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刷盘子 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有感 -- autoeagle

共:💬41 🌺103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1国家计委苏联同行的笑话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

  在看台上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

  KGB头子说:“不是我的人。”

  国防部长说:“没见过他们。”

  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

其实论起水平,苏联国家计委比中国国家计委强太多了。当中国国家计委还在排排坐,分果果的时候,人家建立了一个包含数万种产品,包含数万个生产厂家的非常精巧的数学模型,国家计委直接给这些生产厂家下计划,组织运输,调拨原料。当年说到这里,那个八卦老师露出颇为神往的表情。

顺便说一句,计划经济的本质就三条:总量平衡,基数增长和突出重点。总量平衡就是各种产品生产量和需求量基本一致,基数增长就是按去年基数增加个确定的百分比,突出重点就是对某些战略性项目不计成本,完全满足其需求。

可惜,以上三条却一条都没有做好。

总量平衡方面,由于计委工作线条太粗,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往往出现某种工业品产量达不到计划,从而影响后面整个产业链条。“专注于方钢车圆钢,圆钢削方钢的机床厂,某机床厂的八卦”想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基数增长,中国国家计委工作人员没有数学模型,没有多少懂技术的,也没有多少懂经济,基本上都是一群转达文件、组织会议的官僚干事。基数多少,增长多少,靠的是领导面子和自己拍脑袋。

突出重点方面,国家计委手上就那一百多家援建大型企业的产能,重点需求却多的很:两弹一星,三线建设,军队正规化,援助亚非拉。结果就是勉强保证战略重点之后,其他技术改造、扩大产能、新产品开发等等“不太重要”的需求就被忽略的。其结果是,中国80年代初的工业体系还是苏联50年代水平,而苏联50年代水平大致和欧美30年代水平接近。

不过水平低劣的中国国家计委还是为中国经济作了贡献,一方面,国家计委比毛主席大跃进还是做的好。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计委指望不上,下面的工业企业为了相互扯皮完成指标,还保留了不少自主精神,发展出了物物交易和采购员制度等等市场经济的雏形。而苏联国家计委一垮,整个苏联工业就失去了大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