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新兵原创】印第安 -- 棒棒
旧文一篇,纪念潜水结束。
------
印第安
棒棒
2005年春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别看一个个平时都挺横,一到过年的时候就该犯蔫了。毕竟,家与我相隔万里。嘴上劝着自己已经习惯四海为家,可偶尔还是有那么一刻,一丝惆怅涌上心头。那感觉就叫做乡愁。
就此打住。棒棒是个乐天派,煽情的话还是留给倪萍,赵老师之类。我要讲的其实是个老段子。最近跟人聊天侃起来了,觉得有趣就写下来。省得以后忘了再后悔莫及。
我在中科院上学的头一年是在玉泉路上文化课,就是八宝山隔壁的那个大院。地方不大,风水不错,有好多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作邻居,阳气壮的很。那地方据说是科大的老校址,后来文革的时候,科大被挤兑的南迁,地方被人给占了。文革结束之后也只要回来一小片,办了个研究生院。虽说地方小,位置偏,可优势也是有的。经常会有一些老先生从中关村到那里看望大家,讲讲课。中科院的老先生们自由化倾向严重,每次思想教育都会蜕变成侃大山。现在想起来,印象最深的是钱伟长老先生。
钱老当时已经是80多岁了,虽然须发皆白,可头脑很清醒,嘴还挺贫。据他自己说,自己本来在老家无锡酷爱历史,对自然科学从未涉足。1931年的时候他考上了清华。当时的清华还在办庚款留学生,整个学校就是留美预科。到了学校他就傻眼了,当时最火的科目是数理化,自己的“经史子集”白学了,不顶用。不过人聪明了拦都拦不住。他老人家补习了几个月就过关了,开始学物理。按他的话说,当年他们那几拨学数学,物理的学生,总共也就几十个人。后来混得好的如杨振宁,钱学森,邓稼先,混的不好得也是个院士之类。即便是一个校外闲散人员没事去旁听,后来也干得不错,一打听,叫华罗庚。
钱老学了数理,可还是喜欢历史。他后来到多伦多,加州拿了学位,可仍然喜欢搜罗这些事。下面得故事就是来自他的讲述。时间久了,可能有细节记不清楚,大家就当演义好了。
商朝在中国古代是个很了不起的朝代。青铜器文明在商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商的国都在殷,所以人们跟商朝也叫殷商,跟商朝皇帝也叫殷帝。商朝的末代皇帝叫做辛,也就是商纣王,是个典型的败家子。放着周朝在陕西厉兵秣马却不予理会,非得发举国之兵去征东夷,就是现在的江浙一代。我怀疑这混蛋皇帝就是觉得江南美眉漂亮,可自己长的不帅,勾引不来,索性就武力解决。没出息。
这边大军刚出发,那边周朝的军队就抄后路杀了过来。中原是平地,从陕西过来无险可守,姜子牙一卯劲就打到了殷。纣王急了,可是大军千里之外,招不回来。匆匆纠集的老弱病残和奴隶上了战场就垮了,在牧野跑的跑,降的降。纣王没办法,国破家亡,自己兵败自杀。这段故事其实就是封神演义。因为年代久了被人民群众添油加醋,成了神话。而且对商王也是贬损有余,什么好色,暴虐,连带着把“纣”这个字也毁了。其实,当时的商,国力远在周之上。武王趁人不备搞偷袭,有点不够光明正大。所以继承大统之后就开始开动喉舌,狂贬商朝,给自己正名。前朝的事嘛,再好也是坏事,国人专于此道。心狠手黑夺了权,大不了过上几十年,给那些冤死鬼平个反,自己不疼不痒还能赚他个感激涕零。这种例子忒多,都懒得举了。
回过头来说那帮远征军。消息传到东夷前线的时候,国事已经不可为。领兵的商朝太子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继续进攻东夷,战争旷日持久,没有后方支援断不可行;想要后退可又有周朝追兵,恐不能敌。一时数万大军陷于死地。还别说,中国人那时候还不这么面,还保留着点原始的血性。最后,这些商朝遗民一不做二不休,全体下海。别误会,他们没留在温州经商,而是编筏子飘进了太平洋。瞧人家这气节,宁死不食周粟,让人佩服死了。究竟这些人在海上经历如何,现在已不得而知。家人生死不明,故国情况无从知晓,自己还要远走天边,当时情景实在令人唏嘘。
不知历经多少艰难险阻,其中一支商民辗转来到海之尽头。忽见地域辽阔,林木茂盛,颇有故国气象。他们就此安家,历经世代开发,终于得以富足。虽隔万里重洋,怀念家国之情未曾削减。这些先人开垦拓殖,发扬殷商文化。原来的风俗习惯均被依样保留,比如头饰羽毛,面敷油彩,甲骨记事等等。他们的语言也是保留了中华特色,一字一音,还全是单音节。时间并没有减退他们对故国的思念,每每见面,必当打听,“不知殷帝可否安好”?久而久之,“殷帝安好”变成了日常问候之词。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某一日,有巨舟自海外至,船员赤发鹰鼻,似非善类,口中鸟语连连,不知所云。众人以为此乃天降信使,趋前问曰“殷帝安好?”。来人不通中华语文,以之为族人名称,以讹传讹,终谬为“印第安”。
此西洋人因此蜚声世界,名曰“哥伦布”。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继续继续,有意思
您调侃的段子幽默之外还长知识,花!
印第安来自英语Indian,是因为哥伦布错把美洲当作印度。
记得是问“殷地安好”,怀念故土的意思。呵呵。不过俺到这里后确实发现老墨中一些人长相跟华人相象,某些习惯倒也类似。
演义演义,俺还听过是大批难民逃避战火世代北迁、甚至在冰封期穿越白令海峡后又一直南下。若如此那是真够牛了。
所以不少人看着实在就是老农民的样子。
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连穿着打扮和部落的图腾柱都跟北美印第安人很象。所以才有印第安人是在白令海峡陷落前到美洲去的说法。
去你们大院玩过,看到郭某那大脑袋塑像就不舒服:此人何德何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