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0.此事无关风与月-序 -- 可梦之

共:💬24 🌺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

今天读了前两章,冯友兰先生妙语如花,讲得酣畅淋漓。然而作为一个深受科学思想毒害的理科生,总是倾向于条分缕析地总结归纳。下面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虽然这样实在是有违中国的审美情趣。

1: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希腊语philo-sophia本意是“爱智慧”。智慧是多样的,有PHD(Doctor of Philosophy)学位的专业都是智慧,没有的都不算是智慧^_^。

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哲学最开始被翻译成形而上学,当然后来特指机械唯物主义。

冯先生的定义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这对东方哲学尤为明显。对于哲学中的世界观(宇宙论)和知识论,冯先生的解释是宇宙是人生的舞台,而知识本就是人的思想,故而用“人生”将这些都包括进来。而我更喜欢讲哲学研究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b)哲学是“系统”地表达出来的思想,每个人都在人生当中,但是对人生有反思的并不多,能够系统化的就更少了。

c)而所谓“反思”的思想,是以人生为对象的思考。一切知识,包括人生、宇宙、知识等概念本身,都是反思思想的产物。在我们对人生开始思考之前,我们必须先明了我们能思考什么,就是“思考我们的思想”,而思考思想的思考是反思的思想。西方哲学家的理论总是令人陷入可怕的循环,但是用来思考思想的能力就是我们思考的能力。

我觉得很多哲学语言很难懂是因为哲学研究的是终极问题,而此时人类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不足的。我觉得简单来说,《武林外传》中吕秀才问姬无命的“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就是反思的思考,而“你吃了么?”就不是。

我觉得不必太纠缠于精确的定义,而东方本来就没有“什么是什么”形式定义的传统。例如我们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而不是“廉颇是赵之良将”。“道可道,非常道”,很多哲学概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论语通篇也没有给出“仁”的定义,印度的“奥义书”开篇就是说“梵”不是什么,也不是什么。

2:哲学有什么用?

哲学是没有实用性的,哲学不能养家糊口(除了极少数的哲学家),也不能掐算你的前生来世(那是迷信)。哲学是无用之用,是虚用,但他是一切思想的起源,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的理解就是你指望他时是靠不住的,不指望他时却时时刻刻在你身边。

哲学没有实用性,但不等于哲学家是废物。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思考问题的时候跌到了沟里,被人取笑搞明白了头上的星空,却没看不清脚下的路。他为了证明哲学的用处,根据自己的天文学知识,推断出第二年的橄榄会大丰收,于是便提前收购了很多榨油厂,结果第二年大赚了一笔。

哲学还可能当红娘,我知道现实中存在的^_^

3:为什么会产生哲学?

人类第一个问题大概是“我是谁?”,哲学思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只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具体问题太多了,反而对最初的问题陌生了。

冯先生的说法是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的先天愿望之一。对“超道德”价值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爱人就是道德价值,爱上帝就是超道德价值。当然这里的上帝不是基督教里的上帝,而是一个形式化的概念,更类似于宇宙的概念,基督教里的上帝还是有人格的。

但是冯先生还是没有详细说明人类为啥要吃饱了撑的臆造出一个上帝来去爱。我觉得张先生的说法更容易理解一些。哲学研究的问题是边缘形势中产生的边缘问题。而边缘形势对人意义重大,也是无法逃避的。当你在旷野之中仰望苍穹,就会体会到自我的渺小和孤寂,就会去思考来慰藉自我。当你面临困顿和痛苦时,就会反思人生(例如释迦牟尼)。人在快乐时是不会考虑哲学问题的,往往社会越是动荡时哲学家越多。

4:哲学和宗教的区别(中国哲学是宗教么)?

冯先生认为宗教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因而儒家不是宗教,因为儒家缺少这种上层建筑。当然儒家成了正统学说,尤其是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儒者形成一个社会阶层,但这应该归属于国家的上层建筑,况且也是远远不同于佛教的寺庙和欧洲的教会组织。而道家是一个哲学的学派,道家才是宗教,两者有其区别。例如道家讲究顺乎自然,道家却天天炼丹以求延年益寿。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例如发明了火药。类似的,佛学和佛教也是有区别的。当然,东方哲学和宗教的区分不像西方的那样泾渭分明。

5:中国为什么一向不关心宗教?

中国对神佛的敬仰多是功利性的,很少有真正的敬畏心理,贩夫走卒,阿猫阿狗都能位列仙班。比如我奶奶每年过年都要给灶王爷,观音菩萨等众神仙上供,但香一点完,立马催促我把贡品吃了,别让鸡啄了。中国几千年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相比西方,的确中国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

冯先生的解释是中国人用哲学代替了宗教。宗教和哲学一样都是对人生的探讨,信仰宗教也是因为对于超道德价值的追求。而中国人在哲学里满足了自我对超现世的追求,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且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冯先生进一步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人类终将以哲学代替宗教,和中国传统相合。

的确,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低于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儿童启蒙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现在都改成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确是一种悲哀。将来我有了孩子,一定要用《三字经》、《千字文》给他启蒙。这样学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文化和历史。

6:中国哲学为什么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

这个问题太大,只讨论冯先生的说法。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作用不是增加具体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获取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中国哲学有“为学”、“为道”的区别,而为学不属于哲学探讨的范畴。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具体的知识是不断积累,好比科学知识,而为道的知识是越来越少的,直到为空就得道了。因而中国哲学阻碍了科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国哲学根本不去考虑这类问题,就好像“艺术阻碍了化学的发展”一样荒谬。

当然,西方哲学是科学之祖,现代科学大部分从中分化而来。但是当代西方哲学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例如维也纳学派认为“哲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7: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宗教和科学同样提供实际的信息和知识,但是两者不相调和。在西方,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丧失了宗教的人们也失去了更高的价值,因而必将采纳比宗教更加直接的哲学途径。因而冯先生断言哲学必将代替宗教,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一定是哲学的。宗教能够提供给人的洪福,哲学一样能够提供,而且更加纯粹。

看来我们的确要好好学习哲学。因为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总是要有点思想的。”

关键词(Tags): #中国哲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