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淘书记(十六)短篇小说之王 -- 履虎尾
我超喜欢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和《麦琪的礼物》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苏联的书,俺当时淘到的有《夏伯阳》,《士敏土》;看过的有《铁流》,《毁灭》,《一颗铜纽扣》,《日日夜夜》,《青年近卫军》;俺还淘到了阿托尔斯泰的《两姊妹》;就是没有淘到《静静的顿河》,遗憾啊。
讲一个集邮的,让人落泪...
这人,还有那位所谓的英国欧亨利,罗尔德.达尔,我都熟得可以蒸包子的。
至于虎大提的这几位,就有点夹生了。
不惜说书之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或许是短篇小说之王欧.亨利最为知名的作品,在我看过的多个欧.亨利的短篇集里,这一篇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而这些译本,基本上都采用了《麦琪的礼物》这一译名。或许是最早时的译者觉得书中这一对年轻人,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给对方买礼物的行为,实在是傻得可爱,所以将原著英文原名里的“Magi”直接音译为可爱的“麦琪”,几十年约定俗成下来,竟然成为了经典的译笔。但这样可爱的译法,加之这些译本文末对于“麦琪”身份含乎不清的解释,实在没有办法讲清楚真正的“麦琪”是什么人。
“麦琪”其实是圣经《马太福音》里的人物,俗称就是东方三博士或是东方三贤王,这三个人,单个称为magus,三个合起来称magi,“麦琪”(magi)这个名字本身就是magus这个词的复数形式,是三个人的合称。《马太福音》里说他们被一颗明亮的星星指引着来到了耶稣的诞生地,并且为耶稣送上了祝福的礼物。
在《麦琪的礼物》里,虽然也提到了“麦琪是聪明人,聪明绝顶的人,他们把礼物带来送给出生在马槽里的耶稣。是他们发明了送圣诞礼物这玩艺儿”这么一档子事,但“麦琪”的这个译法,有名有姓有头有尾,怎么看就是一个人嘛,所以接下来看见“他们”的说法,的确是会让我们这群从小没摸过《圣经》的人晕乎上那么一小会儿的。知道送礼物的“麦琪”,知道给耶稣送礼物的“东方三博士”,甚至,背得出来“东方三博士”的礼品单:黄金、乳香和没药,但就是没办法将这两个联系到一块儿去想!
有趣的是,“麦琪”的单数形式magus,近年来倒是经常看到,但同样没办法让人把这一连串的概念往一块儿去想。“马格斯”一词出自古波斯语,意为“祆教的高僧”,而这个“祆教”,有时也根据他们崇拜的图腾称之为“拜火教”(这个名词来自伊斯兰教对其的蔑称),此教和《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明教颇有点关系。
明教的前身是摩尼教,成教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是“摩尼”所创,故称“摩尼教”。摩尼教、祆教(拜火教)、景教(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在中国合称三夷教。摩尼教和祆教在教义的许多地方有类似之处,例如都主张二元论,都崇拜光明,不过祆教是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摩尼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影响。
最近这两年闹腾得不得了的《哈利.波特》里也有“马格斯”的影子,在第三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阿尼马格斯,指的是小天狼星、虫尾巴彼得这等能变身为动物的魔法师,其英文原名即为animagus=animal+magus,阿尼马格斯=动物+马格斯。可见magus一词代指魔法师或法师都成了通用的后缀了。
怎么发不了帖呢?我在国内也没啥问题呀
然后退出
骗子中介是以此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地主是快速完婚,哈哈哈哈
象《麦琪的礼物》和《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这类型的欧亨利,恰恰是我不太喜欢的。
这样的文章读第一遍时很难不被感动,但是多咂摸几遍,却感到温情背后多少有些矫情。
《读者文摘》多有这一类的仿作,不喜。
这样的文章要是放到现在,难免不被恶搞,篡改结尾什么的。或者再早个几十年,如果能进马克吐温的法眼,一定会被大师恶搞,那可是大师级的恶搞啊......
最欣赏的是欧亨利的骗子系列,银行家做梦抢银行的那篇,警察抓流浪汉的那篇,流民聚赌逃警察那篇,等等......
欧亨利对一百年前美国社会底层的描述可谓细致入微,有时候参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看,颇有意味。但在他的作品中,却缺乏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而只有泛泛的温情,对时代的大背景也不能从整体把握,从这上面说,他比起美国小说的开山鼻祖马克吐温可逊色多了。
开山鼻祖一说如何说起。
美国严格意义上第一本小说创作于1787年。
海明威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马克·吐温的一本书,叫做《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最好的一本书,一切美国文学创作都从这本书来。”不是没有缘由的。
我之所以说“美国小说”而没有用海明威的原话“美国文学”,是因为普遍认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惠特曼的《草叶集》共同开创了美国文学,这两部作品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开山之作,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