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几个版本的水浒的一小段文字比较】以飨煮酒兄 -- 西柠
煮酒正熟
5031830
另致诸兄:我没有金本水浒。
确如西柠兄所言,水浒版本庞杂,确实令人头疼。特别是对于宋江这种本来就颇富争议性的人物,各本的措辞描写只要稍有差异,就有可能令只读甲版本的读者群与只读乙版本的读者群对宋江有截然相反的评价。下面这篇文字,相信西柠兄已看过了,这里就算给其他未看过的朋友们参考一哈。看过后,相信朋友们会发现,《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就是金70回本),在这处细节上明显缺乏合理性!宋江是情商个人格魅力非常高的人物,可以说绝对不会低于你我,可连你我都不会犯的情商错误 (听见别人老娘惨死居然回开怀大笑 ),宋江怎么会犯??
其实除了这一处描写差异之外,在晁盖执意要亲征曾头市那处,金70回本同样处理得非常不合理,而且这种不合理直接引导读者对宋江做出“此人极其阴险”的判定。
从及金圣叹本人的评注来看,金本人对宋江的品行方面评价极劣。这个好像是公认的。因此,不能排除金在腰斩古本水浒编做《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时,对书中一些有关宋江的细节进行过盗改。
不过,水浒版本虽然多,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我们的逻辑和生活常理常情,通过比较,选出一个相对最善本来。我以为,网上国学那个版本就是相对的最善本,而且也是个相对的繁本,细节、诗词都比其他版本更丰富。只是国学这个版本中输入错误较多,而且缺字较多;我现在手中有一部网上荡下来的120回水浒,与国学这个版本完全一样,但缺字和输入错误明显要少。可惜我把那个荡书的网址给搞丢了,否则可以贴上来大家取用。哪位如有这个网址,还请贴出。
-----------------------
转贴:哪一种水浒?
原作:孙勇进
“两种《水浒》,两个宋江。”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话听起来有点奇怪,怎么还会有两种《水浒》?而且还有两种宋江?
但它确实有些道理。比如,李逵沂岭杀四虎后回梁山汇报这一段,如果是目前最通行的120回本的《水浒全传》,书中就是这样:
“李逵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宋二人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又添的两个活虎上山,正宜作庆。’”
但如果你手中拿的碰巧是《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就会发现,李逵汇报时的情形是这样:
“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诉说假李逵剪径一事,众人大笑。又诉说杀虎一事,为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说罢流下泪来。宋江大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又添得的两个活虎,正宜作庆。’”
两相一对照,就会看出,后者里那一段,有点奇怪,李逵诉说老娘被虎吃,伤心得直流泪,宋江连半句安慰也没有,还大笑,只顾扯些新头领上山摆酒相庆的话头,怎么显得这么幸灾乐祸、没有心肝?
其实何止是没有心肝,如果把这两种《水浒传》从头到尾对读一遍,就不难发现,第二种《水浒》里的宋江,可真真是虚伪可憎,有时更是阴险狡猾。
这说明什么?
说明现今确实有不同的《水浒》在流传。
实际上,几百年来,中国大地上,生生灭灭,不知出现过多少种《水浒》。
比如,约四百多年前,即明万历年间的前后几十年里,在大明帝国的南部,在苏州、杭州以及福建建安,三地父老手中读的《水浒》,可能就差别非常大:
苏州父老手中拿的,可能是一本叫《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的书,是经一个叫杨定见的人改编、一个叫袁无涯的人刊刻的,所以今天的学者又叫它“袁无涯本”。
它共120回,收有梁山聚义的故事,也有征讨大辽、王庆、田虎、方□的故事,大致和今天读者看的120回的《水浒全传》内容最为接近;而杭州读书人案头上摆的,可能是叫《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书名和
上面说的袁无涯本差不多,但它只有100回,是杭州容与堂刻本,所以又叫“容与堂本”。这部书里没有征王庆、田虎的故事。和袁无涯本相似的是,书中也有署名李卓吾的批语,但和袁本批语又大不相同。李卓吾是晚明的大思想家,提出过很多精彩的异端见解,但没听说他有分身术,同时批了两本《水浒》,所以,后来的学者推断,评点容与堂本的“李卓吾”是个冒牌货,很可能是叶昼──当时一个和出版商来往密切的穷文人;但也有学者认为,容与堂本的评点才是出自李卓吾之手,倒
是袁无涯本,是别人伪托评点的;
那么,福建当时的出版中心──建安市面上流行的又是哪一种《水浒》呢?这就很难说了,可能是一种110回本的,也可能是115回本的、124回本的。而今天的巴黎国家图书馆还收藏著当时刊刻的另一种120回本的残卷,全书却叫《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
而明代流行的《水浒》的不同版本,还不止上面提到的这几种。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浒》?
这就得从明代的出版风气说起。明中叶以后,随商品经济的繁荣,各种大大小小的手工业,也都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印刷业。各地雨后春笋一样冒出了大量的私营书坊。这些书坊老板,为了多赚钱,到处挖空心思寻找适销的书籍底本来雕印。同时,为了显示自家的书不同于同行,也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欣赏口味,他们在雕印书籍的同时,往往毫不客气地对原作大加删改、增补。明代随意篡改原作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就讲过:“万历间人,多好
篡改古书。”还有人说得更绝:“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事实也是如此,那时候没有版权一说,对原作的雕印往往成了丝毫没有顾忌的再加工、再创作,还常常毫不脸红地将自己的改装货──很可能非常拙劣──吹嘘成真正的古本、原装,反正作者一般都早已入土,谅他们也没本事钻出棺材板找来算帐。
但是明代这些出版老板们兴高采烈的再创作,却给后人带来了不尽的麻烦。比如,今天面对那时留存下来的各种《水浒》,首先就得耗费大量心血,来搞清哪种版本最接近、并且多大程度地接近作者创作的原貌,作为专业研究者,当然有义务让广大的一般读者,尽可能地面对原作作者呕心沥血的精彩的手笔,而不是几百年前书商雇佣的三流文人的加工之作。
今天的研究者,面对留存下来的各种不同版本的《水浒传》,做了大量研究,大致可以得出下面一些结论:
1、现存的各种《水浒传》版本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系统,即繁本系统和简本系统。
“繁”和“简”都是就行文而言的,繁本细节生动、文学性强,但没有征王庆、田虎故事,上面提到的容与堂本就属于这一系统;简本则叙事简约,细节描写少,文字比较粗糙,但有征王庆、田虎故事,上面提到的福建建安当时流行的几种110回本、115回本、120回本都属于这一系统;
2、繁本和简本之间有影响。至于说繁本是在简本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还是简本是据繁本加以删削的,现代学者尚无定论;
3、两种版本系统有合流。比如袁无涯本,它是在100回繁本的基础上,加上以前只有简本系统才有的征王庆、田虎的内容,并对这部分内容的文字做了较多的增饰、润色形成的,所以袁无涯本又称“综合本”。
繁本也好,简本也好,在各地、各时期各领风骚了一阵子,到明末一种新的版本出来后,差不多都从市面上销声匿迹了。而后的三百年,就成了这种新版本的一
统天下。
这种新版本,就是开篇提到过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它是明末清初怪才金圣叹删改、评点的。金圣叹拿来120回本的《水浒传》,大刀阔斧,从七十一
回处拦腰一斩,将原书的第一回改为“楔子”,将第七十一回中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部分保留下来,自己加上一段卢俊义惊噩梦的情节,算作结局的第七十回。除了这拦腰一斩的一板斧外,还对前面七十回的行文做了较多修订,写了大量批语,并将这种新版本称为真正的古本,而后,打著古本的旗号,对自己的增删修订大加称赞。
这在今人看来未免可笑。但它确实有它的长处,比如,在艺术表现的很多方面比原作大有改进,为原作生色不少,所以这种本子一出来,几乎令它本尽废,一统天下近三百年,以致一般读者只知有70回的《水浒》了。
到了本世纪,新政权建立后,先是大量地印行70回整理本,后又印了不少100回本和120回本。而目今印数最多、市面上最流行、大家最熟悉的则是120回的《水浒全传》。正因如此,这本小书谈《水浒》主要依据“全传”本。
不过,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不妨找来金圣叹评点的本子看一看,还有一种《水浒传会评本》,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的,辑有金圣叹、袁无涯本、容与堂本等古本的评语,读一读古人那些精彩的独有会心的评语,对理解欣赏《水浒传》还是大有帮助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3
😄【几个版本的水浒的一小段文字比较】以飨煮酒兄 西柠 字3764 2004-07-15 01:05:38
谢西柠兄赐文!另:转贴一段“两个水浒 两个宋江”
谢煮酒庄主, 其实国学和亦凡的版本都属於繁本系列, 但 西柠 字887 2004-07-15 18: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