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愚叨]坚定不移地反对坚定不移地跟随后现代主义的光辉旗帜 -- 瘦形胖子

共:💬18 🌺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恩,对于这点,在下的感觉是

钱穆先生的文字功底上更加精到,字字皆有出处。马老先生就是拿孔先生的文字当成个因由,为的是说明了自己的意思。这里面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一个合适的问题。钱先生的观点适合钱先生的生活方式。马先生的观点适合马先生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论语》里孔先生的说法,也不过就是适合了孔先生于那时那地的生活状态罢了。关键的关键是孔先生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也就是说,孔先生这么说的背后的道理才是根本。

说儒家迂腐,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后世儒生们教条了先人们的一言一行,而不是在意先人们的言行背后的原因。这个也就是食古不化的本意吧。

家园 胖子赞同丁兄的观点

说到底,道家的要求也就是要让自己的身心合同于道也就可以了。至于说后世道士们研究的什么长生久视,更或者一些个其他的歪门邪道的东西,也许老子这老爷子瞧着了也要气得跳脚骂人的,呵呵。大道至简,当吃便吃,当睡便睡,就是飘逸。真正根本的东西也许就是些个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家园 【原创】(外二篇之佛道儒三家的一个鼻孔眼出气)

恩,胖子脸皮厚,就继续大言不惭了。

举例说明。

初中学平面几何的时候,大家大致的过程都是类似的:先背公理定理推论,然后的就是一次次的因为所以,翻来覆去的学习怎么证明一道道的命题。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常见的现象,有些孩子,公理定理推论背得滚瓜乱熟,含义也搞得清清楚楚说得头头是道,可就是一到证明的时候就抓瞎,不知道该怎么开始。面对这样的学生,当老师的也烦心。甭管老师怎么努力的讲解,这道题明白了,下道题就又废物了,就又回到老师那:“老师啊,您就告诉我该怎么证明命题呗。”

胖子这里举的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些必需的概念。

可以类比一下。几何学里的公理定理推论就是前人们总结出来的道理,就是可以学习得来的知识,可以背下来的说法。几何学里的老师给大家范例证明的过程,就是老师展示知识的使用方式,通过一道道的例证来说明自己的思路。而这里最关键的就是怎么证明命题的思路,这个就是智慧。这个东西是谁都教不了别人的,甭管是多好的老师面对多努力的学生,这个东西就全靠学生自己了。

也就是说,知识是可以学习得来,但是如何使用知识的这个背后的道理——智慧,绝对是学不来的,这东西靠的就是另一个过程,几何老师们的说法就是靠憋,一旦明白了就豁然开朗,老师们就说这孩子开窍了。

这里还是先说儒家。

孔老爷子总结整理了颇多的大部头。用老爷子自己的话说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因为老爷子显然认为,这些个东西,前人们都说过了,而且说得明明白白的。孔老爷子不过是把这些个东西用一个系统来整理一下罢了,所以孔老爷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思路系统总结整理下来,被他的门人们传承推演,就是后来的儒家了。也就是说,儒家,是孔老爷子用适合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的早已经存在的道理,是孔老爷子自己思考推导这个道理的角度。

然后这里还可以继续的类比,比如儒家的大部头《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语录体文字。这里就可以继续类比下去,我们就可以把《论语》看成是孔老爷子和他出色的门徒们,利用他们已经明白的这个道理,在面临着他们所处的环境背景下的言行以及思路。或者类比下前面几何课的说法,那就是几何老师给大家范例证明的过程。老师明白这个道理了,老师给你们证明一些个例题,但是最后能不能学会证明的本事,还要看学生自己。

所以《论语》里才有类似的抱怨: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言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也就是,对于儒家的哲学来说,儒家的体,就是孔老夫子的整理,这些记录在儒家的六经里。儒家的用,最大部头的就是《论语》。然后的,儒家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大儒的名言轶事,也是儒家学说使用证明的范例。基本上说,儒家的基本目的就是济世救民教化育人。也是因此,亚圣孟子才说,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孔老爷子也才会选择有教无类。

再说道家。

道家的老子老爷子本来据说是什么都不想说的。不过就是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时候被关守拦下来了,于是强为之言,成五千文,是为《道德真经》。也就是说,不管老子是否本心愿意,老子的《道德经》也是教育领域的产品。不过《道德经》是学生逼学的效果。呵呵。

这点上也可以看出来道家的方式,对传人是有所选择的,经常的说法就是根骨上佳,因为道家显然想传授的是更高级别的道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道家才有可能表现出来超凡飘逸的效果,因为他的目标人群显然都是高手高手高高手级别的,有这样的选手出场,想不脱俗都难。

这点上儒家道家的合理搭配也就可以看出来了,孔老爷子有教无类,什么人都教

,普遍培养。然后道家再从中拔高,重点选拔。这点上孔老爷子自己也在《论语》里说明了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所以孔老爷子才会习惯性的回避问题:未能侍人,何能侍鬼。不是不懂,而是不说,因为显然《易经》的《十翼》是孔子的作品。

其实,孔老爷子也是明白飘逸的,比如《论语》里所谓三十而立什么什么的最后就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人的观点认为,这样的儒家学下来几十年,最后就傻得成了习惯,不敢越雷池半步了。胖子的意见倒是,孔老爷子的意思是,几十年的礼守下来,最后智慧开通了,明白了孔老爷子做事背后的原因以后,那就跟孔老爷子一个档次了,那孔老爷子立下的规矩对这样的人也就无效了,这样的人显然已经可以立自己的规矩了。立规矩的人还会逾矩么?谁说孔老爷子不明白什么叫飘逸?

最后说佛家。

显然的,想对儒道。佛家是外来的。是在中华文明以外的系统之下产生的东西,另一个思维体系的产物。所以的,在那个体系之下,也就是印度文明之下,佛家承担的也同样是类似儒道两家的类似作用。不过是,在胖子看来,佛家是把儒道两家的作用合二为一了,比如,佛家说佛门广开,普渡众生。可是佛家同时又说,佛渡有缘人。抛开神秘学的角度,这个也可以说是佛家版本的普遍培养重点选拔么。

所以,从佛家学说的构建体系上讲,也就兼顾了儒道两家的全部。比如,佛家有体,佛经里有大段大段的佛理,就是为了尽可能的说明道理本身,相当于几何学的公理定理推论。还有佛家的实例,无论是佛经里说佛祖的故事,比如《愣严经》,还是《高僧传》里,都是实例 ,就是老师们的范例证明。还有,对于高手们,呵呵,就是说有智慧的学徒们,又有不同的分支体系,比如佛家就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是为了修空的话,那大乘就是为了启用,也是针对不同级别的选手制定的选修科目。

所以的,这时候说回到最开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圆圈平衡说。在中华文明体系之下,儒家是圆圈上过圆心直线的一个交点,那道家就是这个圈上的另一个交点。这两点的实力均衡,就维持了整个中华文明体系的平衡。那佛家,就相当于外来的另一个圈,在儒道两点上各加上了等重的砝码,因而使得中华文明的这个圈更加厚重踏实。当然,佛家的这个圈为什么要移过来,这个就是佛家自己的选择了,达摩祖师的话说:东土有大乘气象。

于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倒,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里面,也必然的有其内在的原因。当然,这里也不是说这个文明就能永远持续下去,而是说,相对于其他文明的构建方式,中华文明的体系更加稳定有效。

所以说,为什么在中国就能够做到三教合一,因为古人有大智慧,明白这些学说的本质,都是智慧。不过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针对各种不同特点的人,讲述的同样的一个道理。

推论一:一个旁证,古代的宗教,大多都是语录体的格式,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各个宗教的教主,在用自己的实际范例,来证明给他的学生看。希望他的学生能明白这背后的道理。

推论一点一:道家相对其它学说没有采用语录体,而是通过说明的方式《道德经》来立意,是因为这个文明体系下的另一个学说儒家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实例范证的任务。不过即便如此,后来的,比如庄子的寓言,还有道家的《神仙传》,也已经开始弥补这个缺欠了。

推论二:也是因为中国古人大智慧的原因。中华文明才可以兼容并包,伊斯兰教也曾经使用儒家的警句。犹太教,也可以完全融入中华文明圈,以至于不见踪迹。

Ps:几何学采用的因为所以的论证过程,就是逻辑学的思考过程。而逻辑学,在西方的思维体系下本身就是哲学的三大分支之一,另两个是伦理学和美学。所以,几何学上学生们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习哲学时必然面临的问题。毕竟,哲学本身就是智慧之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