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现代儒教之——论语导读 -- 楚无邪

共:💬73 🌺4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学而篇第一 (三)

(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好义。令,善义。务求巧言令色以悦人,非我心之真情善意,故曰“鲜矣仁”。鲜,少义,难得义。不曰“仁鲜矣”,而曰“鲜矣仁”,语涵慨叹。或本作“鲜矣有仁”,义亦同。

白话试译

先生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无邪导读:

“仁”是要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在这个社会上,有一类人特别善于用漂亮的言辞与态度讨人欢心,一幅掏心掏肺的样子。孔子说,这种人其实很少是真正愿意为他人付出的善意的,因为他们没有真诚。仁必须以诚作基础,才是真正的仁。

仁者要的是行为。如果你存心欺骗,又不肯付出,嘴皮子是最有效的手段了。

需要注意的是,旧儒家在这个问题上又走了极端,变成完全否定自我表达。其实在后面的章节中可以看出,孔子从不排斥自我表达,也是希望社会看到“仁”行得到表彰的。旧儒认为,既然“仁”必须是出于本心的,就不在于让别人知道。但其实,传播价值,醇化社会也是“君子”重要的社会责任。要能使普通大众迅速准确地识别“君子”,就得让别人知道此人是“仁”的。作为一个“君子”本身,其实也有义务让周围的人了解并信任自己,从而使自己能成为一个醇化社会的核心(谁不想和好人做朋友,作交易呢)。如果大家都做好事不留名,那怎么起到表彰先进的作用呢?所以做了好事也不必藏着掖着,不妨坦然地以此为荣,然后酷酷地说一声“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过,造成大家不敢自我表扬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则在于旧儒家把“仁者”的标准推高到的一个过分的地步,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君子”的标准,这样,几乎所有自称“君子”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不达标的地方,这样,在这些“圣人”们的眼中,都是伪君子。只有当“圣人”或“君王”们需要树立一个典型时,才把“君子”的帽子戴在他们选定的人头上。多数这些被选定的“君子”“模范”能存在下去,也必须选择性屏蔽不利信息才行。雷锋当然不应该有英那格手表,岳飞也绝不会拿群众一针一线。否则怎么算得上 “模范” “英雄”“君子”?这样的做法,最终是失去了善恶的标准,只有权力才是终极标准。

其实孔子语境中的“君子”不是什么圣人,而是很平实的普通人,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可以慢慢体会。

要提倡新儒家,就要猛烈抨击旧儒家的“道德至上主义”,让“仁”“义”回归平民的土壤中,让人人都能有“仁心”,行“义举”。

另外值得指出的事,孔子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完全理解并认同,言语与态度绝非虚伪,而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孔子在论“孝”的时候就说过“色难”的话,说对父母最难做到的就是恭敬的态度。

上一篇:swordi:学而篇第一 (二)

下一篇:swordi:学而篇第一 (四)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