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都等着中国买单(十一) -- 陈经
产业集中现象我也观察到了。的确是很有说服力的一个优势,这个我接受。
是不是所有产业,或者缩小了说,制造业,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高度密集的产业群可以产生优势?
这是我的第二个问题。
你前面说,中国拥有世界上相对性价比最高的,也可能是最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这个目前来说,也可能是真的。中国工人的素质比不上日本工人。可是他们的价格要低得多。
我的问题是,这些人,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工资体系下成为内需的主体,来消化自己生产的东西?
说到汽车,我可能有些不同意见。汽车生产,跟电话机是有些不同的。中国的整车出口尚未形成优势,不过中国的汽车零件出口早已有规模。整车的麻烦在于售后。中国汽车要想在5年内形成压力,可能性恐怕不大。
奇瑞这样的工厂要进入美国,始终面临着很多尴尬。实际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品牌能够凭自己的实力在欧美主要市场上站住脚。海尔是个例外。联想和其他一些公司都是依靠并购。即使长虹这样的公司,也要通过OEM方式进入欧美。中国企业的生产强势和品牌弱势,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如果你说的是美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汽车,那又是另一回事。
中国在全世界不择手段获得各种物质资源与技术来源尤其是能源供应是中国持续发展的保证,而实现这一保证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中国现在不顾一切的囤积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圆为主导的外汇储备,那是因为今天世界上80%的国际贸易以美圆结算.美圆本身的升值或者贬值的幅度,都被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幅度抵消.说实话,如果我们80%外汇储备是欧元,再升值不能顺畅的进入世界资源重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传统经济学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发展起来的?
每天有创新和发现?中国企业到底做出了那些创新和发现?
看看,3年的经济数据变化,简单的说出口数据变化.
陈大跟我的贴了,先自我陶醉一把……
科技可以是生产力的催化剂,但不是唯一的催化剂。十分赞同陈大对科技作用绝对化的否定。
美国在19世纪末的快速发展也是靠生产集约化和产业链,而不是科技进步。20世纪初美国才开始在部分领域进入世界科技前列,如飞机、汽车、电力、铁路。
中国商人被憋屈了几千年,不是政治环境太过恶劣就是战争之类的安全环境太过恶劣,今天终于等到了政治环境安全环境几千年不遇的好时候,终于扬眉吐气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特干了
所以空前惨烈的国内竞争的丛林环境又反过来由每一只丛林动物的活动推波助澜加强
李鸿章感叹“中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百多年了,这个局现在还没变完
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业来说,产业集中以及专业分工都有压倒性的优势。部分涉及国家安全的不算。
所谓的核心技术,说到底还是一个产业升级的结果。不是凭空来的,不要指望他会从天上掉下来。而且所谓的核心技术未必就是高科技阿。玉环的工厂可以用8000人民币一台的手工机床生产出符合日本公司要求的零件,而且效率不差。这算不算技术??反过来说,这些公司需要更好的装备也买得起更好的装备的时候,就会刺激国内装备工业去发展自己的技术。在玉环你可以看见一个破瓦房里放着数字加工中心,这不也是技术??
这些东西很草根,但是就像当初我们搞纺织品一样,国内已经开始建立了低成本生产汽车的基础,这个循环已经启动,我们只是需要一点时间看他长大而以。这个成本优势有多大?我举一个例子,父亲公司的零件,在浙江作第一步加工,然后重庆加工,最后运到浙江。还是比当地的合资企业低30%的价格,而且保证盈利。另外,吉利和奇瑞都已经开始代工国外品牌了。
国内刺激消费也好,发展技术也好,发展品牌也好,这都是需要先通过工业集中的大发展,积累足够的资金才行的。重庆最近对所有退休员工集体上浮工资,无他,国家有钱了。中共的所谓“和谐社会”你以为真的就是一句空话?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还在走工业化这条道路。只是,这一次的工业化,不再是西方人可以规划的了。
如果从整体上讲,中国作为“管办经济”(参见河里老陈文章)赚世界的钱,那别人少赚些就是,最多闹个吃亏也就算了;
但看看现在G8,里面好像八国联军大部分都在,人家怕中国记仇,现在你还说你是社会主义,别人心虚了。
第一个问题没有人提出意见,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因为不管多贵,中国都得买 这个假设是对的,但是推出的结论就不对了。中国如果不从市场上购买原材料 甚至卖出原材料,你说价格应该怎么走?
中国大把的投资投向全世界,不是以前的老毛时代的无私援助了,那么 发展中国家以什么回报呢,只有农产品和资源出口能回报中国,这是国家层面的配额合同。
各大国营企业也没闲着 江铜不是和智利合作了,赞比亚的总统续任,中国投资的铜矿也能继续开采了,政府投资的资源也开始回报了。
逐利的民间资本面对4倍以上的开矿利润能做何反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所知道的一个大亨,从股市发财后投资水电站,糖厂,买气田,现在走出中国,买铜矿,买金矿,他的铜金矿投资2007年就能见到效益。
以上都是中国自己做的努力,世界范围内像必和必拓这样做出不扩大生产规模的决定的矿主,我看是凤毛麟角,利润的诱惑能使人失去正确的判断,那么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某天醒来我们惊异的发现满地都是销不出去的铜精矿。
最后还有一个瞎扯的问题,能从根本上改变供需关系的就是科技,如果我们每家都装一个微波接收器来接受电力,那电力电缆是不是就不用建设了。
战略决定跟战术指挥是同一回事?
第二次啊?第一次给你吃了?
不是1978-1998的计划。
糊弄就是喜欢空中建楼阁,基础什么的基本无视。好像不用打地基就可以造百丈高楼似的。糊弄不懂事的小孩子可以,骗念过些正经书的人就难点了。
多去念念经济学的论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