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家来谈谈计划生育政策吧 -- donkeyking

共:💬264 🌺32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家来谈谈计划生育政策吧

主要是看“今宵多珍重”转的“富国需要更多移民吗?”的争论有感而发. 链接出处

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实行20多年了,我不是很喜欢这个政策。主要是因为这个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多了。如果再执行二十年,恐怕亲戚这个词汇就要从字典里消失了。还有就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至少到今天为止,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没有拿出一个很好的方案。

随便介绍一下新西兰的情况,我生活的时间不长,观察可能也不全面

我周围一辈子不生养的洋人其实很多的(肯定比中国人多),但是要是决定要孩子,基本上就连着生,很少有要一个的。独生子女在这边也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化身,评价不高。洋人的孩子成年以后是要出去自己生活的,老人们老了就去养老院,孩子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孩子独立之后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口头和精神上的嘘寒问暖了。但是对于独生子女,这些传统好像是不必遵守的,我认识的两个洋人独生子女,被人指为想怎么花父母的钱都可以。

前段时间回国,惊奇的发现我的初高中同学,大家都三十多了(无论男女),结婚的基本上都比我早,可有孩子的还真是凤毛麟角。

家园 等我有空写个长点的

是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家园 盼望早日阅读您的大作
家园 合理的生育政策应该是

合理的生育政策应该是,在每一对夫妇结婚时,就签下保证书,自愿选择以下三种生育模式之一。

1。两胎止生

无论男孩女孩,生了两胎就不再生了。

2。男孩止生

如果第一胎生了男孩,就不再生第二胎。否则可一直生下去,直到生出一个男孩为止。

3。女孩止生

如果第一胎生了女孩,就不再生第二胎。否则可一直生下去,直到生出一个女孩为止。

如果采取了上面的生育政策,那么总的生育率在 1.7 到 1.8 之间,仍远远小于 2.1 的人口更替水平,可以有效控制人口,却又没有现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弊端。

实际上,在采取独生子女政策时,中国的生育率是 2.3,已经很接近 2.1 这个人口更替水平了。现在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根据经济越发展,人们的生育愿望越低,现在即便不搞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会远小于 2.3,很可能会比 2.1 这个人口更替水平还要小。西方国家问题出来了,中国也不会例外。中国以后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萎缩,如何提高人们的生育愿望的问题。

家园 [转帖] 1980年决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候的一些介绍

文章来源: [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429257][/url]

1980年决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候的时代背景

作者:中山水寒 提交日期:2006-6-24 09:43:00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再生产。政治、经济、国防、文化、民族心理的安全都依赖于人口安全,社会要可持续发展,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在目前的寿命和死亡情况下,妇女平均得生育2.1个孩子(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考虑到不生育人口(不孕不育症人口、单身、丁克人口),有生育能力的家庭主流家庭需要生育3个孩子,由于相当部分家庭只愿意生育一两个孩子,另外一些人就必须生育4、5个孩子。换句话说,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

  

  1949年之后,由于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死亡率急剧下降,寿命显著延长,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76年的65岁,1980 年的68岁(接近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再到现在的72岁;而世界平均预期寿命只从1949年的47岁延长到1976年的58岁、现在的67岁;而印度预期寿命现在都还不到64岁。就是说中国寿命延长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远远超过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在1970-1975年时候中国预期寿命比韩国长 0.6岁,现在比韩国短5.4岁。

  

  我在《中国人口问题的由来》http: //guancha.gmw.cn/show.aspx?id=5268)已经指出:中国人口从1949年的5.5亿增加到1980年的10亿,更大程度是因为“死的太少”,而不是“生的太多”,是因为中国社会发展明显超前于经济发展。

  

  加上当时文革的一些僵化经济政策,这种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明显。1973年全国城乡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始。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实行“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此后在各地的宣传中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可见当时对控制人口是小心翼翼的,而不不像那个年代对其他事情一样。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973年的4.54(平均每个妇女生育 4.54个孩子)快速下降到1976年的3.27、1979年的2.75(与现在印度差不多)、1980年的2.24。就是说在1980年时候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接世代更替水平,而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育意愿将不断降低。由于寿命增加在延缓,只要维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人口在低惯性增长一段时间后,就会停止增长。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间的矛盾就会逐步得以解决。比如1976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稻区推广,粮食大幅度增产。可见1970年代这样的宽松计划生育到1980年的时候应该停止而不应该再强化。

  

  1980年,新华社公布了导弹控制论专家宋健等人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人口控制论”的方法研究出来的“百年人口预测报告”:如果按中国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40亿;即使今后平均每位妇女只生两个孩子,也要到2050年中国人口达到15亿后,才能停止增长(北京电视台:《天赋人责——宋健》http://www.btv.org/btvweb/kejiao/2006- 03/01/content_13921.htm)。这种预测结果要是考虑到经济发展(降低生育率)和科技进步(增加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以及寿命延长已经减缓的话,本不应该引起恐慌。但学术界还处于“一日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的心态:1980年中国人口才10亿,粮食就已经短缺,要是增加到15亿,等于多出三分之一的人口来分有限的资源,中国肯定崩溃,要想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减少人口。新华社这一预测结果发布后,引起人口学界和政界的很大震动。一些人甚至产生了恐慌心理,惊呼中国已人满为患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专门询问了预报的计算情况。钱学森和经济学家许涤新等致函国务院,希望重视这一研究工作的意义。

  

  1980年宋健在光明日报撰文说:“我们绝不应该保持前两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2.3个孩子的生育水平。为使我国人口将来不再有大幅度增长,应该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期内大力提倡每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英国生态学家根据英国本土的资源推算,现在5600万人太多,应该逐步降到3000万人,即减少46%;荷兰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现在的1350万人口已经超过了4万平方公里上的生态系统所能负担的限度,应该在今后 150年内降到500万,即减少63%”(宋健:《从现代科学看人口问题》http: //www.popinfo.gov.cn/popinfo/pop_docrkxx.nsf/v_rkbl/5A2117D149BBB90C48256B3200731414)。

  

  1981年宋健从食品和淡水角度估算了百年后中国适度人口数量,结果表明,如果生育2个孩子,我们整个民族将一直处于不良式供应状态。如果在100年左右时间内,我们饮食水平要达到美国和法国目前水平,中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8亿以下。从淡水资源看,中国的水资源最多只能养育 6.5亿人。同年田雪原等也得出中国最适人口应该在7亿以内的结论。(陈卫/孟向京《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http: //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1853)

  

  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首要意图是要在20世纪内,将中国的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之内,这一目标最早是由宋健、田雪原预测"在实行中(21世纪初的20-30年)不用担心高龄化"问题发表后(http://women.sohu.com/6/0204/17/blank219001707.shtml),于1980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其后,在同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在 1981年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和1984年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即中共中央中发[1984]7号文件中,都又相继强调了这一指标。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更明确地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总结一下当时的情况:

  1、根据宋健等人的预测,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40亿(这个结论非常滑稽)。

  2、即使平均每位妇女只生两个孩子,也要到2050年中国人口达到15亿后,才能停止增长。

  3、当时2.3左右的生育率是不能容忍的(要是日本和欧洲国家能达到这个生育率,估计要举国欢庆的)。

  4、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21世纪初的20-30年)不用担心高龄化问题(事实上中国1999年就进入老年化,比预期早30年;而当年秦桧的宋体还流传数百年呢)。

  5、独生子女政策需要实行30-40年(就是说要到2010年-2020年才能停止)。

  6、英国希望将人口减少46%,荷兰希望将人口减少63%(事实上这些观点只是个别学者的观点,英国、荷兰政府从来没有用这些理论来控制人口,反而鼓励生育,但仍然难以阻挡人口下降和老化。在这方面我们抢了个第一,从理论到实践不到一年,但这个第一是我们几代人都难以承受的)。

  7、中国最适人口只能在7亿以内(要是在三百年前的话,中国最适人口才数千万呢;参见我的文章《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1916)。

  8、宋健当时认为,“短期预测的精度与人口普查精度一致,长期预测精度也能保持在百分之几的水平。”(宋健等:《人口预测和人口控制》,人民出版社, 1981年,第12页。)然而仅仅过了几年,中国的首次百年人口预测结果就已远脱离实际。可见,即使是相当有把握的短期人口预测,也只能作为人口规划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指令性的人口计划目标来执行(马瀛通《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与从严控制人口中的误导与失误》http: //guancha.gmw.cn/show.aspx?id=8598)。

  9、当时没有考虑不孕不育(当时不到2%,但现在有至少12.5%)和丁克、单身等不生育情况(目前北京、上海不生育人口比例已经上升到30%左右)。

  

  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毅的统计(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 3330):“全国有63.1%的夫妇只被允许生一孩,35.6%的夫妇被允许生二孩,1.3%的夫妇被允许生三孩”,意味着每个妇女都结婚、都有生育能力和生育意愿、也都依照国家政策的话,平均每个妇女只生育1.38个孩子(政策生育率);

家园 关键是要有不参合利益的决策中心

中国人口的峰值,最终的目标要确立,任何政策都需要‘与时俱进’。这些我都认同。

但是这个在计生研究黑幕下,都被扭曲了,欺骗国家,当初制定独生子女政策的宋健,现在还管人口研究的事情。人口学界不同意见是受压制的。不扯远了,以下具体讨论一下各问题。

1,最终的目标

-------计生委从来模糊这个东西,我没有见到。唯一见过象样的是,2010年人口控制在4亿,2030年控制在16亿,在这个基础上,人口控制得越少越好,给子孙留下发展余地。(蒋正华)(怎么不提人口结构,子孙以后果然轻松吗?)。

1,中国人口蜂值问题

-------计生委说坚持现有政策,人口蜂值16。5亿。

-------这个现在学术界已经明确了,坚持现有政策,人口蜂值在14.2亿。之后迅速下降。我们的人口研究,好像总是直到人口高峰点就到头了,好想到了人口高峰点就万事大吉,谁去关注过之后长期的人口失衡下降区间。这实际只关注人口数量,不关注人口结构的计生思想的必然结果,到了人口高峰点就完成任务了!现在我们搞了30年计划生育,其实上下辈之间已经累计了几亿的人口差额,等到独生子女的父母离世的时候,人口就开始下降了,就算哪个时候的人各个愿意生二胎,人口下降过程也有20多年。如果还是如计生委坚持一胎化到2030年后,人口会下降50多年。

2,中国人口峰值时间问题

-------计生委说人口蜂值在2030年中。

-------我们的人口下降点会出现在2020年左右,而不是计生委欺骗国家的2030年中期。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70多岁的时候,50年代人口出生是1600万/年,我们现在就已经是1500多万/年,这个转折其实还要提前。

2,劳动力蜂值

--------计生委说在2030年

--------劳动部,和社科院说劳动力蜂值在2012-2013年,2020年后,迅速下降,大约1000万/年。

3,出生率

-------计生委说有1.8

-------按数据回归来看90年代平均生育率是1.58。现在的生育率是1.3。按人口公报,2004年,我们出生的人口是1593万,2000年到2005年出生人口8035万,平均每年1600万,他们的父母是70年代生人,是2500万/年.每妇女生育率是1.30左右。

4,对放开二胎的看法

-------计生委说政策生育率是1.4,现在生育率是1.8。多0.4,放开二胎后是2.4,所以不能放开二胎。(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语)

-------恩,放开二胎就是2.4,放开三胎就是3.4罗。放开二胎,也有很多人不生二胎,很多人也是生两个完事,不会去想多生一个,所以即便放开二胎,生育率也不会到2.0。而且生育率要讲究可持续性,出生率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再放宽人口控制,这只是一个美好想法。增加人口出生率现代社会都没有做到。新加坡、日本和欧洲国家千方百计鼓励多生育,成效甚微。并且这些国家还有能力给孕产妇提供比较好的条件,提供较好的照顾小孩的条件。等中国将来出现问题的时候,国家连给老年人口提供养老医疗保障都困难重重,还有能力在物质上鼓励生育?

现在一个独生子抚养两个长辈,再养一个孩子都比较吃力,再到下一代,一个独生子养2+4个长辈,生之者少,食之者众,社会生活成本大增,会更容易养多个孩子?

5,关于已经历经两年人口战略研究的结果的一点介绍

人口战略研究已经确定了人口出生率应该保持在1.8。不过又说现在的出生率有1.8,所以要保持现行政策。各位网友可以算一下,在城市人口42%,农村58%情况下,要达到

1.8的生育率,农村人该怎么做。这个是硬伤,计生委没办法硬凹太久。统计数据会说明

会说明这些。因此,计生委现在搞了个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特殊时期论,说80年代出生的人要生育了是高峰,是特殊时期,不能改变现行政策。80年代出生的,都比60,70年代的少25%,不知道何以成为高峰??何况,既然得出了适宜人口出生率,那么就是普适的,何以时间区段,特殊了一个又一个。

附录:计生的一些访谈

2005年06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所前所长李伟雄做客搜狐聊天实录

  观点提要:

  网友:中国理想的人口数应该是多少?

  李伟雄:理想的人口数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主张8亿,我觉得从资源和环境来讲,应当比8亿还少。我觉得我们的国土资源跟美国差不多,人口也跟美国差不多比较好。

  网友:您认为中国人口应该在8亿以下,如果再少,变成2亿或者1亿会不会有负面的影响?

  李伟雄:我想是会有影响。

  主持人:您觉得应该是多少?

  李伟雄:我觉得我们的国土资源跟美国差不多,人口也跟美国差不多比较好,这样维持我们的国际地位有好处。

  主持人:我记得前两年我请过一个人口专家来讨论这个问题,他主张国家鼓励农村生一个子女,这样中国的人口可以用100年降到3-5亿?

  李伟雄:跟美国差不多,我觉得这个差不多。

  主持人: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呢?

  李伟雄:我现在还不知道,很可能是一、两百年以后。现在打仗也不需要这么多人,第二个现在经济建设有不需要这么多人,那要这么多人干什么?然后中国的资源又这么少,我们的土地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所以现在少一半的话,我们还可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外国人看重中国的大市场。

2006年3月8日上午,新浪网特邀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潘贵玉做客嘉宾聊天室(http://news.sina.com.cn/c/2006-03-08/13539297539.shtml)。潘主任非常坦率地谈了她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看法,有些堪称名言(网友们认为潘主任很幽默),潘主任讲话的主题就是《一个政协委员的忧虑:我国的分母怎么办?》。

潘贵玉:要是我们中国人只有两三亿人口,现在一定是很神气。因此我认为现在计划生育还要唱国际歌,可以说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潘贵玉:听了温总理的报告,我也有一份担忧,有时候还非常的忧郁,为什么呢?就是中国的人口问题。在“十一五”规划的文本里面,整个文本只有两个数据: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能耗要降低20%。我翻遍了前十个五年计划,没有一个提到人均,唯独这个“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人均。我忧郁的是什么呢?忧郁的是这个分母不能很大,因为分母一大,他翻两番就是严重的挑衅了。我非常的忧郁我们的分母怎么办?这是第一个,现状我非常的忧虑!

第二个就是计划生育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心目中和人民群众中间的地位已经下降了。国策的地位已经下降了。我说实话,这次两会上很少人谈到人口控制的问题。所以我在这个两会上大声疾呼要重视分母,要大家一起像抓分子一样的抓分母,如果只注重分子不控制好我们的分母,“十一五”规划不可能实现,将是一纸空文。

潘贵玉:我们国家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时间,使世界能够正眼看我们,我觉得分母的地位很重要,打了一个漂亮的仗。

潘贵玉:我也(对名人、富人超生)很气愤,人人在生育权之前都应该平等,但是现在名人超生还心安理得,我是呼吁法律要有所规定。我希望计划生育工作者要教育这些名人,首先要具有一个公民的素质,要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控制这个分母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名人和富人也要做贡献。

家园 第9条是胡说。

 

9、当时没有考虑不孕不育(当时不到2%,但现在有至少12.5%)和丁克、单身等不生育情况(目前北京、上海不生育人口比例已经上升到30%左右)。cchereo.

家园 独生子女政策应该和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结合起来

中国有一句话叫生儿防老,意思是今天养育一个儿子(现在女儿也行),将来就会有一个子女赡养你。今天在中国很多地方(农村和城市都很普遍),老人需要儿女的赡养才能活下去。

在西方发达国家,儿女对老人赡养的责任很少,但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很大。所以希望中国在强调计划生育的同时也能逐步提高社会和国家对老人的保障能力。

家园 这条是说的不准确

上海,北京的生育率在0.7多点.

家园 我担心会造成社会乱局

我们国家对此没什么准备.

老龄化社会的老人,吃穿不是花太多钱,关键是看病,等到这些人7老8十,要人

照顾的时候,经常跑医院的时候,独生子女家庭的辛苦就来了.一个是费钱,一

个是费精力.

我们国家的养老金,除了机关人员的能按当时工资发,什么企业之类的,只能发

几百块,大城市也一样.这个在这次两会的网上提意见中体现了,几十万条意见,

有60%都是抱怨养老金的,要么抱怨少,要么抱怨发不及时.这还是现在,人口结构

问题并没有集中体现的时候.10年后,20年后都不知道会怎么样,

我一直在想,有一天,清贫的老人和他们不堪重负的子女,会不会走上街头,由此

引起社会的动荡,断送崛起的进程.社会动荡下的印泥,菲律宾的结果,我们都看

在眼里.人口结构问题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刻意无视这个规律,必然要受

规律的报复.可是,我们从来都是只在危机到来时,才能醒来.

注:2006年老年工作委员会发布的《老龄化预测报告》指出,2030-2050年之间,

老龄化将达到40%-50%的样子。

家园 你说反了;人口增长过多才会引发社会安定! 都找不到工作嘛..
家园 你说反了,人多工作才多,更多的人需要服务嘛。

加拿大人少,新移民找不到工作;同样水平的人去美国、日本,工作找人。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什么要这么多移民?人太少了经济发展不起来。

像吃银行、保险、理财、汽车、房产。。。。中介的饭的人太多了,每个客户也就能赚个块八毛的,人少了教他们喝西北风去?

家园 我觉得人口密度和收入水平其实关系不大

香港,台湾,日本,韩国人口密度都比中国要大,甚至大很多,但是他们的生活都比中国人好。

家园 一则新闻

原文在此

我市人口连续3年负增长

2006-6-27 15:00:17

本报讯 6月21日,市政协主席王彝福,副主席谭易龙、严代雄率市政协委员视察组一行,对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视察。副市长廖小平应邀参加视察。视察组通过实地了解和听取情况,对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肯定和满意,对计划生育工作中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如何加以解决提出建议。

三年来,我市年均人口出生控制在5.93‰,年均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69%,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呈现负增长。2003年、2004年我市先后获四川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等一系列荣誉。但与此同时,我市人口与计生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视察组认为,计生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视察组建议,各级各部门和各乡镇要加强对计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时时绷紧计生工作这根弦;进一步创新机制,研究制定新措施;努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出生缺陷干预管理服务工作,确保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对农村育龄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优质的计生技术服务,全面加强全市人口与生育工作。

(丁书荣 本报记者 蒋永海)

都江堰,60万人口中,20万是市区人口,40万农村人口。人口已经开始下降,新闻中竞然还说,“我市人口与计生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过,二十年三十年后,能够工作的人口还会有多少,谁来养活老年人?这个地方可以看作中国的一个缩影。

“计划生育”一胎化,将会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人口灭绝事件而载入史册。论人口减少的比例,可与蒙古人灭金灭宋对汉族的屠杀导致的汉族人口下降相比;论灭绝人口的绝对数量,蒙古人当年的作为可就差远了。

家园 悄悄提醒一句, 这句话有个原则性的错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