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陕西杂忆之四 — 寻访高家堡 -- 咸阳不再游侠

共:💬8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陕西杂忆之四 — 寻访高家堡

  这里确是陕北了,由于时差的原因,天亮得也较北京晚些。一早,我便离了呼家老店,径投汽车站而去。对神木的印象虽有些失望,临行之际还是有些留恋的,像这种地方,今日匆匆而去,不知何年何月再有机会故地重游了。

  路上车辆还不多,行人也很稀少,整个县城还没有完全苏醒过来。在淡淡的晨雾中,沿着东兴街向南缓缓而行,到惠泉路上再折向西去,直至窟野河边,往北一点儿就是车站。站上赶早的客人,去往四方的车辆,和卖早点的小贩已然聚集了不少,其间尚夹杂着往来揽客的伙计,颇有些喧闹。高家堡在神木西南,直线距离只三十余公里,去往花石崖、太和寨方向的车皆顺路可达,我搭乘的一趟就是开往太和寨的,同行的尽是当地的老乡。

  从地图上看,这一带处于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可实际上却没多少沙漠气象,车上路以后,时而是高地不平的土坡,时而是散布着一丛丛的杂草和灌木的旷野,而基调却总是黄的。过不多时,人们呼出的水汽凝在车窗上,便什么也看不到了。

  这条沙漠和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自古是游牧和农耕两种民族争斗的场所,长城正由此间经过,从东北到西南,斜穿整个陕北。在此种地域上,附近州城府县的兴废变迁都和边防有着极大的关系,不少地方都是古时的军事要塞,其中的居民亦不乏当年守边将士的后人,今日前往的高家堡就是一个典型。堡应该读作 “补”,有时念白了也叫“普”,是种有城墙的小城,里面可以驻扎人马,战时也可成为附近居民避难之所。小一点的堡也称为“障”或“寨”。堡是和长城相辅相依的。屏护中原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边墙,而是由多种建筑结合而成的立体防线。长城周围有以烽烟传送军情的烽堠(也叫墩),有驻兵屯粮的堡寨,也有统辖一方,充当军事中枢的城镇。陕北地区长城沿线,有“一里一墩,五里一台,十里一寨,四十里一堡”的说法。昔年范仲淹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延边招讨使,抵御西夏的时候,曾在今陕北西部和宁夏之间的一片地区,广布烽燧,大兴堡寨。在其名篇《渔家傲》中有一句: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正是昔日堡寨的绝好写照。

  如今陕北的长城大多漫灭成了土埂,而留存下的堡尚有三四十个之多,高家堡即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个。据《榆林府志》记载,高家堡乃“明正统四年(1439 年)巡抚陈鎰建,成化中巡抚余子俊展修。城在平川,周三里二十九步,楼铺十五座,系极冲之地。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巡抚涂宗浚用砖包砌。”统辖长城四十二里二百三十八步,并墩台四十四座。

  路上我心中一直期盼着一座城的出现。不知不觉中,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太阳已升的好高了,南面一侧车窗上的霜渐渐化去,只见山路下有条小河正与我们相伴而行,潺潺流水在片片冰雪覆盖的河面下时隐时现,泛出粼粼的光,映得四周的冰雪也格外晶莹,悦目得很。车行了一程,前面到了一个小镇,公路两旁出现了些店铺,这里就是高家堡了。

  刚到高家堡的时候惶惑了好一阵子,因为看不到一点儿城的迹象。原来这临街的东墙完全被路边的店铺和民房遮住了,东门又深埋在两侧的房屋中很不显眼,直至转到城南,看到半段条石砌的城墙才确信自己没有弄错。这半段南墙也已是残缺不全,上半截砖砌的部分和女墙基本上都毁了,偶有存留下来的也是长满野草的土坯。墙外即是农田,一只牛正俯卧在墙根下晒太阳,墙缺处闪出一条小巷,通向城里。

  这城很小,东西长,南北窄,每边总不过是三四百米的样子。沿着巷子往北走不多远就到了城中的东大街上。左边一拐,见一座三层小楼横在街中,上两层是红色的木结构,四角飞檐,错落有致,底下一层是砖石结构,中间有十字穿心的门洞,贯通城中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是小城的中心。在东大街这一侧的门洞上方蓝底黄字,书着“中兴楼”三个字。穿过门洞来到西大街上,北面临街有一排青砖平顶的房舍,像是近代的建筑。起首两间夹着个小院,门楼上有水泥的牌匾,砌着“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再上面还有颗五角星,让人的记忆一下回到了解放初期。院里面有几间窑洞似的建筑。旁边的房子上也有类似的牌匾,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看门面仿佛是昔日的国营商店。再往前就是西门了,西面的城墙基本全毁,只有这个门洞尚在。

  城中最宽敞的是南大街,据说是以前的商业街,如今却冷清的很,不知道是否和季节有关,路上看不到几个行人,只有中兴楼下摆着个豆腐摊儿,聚着两三个买豆腐的。这一侧是中兴楼的正面,门洞上方也有块匾,书着“镇中央”三个字。南大街两旁的房屋尽是店铺,基本上都是青砖灰瓦的老式建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代的产物,虽然大部分都关着门,也可以依稀想象到往日的繁华。南大街上还有汽车站,车站旅社和高家堡公社礼堂,一样的水泥牌匾,和西大街上那家银行当是相同时期的东西。在北大街上也看到过一个类似风格的院门,门楣上水泥砌着“高家堡红旗生产大队”几个字,上方是颗五角星,再往上却有个财神庙的招牌。

  真正的精华还在巷子里,虽然人家院子都是关门闭户的,可光看这门楼上下古朴精巧的装饰就够赏心悦目的了。偶有开着门或墙头矮的,向里瞥一眼,更是叹为观止。我不懂建筑,说不上这些房子是什么年代的,用的是何种营造法式,只见那残破的照壁,斑驳的列柱,彩绘的穿廊,雕花的隔扇门和白纸糊的窗棂格,无一般不是古意盎然,历尽沧桑的。行走其间人也变得很谨慎,不敢有半点儿张扬,连照片都不敢乱拍,生怕惊散了历史的尘封,加速这个小城消逝的步伐。

  这样四下转了一遭,最后出了西门,门外不远处是秃尾河,正是来时在车上见到的那条小河。冰封的河面唤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踩在田埂上,高一脚低一脚地来到了河边。玩儿了半晌,才又绕到城北。北边的城墙保存的比较完好,东西两端的城角凸出一块,起到增加防御力的作用,上面以前应该还有角楼。从这面墙大致可以看出高家堡当年的轮廓。

  在这里总要住上几个月才能对整个小镇的状况有些真正的了解,可惜我只有半天时间,今天还要赶到榆林呢,看时间已过中午,得准备上路了。来到东门外,在一个小店里边吃面边等车,又和老板聊了一会儿。据说城中原来尚有许多牌坊和寺庙,在文化革命的时候大部都毁去了。现在时代的发展速度较以前快得多了,真不知道这个城和城中的一切还能维持多久。记得以前去山西广武,那旧广武城保存的比高家堡还好,整个城就是一个村。当时城外正在修路,据说全城的人都要搬出去,留下一座空城来搞旅游开发。时值夏末,傍晚不少人都蹲在街边乘凉聊天,只我一个不相干的人背着小包走在城里。一个老大爷问我:“你是搞旅游的吧?”我答道:“是呀!”老大爷只说:“好啊!”至今仍不知是何意。

  车来了,是回神木的。直达榆林的车已经没有了,只能先到一个叫神树沟的地方,是在神木到榆里的公路上,到那里再拦车。在神树沟下车后,正是午后时分。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空气十分清爽。看着四外的山野和远去的公路,一时兴起,不等车了,走一程再说!

*注:此词有异文,有的本子用“障”字,可作城障解,有的本子用“嶂”字,可作山嶂解。无论何种解释,此一句描画的皆是昔日堡寨之景。

关键词(Tags): #高家堡#陕北#长城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初到此地

自己先回一个,元旦的时候去陕西走了一趟,这一阵子一直在天涯blog里连载游记。有人说这个地方不错,建议贴过来。初到此地,请大家多指教啊!

家园 要有照片就更好了

对这样的地方,一贯是很喜欢看看,就算是自己不能亲自去,看看写的文章,也是很向往。

如果能有些照片的话,也许还能看到建筑的风格,城墙的风格。现在这样的古迹已经越来越少了,有点可惜。其实,这样的古迹保存的好一些,旅游探访的人绝对不会少,一则对经济有好处,二则也算是文化的保留吧。

家园 外张内驰,好。
家园 图片可以看这个链接

我去的时候没怎么拍照。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了另一个人发的照片,也是这一两个月拍的,不过没有文字,呵呵。。 两个结合着看吧。

外链出处

家园 好!花!
家园 欢迎下河~

这标题的【文摘】二字何解?

家园 人口不多吧

前几年去榆林也就两条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