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巴西经济小议兼及印度 -- 葡萄

共:💬214 🌺53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05年的SCI怎么都这么高?

是大家一起发飚呢,还是06年调整统计范围了?

家园 那我们的粮食储备怎么样了?
家园 吃几年不是问题
家园 2006年才过了一半
家园 顶!

好文章,有些启发。

家园 汗我自己一下……
家园 关于印度消费导向型的分析很有道理

我也刚刚看了一篇文章,很多西方人认为印度的发展模式更好,更加健康,节约资源.但是他们忽视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别.以消费为导向,不能够真正利用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优势.

家园 【原创】随笔:关于产业关于危机还有其他的话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些国家可以放弃一些经济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的飞跃,是有其自身原因的.中国有的可以借鉴,有的却是学不了.比如,日本与四小龙可以完全依靠出口实现资本积累与技术升级,这些中国不可能完全做到,不为什么,因为中国太大,没有什么国家的市场可以消化中国的潜力.还有就是基础建设上的落后,这个坎一天不跨过去,学发达国家漂亮的经济结构,第一经济梯次发展的依托在哪里,第二,就业如何解决.今天往往列举印度的经济结构说明中国的问题如何?但是8.16日印度总理自己说出了印度跨越制造业的发展本身给今天印度带来的问题,1.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2.对未来就业需求缺乏弹性(如果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2020年后印度失业率会达到30%,这个是印度总理自己的原话)

  

  这里是话的出处:

  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06246&pos=MAIN_NEWS&pa1=3&loc=HOMEPAGE#ContinueReading

  

  

  

  

  说印度主要是说经济结构问题,回到正题.我在文章里多次提到一本书<山坳上的中国>,那书里列举了中国经济发展到2000年(书是80年代的)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有这样的矛盾,资本不足=>投资不足=>开工不足\>就业不足此外还提到资源生产与环境的矛盾,粮食自给能力和外汇储备的矛盾,资源不足(尤其是石油储量不足)和外汇储备的矛盾,还有技术引进等问题,这些问题最后都提到了两个问题:资源保障和外汇储备.当时提的问题很现实: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的人力物力还有各种资源样样不足.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问题都很有现实性与针对性,但是自己提不出解决的办法,所以他把自己的书命名为<山坳上的中国>

  

  实际从改革开始到2000年中国都在努力解决山坳上的中国里提到的各种问题,.近10多年来看过无数次的中国崩溃论,其中有一本书叫<谁来养活中国>作者是个著名学者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布朗在1984年写的.在中国引起不小的反响,也是我收藏的第一本关于中国崩溃论的书.是啊,布朗说的很对谁来养活中国呢?看看今天印度的粮食储备危机带来的影响,想想中国在农业上的努力,没有那些扎实的努力没有那些各种基础设施的保障,今天谁来养活中国的确是个问题.

  

  

  我在正文里说的满明白的,这些年中国的改革发展归根到底是完成资本积累的阶段,方式方法残酷但是有效率.无论前面多少危机论者都没有再提起<山坳上的中国>里那些矛盾,今天的中国投资的已经不是80年代那时候那样的稀缺了,而且我们今天的外汇储备能限制我们购买的是一个个禁止令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购买能力了.我想在思考未来中国的出路时,对比30年前中国发展需要什么,今天中国发展需要什么,

  里面的差异是我乐观的真正来源.这个和我处于什么阶层无关,是因为有的困难切切实实经历过,如果坚持认为今天的困难会使中国崩溃,呵呵那么我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崩溃,或者在1949年的时候中国就应该崩溃了.为什么没有,我在我的正文里有关中国经济历史的叙述里有,呵呵愿意的话请看看.

  

  先说内需,中国尽管再三有人提及中国内需要不足,但是我在前文里也再三提及一个事实:今天中国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在亚洲仅仅排在日本之后,为日本国内消费市场总量的一半.实际上2000年以来,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一直以2位数增长.就象前面我提到的印度经济结构问题一样,印度经济试图以跨越制造的方式发展,以蓬勃的金融市场提供资本,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实际上西方国家这样做是以硬通货换取世界消费品来形成良性循环的,而今天印度开始恶补制造业与基础设施已经有点事倍功半的味道了.

  

  中国的路是从保障粮食安全后的制造业发展开始的,制造业再服务业再金融业的再循环模式已经显现,而且制造业一直在走一个从无到有(引进),从有到多,(模仿)从多到大(产业化),从大到强(技术化品牌化),再就是从强到优(标准化自主化)的过程.有的事情,说易行难,前后顺序错了,企业就很难翻身,甚至垮台.中国制造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是没有,但是多数企业是顺着这样的路一步步扎实走过来了,量力而行的时候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机遇,没有什么侥幸的余地,都是咬着牙一步步走到今天中国制造的地位的.尽管有很多不足,但是中国人走的很塌实,而且现在资本技术市场人才还有 各种资源环境都比我们改革起步甚至我们建国起步的时候宽松的多,而且现在自美国新技术革命开始以来,新一轮产业更替的机遇成为一个叫中国制造的机遇,如果了解点制造业就会明白,这个举措的含义.这下我们发展的能力有了发展的决心有了,甚至连发展的机遇都有了,今天中国开始在世界上提出一系列自己的标准了,就制造业这块,比以往任何时期乐观没有什么值得怀疑.

  

  说到大企业,今天我见过不少私营企业一次融资近百亿的,国企在资本运做的规模更大,尽管高技术领域高风险与高投入,但是高技术领域涉及一次性几十亿美圆的投资机会并不多见.中国企业现在还处于中下阶段,向高技术摸索的需要做的还很多,我还是坚持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大,从大到强这样的思路.一步想吃个胖子或者世界多少强的想法,我从来就不认同.中国的路是一步步走出来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那都成为一种叫经验的宝贵财富.这个经验的积累,西方走了400年美国200多年,日本150年,台湾韩国50年,我们至少走十年.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边走边学?

  

  说到政治\经验与价值观的变化,我坚持一个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颠倒过来,先搞上层建筑然后搞经济说实话不说中国,世界历史中没有成功的例子.而且中国的政治环境,你可以问身边的任何人,是正在变好还是变坏.企业的生存环境与法制的环境是在变好还是变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经济如此政治更如此.

  

  说到价值观念的问题,从90年代以来人类积累的财富已经超过1990年前人类财富积累的总和,在人类历史上这样剧烈的财富变动几乎都伴随着战争与剧烈的社会变化,而价值观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客观规律运行的结果,那不为谁的意志转移的.我们能做的是转变,避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最大调整.

  

  最后说到剥削问题,首先中国工人待遇问题必须改善,中国部分地区的民工荒本质上就是这样改变趋势的前兆.但是福利与待遇要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合适呢?就拿朋友买下的一座德国工厂来说,工人把持着产品的生产权利,因为担心新技术带来失业,坚持不让新产品投产,如此坚持40年!你可以想象一个工厂产品不更新40年么?最后业主忍无可忍宣布破产才卖了工厂.今天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都开始对劳工与福利政策进行改革,而90年开始把福利维持在最低限度的美国却已经把曾经的对手远远甩在后面.可以直接点说,你无论在什么社会都存在剥削,但是劳工双方都必须在一个平衡点上寻求妥协,不然谁都没有未来..

  

  最后我说说技术差距,就尖端技术而言中国的差距远远比你想象的和世界的小.不过正如你提到的那样,中国技术领域集中在军用,而军用转换至民用并不象你说的那么难,这里身边的例子很多.问题出在军事保密的合同上,就拿我身边的一些技术,在民用的时候可以使一些产品增殖3倍,但是保密合同一签,民用上使用只能终止,还有我合伙人生产的一种蜡烛,无烟台燃烧时间是同体积普通蜡烛的三倍,这个蜡实际是长征火箭的填充物,售价是普通蜡烛5倍而生产成本略低于普通蜡烛.这个产品很受中东与欧洲客商的欢迎,关键就是燃烧时间长而且没有烟台.不过一旦选进了军用依旧你得把民用的这头停止下来.我父亲的研究所,一些技术不怎么起眼允许在军用外民用的项目获得的经济效益何止千万记.呵呵,我说的这个项目的主要客户早前叫贝尔,现在是华为,是提供现代通信中一种很常用的元气件:PTC陶瓷件.

  

  不过现在国家在到2020年科学发展纲要里给出了军用民用的一种思路,这个就叫寓军于民.具体怎么走呵呵,拭目以待,但是一旦把军用领域的一些技术释放出来在民用领域推广,呵呵其效果也许不是多数人可以想象的,拭目以待吧呵呵.

家园 【原创】比较随笔:垄断还是反垄断,公平还是效率这是一个问题

比较随笔:垄断还是反垄断,公平还是效率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仅仅以改革的经济成绩来衡量建国前30年建设的得失的观点我认为是脱离当时历史背景还有当时的国力条件来用现代的基础硬套当时的实际.同样以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来衡量今天的中国,我看还是忽略了中国的目前的实际国情.

我们回到垄断官办民营还有公众利益这些话题中来.在我看经济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在公平与效率中来.如果脱离中国国家实情与美国国家实情去讨论效率或者公平问题然后各自举证,这样持各自论点的双方都会有无穷的例子可以举.就以电信来说,中国官办垄断企业中国移动已经超过沃达丰成为世界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不管其成绩原因在哪里结果是看的见的.

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角度上说,自罗斯福新政以来,尤其是2战结束后的历史以来,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这里既有象对IBM这样企业的限制,有象对AT&T这样企业的分拆,更有象冷战结束后由美国政府牵头的几大军工企业的大重组与大合并.在今天无论是东方与西方,无论是在中国和外国,政府或者公权力对经济的指导与干预越来越广泛,这里我举个现成的例子来说明:WTO多哈回合即将面临失败的危险,其根本原因就是,各国对农业问题尤其是农业补贴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其中美国政府对于其农产品的补贴份额是争议的核心与焦点.所以在我看来,那种纯粹的经济学上的自由放任经济过去没有在地球上出现过,今后也不会.尤其在今天世界范围里政府与公权力影响力已经渗透进社会生产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时候,绝对的自由竞争只存在书本上和理论中.

实际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讨论垄断和反垄断,讨论公营与私营本质上都是一个在竞争的效率里如何平衡对公众的公平补偿的问题.在这里我的倾向是:在今天的中国还处于追赶阶段的时期,在不破坏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效率应该在公平前面.今天世界各个国家的竞争尽管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国家的一系列公司身上,但是从根本上说世界各个国家公司之间的较量其实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还是以电信为例,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移动通信标准之争尤其是中国的移动通信标准之争这样对世界各个国家电信公司的未来性命悠关的竞争已经远远超越一个公司所能承担的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了.从美国来看,现代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投资大,效益回报期长,以及风险巨大等因素.现代任何国家的企业都不可能独立负担在基础领域研究里的风险与费用,基于此原因,欧洲的就开展了以美国和日本为目标的尤里卡计划.形成一种官\学商有效联系紧密合作的模式,从1987年以来参与尤里卡项目的企业一直保持有10%的成长,效果相当显著.而美国自曼哈顿计划开始,一直就有结合官\学商的一系列计划来推动美国的综合国力向纵深与颠峰发展.而日本自战后就在经济领域明确了官\金商的三箭体系.这些官商合作甚至合体的事情,不仅仅是中国独有,而陈经说的官办体制其实就是这一种在西方普遍采取的模式的一种中国特色的表现.不管其造成的后果如何,其结果就其目标而言相当明显,这个是不需要否认的.这里也是重复了前一段想突出的一点:在今天无论是东方与西方,无论是在中国和外国,政府或者公权力对经济的指导与干预越来越广泛,而不是越来越弱小.

那么改革到今天,激起强烈社会反响的问题和我看如今在经济全球化中引起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反弹的问题有哪些究竟在哪里呢?无非就是社会公平,尤其是社会发展红利的再分配问题.就在我们羡慕发达国家高福利待遇的时候,西方国家也在反思自己的福利政策.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推动的全球化运动,对内推行的最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限制劳工运动的一系列措施,是现在美国可以在美欧日经济三极依旧保持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今天,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都已经在痛下决心的改革的前夜.一种或许可以称为革命的尝试正发生西方.对于处于该问题另一个极端的中国,要认真对待的是:在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是经济长久发展的基础,忽视公平的效率迟早会损害中国的竞争力.所以对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来说,如何找到在效率与公平里的最佳平衡点,是未来谁可以在21世纪胜出的关键之一.

垄断还是反垄断,公平还是效率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随自身变化而变化.没有什么终极,只有在现实中的避免最大损失的对最小损失的选择,只有对各种最优秀方案里综合平衡的次优决定.

家园 比较随笔:垄断还是反垄断,公平还是效率这是一个问题续

比较随笔:垄断还是反垄断,公平还是效率这是一个问题续

尽管美国政府在反企业垄断中做的工作更多,但是就如分拆AT&T一样,出于美国利益的考虑在冷战结束后,在美国政府具体说就是五角大楼的指导与干预下40多家美国大型国防企业形成了:洛克希得-马丁,波音-麦克唐那-道格拉斯,雷神-休斯,诺斯罗普-格鲁曼四大工业巨头.还有当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银行混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际促成了随后的华尔街的一系列兼并重组,在客观上增强了美国金融集团的实力与对日大金融集团的竞争实力.还有你自己也说过:美国成功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企业不停的整合过程中,社会经济整体前进了.说到底,实际美国在这些分分合合的过程中扮演难道不是最终的仲裁者的角色么?

说到底,关注垄断问题本质上都是关注,企业作为国家竞争实力的体现应体现出的效率以及公平问题,而且对于私人寡头利益控制国家命脉表现出高度的警惕.这些危害对于国家损害的实质,我想只要不是相关利益相关人就不会对这个问题有异议.但是如何判断公平与效率呢?还是以电信为例子,在明摆了亏损的电话村村通工程里有,哪些私营公司愿意承担这样的亏损.还有对比增长效率,中国移动成为世界最大电信公司的成长过程里有哪个美国电信公司可以比较,说实话这些美国电信公司还比不上沃达丰.那么对于类似美国的分拆之余中国的效果是否会好于中国移动的成长效果呢?这里我可以举一加曾经被成为最优秀的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UT斯达康与小灵通的案例.这个公司有着美国优秀公司的一切元素,而且在2年的时间里迅速获得了8000万用户,但是这些都不能使UT斯达康摆脱的目前的困境.如果UT斯达康一旦被摘牌,或者进入破产程序,那么在今天的中国谁来保证UT斯达康8000万用户的利益.所以说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有其双刃剑的一面,我关注的是实际后果而不是具体的形式.而且在中国的现状,一旦迅速放开私有化会不会出现俄罗斯式的寡头,果真如此得不偿失.

我赞同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的企业经营的,这里是出于对政府没有必要无差别承担企业行为所带来的诸多风险的考虑.而且我对垄断有利国家和多数公民与否一直是有保留意见的,在我看来牵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与对国家利益的行业与部门保持公权利的直接干预或者直接垄断是有必要的.这些行业与部门包括,大型基础工业,能源业还有电信这样的行业,对于农业尤其是一些竞争力弱的农业政府要积极给予补贴,而且在补贴无效的情况下政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接手,这里我直接说大豆种植在农民已经无法直接面对竞争的时候,国家就应该积极干预甚至由国营企业出手采取某种形式垄断保护措施.

而且在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企业,如果仅仅考虑自己企业的利益,那么很难保证经营者不出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免除部分人的权益,这部分人往往就是社会底层那些无力维持最低生活保障的弱势人群.无差别不分行业的企业化自由化,很难保证社会弱势人群的利益,这些已经在医疗产业化和教育产业化里反应的很明显了.同样的情况还有,对于一些已经无力负担水电煤气的弱势人群,如果讲究企业效益与效率那些水电煤气公营事业早就该停掉对于他们的供应.在中国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问题复杂繁多解决问题的手段与物质准备匮乏的的情况下,一味的强调效率难免会因失去公平而最终影响效率.

家园 潮汐,风,太阳,核聚变,生物质,盐差&amp;#8943;&amp;#8943;

我现在在做潮汐流或叫洋流能。

家园 以软件为例

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这里我拿出来说的是软件业.印度在决定那软件业作为经济发展重点的决策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印度总理拉.甘地集合全世界最优秀的印度科学家和学者总结后认为,印度实际已经错失了发展工业化的最好时机,印度要发展就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作为未来主导的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业将有很广阔的前景.于是,印度当时由拉.甘地亲自牵头成立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协调小组,专门搞软件发展,终于这个果实在90年代末开始结出丰硕的果实.中国的软件业是直到2000年的时候才由国家和企业开始扶持的.两国软件业自200年以来都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至今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不过我认为中国在制造业工业化几十年积累的基础现在真正开始显现中国经济在向纵深发展的阶段开始发挥优势了.

今年中国软件总产值开始第一次超越印度,尽管在软件出口上中国和印度依旧存在巨大差距,中国软件出口今天依旧依靠的不是自己技术与竞争力的优势.我们现在软件的出口目的地是日本与韩国或者是使用华语的地区,一句话归纳我们出口竞争里依旧体现在语言上.但是,和印度不同的是,印度软件80%产值来自出口,而中国软件80%产值来自中国国内市场.托起中国软件市场的是中国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同时软件也为中国制造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在今天,印度开始重新恶补制造业与基础设施的缺课程.但是可以预期,依托中国制造的中国软件业会有比印度更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拓展腹地.象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往往要比一些小国重要的多.

象发达国家这样的经济结果我们可以从很多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不发达国家里可以看见.发达国家这样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全球资源整合尤其是货币市场的整合能力实现的.没有一种可以确保物资来源的漂亮结构,实际对经济发展并没有很多用处.

另外补充一些,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政府部门的开支是计算进服务业的,而在中国则不会.我想很多中国人不会知道或者想象,美国人是把军费开支计算进服务业并统计进GDP总值中的.不仅如此,美国政府无论是在总值贡献上和就业贡献上都在GDP贡献中最大的部门.呵呵,在比较中国和美国经济的时候,很多理解与实践中的细节需要分清,不然会产生不少误解.

家园 【原创】比较随笔:昨日之难和今日之难的中国之难

在大家讨论的时候不如先看看我看问题的一些出发点,这些也是我9月之后一些相关内容的起始大家不妨一观:

在我看生产力与能源是决定经济的基础 既经济发展的上限.然后主导经济分配与再分配的各种人类社会制度,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在生产能力与资源尤其是能源供给恒定的情况下借债消费或者过分的使用资金 尤其是货币资金 会造成在社会财富相对恒定的情况下对社会其他分配资源的挤占.也就是说,这里消费多了在总量相对恒定的情况下,其他可以被分配的就少 .所以在中国很长时间里尤其是在封建时代里重视减轻明间负担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导思想这个在今天依旧深刻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经济观 .

.

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增长往往不是需求不足甚至是满足需求的生产能力不足 .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来之时,阻碍经济发展的往往是能源限制与社会财富分配主要手段货币的不足.所以,围绕能源与各种资源以及对黄金等贵金属的追逐,资本主义拉开了他们的征途.

我在文章里说过,中国在90年代开始缩小国内企业利润,开始一边倒的外向型经济。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中国仅仅依靠自身能源与资源的增长已经远不能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了。而且在这个时代,世界各国哪怕强如美国也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国家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我们经济继续持续增长依赖的物质资源尤其是能源人民币是不可能在当时获得的这里更不要获得其他技术转让等人类智慧财富了,甚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依旧不能依靠人民币来直接获得能源与资源供给。 在这个美圆霸权的时代,作为弱势的一方面,你或可拒绝,但是我们不可以视而不见.我们无法在全球范围哪怕是在中国周边范围,强迫别人接受人民币来完成利益交换.所以才有了,另一种一边倒的时代,和建国前三十年不惜代价获得国家民族独立自主权与生存保障权一样,改革近三十年实际是在国家民族独立自主权与生存保障权的前提下不惜代价获得资本狭义的说就是以美圆为基础的一个阶段过程.

比较中国的时候,很多人以台湾韩国香港比较中国或者用以色列比较中国.这里我的观点是他们的经验中国可以吸收借鉴但是作为他们国家的国策中国学不了,不是中国不想呵呵是中国谁也背不起或者谁也不敢背,所以中国只能靠自己站起来,要象自己站起来却不想付出任何代价与面对任何挑战这样好事情中国都会那么想,可惜世界的列强没有那么天真.比较印度和巴西,同为大国同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潜力,看看彼此之路会更有一番计较.于是为了保障未来的发展需要尤其是能源与各种原料供应的需要,我们在当时选择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发展必须的能源与各种原料。 而今天这个目的中国基本是完成了,而这个阶段的准备老实说发达国家在崛起的时候基本都是依赖对内对外战争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的阶段也就是马克思说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也是中国威胁论的真正来源,列强之忧。

改革走到今天,时代之弊冲击的不仅仅是社会与经济基础,一些积累的问题已经到迫切解决的时候了.我在文章里也提到过,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才关心中国问题关心中国的未来也就是我们自身未来的问题.

中国今日之难不在年年来强虏劫掠\朝夕有倾国之虞,不在举国满目创痍上下百废待兴,更不在进退捉襟见肘往来囊中羞涩.我写写共和国的过去,比较印度和巴西发展的过程,请大家想想今天没有什么国家与政府敢于公开叫嚣多少天可以灭亡中国,今天我们有一个尽管不完美但是可以不随意受任何国家挟持的各种行业与产业,今天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地买进我们需要的资源卖出我们产品的时候增长我们财富的时候,有人说我们要亡国了甚至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美圆所以我们要崩溃了,所言虽非毫无因由,但是看看大家看今日之难不妨看看昨日之难,看看中国今日之不易,其意无他:别小看中国人的智慧,别轻易对中国的未来下结论.

中国一些转变,自sars的中国之后已经开始了而且这样的转变才刚开始,其中我知道的能写的我尽量在尝试完成这个文章的时候写下来.不管我写的对或者错,那是我自己努力回望过去观察今天,在不断反复比较后独立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一些看法 与观点.如何变各位关心中国命运的不妨拭目以待,间瑕之余也不如在我这里看看我的小文字,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过去观察今天展望未来,不知各位以为可否。

家园 能不能用一下中文标点?

其实这也是你的文章的一贯的问题,这样可以看的更清楚一点,要不然别人觉得你是自己在喃喃自语一样(我真的有这种感觉)。

家园 抱歉,以后尽量注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