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朝鲜战争泡菜坛,之零 -- 逸云三洲
美军出动,皈依国景从,从一个排到两个旅,总要有点血贡。武夫赳赳,哪里好比沙门?罪过罪过,姑且就叫鲨门吧。不过也有只从军不出兵的,那就是真居士了(一笑)。
不出兵出什么呢?出医疗队。根据记载,当时有印度、丹麦、挪威、瑞典和意大利等国,以医疗队的形式参与了行动。不过这里面也好再分一分的,印度和挪威没说的,直接出动的就是军医单位;丹麦和瑞典的医疗队就不是军事性质的了,但从功用看,主要搞也是战地医护,挂到联军也算比较说的过去,不是打仗,是打仗支援,那么回事吧。意大利特殊些,意大利红十字第六十八医院主要是为韩国平民服务的,间或也服务军人,我以为还是民事范畴。不过我不是也不想搞国际法了,姑妄一说,您凑和听吧。
最早到朝鲜的是瑞典的医疗队,50年9月23日上陆,当时美军刚刚实施了仁川登陆不久。该医疗队是由瑞典红十字会出面组建的,派出志愿医护人员一百六十人,以后还有所扩大。不过在医疗队出发之前,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正式通知了红十字会,该项行动的全部费用将由国家承担。古斯塔夫五世是瑞典最后一个担任过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君主,也是最后一个享有某些行政权力的君主,曾积极谋求过恢复王权,讨了没趣之后,基本不太介入国家政治了。这次医疗队的事也是老国王在世时最后的公务活动之一了,过了不久,他就去世了。
瑞典医疗队到达韩国之后立即就在釜山商业学校的校园里设立了一所战地医院,起名叫瑞典红十字战地医院,25日就开始救治病人,确实很有效率。开始时有两百张床位,以后根据美军的建议,扩大到四百五十张床位,一度还曾到过六百张床位。战争时期,一共治疗了约一万九千多联军官兵。停战后又继续运作了一段,到57年4月10日结束。
如前所说,印度向战地派出的是一个军医单位,即印度第60战地急救和外科医疗站,由冉噶季中校指挥,50年11月20日到达釜山。12月4日,该部赶到平壤,正赶上美第八集团军大撤退,十天后正式编入英联邦二十七旅,以后其主体就一直随军在前线行动(二十七旅及后继者二十八旅),参加了很多战役,据载,51年3月,该站一个小组曾随美一百八十七伞兵团进行空降。该部另有一部分人员则在大邱一所韩国医院里设立工作站。第60战地急救和外科医疗站编制为三百四十六人,其中军官十七人。54年2月23日回国。
另一个向朝鲜战场派出军医单位的国家是挪威,51年7月19日,挪威第一陆军机动外科医院在汉城附近正式接治伤员。以后随战线的波动,医院多次挪地方。该院最初有八十三人,随后六个月里有一百零六人到达,但因为前面服务人员轮换回国的原因,保有总数只增为一百零六人。54年11月该部结束任务回国。
丹麦的医护队比较特别些,他们是乘着医院来的。怎么个意思?原来医院就是船、船就是医院了。50年7月,丹麦政府下令将一艘34年建成的8500吨的商船,改建为医疗船。改建工作一共进行了三个月。改建后的医疗船一共有三百多张床位,四个手术室、X光室以及眼科和牙科诊疗室等,以后根据需要又加装了一个直升飞机平台,根据伤员的回忆,船上的条件甚好。医疗船共配备有九十一名医疗人员,虽然总体算不得军事单位,但其指挥官就是一个海军准将了。跟大家不同的是,别人是医生轮换回国,医院咳跑不了,丹麦人就比较方便,开着医院就回去了,该船一共来来往往三回,每次停留约八个月,主要是停靠在釜山、仁川,但有时也去其他港口工作了。
交战双方开始谈判前夕,李奇微建议将该船作为谈判地点,既有自家的地盘实际,又有“中立”的名义;不过中朝方的看法就很不同了,自然没有接受了。停战后,该船于53年8月最后一次离开朝鲜,10月回到丹麦。随后便重新改建为商船,一直航行到65年,卖到西班牙拆了。现在只留下照片了,丹麦当时也曾发行过纪念邮票的,还有纪念钞。不过我是从来不会贴照片的,再说船这东西,最好还是要听萨书,图文并茂、眉飞色舞,又能讲得出门道,那才叫有劲,我是爱听不会说。只能算了吧。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看到最后一段,总算明白51年夏天李奇微建议谈判设在“丹麦医院船”上的来历了。
送花推荐。
所以跟着起一下哄嘛。要是苗头不对,随时太监好了,不打紧
那份资料也没有说。从情形推测,可能是北派。
当然因为它是居士了,但是在对方看,居士还是佛家啊,一笑。
不过要是中方同意了,真选上了,丹麦人就不好开着医院度假了。
这船以前是跑哥本哈根到曼谷航线的。德国侵入丹麦时,该船正好在船厂维修,就落到德国人手里。但因为缺柴油,就一直搁置没用。
奇异果是新西兰的特产水果了,又是这个小国的别称。还记得以前开车去大卖场,一箱一箱买奇异果回来豪吃的情形,现在到了寒冷之地,就再没有这种事了。依个人的看法,几块现仍在英王照耀下的土地上,新西兰人对王室的感情多些,澳大利亚人次之,加拿大人最淡。当然现在加拿大更看重美国了,新西兰则是紧跟在澳大利亚的后面,但历史的看,到了打仗的时候,美英加澳新这几个国家,因血缘的关系,总还是尽量互相拉扯着的。
新西兰最先派去朝鲜的,是两艘小型护卫舰,50年7月3日从奥克兰出发,到了日本后便立即加入了对运输船队的护航行动。以后又参加过仁川登陆。新西兰海军一共有六艘小型护卫舰、一千三百五十人参战。不过当时美国在空中海上的力量,总还是比较富余,真正要命的,是陆上的行动。特别在大田失守后,美国急切地需要地面部队的加入,于是加强了对盟国的游说,特别是针对几个老表。新西兰是老小,虽不是主攻方向,跑还是跑不了的。
50年7月26日,新西兰政府同意向朝鲜派出一支约一千人的地面部队。随即在国内开始了招募工作。由于二次大战过去不久,退伍的老兵甚多,招募工作进行比较顺利,九天之内,将近六千人报名,一千零四十四人获准加入,其中军官七十人、士官士兵九百七十四人,加上从正规军(职业军)中调入的少量人员,部队组建工作迅速完成。50年12月10日,新西兰远征部队从惠林顿出发,全军共一千零五十六人,其中的主力是新西兰皇家陆军第十六野战炮兵营,其他的部队还包括一个通讯排、一个运输排、一支轻便维护队和一支教导队。关于那支炮兵的番号,常有译为第十六野炮团的,当然REGIMENT直译为团也没有错,但英制炮兵和装甲兵的REGIMENT和步兵的不同,下辖中队,意译的话就应该是营,下辖连,似以意译为好,不容易混淆。
新西兰部队是在51年元旦前一天到达釜山的,稍事休息和训练,于1月21日正式加入英联邦第二十七旅的编制。这个旅的主体,就是从香港开来的英军第二十七旅,但英二十七旅去的不全,只包括旅部和两个步兵营,来朝鲜后,再接受澳大利亚一个步兵营,从步兵的规模上,算是达到一个英制步兵旅的要求了,但没有炮兵。新西兰部队加入之后,该旅总算有了直属炮兵,不用再从美军那里调剂了,从旅长的角度看,就叫大感欢欣。因为英美军队之间的配合,较之英澳新合作,终究隔阂得多了。
第十六野战炮兵营装备的是二十五磅炮,一共二十四门。我这个人,在武器上外行得很,美国人的火炮是按口径算的,这才明白105榴和155榴尼,结果又来一个按磅论的,看来是存心折腾菜鸟倪,好在河里明白人多,从前问过了,新西兰人的二十五磅炮,大概就略同于105榴吧。这样一来,第十六野战炮兵营的火力,应该就强于美军105榴炮兵营了,因为美军一个营只有十八门炮。不过新西兰人的二十五磅炮,据说型号较旧一些,至于旧型炮比之新款炮有没有弱点,有的话又弱在哪里,什么射速射程操炮维修便利程度,这就又是为难武器菜鸟廖。搁过不提吧。
新西兰营的炮旧,人也‘老’,颇多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兵。炮旧反正不能是优点的,兵老就是了,A虽然菜,这点还是明白的。兵老,经验多技术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心理优势了,这对那场战争中的联军炮兵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一级的炮兵,直接拱在第一线步兵的后面,中国军队又是打穿插起家的,往往一弄两弄,炮兵就成一线了。美国某些炮兵单位,一到这种时候,撒鸭子就跑,造成一段时间里,炮兵特别是装备损失很大,在对方完全无力空中攻击的条件下,出现这种程度的损失,颇为难堪了。第十六野战炮兵则由于官兵成熟,虽然也多次碰到这种情况,就比较镇定了。
该营最危险的一次经历,可能是在五次战役中,当时英联邦旅是预备队,炮兵营被派去配属韩国步兵第六师作战。志愿军发起强大攻势后,韩六师一家伙就溃了下来,新西兰人措手不及,韩国步兵DD转眼就不见廖,眼看着就和中国步兵DD玩上了对眼游戏,幸亏作战经验老到,英国军史家比较矜持,只说当时该营困难地撤下来归建,美国军史家就直一些了,说英国人一贯对这种情形轻描淡写,当时其实很危险了,该营能够带着所有的大炮撤出来,表现相当好了。
可是跑出来也不完事,战线出现一个大窟窿,不能不补啊。美军指挥官一面严令韩军收拢部队反击,一面再令新西兰炮兵前去助阵。不过这次不敢让新西兰DD单独去了,英国GG还是有责任感的,派了一营步兵保护着。可到了那里,还是没辙。我说起来囉嗦,借一句美国人的评语,叫: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韩军疯跑。一家伙就又把新西兰炮兵给晾在那里了,好在这次十六营已经熟门熟路,又有一个英国步兵营护卫,表哥表弟互相照顾着,有惊无险地回去了。
英联邦第一师建立后,新西兰又加派了一些部队去朝鲜,主要派给第一师师部的通讯兵,以及第十运输连,从而使新西兰地面部队数量增加到一千五百五十人。对一个小国来讲,数字已经很可观了。第十运输连,后来成为最后一个撤回新西兰的部队。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可佩。
不过也要想得开。档案远不能解决一切。一是你能看到的总归有限;一是档案一样会有虫;三是就算白纸黑字,也有解读问题,想吵,总还是有机会的
倘是兴趣出发,总以自己开心为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