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电动汽车:明天的希望还是后天的梦幻?(上) -- 晨枫

共:💬231 🌺28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键是钢瓶本身的高压问题

安全阀对于钢瓶是有用了,对于外围环境呢?释放高压气体的地方会不会造成意外伤害?汽车碰撞以后,钢瓶会不会泄漏?泄露后的高压气体那也是很厉害的东西,会伤人的。

大街上运送高压钢瓶的车辆,都是有特殊证书的,司机也需要有特殊培训。这玩意不是是个人就能开到大街上去的东西。当玩具还可以,符合上路标准恐怕还早。

家园 高压容器上开口越少越好

否则就是泄露的源泉。高压容器泄露的危险不是污染,而是物理的,高压射流可比刀子厉害多了。泄露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起爆炸,这个危害就更大了。

家园 真是啊,有对数在那里呢

10公斤压力驱动气动马达可不算多高,我看气瓶的最低工作压力不大会小于这个数。这车我看索性用嘴吹得了,传动效率那么高?

300公斤的压力罐器壁要多厚,我要去问问我们的人了,我想要有1英寸(2.54厘米)。应该是特殊轧制钢板卷成,然后特殊焊接的。要是球罐的话,成本更高了。

家园 我觉得以现有的技术水平

解决任何独立的技术问题都不是难事。关键的难点在于市场化运作。关于减压阀的外围环境问题,我想是不是可以参考枪口消声器的原理,在减压阀外加装一个类似的装置化解高压气体的能量。即使不能化解能量,也要将高压射流指向安全方向,比如天上。要知道,枪口消音器的体积是很小的,因为它要符合便携的要求,而这个装置是车载的,体积则可以设计的大一些,难度也就降低了一点。关于碰撞安全方面,我想是不是可以设计一套吸能机构,来解决,实在不行也给气瓶装八个安全气囊。关键是要让气瓶所处舱室的安全系数大于现有轿车的乘员舱的碰撞安全系数。也就是说如果碰撞的烈度大于现有轿车的吸能范围,在乘员无论如何也无法存活的前提下,气瓶还能保证不因碰撞而爆炸,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气瓶的强度设计到可以承受两列火车对撞的那个级别。就好像飞机的油箱,设计者不会把油箱设计成万米高空自由落体坠落还不炸。因为那没有意义嘛。死者长已矣,气瓶可炸之。嗬嗬。

PS:请问如何在帖子里分段啊,我发的帖子无论如何敲回车都不能分段,总是自动连到一起。郁闷。

家园 村长算过了,这样的气动汽车相当于1升/百公里的油耗

等于235MPG,或者相当于Honda Civic的7-8倍。也就是说,你现在2星期加一次油的话,按照这样的耗油率,可以4个月都不用加油。这样的汽车吹口气就能跑,特别忌讳重量,要是气瓶体积大了,重量成三次方关系就上去了;吸能机构也是一样,要占重量的。气瓶的安全不是要从10000米高度掉下来还不爆炸,至少要在碰撞试验的能量级不爆炸。

你不是分段了吗?怎么不能分段呢?

家园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也没有相关的数据,在计算方面更是无法和您这样的大侠相比。我

只是觉得用压缩空气作动力这个概念很不错。我们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努力的去论证并最终实现

它。

您提到的钢瓶重量问题,我想是不是可以通过改进材料的工艺性能来解决呢,比如说如果

要达到同样的强度,我们是否可以用重量更轻的钛合金、碳纤维一类的材料制作气瓶?或者给

碳纤维再加点料改善它韧性差的弊端,再或者用工程塑料什么的。以前我们解决火车低速扭矩

不足这个问题,不是用过电传动一类的技术吗?虽然效率低,但至少可以达到设计目的啊。如

果连技术问题都解决不了,市场化运作就无从谈起了。

弱弱的问一下,法国人搞得这个东东气瓶里的压缩空气是液态的还是气态的?能否在气瓶的

出气口或发动机的入口加装一个电加热装置,达到类似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效果。如果长

时间电加热不可取,能否利用发动机自身摩擦产生的热能。也就是说把现在车子里的防冻液换

成压缩空气本身,即解决了发动机冷却问题,又利用发动机的热量使压缩空气膨胀,提高车载

气瓶内压缩空气的利用率。

我可不是民科啊,只是偶尔脑子里会冒出不少乱七八糟的想法。您要是懒得回答就直接说“

不现实”就行了。

看看这次能否分段。

家园 哈,能换行了

但好像每句话都换行,是故意这样的吗?正常打字的时候,可以接着打,系统会自动转行。需要分段的时候才用回车。建议试试这个办法。

碳纤维作高压容器还没有见过,或许材料的致密性不够?工程塑料没有那么高的强度。这么高的压力容器壁的要求和坦克装甲差不多了,没有用碳纤维或者塑料装甲的。

压缩空气动力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方向,但是在一些本质问题上没有解决,技术上是没有前途的。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压缩空气动力没有冷却问题,减压后温度降低(理想气体定律),所以容易造成机械和排气系统冷凝甚至冻结。用液态空气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一辆液态空气罐的卡车,直观感觉没有300公斤的压力,但看看那罐的大小,比一般罐车小一号,底盘也是加重的,说明了罐的重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工业上的乙炔钢瓶大概只有17公斤的压力,已经是小心轻放了,敢粗放操作的要当场请开路的。压缩空气动力需要300公斤,可以想象这钢瓶是什么样的

家园 您不是在西西河里直接输入的吗?

感觉上象是在别的地方输入后贴过来的,或者是用了某种输入软件?

家园 没有和您抬杠的意思啊

我看到的资料是说工业用氧气瓶设计压力30MPa,压力表最高到1530MPa就爆表,实际上一般瓶内压力是12-14MPa,1MPa=9.8公斤/平方厘米,所以一般氧气瓶的工作压力是120-140公斤。您说的乙炔瓶是17公斤这是不是受什麽其他因素影响?[URL=]压缩空气动力需要300公斤,可以想象这钢瓶是什么样的 [/URL]是不是用2-3个气瓶可以解决?

家园 关于高压气体泄漏,印象很深的是,泄漏以后气体所过之处直接

就结霜了。感觉真的是

要是喷到人身上是不是直接被冻死哇?

家园 人死了也不能爆炸啊

别的车里兴许还有活人,还可能有路人呢,再说如何判断车里的乘客全死了呢?气瓶爆炸可是比油箱爆炸厉害多了,那么厚的瓶壁,简直是一高磅炸弹啊

家园 别担心,知道你不是在抬杠

即使氧气瓶是120公斤的压力,把它们串联起来是不能得到更高压力的。这不像电池,可以串联起来提高电压。

关于输入语法的建议:URL是用来引用链接的,非html地址用url要出语法错误。如果你要作引用,应该用quote代替上文中的url;如果要作黑体、红体、蓝体,用bold、red、blue。

家园 高速的高压空气直接有穿透性的

有可能把人直接打个窟窿。

家园 还好,还好没打在自己身上……有些事看起来其实蛮好玩的,

正是可远观不可近渎……下次有钢瓶一定要远远地。

家园 对于晨大的谆谆教诲先拜谢一个

怪我没表达清楚。我的意思是将若干个加厚气瓶串联工作。这样既可以得到较高的气压,又可以将爆炸的风险和损失降低,还可以将他们塞到车身的角落里用来配平载荷。高压管线应该不是问题,柴油机的油管压力据说有100MPa,人家不但高压了还共轨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