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莫斯科战役的余波 -- 冬、春季大反攻 (原创) -- zzw78
英国从19世纪末期就开始衰败,比如在教育上跟不上德国和美国,某些重要工业产量上也跟不上,而那些所谓的殖民地到了后来实际上就是拖累,反倒没有起应该的经济作用。
恐怕还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再不进攻,以后就很难说是谁在进攻了。
他靠这个政策起家的,他要是想肢解苏联,那就要改变这个政策,让无数的“穆斯林”“斯拉夫人”“黄种人”继续保有他们的家园与日尔曼人共同生活。这样的话,他的理论基础就削弱了。
而只要英国继续存在,法国就不能稳定,甚至德国本土的安全都不能保障。而且德国海军要想在地中海发挥作用就必须通过不列颠海域,不解决英国,这个就是痴人说梦。
盟国方面来说,若失去了英国这个前进基地,米国还会不会继续参战就很难说了,很可能会全力进入太平洋战线,支持英国在本土以外建国(比如印度),而对欧洲实行孤立主义。
美军如何跨越大西洋搞大规模登陆呢?对美国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好处呢?
不列颠空战若不是他战略错误,消灭英国空军是可能的,如此则英国海军至少在英吉利海峡就成了摆设,英国本土就相当危险。
苏联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给中国带来的极大的影响,而且在制度层面特别是党的组织性、纪律性方面带来了更先进、更有效率的体系,从而使中共在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上对其他政党有了质的超越性、先进性,并在长期的革命和战争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现在的中共而言,这些因素还在起着有益的作用,唯一的缺点是改开弱化了党的组织纪律性。
粗略看了一遍,这种统计方式很不靠谱。比如88300架飞机这段。当时很多飞机不是飞行中被击落的,而是被德军击毁在地面。除非飞行员都住在飞机内,否者一架飞机摊上1.8个飞行员很不靠谱。还有火炮这段,火炮损毁不一定认为是炮组成员全体死掉,也有可能是短时间内连发造成炮管报废啊。总不能都按照极端的设想来。
“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西线胜利后,他就冲昏了头脑,企图在三个月内打败苏联。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这样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希特勒第一个战略计划破产了……决定放弃全面的进攻计划,搜索欧洲全力,准备向南线作局部的但被认为是打击苏联要害的最后进攻。……他企图迅速攻下两处……希特勒鉴于去夏分兵的失败,集中他的兵力向着南线。然而他尚欲……一举达成两个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毛选》第三卷884-8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