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为什么要以人工降雨应对城市高温 -- 唵啊吽

共:💬108 🌺7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话也说的太过份了。

对于国内来说,那些政绩们在做的时候,少砍几棵树就做到了。大家随便找个城市,在狗狗的卫星地图上看看吧,灰不啦叽的一摊,连丁点的绿色都没有,就在周围绿色的农田包围之下,显得特别的显眼。就那么暴露的一大摊,大太阳下晒晒,要是不热才怪呢。

  中国人口多可利用土地少,当然不可能象美国那样铺开一大摊,每家都有一片院子。

  看细节,树还是种了不少。

  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里的清朝以前古树都有编号登记,严格保护,倒是农村里古树很少见。

以下为我们学校一角,中心部位有一棵六朝古松。

点看全图

我家就在这里面一幢房子里,大马路是几年前扩建的,路旁的树刚种了三、四年。楼间的树已长了三、四十年,右下方小马路旁的树是民国时期种的。

点看全图

  小时候我住的城市里杨树很多,后来因为天牛太厉害都改种了其他树种。不过我到农树发现现在普遍种的速生杨不长天牛。

家园 好,这算一个例子

首先承认夸张了一点。但是你缩小了看,能够把城市和周围的农田都收到一个视野里的时候,我说的不对么?你要是有北京的航拍地图,比较一下1980年和今天的照片,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家就在这里面一幢房子里,大马路是几年前扩建的,路旁的树刚种了三、四年。楼间的树已长了三、四十年,右下方小马路旁的树是民国时期种的。

嘿嘿,我就等着这句话呢。楼间的树是建国后载的,没错吧。就是盖楼房以后的事情。你家的房子估计也有3、40年了吧。新开的所谓楼盘的树,除了那些鼓吹的高级社区,是花大价钱买来的大树以外,其他的都是小树对不对?所以,你住老房子,感觉比住新房子要凉快对不对?

居然还有民国间的树,这就只说明一个问题,你们那里的领导的政绩太差了。怎么没修大广场呢?济南领导需要大广场,所以泉城广场就砍光了大树,把原来凉风习习的一大片树林变成了烤得死人的水泥地。合肥领导需要大马路,所以扩建的时候,把百年的老树都给砍光。你家外面大马路边的小树就是证明。走在宽广的政绩新马路上,是不是觉得阳光特别明媚,特别烤得上?

所以我说,少砍几棵树,就能解决问题,这个没错吧。呵呵,以上,这叫狡辩。

家园 花一朵。不知别处的情况

但是俺住的城市原来路旁都是杨树,后来全砍了,就是虫害太严重,最严重时马路上都是粘粘的东西。是否和不同的气候有关??

家园 我还以为就我们天津这样呢

天津有个有名的五大道,全都是西式建筑,静谧的林荫小街。后来不知那个谁出的主意,把两边的一人粗大树都砍了,这些树可没有清朝那么久,当然文物保护也轮不上。都种上小孩胳膊这么粗的银杏,居然还是美国进口的,花了也不几千万什么币,现在就剩下阳光灿烂的金光大道了。那些小树,现在没一半活的,连跳皮筋都不行,跟棍子似的立在那。活着的也就像个扫把

家园 南京的树砍得还是挺有名的

前两年上过新闻

家园 这类植物对建筑物的损害比较厉害
家园 如果预先在建筑表面涂上一层保护层再在上面加覆缓冲层呢?

保护层可以参考船底漆,缓冲层可以采用泡沫式多孔结构,这样可以采取滴灌的方式防止底层植物枯死,且令其根部紧紧抓牢建筑,防止高空脱落。

这样楼群就真成了空中花园了,很好的卖点哦!

家园 好像没人说非要人工降雨

只是有专家建议将人工增雨可解高温电荒纳入城市应急系统,所以我说要降雨,最后入夜后降。

家园 强烈赞同!!以前我家老房子哪里周围都是树,夏天凉快

特别是一楼.想起小时候在树荫下玩耍,真的很令人怀念

家园 不会吧,银杏不是国产树吗?怎么还要进口,太夸张了
家园 那人工降雨是不是夤吃卯粮啊??
家园 没戏没戏

想法很好,可是 ------- 要人工降雨总得有云,云从哪里来?莫非要人工造云?这么又是人工造云又是人工降雨地折腾,得消耗多少能量?这个降温效率会比居民空调用电省多少?

再说城市巨大的热岛效应本来就会影响雨云的形成 --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地造了片云,走到城市上空怎么也降不下雨来,或者干脆绕着城市走,怎么办?

那些所谓的“专家”都是瞎扯蛋,反正到时候降不下雨来他找个地缝进去躲两天就没事儿了;老百姓掏钱给他折腾做实验,最后挨晒捱热,还是一样地倒霉...

家园 印度洋的水汽,可以被吹到华北平原形成降雨,

印度洋的水汽,可以被吹到华北平原形成降雨,中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城市。太平洋的水汽吹到沿海市地区是不争的事实。

水汽总是存在的,其控制机制是值得研究的。城市热岛效应因素很多,但普遍规律是清晨日温度最低,在太阳照射下逐渐升温,到下午升至最高。所有云雾形成多在早上。

没有云不表面没有水汽,只表明水汽没有凝聚成水珠。凝聚的水珠小就是云,凝聚的水珠大就形成降雨。

早晨水汽没凝聚成云,则阳光透射过水汽,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将城市上空的水汽往郊区挤。以人工降雨技术引发水汽凝聚到生产云的尺寸,则水珠产生全反射效应,将大部分太阳辐射发射回太空,减缓城市地表升温速度,保护城市上空的水汽份量。所以,人工布云和人工降雨技术是一样的,只是控制凝聚水珠尺寸程度不同,而且应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家园 当时砍树是有很大争议。

  民间传说两个市长:XXX修路,XXX砍树。

  不过砍树主要是为了扩路,一部分砍一部分移,而且这些树都是生长快的法国梧桐,看我发的第二张照片,大路旁的法国梧桐刚种了三、四年已有遮阴效果。

  现在规定一律移植不许砍。

家园 无论哪个地方的城市景观都不可能与农村相同。

  我前面说过了,中国人口多,可居住土地少。如果中国与美国一样每家一个“小洋房”再加上花园,大概一半以上粮食要进口了。

  新建小区当然树龄要短,中国的现实条件也不允许建小区时不砍树。而且南京现已规定大树不许砍,影响建设的要移栽包活,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

  任何事物都有个认识过程,大草坪是大连首先学外国搞起来的,许多地方都跟着学,南京也有把大树移走建草坪的事。但现在认识已经改变,近七八年建的市民广场(公园)不光保留原有的大树,还要新栽不少。

  我说“过份”是针对你以下两句:

灰不啦叽的一摊,连丁点的绿色都没有,

啊呀,国内还有老树可以保留么?

  卫星照片上的树当然要放大了才能看到,中国人口多,城市中绿化面积与楼房之间比例不可能很高,缩小了当然只能看到房顶的主色调。就是美国的城市缩小了看也同样是“灰不啦叽的一摊,”

  中国历史悠长,上百年的树很多,这些都是当作宝贝供起来的。

  当然我也不认为现在是十全十美,至少屋顶就应该大部绿化。有些建设单位偷着砍树,但如果被人发现都会被举报,现在地方新闻中不时地看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