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经典训诂中的语法分析---以邶风-旄丘为例 -- 丁坎
共:💬14 🌺29
丁兄广征博引,以《诗》证《诗》,解释了“叔兮伯兮”的意思。证明了古代所谓注释家又一次把一首标准的情诗注成了干巴巴的政治讽刺诗。
丁兄大才。不过在下还有一事不明。这首诗的上半首解释为女子闺怨固然可以,那么这下半首开头这句“狐裘蒙戎”又做何解?
“狐裘蒙戎”亦作“ 狐裘尨茸 ”、“ 狐裘蒙茸 ”。对于这个成语的用法,在《左传》和《史记》里都很清楚--“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適从!”
这段故事说的是晋国骊姬之乱的故事。这里说“狐裘蒙茸”是说狐裘的皮毛凌乱。用以比喻国政混乱。
“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適从!”这段话是在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士蔿说的。
黎氏为赤狄所灭约在前604年,十年之后在晋国的帮助下复国。所以从时间先后来看,“狐裘蒙戎”比喻国政混乱早已在黎氏逃入卫国前就存在了。
当然,如果老兄根本就认为这首诗不是黎国君臣所做,那也没办法。
最后引用一下我认为是合适的译文:
旄丘上有葛藤攀援,
为什么它枝节蔓延?
叔啊伯啊,
为什么拖宕这么多时间?
为什么滞停安然?
一定是等待同伴。
为什么居留长久?
一定有原因难宣。
我们的狐裘已纷纷破败,
他们的车子还迟迟不来。
叔啊伯啊,
没人同情我们遇难遭灾。
我们是小国人也低贱,
如鸟儿流离真是可怜。
叔啊伯啊,
你们充耳不闻让人生怨。
丁兄对此诗的见解来自余冠英、袁梅。后人标新立异固然并非不可;传统的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释为后妃之德固然也是老冬烘;但凡事过头就不好了。从一个极端摆到另一个极端,把一桩明明有史实为证的诗也说成是情诗,未免和丁兄口中的那位博导也是在百步之内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