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火箭炮的制导问题 -- 晨枫
火箭炮射程远,威力大,就是散布精度差。为火箭炮系统装上简易制导系统提高精度,就是很自然的想法。
办法一是在火箭弹上装制导装置。由于发射数量大,每发都要装,要是对精度要求高一点,每发都成导弹了,代价太大。
办法二是在发射车上装雷达,在射出火箭弹后,根据对弹迹的实时测量,对后续弹的射角作调整。试射弹可以在快要飞出雷达视界是自毁,以免引起敌人的警觉,削弱火力打击的突然性。德国的110毫米30管火箭炮最先采用这个技术,70年代就服役了。这个技术对中国来说不难实现,效费比高,应该考虑在现役火箭炮上加装这个能力。
火箭弹使用的是简易惯导,实际就是一个陀螺仪,比导弹要便宜得多,当然精度肯定不能和导弹放到一起比——人家本来干的就是面杀伤的活。这类“简单制导武器”(“杰达姆”这类东西则应该叫“廉价制导武器”比较合适)在我国应该会比较有前途。
不知道能不能在WS上装个激光导引头,把照射器放到无人机或者气球什么的上面,组成一个简单的“局域打击网”
不知道会增加成本多大?制导炮弹的发射过载很大,对电子元件要求高。火箭炮的发射过载应该没有那么大,是不是可以便宜一点?
简易的陀螺仪应该很便宜了。Canon的稳像镜头里有一个微型陀螺,汽车的车辆稳定性控制(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也有微型陀螺,应该不过百把美元。不过这些民用陀螺不能抗过载,军用级的会贵一些,但应该也不会过千。远程火箭炮要是配弹道雷达,再在火箭弹上配建议陀螺仪,那精度可以相当不错的。
某女高工
某大口径火箭弹
看样子是官泻
1个是弹体,采用固定尾翼,这样就没有发射后折叠弹翼打开时造成的微小偏差。
另一个是发射前定位,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该系统只有发射车、装填车、指挥车这三种车型,而指挥车装备:一套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一台火控计算机和仿真轨迹系统;一套全球定位系统;加上红外线测距装置的一套陀螺-经纬仪方向系统;一套战场气象探测系统;一套通信控制单元。这数据传输系统,可以连接前沿步兵、炮兵观察员,还可以连接装甲侦察车,这样就可以获得准确的目标坐标,加上自身的定位系统,经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将概率偏差控制在在1%和1.5%之间。
搞个中距指令制导, 跟当弹道火箭使的SA-2差不多. 当然这火箭要的通信范围可是大多了, 不知道卫星好不好使...
具体怎么做呢?地面雷达跟踪然后指令修正达到更高精度?要是火箭急促发射的话,要高性能相控阵雷达才跟踪得过来,不过应该还是比导弹便宜。好主意。
别光顾表扬,赶紧大批装备,这东西是打家劫舍的必备利器。
要么战区上空有咱们带有激光制导吊舱的战机值班,要么有特种兵潜入敌后,人工导引,就像《士兵突击》里装甲侦察营那样。两者都很危险。
据说卫士2是雷达制导,在卫士2火箭弹的弹头上有接收天线。
打面目标齐射时需要有一定散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杀伤力。
而且火箭炮弹道影响因素太多,即使是同一根发射管多次发射散布也很大,你这个“办法二”并不能提高精度。
“办法一”(激光半主动制导)是不错的,可用于前方招唤射击,打点目标一发就够了。
可以想法把激光半主动制导包括气动部份全做在引信上,这样普通火箭弹换上制导引信就成了导弹。弹药中配上一部分制导引信,需要时换上。
打集团目标如坦克群最好还是毫米波或红外制导攻顶子弹药,只要炮弹复盖了集结地区基本上都跑不了。
自由下落炸弹在传统上也是“散弹”,但依然有精度要求,所以轰炸机和攻击机的火控还是有点讲究的。火箭弹的散于不散是相对的,要它散到一定程度,散得更多就降低威力了。办法二可以降低由大气条件引起的散步,但不能降低发射管和发射药引起的散步,还是有用的。
用成像雷达对地面目标作图像匹配?这个成本未免太高了一点。要么用跟踪雷达,向驾束制导一样?这个用于弯曲弹道比较麻烦。
特种部队可以引导打击纵深目标,但前沿部队作激光照射并不是不现实的,前沿的步兵分队可以召唤精确重型火力支援,还是有用的。射程较远、威力较大的火箭炮可以相应地靠后配置,覆盖较大的前沿。
最小射程 70 km
射击密集度 <1/600
射击准确度(CEP) <3‰
注,CEP 圆概率误差
即使对滩头这样的面积目标,也需要集中很多火箭炮才能“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