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古兰经》里的植物(一)椰枣 -- 江城孤舟

共:💬59 🌺1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古兰经》里的植物(二)葡萄

在上一章节中,我在讲到椰枣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古兰经》里的语句,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在这些词句中,以椰枣为譬喻时,往往是要一并列举葡萄的,葡萄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葡萄的起源,在10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马斯欧迪的《黄金草原》里,写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现在原书不在手头,就凭着记忆给大家复述一下,如有错误,千万莫怪。

话说从前在波斯,有个国王一日在花园里漫步,突然见一只小鸟从头上飞过,从喙里落下几颗没见过的种子。国王甚是稀奇,就找来人等栽培这植物。

这植物长势喜人,终于有一日,结出了累累果实。看着那紫红的颜色,闻着那芬芳的气味,国王陶醉了,但又害怕有毒,终究没敢吃一口。

收下来的果实放在器皿里,没人敢动,过了好些日,人们惊奇地发现,它变成了一种从没有见过的液体。

有个老人来见国王,说他敢于尝新,自己已经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怕些什么呢?于是他喝了一杯又一杯,直到不省人事。

国王与人们以为他死了,就准备给他下葬,然而在途中,老人醒了过来,向国王描述,自己喝了这汁液以后,好像有了在天堂般的感觉。

国王赞叹道:这果实一定是主的恩赐了!于是下令广泛种植,这才有葡萄以及葡萄酒的流传。

以上只是传说,不能当真。不过葡萄起源地之一是中亚地带,而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就是波斯,这传说还是有符合事实的成分的,也反应出古代阿拉伯人对葡萄起源的一种见解。

阿拉伯地区的气候也很适合种植葡萄,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地都有高质量的葡萄品种,我猜说不定葡萄干也是他们发明的呢,不去考证了。

阿拉伯人将葡萄干放在炒饭里,还拿烫过的葡萄叶裹住米饭和肉末等,做成葡萄叶卷,两者都很好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葡萄对阿拉伯人而言,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用途实际上也就是酿酒。在伊斯兰教之前的蒙昧时代,阿拉伯游牧民好酒也是有名的,在保留至今的古诗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饮酒的记载。那时阿拉伯人的主要酒类,如果不是椰枣酒的话,就只有葡萄酒了,年久月长,以至于“葡萄酒”这个词在阿语里就直接指代“美酒”了。还有些其他的指代用法,如:“正午驻足饮佳酿,自有金币亮堂堂;玻璃樽中波泛黄,壶上堵盖闪银光”(选自安泰来的《“米目韵基”悬诗》,我自己译的),由于葡萄酒也就是红色或黄色,所以日后阿拉伯人干脆直接像这样用“红”或“黄”来借喻酒,这点和我国古代把酒称为“鹅黄、鸭绿、绿蚁、金波”等是同理。

当时的阿拉伯人饮酒之风兴盛程度,从那时代的古诗里就能看出来,豪杰之士争相喝酒,越名贵越好,为的是面子与荣誉,“痛饮哪怕千金费,人虽沉醉德无伤”(安泰来),“‘快把那醇酒全数筛上。’侍者说:‘请再添我几吊大钱,须知此酒非比寻常。’于是他把金樽斟满,我们醉后癫狂了一阵,全趴在桌上一声不响”(大艾尔萨)。

《古兰经》中一开始也能谅解这种风俗,“你们用椰枣和葡萄酿制醇酒和佳美的给养,对于能理解的民众,此中确有一种迹象。”(16:67)然而,随着饮酒对教律的损害与因酒误事现象屡次发生,最终《古兰经》以三段经文,分三次逐步禁止了饮酒,而上面那句引文,也成了“被废止的经文”:

“他们问你饮酒和赌博(的律例),你说:这两件事都包含着大罪,对于世人都有许多利益,而其罪过比利益还大。”(2:219)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酒醉的时候不要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4:43)

“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你们将戒除(饮酒和赌博)吗? ”(5:90、91)

据说戒酒的经文一降临,麦地那的穆斯林纷纷回家打碎家里的存酒,街道上一时酒流遍地。

然而,饮酒的积习并非那么容易就被克服的。在伊斯兰早期,信仰虔诚的年代,也还有艾布·米哈坚这样的另类。此人骁勇善战,但是却嗜酒如命,皈依伊斯兰以后,也改不掉饮酒的习惯,以至于被哈里发欧麦尔排斥,被司令官囚禁,参加不了波斯前线的大战。他于是写诗发誓“一旦获释,永不登酒馆的门!”才得以重返战场。可是他写的另一首诗又是怎样的呢?“把我埋在葡萄树旁,让树根的汁液滋润我的骨头。不要把我埋在荒原旷野,我怕死后尝不到美酒”!

世上有这样的人,葡萄也算是遇到知音了吧。

到了倭马亚王朝时,哈里发里就有两个带头饮酒的,其中有一个还是写咏酒诗的诗人。阿拔斯王朝初创时比较勤俭,但到了哈伦·拉希德盛世时,奢靡之风再起,终于把饮酒风推向高潮,诞生了最著名的咏酒诗人——艾布·努瓦斯。

艾布·努瓦斯对酒的称赞是无以复加的,他把酒比喻为红玫瑰、红宝石,将酒称为雨中的太阳、葡萄的泪水、天堂的佳酿,甚至把酒看成爱人,要向它提亲,又或者是自己的另一个灵魂,要把它啜饮。有一句诗句应该是他的真实想法,“若有地方能让我喝个痛快,斋月里我都不会等到开斋……对美酒佳酿说三道四的人,你进天堂!进地狱,且让我来!”

就像这样,宗教的超我与自然的本我之间不停的斗争,造就了阿拉伯人现在的民族个性,这是真实的人性啊。

又说远了。在说过葡萄的衍生物——酒以后,现在让我们回到葡萄在阿拉伯语里的文化意义上。

阿语里常以葡萄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谚语中有“情人的打骂,如同吃葡萄干”,与汉语“打是亲,骂是爱”相似。

葡萄常作为财富的象征,如“葡萄树上只剩下了枝条”,意即“钱财花光,家道中落”;埃及谚语“当我的葡萄园挂满葡萄时,朋友何其多;当我的葡萄园摘光葡萄时,朋友何其少”,讥讽势利小人。“耐心等到酸葡萄长熟,你就能吃到甜葡萄”,意近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葡萄也常用于比喻可爱的事物,如“最后一串葡萄最甜”,比喻最受宠爱的小儿子;“谁也不说自己的葡萄酸”;“狐狸吃葡萄吃饱了,却说葡萄是苦的”。

阿语里还常将葡萄与荆棘并列,分别比喻善与恶,好与坏。如谚语“荆棘树上摘不到葡萄”,有两个含义,一是“种下荆棘树,别想摘葡萄”,即“恶有恶报”,二是“别指望恶人做善事”;“比从荆棘上摘葡萄的人还无能为力”,比喻某人蠢笨至极。

《古兰经》里的植物(一)椰枣

《古兰经》里的植物(三)橄榄

《古兰经》里的植物(四)无花果

《古兰经》里的植物(五)四样家常菜

《古兰经》里的植物(六)石榴

关键词(Tags): #阿拉伯#植物#文化通宝推:燕人,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