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汽车品牌的故事(一)--铁血柔情的罗密欧 -- 晨枫
好看。估计过两年会有Hybrid version.
在美国一辆Opel都没见过。
那时才听说这个品牌
在NBA打球的Andrew Bogut,选秀后回澳洲买了一辆Monaro,一了心愿。不过Monaro已经停产了,据说是因为GM要贴Pontiac GTO的牌,引起了澳洲人的强烈反弹。HOLDEN真正自己生产的型号可能只有Commodore,在南澳州的Elizabeth(ADELAIDE远郊)有他的一个工厂,但他的总部在Victoria州,而FORD(澳洲)的总部在GEELONG(离MELBOURNE不远,大航海时代II里有这个港口,但没有MELBOURNE),也在Victoria州,生产FALCON,谁是The Crown Victoria,两家竞争的你死我活。在路上还能看到HOLDEN生产的90年代中期的丰田车,APOLLO(CAMRY),NOVA(COROLLA)。
至少现在车市它真成“宝”了,因为稀罕。在各国车纷纷挤进中国市场之际,Opel表现得如此无所作为,实在令人担心它的未来。看来他们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事实上,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不高这很要命,因为现在恨不得是个汽车品牌都要在中国伸脚试深浅,面对纷繁的品牌中国消费者早看晕了,没知名度是要吃亏的。
说句不好听的,中国人现在在汽车问题上“唯美是从”,Accord不用欧版用美版,简直莫名其妙。所有在美国没有名气的汽车,在中国也难鼓起气来。世界上的汽车公司要真想进入中国市场,还是先打入美国市场,再“曲线侵华”比较牢靠一点。要是在美国打不开局面,想到中国捞一把,难。
风起兄比较熟悉,给我们说说吧。
G6、Solstice至少看起来还不错,新Pontiac没有开过,老的Grand Prix、Grand AM开过,做工还是粗,方向盘上一大堆按钮,看起来酷,用起来晕,不低头仔细看,根本不知道按倒哪里去了,A柱也太粗,影像视界。底盘比较硬。硬本身不是问题,BMW也硬,但Pontiac是像没有弹簧的那种硬,一点小小的不平,浑身乱颤,而不是BMW的硬橡皮的感觉。
看到的名字一头雾水,和海外熟悉的型号对不起来。
很快就要现原形的。
虽然我至今还没见过一辆欧宝车(也可能是我没注意)但这个牌子很早就知道,因为它赞助拜仁和ac米兰
“唯美”是因为国人那劲头和美国人就是像,就是要大,看到小点的吧没屁股的吧就不爽。不能说受美国影响,而是和民族性有关,我还记得老老早,大家对国外开什么样车还没什么概念的时候,就有句话:“这车不行,无后...”。这还和地域有关,北方的更明显,我几乎能够想象出一个北京女孩对开两厢飞度(本田Fit)的评价:扁扁嘴:“切,瞧那小老鼠样儿~~。”像SUV这种标准美国车型肯定在国内卖得好:“赫,人那车叫一个高,那叫个豁亮。”
不过国内用车环境和美国还是不太一样,具体太复杂,干活去了,再聊。
真正能买车的人还是占少数,挑挑拣拣的人中,除了少数对经济型小车不屑一顾的有钱人外,大多其实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因为连经济型也买不起,反正不是他出钱,在那里过干瘾。记得快20年前刚出来“洋插队”的时候,汽车杂志也买不起,就站在店里杂志栏前看杂志,同学之间的聊天也是“那Ferrari xxx不合算,还不如Lamborghini yyy”。其实合的什么算,根本都不是我们能买得起的。现在看汽车,就不是看那个派了,买得起的看看,买不起的,浪费那个时间做什么?
贴的是Fiat 125P,是波兰产的Fiat 125:
该型车1968年起在波兰生产(开始只是组装),一直到1978年,波兰改变了车身,成为"波罗乃兹":
同一时期Fiat 125还在阿根廷,苏联等好象好几个地方设立了生产/组装线.
这是苏联版的Lada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