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林毅夫错了吗? -- 当康

共:💬122 🌺15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可能是这样

1,不合作怎么会没有机会成本呢?正如一个人不工作的机会成本正是工作的所得。

2,之所以省略粮食和农具消耗,因为农具公有,你不用别人也要用;人活着就要吃饭,一个壮年劳动力工作与不工作的粮食消耗都差不多。

下面是强国论坛上引费正清的一个数据——抱歉手头上没有更权威的数据。

年份  粮食产量   粮食净出口  农村人均留粮  全国死亡率

(百万吨)  (千吨)   (公斤)    (每千人)

1956          2502.0             11.40

1957  195.045    1925.8   294.6       10.80

1958  200.000    2659.9   286.4       11.98

1959  170.000    4155.5   223.3       14.59

1960  143.500    2654.1   211.9       25.43

1961  147.500   --4454.7   229.0       14.24

1962  160.000   --3892.1   241.4       10.02

1959年应该是囚徒困境的第一年,按照假设农民应该选择不合作,此时人均粮食233.3公斤,此时有人饿死,设此值为人均消费最低量;58年未进行人民公社,农民应该选择向合作一样努力同时消耗粮食较多,粮食大丰收,人均286.4公斤。假设全部消费没有投资,286.4为人均消费最高量。即使如此一个月差距为5公斤。一天三两的差距,两三个馒头。

所以将农具和粮食消耗支出看作恒量,只看收入。

3,合作回报是2不代表200%回报率,应该是2/(6+6)=1/6。就1958年以前的粮食增长来看,貌似已经达到了。

4,我不明白你的逻辑,合作的比较对象应该是不合作,即合作相比不合作有大于0的回报就继续进行合作,为什么要到N倍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