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在医学院学习的日子 - 探索人体的奥秘 -- Ni28
俺一直潜水来着。终于忍不住上来透口气。
今天整理自己的n个硬盘,惊奇的发现一个名为memory.doc的文档。心想一定是自己什么时候犯酸写下的什么。打开后却是一片空白……
转眼已经大学毕业m年了,回头看看,也颇有些记忆没有被岁月冲淡。也许记忆是不会被岁月冲淡的吧。
就聊聊俺的大学生活,算是对那段日子的纪念吧。想到哪写道哪,并非存心挖坑。大家看看就算了。砖头的不要,鲜花的欢迎。
——————————————————
上中学时,俺对生物就很感兴趣。数理化则一直平平。也参加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竞赛”,得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奖励(好像也没有能在高考时加分的奖励)。高考后报志愿,觉得学生物不是很现实,嗯,当个医生好像很不错。于是就找了个医学院报上了。
大学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俺宿舍七个人,来自七个省。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但第一学期的课程中竟然一点和医学有关的东西都没有。实在是无聊,俺就跑到图书馆去借了些解剖书来看(那时都想作“色真”啊)。可是看那玩意儿很是费神,一会儿俺的心思就跑到斜对面那个很有气质的学姐身上去了。
后来俺在图书馆的地下室里发现了另外一些很能提高学习解剖兴趣的书。对了,那个地下室冬暖夏凉,是个读书发呆,会见周公的好地方。什么书能提高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呢?是一本法医学图谱。其动力来源于俺对图谱中一部分图片的好奇:比如这个部件原来应该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位老兄的脸上多了个嘴巴?这个位置应该是什么,怎么会变成这样?等等,等等。
回到宿舍,俺汇报了俺的发现,同学们好像都很感兴趣,于是这本图谱就被借了出来,作为俺们宿舍午餐的学习材料。大家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态度,对每一张图予以详细的推理、分析。后来,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提出抗议,于是俺只好把它还了。对了,那本图谱貌似在我们批阅以前已经被传阅过很多次:线装的本子都快散了。
下潜休息。
我就希望看关于这些的,解剖啊,凶杀之类的。
尽管同学们盼望学习医学的热情很高,第一学期的课程却是和医学很是没有关系。可是由于咱们对医疗工作者的需求量很大,学院设立了一条培养人才的快速通道,对了,您猜对了,医疗专科班。由于专科班的学制是三年,他们的进度可谓神速:当我们还在学着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学习解剖学这种很有前途的东西了。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当时的基础课还是太薄弱。培养一个真正的技术过硬的医生,窃以为至少要七年。国内很多五年制的医学院,大大削减了基础课程的分量。一些科目,比如化学,生物等课程,甚至数学,深入一些还是有好处的。
扯的太远了,拉回来。
却说俺们精力比较过剩,学院又有一些个学生社团在招兵买马,于是就加入了一个。可也奇怪,都忘了是什么机构了。大概是因为当时也就是三天热度吧。却记得这么一件事。
那是一个傍晚,这个社团有个欢迎新鲜血液的party。俺和一位班上的老兄去的比较早。地方是借用专科班的教室。前面说过了,专科班的进度比较快,他们已经在学解剖学了。所以那个教室后面的桌子上面放了一些大个白色搪瓷盘子。里面放了些心、肝、肺等内脏 模型。
这里要说一句,由于解剖学学习的基本是形态,讲课时模型就很重要。否则老师在上面讲这心脏的左右心室、心房是怎么怎么,如果没有模型,基本上很难讲清楚。一些复杂又重要的器官,通常用模型。而另外一些,可能就不是了……
却说俺们二人坐在后面,比较无聊。俺就去观察那些“模型”,还饶有兴趣的把那个心脏模型打开来研究。待看到哪个肝脏“模型”时,俺就想,这个模型也作的太逼真了吧,和农贸市场卖的熟猪肝一个样。凑近一闻,呵呵,这个可不是模型。回头问那位老兄:“这个肝儿不是真的吧?”
“肯定是假的。”他说。
“那你拿起来俺瞧瞧”
老兄满不在乎的一把抄起,但看他的脸色一变,就听“扑通”、“咣啷”,肝儿掉到了盘子上,盘子又掉到了地上。老兄冲出教室,冲进洗手间,十几分钟后才出来,还狠狠地瞪俺一眼。
俺在那里收拾残局,那个肝儿表面很是油腻,硬邦邦的,不知是被怎么处理了一下。若干年后,在普外科实习时,主任奖励俺拉钩拉的好,特意让俺摸了一下正常的肝脏,感觉就和新鲜猪肝一个样。那时才明白,肝硬化真的是肝 —— 变硬了。
其实,医学生并非天生大胆。接触的多了,就无所谓了。就说上面这位老兄,在俺们开始学习解剖学后,就常常一手拿着包子啃,一手抄起个零部件研究……倒不是他有这怪癖,盖是因为老兄经常起的比较晚,而俺们的教授又喜欢在每堂课前对上一次讲过的东西进行回顾。通常的形式是他拿着个零件,从花名册上随机点一个人,让这位同学回答一些问题。老先生很是严厉,于是每堂课前大家都要好好准备。于是就很是有几位同学是一边塞早餐,一边研究那些零件。
小心别啃错了……
聊起来,印象最深的是要背书。号称学医的考试前就是看谁能熬夜复习背概念,考试前2天2夜不睡觉背书很正常,就打个盹。
推荐你看《医生杜明》
想当年同班一好汉在图书馆中觅得尚健全的《法医学图谱》一册,男同学们竞相传看,并依此比拼忍耐惨状的功力。兄弟几个没心没肺,当时边捧着饭盆进食,边翻阅欣赏爆炸伤彩照 -- 吃的是猪肚子,看得是X肚子,变态得紧。
《法医学图谱》对男生来说可看的还有一样,咳咳,这儿就不说了--谁都有过青春期不是?
女生看不看,我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联谊寝室一碎嘴的女生在我们的光棍之家为了什么事喋喋不休,兄弟我烦的忍无可忍,厉声喝道:“再说,我把《法医学图谱》翻出来给你看!”
话音刚落只听得“嗷”的一声,MM遁走无踪......
在美国,学制不一样。上医学院的(包括牙医)学生,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上来第一学年第一星期就是解剖。我记得第一堂解剖实操,就是把上胸部和上臂的皮肤,包括乳房都拿掉(strip away)。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从胸到腹部,下身,腿,再回头部。
至于解剖到了“关键”的部位吗,大部分都不是小孩,有的实战经验丰富,有的还是孩子他爸、孩子他妈了,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了。只是用刀割吗,还是第一遭,大多心理也是墨念“上帝保又”“哦呢陀佛!善哉,善哉!”“真主在上......”
解剖时,手套、围裙、相应制服一应俱全。毕竟都是千辛万苦才进医学院,谁也不想这么快就为科学献身
因为尸体都是捐赠的,到了期末,整个医学院的师生在chapel为施主举行一个集体的悼念活动。
啃错了,也没关系。反正饭堂的肉供给量不够,正好补一补?
什么医生杜明啊,楼下的房客啊,统统看过了。
您大概也见过这样的场景吧:
一个本地同学从家拿来个水果罐头与室友们共享,在众饿狼注视下刚掀开罐头盖儿,就听得一阵急促的大小匙子碰击罐头及互相撞击的金属乐,开罐人尚未放下罐头盖儿,水果如变戏法般的就没了,连汤渣都不剩。此时绝无人说话 -- 大伙儿个个都鼓着嘴嚅动不迭呢。
说实话,爆炸伤是最恶心的,咱那也是看多了练出来了。随便找个正吃饭的就翻给他看那一摊一摊的红白物?靠,我们的宝书《法医学图谱》准立马被呕吐物覆盖了!
Color Atlas of Forensic Pathology
ed2k://|file|Color%20Atlas%20of%20Forensic%20Pathology.pdf|32203240|EC88F4B2516D40FF640D14D10D04241B|/
Handbook of Forensic Science
ed2k://|file|Medecine%20-%20Handbook%20of%20Forensic%20Science..pdf|19149268|E496E52BC0201EF36DC1B4A6987C773D|/
Forensic Pathology--Causes of Death, Time of Death, Decompos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ed2k://|file|[eBook]%20Forensic%20Pathology-%20Causes%20of%20Death%20Atlas%20Series%20-%20Time%20of%20Death,%20Decomposition%20and%20Identification.pdf|14887139|B7B17632E8E1FDBDD169F19E618767EC|/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一个学期就嗖的一声飞了过去。
第二个学期,开了“系统解剖学”和“组织与胚胎学”。这两门科都可以归于形态学。“系统解剖学”,简称系解,是把俺们身上的零件按照功能来分成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比如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这些系统就像一个个跨国公司,满世界都有。系解就是研究这些公司们是如何分布、以及各个部门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记得是从运动系统开始的。人体的框架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于是俺们花了很多时间认骨头。其实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猪和人还是很近似的。各位有没有啃过排骨?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猪骨头?有没有注意过骨头上有这样那样的隆起、凹陷?他们都有名字。这些名字都要记住。不只名字,还要记住它们的位置,因为以后这骨头上还要长肉呢。
前文提到俺们的教授很是严厉。上第一堂课,就教育俺们要尊重标本。然后就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有那么一届学生,给骨架标本(又称骷髅的那个东东)的嘴里塞上了一根烟。
本堂课无事,科间休息。
上课。老教授刚要开讲,猛然发现,那具放在窗口的骨骼标本,嘴里不知被谁塞进了一根粉笔。那姿势就好比一玩世不恭的小混混,倚在窗前,面带微笑在听课。老先生一愣,随即扫视了一下俺们,没有发作,继续讲课。
可也奇怪,那堂课大家都上的很不自在,总觉的俺们班上多了个人,还特吊,竟然刁着香烟听课!
本堂课无事,科间休息。
上课。那根粉笔不见了。
从那以后,大家对标本都很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