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比较】<<水浒>>国学网与金本的几个小段落 -- 西柠

共:💬63 🌺1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认为鲁智深的性格里有这么一个方面

那就是, 要面子, 要好名声。

先说说煮酒兄说的几个方面。

我非常非常赞同煮酒兄对老鲁的定位: “老鲁的性格形像已经完全定型,这是一个人生阅历相当丰富,极善保护自己的老油条,他非常狡黠、现实,懂得隐忍,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在乎什么骂名或被人指指戳戳,我行我素我怎么舒服我怎么来”, 同时也是一个见义勇为、 敢言敢行的老鲁,正如煮酒兄所说, “他那些对朋友肝胆相照、为救助弱小不惜牺牲自己的行为,才显得弥足珍贵,才会一次又一次令我热泪盈眶”, 这些地方也一次一次地感动着我(写到这儿手也有点痒, 想写篇赞鲁智深的小文儿了, 虽然古往今来写他赞他者太多, 但少有见得像煮酒兄这么全面的), 也由此可见, 传统版本的水浒, 已经把鲁智深的形像刻画得相当深入人心。

然而, 如同对于秦明这个角色的理解, 与煮酒兄稍有认识上的偏差一样, 对老鲁的形像的理解, 也还是跟煮酒兄有大约5%的区别。 这5%在於煮酒兄所言“老鲁不为虚名所累”。

我认为鲁智深虽然不至於为名所累, 但却还是很看重名声的。 本来江湖行走之人, 靠的就是个名, 一般见了听了名头, “纳头便拜”: 闻名不如见面, 见面胜似闻名。 -- 其实闻名远比见面重要。 像宋三哥之类还好说, 家里趁着不少银子, 逮谁赞助谁, 自然大家“多曾听其好名声”, 就算被抓了要打要杀的时节, 这江湖名气也还算个救命稻草。 老鲁武二这样的, 就没办法, 只能靠一股子勇名: “三拳打死镇关西”、“景阳岗上打虎的武都头”这样的名衔也通常是他们交友认兄弟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江湖中人, 坏了名头可是大事。

像老鲁打了镇关西跑掉时, 假意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其实未尝没有一种面子上的作用, 即: 洒家才不是怕吃官司或怎样才离开现场的, 洒家根本就不在乎, 回头还要来找碴的, 当然一方面也掩饰杀人事实, 赶快逃跑。 老鲁卷了李忠等人的金银酒器跑了, 因为他鄙视李周为人, 也有一方面知道他们本事平平, 在江湖上混不特好, 卷了他们酒器走这事儿, 比起大闹桃花村的英雄事迹来差得太远, 我觉得这个情节不能完全说明老鲁不好名。

事实上老鲁很多时候都喜欢别人捧着他, 比如瓦官寺里初见崔道成, 比如在菜园子里泼皮被制服后抬他等等老鲁都挺受用, 这样的性格通常是好名的。

再分析这个情节里的鲁智深, 首先他跟史进关系很好, 听说史兄弟陷在华州, 於是拼了命也要去救他, 初时说“贺太守那厮好没道理!我明日与你去州里打死那厮罢。”可能还是很莽撞, 但武松道:“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报知,请宋公明领大队人马来打华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又经朱武武松等人好说歹说, 鲁智深不仅没被劝住, 反而“焦燥起来,便道:‘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 这里就值得考究一下, 老鲁绝不是这么莽撞的人, 他跟史家兄弟关系好, 一股热血上来, 是有可能做出冲动的事情, 但绝不是一个经武松朱武等人点清利害还执迷不悟的人。 这里按我理解, 只能说老鲁这牛脾气之所以上来, 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好名, 既然江湖人人都知道他鲁智深的大名, 又夸了大口, 如果听了听劝就不去了, 于名声有损(类似武松在景阳岗有进无退), 所以不仅执意要去, 而且“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 就是要得这个谱, 这个气魄给大家看看。 老鲁绝对知道这一去非常危险, 但是为啥还去呢, 一是为了史兄弟情义, 而是已经夸了口骂了朱武等人, 所以, 就是死, 也死一壮烈 -- 老鲁是个背地里不肯吃亏的人, 当着好汉的面儿可是不能退缩。

接着, 老鲁到了州里, 要动手时, 两个版本都是一样, 看见太守防守严密, 於是要进不进, 自己寻思:“若打不着, 倒吃他笑”。 是什么动机使老鲁这么犹豫的呢? 是怕人家“笑”, 也就是说, 到这时他考虑的还不是个人生死, 而是怕去了没打着, 丢不起这个人, 坏不起这个名儿那。

接着被擒了, 那么一个好名不怕死的鲁智深, 正常表现应该是抵赖, 这里我非常赞同煮酒兄观点, 国学版本抵赖情节和语言设计得好。 但是, 眼见抵赖不过了(其实最好的路应该是死赖到底, 就是和尚, 不是土匪, 那么贺太守打一顿还能怎么办呢, 也照理说没什么办法, 度牒等都是真货, 脸上又不似武松有金印, 怎么也得不了死罪。 反正迟早兄弟们会来救的), 又该如何呢? 这里我觉得国学本就不够合理了: 鲁智深大叫道:“不要打伤老爷!我说与你!俺是梁山泊好汉花和尚鲁智深。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 你这么喊算怎么回事儿呢, 喊了就不挨打了吗? 既然不想挨打就别喊, 喊的目的就是震震太守, 告诉他我外面还有兄弟, 打我你迟早也得废了, 另外, 这事儿瞒不住 -- 后面 “哄动了华州一府。小喽罗得了这个消息,”云云, 显然, 鲁智深在敌人公堂上是个啥表现, 江湖上的人都会知道的, 假如鲁智深是因为真的怕打, 就不要喊出大口号嘛, 假如是不怕打, 怕坏了名头, 那自然就把调门调得越高越好。

我理解, 鲁智深来华州以前, 基本已经有了打算: 好的情况, 一杖拍死太守, 扬威江湖; 坏的情况, 大不了跟史兄弟同死, 江湖上也知他好名, --死都不怕, 岂能真的怕被打呢。 两头总得顾一头, 以老鲁那资质, 要是真按国学版里两头没着落那样, 我觉得有点委屈他了。 所以我才认为金本的大套台词较好: “你这害民贪色的直娘贼! 你敢便拿倒洒家! 俺死也与史进兄弟一处死, 倒不烦恼! 只是洒家死了, 宋公明阿哥不与你干休! 俺如今说与你, 天下无解不得的冤仇! 你只把史进兄弟还了洒家; 玉娇枝也还了洒家, 等洒家自带去交还王义; 你却连夜也把华州太守交还朝廷! 量你这等贼头鼠眼, 专一欢喜妇人, 也做不得民之父母! 若依得此三事, 便是佛眼相看; 若道半个不的, 不要懊悔不迭!如今你且先教俺去看看史家兄弟, 却回俺话!”-- 倒不是老鲁是特殊材料的人, 而是他这里早就明白被逮了没好果子吃, 於是选择顾一头, 拿起了高调, 挣江湖名声: 先拿宋公明作个外援, 再把来刺杀太守的原因说清楚(正如打镇关西时喊“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三, 气气这狗官, 四, 不要倒了花和尚大名, 他知道自己铁定得被关起来, 所以说:“如今你且先教俺去看看史家兄弟, 却回俺话”, 那意思, 关由你关, 但咱不能丢了咱这脸, 去牢房等于是洒家命令你教洒家去看史家兄弟, 你照办而已。

事实上我觉得水浒中人物有其个性, 比如大多数草莽汉子都比较性格刚烈, 但又有各自代表性, 虽然每个主要人物性格都比较复杂, 但突出其代表性, 也是作者目的之一。 这个意义上, 正如武松是复仇的代表, 有仇必报一样, 鲁智深是令人快慰赞叹的好汉代表, 这个情节里国学版的形像我认为不如金本的成功, 也有一方面是因为这大段骂贪官台词, 大快人心, 贪官的窘态又刻画得十分逼真, 为水浒这样一部(不论结果是招安与否)实际是歌颂造反好汉形像的小说增色。

国学本中老鲁挨打的情节我也跟煮酒兄意见一致, 认为是合理的, 贺太守无可能如此放过老鲁。 但金的安排可能也有他的想法, 因为后面闹华州鲁要出场打斗, 史进后来还要很快就替水浒出阵, 他两人在狱中又有可能受同样待遇,

那么金就安排了个不打的情节, 虽然不够合常理, 但作为情节而言, 好解释一点。

从我的角度看, 这段, 基本改写得还好, 当然如果加上老鲁抵赖, 抵赖不成了, 突然高调批贺太守, 会更完善些。

各花入各眼, 与煮酒兄意见虽有出入, 讨论仍是快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