用领域最精密的光机电一体的产品了。
国内来看,纯光学方面,和国外差距不大。光学设计并不是很难,国内还有盗版软件的优势,哈哈。光学镜片的制造,实际上除了非球面等少数领域,只要我们加强品质控制,就足够好了。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的民营资本在这一块已经很厉害了。什么徕卡蔡司的,现在都在部分产品上面使用国内镜片了。
机械方面,主要是镜头结构。如果是金属结构,其实差距相对还小一些;塑料结构,一是开模困难,二是量产后模具经常会有变化。光学里面,经常是关键地方一个丝就会影响到解像力。对于模具变化的控制,以及变化后带来的影响的检讨,国内在这方面经验太少。
电方面,我懂得最少,也许这也是我觉得这跟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原因。CCD很难做,相机基板的软硬件我不知道国内能不能做(主要是这个要有自主开发的能力),液晶屏现在问题不大,还有就是步进马达,要求精度高,运行稳定还要电流小。
国内要发展,我个人人为主要有三个大困难:
一,人才。现在在国内有工厂的外国品牌,里面有很多中国人,但是接触到的核心技术其实并不多。数码相机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需要一个十人左右的核心研发团队和三十人左右的外围技术人员,当然,还要有几十个熟练工参与。这些人才可能国内可以找到,怎么搞到一起是个问题。何况还要人家愿意。
二,核心器件的制造技术。没有这个,光靠进口,始终受制于人。以前奥林巴斯就被索尼搞过。如果国内企业起来了,他们不搞你才怪。
三,配套设备的开发。这个难度我觉得最大。一个小镜头,至少要经过偏心检查机、快门检查机、FC检查机(检查镜头的作动以及电流)、MTF(检查解像,也可以用原始的投影法),单反镜头还要经过分光检查机。组装成相机以后,还要经过调整机。这些设备,大多数市场上花钱也买不到。你不过这些设备也可以,但是就等于没有QA控制了。这样,只会砸了国产的牌子。
以上就是我的粗浅的看法。
国内要发展,必须要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结合搞。高科技的东西,研究所搞出来,要民营资本来转化为生产力。不能指望国外把技术传授给我们。等到他们给的时候,一定是他们有了换代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