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零)经济物理学原理 -- 唵啊吽
当然,我们接受了那么多年反法西斯主义教育,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但是理智地考虑一下希特勒开出的条件,和布什一比,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布什说,要退税。我们绝大部分老百姓从来没交过所得税,有鬼税可以退。就是退出来了,我们也不敢花啊,谁知道有今天没明天的,我们毕竟不是美国。消费?我们要那么多没用的东西有什么用?家里那么小,放都放不下!
希特勒说了,我们不准资本家解雇工人,还要让资本家和工人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工人们感动啊。
希特勒说,我们要成立生产飞机大炮的工厂,一来可以解决待业青年,二来可以保家卫国。找不到工作的小青年激动啊。
希特勒说,我们的农民都要有地种,有生存空间,今年计划先把高丽拿下,明年蒙古,后年越南、老挝、泰国。农民高兴。
希特勒说,我们要血洗民族耻辱,东京大屠杀,夷平莫斯科。爱国青年说,我出一条命!
希特勒说,你搞什么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啊,全都是庄家在幕后操纵,全拖出去斩了。股民血本无归也解气啊。
希特勒说,搞什么计划生育,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地不够,出去争啊。
希特勒说,我们要打美国,虽然这是不可能打赢的,但我们要知难而上,不在光荣中永生,就在光荣中倒下。
我个人觉得希特勒还是很有可选性的。
奥运开始头几天,电视里看到北京雾朦朦的,电视报道了,湿度98%,是雾。昨天一场雨,北京露出了蓝天白云,为奥运添加了光彩【1】。开幕式时,在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表演中国发明火药的时候,中国在保定发射了1100枚人工降雨火箭,使得保定降雨190毫米,保证了奥运会场滴雨未下【2】。
笔者以为,若能够早两天人工降雨消除掉北京奥运最初几天的雾朦朦,就不必等天公下雨才让北京露出蓝天了。降雨技术是有的,保奥运开幕式就是成功应用。天气条件好像也具备,北京上空的雾朦朦应该就是可以人工降雨的天气。只所以奥运前几天没有人工降雨,与人工降雨的应用思想有关系。现时人工降雨的应用,主要着眼于消灾防灾。如抗旱、除雹、除霜冻。应该怎样应用人工降雨,还得从大气变暖谈起。
最近WTO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峙的议题之一,就是控制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的问题。双方都要求对方率先减排,以至谈判破裂,毫无成果。
什么是温室效应气体?为什么要减排?温室是一种农业技术,就是在玻璃房或塑料薄膜大棚内种植农作物,高能量太阳辐照透过玻璃照射温室内农作物后变成低能量的电磁波,也就是红外辐射。这些红外辐射无法透过玻璃辐射出温室,被玻璃反射回温室,使得温室内温度升高,尤其是在晚上使得温室内温度高于温室外气温,这样就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什么是温室效应气体呢?大气层内最多的温室效应气体是水蒸气。尤其是水蒸气结为云层的时候。北方人都知道,冬天下雪不冷,雪停了以后才冷。为什么呢,就是下雪时天上有云,天上的云晚上阻止了地名的红外辐射射出太空,从而增暖了地面温度,所谓温室效应。雪停以后,天上没有云了,夜间红外辐射无阻碍地射出太空,把地表热量带出去,降低了地表温度。当然,大地冷暖还有风和气流等其它因素,这里只说温室效应。
既然水蒸气是最大的温室效应气体,为什么要减排相对分量比较小的二氧化碳呢?首先,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神,没有大气的温室效应,地表温度就是在白天上升到几千度,晚上下降到零下几十度,所以生物都无法生存(如月球)。第二,水蒸气是大气里边自然有的,而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植被的减少和人类燃烧的石油和煤炭增加,现在学界认为是人力活动行为造成的。由于温室效应的增强,地区变暖,使得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如北极洋解冻,青藏高于冰川退缩,西伯利亚冻土解冻等),威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现在普遍认为,为了防止大气继续变暖,必须控制人类活动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除了二氧化碳以外,还有人类排放的各种气体以及粉尘颗粒,其中粉尘颗粒和一些有毒气体不但有温室效应,还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所谓污染是也。中国美国是世界两大排放国,两国工业和生活用能量主要是煤炭和石油的燃烧,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按照化学反应式,必然按比例产生二氧化碳。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肯定要耗能,所以,减排的方法一是用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核能替代煤炭和石油。如果电能不是火力发电,估计以后城市公交车要要推广电车。减排的方法之二是节能技术,少用能量消耗。减排的第三种方法是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污染排放。有些技术是可以同时起几种作用,如节能汽车,一是减少了油耗从而少排放二氧化碳,同时,完全燃烧减少了碳颗粒排放的污染。
这些措施都对,但是,人工降雨可能更有效的应用。由于温室效应主要是晚上阻碍了地区表明的红外辐射,而且水汽(云)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所以,晚上人工降雨消云可以很更加有效地减小温室效应。如北京奥运,夜间消运可以有些降低城市地表温度,洗掉空气中的粉尘。粉尘即是污染也是温室效应“气体”(所谓霾雾),也是危害健康的污染,人工降雨洗尘降温一举多得。夏天城市降温,可以减少大量市内空调用电,间接地减少了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而且,更重要的,在人口密集的都市给居民一个干净凉爽的天气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
还有一个重要的经济效果,就是城市人工降雨增加了城市地下水储量。淡水,是续石油和粮食以外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经济发展尤其受淡水资源的瓶颈限制。
为什么我不单发此贴,而把它填到【物质循环的世界】系列的坑里呢?原因是人类的进步,就是吸纳越来越多的物资循环到人类社会中,而大气和海洋中的许多水循环和能量循环还没有被人类应用,反而给人类造成自然灾害。所以,人类未来的技术进步肯定包括气象工程,而人工降雨的应用就是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未来产业。国际政治中就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而针锋相对剑拔弩张,难以解决。即便达成全球减排协议,人类活动几百年积累下来的二氧化碳还是会有增无减的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是迫在眉睫,所以,减排必要,但远水不解近渴。既然大气中温室效应主要是水汽云层,人工降雨就是缓解大气变暖的及时手段。人工降雨是人类把大气水循环纳入人类社会的技术,是进步。
人工降雨值得研究。把人工降雨技术和水库和地下水集水系统、城市热岛效应、污染控制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应该可以走出一条经济效益显著的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模式。
【1】 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08-08/11/content_9156526.htm
【2】 http://2008.hexun.com/2008-08-13/108088052.htm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记得是小时候动脑筋爷爷说的。
如果你的说法是主要因素,那么冬天的阴天比晴天更冷吗?
白天反而阻碍了太阳辐射而阻止了地表温度的升高。
下雪不冷化雪冷主要是湿度问题,即化雪时空气湿度大,而在同样空气温度下湿度越大感觉越冷。虽然融雪过程吸收热量,但无论怎样吸收,必需时零度以上才能融雪;结冰再放热,也得零下才能结冰。所以,显然是结冰时的空气温度低于融雪时的温度,感觉不同时湿度所致。
正确的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晚上阴天比晴天暖,白天阴天比晴天冷。毕竟寒流和暖流的大气候有决定性效果。这篇文章讲的人工影响天气,是调节地表和太空之间辐射量。《唵啊吽:【原创】为什么要以人工降雨应对城市高温》有论述。
老吽的文章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我自己写帖子又慢又不行,希望提一点有用的东西,大家一起讨论!
这些话题说起来太多了,就从温室效应简单说起吧。。。
温室效应一般来说是由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气体主要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温室效应基本上就是大气总体上说放过短波太阳辐射,而温室气体吸收一部分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温度上升,和温室起的作用类似。但是其实是不完全一样的,温室很重要的(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话)的是阻止比温室外较低温度的空气和温室内较高温度气体的对流,从而达到提高温度的目的。这和大气的温室效应是不一样的,地球没有那块玻璃,温室的玻璃也不是增温的对象。
云不是温室气体,当然有温室作用,但云也会反射入射的太阳辐射,其对全球气候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很复杂和最难研究的课题之一。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本身,还在于云和其下面的地球表面(包括很多不同类型),和周围环境,和气溶胶,和大气辐射之间的正负反馈。不同类型的云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有很大不同的。
气溶胶(包括粉尘颗粒)是悬浮在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的小颗粒。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是十分的复杂,总的来说,现在的科学界认为气溶胶是起到全球降温的作用的。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的空气污染是对遏制全球变暖有好处的,呵呵。
大气科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尺度,包括空间和时间尺度。不同的尺度的问题是要不同对待的,当然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的。人工降水是中小尺度的问题(时间和空间尺度都是)。而全球变暖的尺度要大很多。比如说,今天我在保定人工降水了,保定的同学们凉快了,北京的同学反而闷热了,这一个事件对全球温度的影响到底怎么样,不知道。对长时间的温度影响也不清楚。而且还有费用和污染的问题。当然的当然,人工降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也是非常非常感兴趣的。而且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是很不足的。这么说吧,人工降水的评估是严重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这是挺严重的一个问题,大概也是为什么气象局不敢随便乱试的原因之一吧)。人工降水是要有条件的,需要很适合的天气状况,也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气候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相互影响和反馈,也是研究的难点和气候预报不准的原因之一。举一个例子,现在全球气温升高最快的地区就是北极,高气温导致冰雪融化,导致地面反射率降低(冰雪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很高),从而导致地面温度升高,而气温随之升高,这个循环不断进行不断加强,此乃所谓的的正反馈。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如海洋),温度升高,水汽增加,低层云的厚度和反射率增加,太阳辐射被反射的更多,温度降低,这种循环是负反馈。要说明的是云-气温-辐射的反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云不同的地面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水气含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会导致很大的差别。老吽也注意到了云的作用的日变化(白天和晚上不一样)。
其实关于全球变化的研究是很前沿的,也就是说是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IPCC第四版的报告。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很大局部气候不一样,所以可以找西部一些地区来实验。当然,第一步是根据天气统计找适合的实验点。
云贵高原的小城,冬天控制升高3-5度,夏天降3-5度,居民就不需冷暖设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经济效应很大。
每年用几次没问题,每天都奥运会规模的用,经济上受不了,环境也受不了
另外不是所有的云都适合人工降雨的
这样的试验在西南部确实比较合适,因为适合降水的天气很多。当然他们那里不缺水。有了好的结果之后再去北方。当然试验地点最好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山地降水也是难点。
这样的试验需要大规模的集合大量不同种类的试验手段,这方面国内的机会不多,如果有的话会对这方面的科研和实践有很大帮助的。需要联合其他国家的探测和数值模拟的力量。先从云本身和人工降水本身的机制和对局部地区影响出发。
如贵阳在一个大坝子里。污染粉尘都吹不出去,就在坝子里积累着。坝子内地势是相当平坦的。
贵州几乎是有一个具有一点规模的坝子,就有一个城镇。
如干冰、液氦之类
播撒量大,基本上需要飞机才行
另外云有不同的性质,不是一种药可以通吃的
对于干旱地区,往往是过境云水不足,降雨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像中国房灾消灾,他们主要研究控制雨水分布。
我这里讲的主要是城市温度调节。城市应用控制的面积要比农业应用控制的面积小,要求的降雨量也少。另外,城市降雨有消除污染的作用。如果说人工降雨洒的药有污染的话,也是个效益问题,即洒药增加的污染可能远远小于降雨消除的污染。如果人工降雨的污染不妨碍美国人工降雨农业应用的研究的话,那就更不能成为不研究人工降雨调节城市温度的理由。
奥运会这种用法纯属意外,而且这个用量太可怕了,通常一个发射点有几发,一个省有个几十发就能完成极大面积上的增雨任务。我怀疑正常情况下根本无需储备这么多炮弹,应该是提前很久就有意识的做了奥运储备
农作物往往有两三次有效降水就搞定,国内某些地方甚至一场暴雨装满了水库,够两三年的用水量。北京地区就是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这几天就是多半年的降水量,如果这个时期内水库没存够水,明年春旱基本可以确定
但经常给城市洗澡,那就不一样了,需要更多更频繁的作业。一个是经济上能否承受,另一个是有没有足够的云水资源?
干冰的应用,少了云团冷却不够,就降不了雨,不是说小范围的降雨可以少撒点点就完事
人工影响天气这码事,总的来说是顺势而为。人类目前还没有逆天的本事。在大自然犯懒打盹的时候人类才可以小小的炫耀一把
月球上白天太阳直射时是两百多度。
如果是几千度,我们看到的将是个红色的月球。
顺便说一句,液氦是直接看不到的。
可以看到液氮、液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