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共:💬1694 🌺196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和当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前的局面满象的

del

家园 要看逆差都干了什么

去年,印度在这个项目的赢余是战GDP1.5%

---------------------

去年赢余了吗?

不知道印度的逆差都干什么了,是不是买设备占了很多,这个还是值得的。

到时候要看中国能不能压住他的“正反馈”。

如果大多进口了消费品(它不是消费拉动的吗?),那就不太值得。

家园 大致

del

家园 中国式分红:国企将不再享有利润用途主导权

外链出处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任可

国企要向大股东—国家上缴红利的消息,自今年初就已得到证实;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红方案如何确定,如哪些收入属于红利、这些红利该用于何处,以及谁来代表国家行使股东利得等,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据了解,国企如何向国家分红,国际上几乎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面临一项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获知,相关制度设计已有实质性进展—财政部早在6月份起草、并向各部委广泛征询意见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其准备工作现已接近尾声,正在研究制定上报国务院;而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国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具体方案有望年内出台。

如果财政部和国资委的上述说法实现,那么,包括国资委管理的165家央企、80多个国家部门下属的5000多家国企,以及铁路、烟草、邮政以及科教文卫等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的国企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12万多户,都将向国家分红。

这意味着,每年万亿计的国企红利将正式以非税收入进入国库;而被人戏称为“央企吃肉,全社会喝粥”的国企传统分红体制也将彻底终结;与此同时,还将带来财税体制的一次大变革。

……

家园 接下来看再分配能不能让多数中国人受益了

del

大致
家园 胡哥出访

跑南边转了圈,其实有很多迹象值得回味,这次无论老挝越南还是小巴印度,都有加强双方立法机构的合作,我觉得中国人在这方面往往是说向西方学习,而现在终于明白了,反正就这样了,自己搞,不再是削足适履去适应西方,慢慢的也要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起码在我们的一亩三分地是如此,为什么总是要我们去适应西方?凭什么不能让西方适应我们?总有一天,你要来中国办事,就要按照我们的规矩办,与国际接轨不能一味的改变自己去迎合西方,某些地方也该让西方适应中国。

有意思的一条是,加强发改委与巴方联系,难不成小巴也要加入发改委列计划?那样可好玩了,小巴是要和中国经济一体化了,大中华圈第一个成员就此加入?不知道东盟那边如何,不过发改委看来任务要重很多了,协调的范围大了太多,中国的影响力直接上升了一个层次。

家园 抱歉,回复没看仔细出岔子了

del

家园 有点没看懂

印度自建国以来只有2年是贸易顺差,3年来印度贸易顺差逐年翻番.今年虽然不可能翻番但是接近700亿美圆是预计数字

3年来印度贸易逆差逐年翻番?

我的理解,印度一直是贸易逆差,靠着资本项目的顺差维持资金平衡,也就是说,拿着别人赌博的钱来买东西。

不过印度应该也是外汇管制的,投资者如何兑现利润?

家园 是这样

del

家园 【文摘】印度房地产亚洲最热

del

家园 【文摘】向中国学习并与之合作

http://www.rediff.com/money/2006/nov/28guest.htm

Learn, & then co-operate with China

向中国学习并与之合作

作者:Govindraj Ethiraj

(我觉得这位作者是个明白人,他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和印度经济方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批评印度的政策、主张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比如,我前面翻译过两篇他的文章:

1、A paranoid India and a confident China?

偏执狂的印度,自信的中国,对吗?(11月13日)

2、India-China: Queering the pitch

互不了解对方心思的印度和中国(11月14日)

-----------------------------------

2006年11月28日

Radhu Phulwani是在中国做纺织品生意的商人,他告诉我一个故事:

几个星期前,他带了一个由7人组成的中国厂商代表团到印度,他们想要在印度设立代表处并派人来,因此他们到孟买、德里、苏拉特等地都转了转。最后,他们告诉我,印度是个迷人的国家,印度人很热情,他们愿意和印度人做生意,但是,印度的基础设施,无论是道路、机场还是办公室都让他们不舒服,所以,他们不打算派人来印度,要Radhu Phulwani的公司作为他们在印度商业前哨。

Phulwani告诉我他很高兴这桩生意,因为中国的这几家纺织企业是很大的,但是,这桩生意以这种方式到他手里让他高兴不起来。别人告诉他印度是个不宜居住的地方是很尴尬的事。

很显然,中国类似于华为、中兴等一些大公司的胃口是很大的、也有远见,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印度,因为中国人比我们要讲求实际的多。

中国人的这种实用主义态度和我们认为的“朋友就是什么都好”的想法格格不入,试图用我们的方法做事情最后会害了我们自己,过去就有教训。听起来既矛盾又简单,我愿意拥护我们的领导人多向中国人学习,而不要只考虑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看看从他们那里学来的东西如何在印度的实际情况下加以应用。

我第一次访问深圳是2001年,我拿着4个小时前才发的护照,开车从香港到深圳,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个由成百上千的工厂组成的经济特区。我当时想:这和印度的工业区差不多,一眼望不到头的工棚和厂房。

主要公路干道是新的,但是岔路就是一般般的。一些公司外面的花园和喷泉修剪的整整齐齐,但是他们的作用不大,因为大多数公司的总部在香港。从大门进去,穿过有刺鼻的塑料和油污味道的过道就进入了带有空调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实际上,中印工厂区差别是在规模上,印度最大的工厂区大概有10分钟车程,这里的大得多。大多数工厂都有为来自中国内地的工人们的宿舍,宿舍的窗外晾晒着洗过的衣物。至今我都还在想:这就是创造了全球制造业奇迹的深圳?(译者注:显然,作者没有描写、也许没去过深圳电子业中心)

后来我又参观了上海,上海是一个梦,这是我们有朝一日可能实现的梦。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这些?其实我知道原因,原因都很傻乎乎的。看看我们无所收获的经济特区,我们把经济特区弄得如此复杂、弄得像一个充满黑洞的迷,连笑话都不是。更糟糕的是,我们的经济特区,如果曾经有过的话,根本就没有为它本应有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服务。

除了学习中国,我们还有别的出路吗?唉,我是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出路像中国那样能够无中生有地创造出1亿个就业岗位、养活几亿人、让所有的世界大国匍匐在脚下。如果你有什么方案,请告诉我。

中国有大量的问题,我们也有。我们应该学习中国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瞧一瞧中国人是如何承认他们的IT弱项并向印度学习的吧。既然这样,难道我们要在这里等着中国板球队变得羽翼丰满吗?

--------- 印度网民不喜欢Govindraj Ethiraj的观点,通常不大有什么网民来评论他的观点,有的话,反对他的观点的网民占绝大多数。

下面是评论他的文章“A paranoid India and a confident China?

偏执狂的印度,自信的中国,对吗?(11月13日)” 的回复的大意。总共也就9个回复。

---------------------

kadwa sach说:作者请不要将“谨慎”和“偏执”混淆了,作者的观点是自杀,现在的侵略形式是经济上的和文化上的,侵略者并不会占领领土。

kadwa sach说:作者说中国允许印度投资,印度不允许中国投资时要注意,印度在中国的投资没有涉及国家安全领域,中国不是这样。

labrea说:作者忽视了一件事情:中国是个封闭的国家,印度公司被监视,不会对中国造成破坏,印度是个开放的国家,中国很容易对印度造成破坏。

Mrityunjaya Sahoo说:我们必须要小心,我们不能忘记中国的侵略和傲慢。

murthy说:我们要小心中国,中国间谍偷去了美国的敏感信息。

HRS Mani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政府应该消除腐败和贫穷,这样我们就会有自信了。

Atul Chandra说:中国强大、狡猾、残忍和不道德地执行了实力政治。中国处处危害印度。过去,中国不理睬印度,现在看到美国、欧盟和印度友好,被迫来与印度交往,想利用印度。

Ravi说:中国人非常非常忍耐和精明,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实干的政治家。中国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获得印度的信任。

------------------------

PS:转自印度吧,理智之年老兄翻译并评论。

关键词(Tags): #印度学习中国
家园 真不明白

印度把房地产和股市炒得这么热,最终的买单者是谁呢?像中国一样是普通印度老百姓吗?

既得利益者又是谁呢?外国投资者肯定算一个,还有国内的经济政治大元们吗?难不成印度真想学美国,把股市和房地产搞成印度老百姓创收的主要来源?他的金融防范能力有那么强吗?考虑到印度薄弱的工业基础,工业能力强大如日本都在金融和房地产上栽过大跟头,何况印度?

感觉印度像是一只主动把自己投入狼群的羊,还主动剥去衣衫色诱群狼,希望狼群只远观而不亵玩,难道还真把群狼看成了温顺的牧羊犬们?

家园 社会主义好啊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就好在大部分资源都被掌握在了政府的手里

所以要为人民谋福利,社会主义政府的资源绝对比资本主义国家丰富

当然了,如同硬币的另一面,社会主义政府腐败起来能力也是超强的 - -

底线是,允许官员小小的变相腐败一下(开开太子党公司什么的),但是大方向必须是在真正服务于人民

家园 【文摘】世界谷物供求报告预计:国际粮价仍将高位运行

del

家园 【文摘】仅次于中国 印度第三季经济增9.2%胜预期

【星岛网讯】印度第三季经济增长出乎意料达9.2%,胜过巿场预期,主要受惠消费活跃和政府开支扩大,促使印度央行明年初再度加息,以抑通胀势头。

  据悉,印度经济在过去七季里,有六个季度增长均超越8%,最新一季(即今年第三季)录得9.2%,高过巿场预期的8.9%,亦为欧元区经济增长2.6%的三倍有多,但仍仅次于中国同期增长10.4%。

  据《大公报》报道,印度国民收入不断增长,汽车、手机和房屋的消费随之飙升,带动银行贷款几乎创纪录新高,各大企业亦加大产能,促进通胀升温。事实上,当地计算机软件业和客户服务中心近年发展蓬勃,为3500万名中产人士带来收入。而农业生产呈两年以来最快增速,为6500万名农民提升生活水平。

  据统计,印度人均收入在过去九年急增一倍,年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家庭数目按年增长逾20%,连带商业银行贷款表现超卓,过去三年亦剧增一倍。摩根大通驻新加坡经济师马里克表示,借贷需求无疑是相当大,但目前印度经济面对的最大风险,却是银行借贷增长步伐过急,相信未来的贷币政策会继续收紧银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报告指出,印度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印度央行行长雷迪本周曾表示明年初会加息,因此面对上季经济增长数据强劲,或使央行赶于1月底议息时采取加息行动。

  印度基准批发价格通胀指数在上月第二周维持于5.29%,仍高于当地政府可容忍水平的4%。当地企业如当地最大家品生产商印度利华调升肥皂和牙膏的售价,制造业通胀指数升上一年半最高位的4.59%。

  印度第二大车厂Bajaj Auto主席巴贾认为,内部庞大的需求固然是印度经济增长的其中一大因素,另一个因素是政府的基建开支增加。

  据悉,全球最大车厂通用汽车、欧洲第二大石油公司荷兰皇家蚬壳等多个企业都觊觎印度巿场,据财长奇丹巴拉姆的资料,自2004年5月以来,海外企业为满足印度需求上升,在当地增设近3000家工厂,业务扩展项目价值接近210亿美元,促使政府增加基建以作配合,当中以钢铁、水泥和电力的需求最是殷切。

  位于孟买的水泥商会主席Sanjay Ladiwala表示,水泥价格创纪录新高,预期在需求上升下,水泥价格会继续扬升。他续称,水泥商的产能正在加大,只是还未来得及宣布而已。

  汇丰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师沃兹弗德指出,印度内部需求强劲显然引致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亦带起入口货品锐增。当地贸易赤字在今年首十个月增至4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急升逾20%。

  但另方面,由于印度小麦农业增加种植,提升全球供应量,并使小麦价格上月降至十年最低位。业界和分析员最新预测,印度小麦产量今年势创纪录新高,料升达8000万公吨,可望日后停止小麦入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